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理论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健毛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19-20,共2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才能使劳动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我国的劳动者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质财富;二是劳动者...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才能使劳动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我国的劳动者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质财富;二是劳动者不仅仅把劳动当作理性的活动,而应当作感性的活动;三是劳动者应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性的现实中印证和观照自身属人的本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对象化活动 全面发展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活动、对象化活动与实践的区别
2
作者 王学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5-48,共4页
关于对象性活动、对象化活动、实践三个概念,国内论者通常不加以区分,作为同义或近义词来使用。虽有少数论者提及它们内涵有所不同,但也没有细加甄别。笔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三个概念是有原则区别的。
关键词 对象化活动 对象活动 客观事物 相互作用 具体表现 交往活动 实践 目的性 人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对象化的文化创造活动——析马克思“实践观”的文化意境
3
作者 胡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4,共4页
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意趣深长,其定义目前约有200种左右.因此,我们很难择定其一为万无一失的界说.但“文化意境”涵纳的自然“与社会的人化”、“人类活动与生活的文明化”,却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内容.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展开其理... 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意趣深长,其定义目前约有200种左右.因此,我们很难择定其一为万无一失的界说.但“文化意境”涵纳的自然“与社会的人化”、“人类活动与生活的文明化”,却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内容.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展开其理论路向的.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此处,“环境的改变”也即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创造”的韵致标示了它并非一般的物质生活活动,而是文化创造活动——“使环境人化”的活动.“人的活动”体现着人的文明发展,也即人不断地“向文而化”,使自身不断地脱却原始性和野蛮性而向越来越高级的人性水平发展.二者的一致性表征着人的价值,而“革命的实践”又是该价值的命脉所系.由此可见,“革命的实践”就是文化创造,或者说是在一定文化意义指导下的实践.离开了文化创造就不是人的社会实践,而是动物的活动了.正是在这个视界下,我们可将马克思“实践观”的文化内涵厘定为“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对象化活动”.把“创造”同“人的价值”关联起来,这在实际上确定了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并为“文化”指示了一种“人为”而“为人”——亦即人的自我成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活动 马克思 实践观 对象化活动 “自由” 人的价值 交往形式 自主活动 生命活动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价值活动的本质
4
作者 陈耀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48,共5页
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通过生产劳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有,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个活动本身是价值活动。人类的价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关键词 人的价值活动 本质 对象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逻辑主线新探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东 纳雪沙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8,共4页
"异化主线论"是学术界对《手稿》逻辑主线的流行定位,受此影响,国内学术界还有一改良性提法,即认为《手稿》中存在"人本学异化劳动逻辑"和"客观唯物主义逻辑"两种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主线。本文通过对... "异化主线论"是学术界对《手稿》逻辑主线的流行定位,受此影响,国内学术界还有一改良性提法,即认为《手稿》中存在"人本学异化劳动逻辑"和"客观唯物主义逻辑"两种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主线。本文通过对《手稿》文本的解读,批判了以上两种观点,指出《手稿》中贯穿的一条逻辑主线是"新唯物主义实践观"。异化劳动和对象化活动是实践观的两个层面,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可以用一般的实践观说明异化劳动和对象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主线 实践 劳动 对象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的意义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宝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前 ,对知识意义的研究 ,大多是经济学的。诸如 ,产品中知识含量增加、知识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等等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知识的意义是对知识进行哲学研究的传统维度。它通过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探讨了知识的认... 目前 ,对知识意义的研究 ,大多是经济学的。诸如 ,产品中知识含量增加、知识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等等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知识的意义是对知识进行哲学研究的传统维度。它通过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探讨了知识的认识功能 ;至于知识于人的意义则着力于对人的素质这一表象的认识上。这些角度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知识的意义 ,但都忽略了知识意义得以发生的深层根源 ,并且都是静态的分析知识的意义 ,把知识的意义看作是知识理所当然的结果 ,而缺乏对知识意义得以实现的动态机制的考察。其实 ,知识的意义从哲学层面上来看 ,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张扬。而知识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张扬意义由知识的本质特征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本质 实现机制 哲学 对象化活动 认识论 认识功能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李伟 邹永图 《现代哲学》 1998年第4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道主义 劳动 自然主义 对象化活动 对象活动 的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价值的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彭伟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人生价值 结构 对象化活动 生命价值 外在价值 客观世界 价值活动 活动过程 创造价值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自我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自然经济 人身依附关系 社会生活 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 对象化活动 劳动者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市场经济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53-57,共5页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世界历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象性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 对象化活动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晏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24,共6页
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晏辉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中,使用了这样三个主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人性、人的本质和类的特性。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一致性。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使用这些概念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 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晏辉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中,使用了这样三个主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人性、人的本质和类的特性。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一致性。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使用这些概念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入学的研究,无疑具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人学 人性 存在物 人的存在方式 对象化活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象 类的特性 生命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习手段作为教育要素的合理性
12
作者 李海芳 李德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前,学界关于教育要素的各种典型分类中,鲜有将学习手段列入教育要素的。学习手段是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内化教育客体时所必须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学习手段作为沟通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和教育主体间交往的枢纽,在教育活动展开的... 目前,学界关于教育要素的各种典型分类中,鲜有将学习手段列入教育要素的。学习手段是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内化教育客体时所必须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学习手段作为沟通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和教育主体间交往的枢纽,在教育活动展开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学习手段作为教育要素是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手段 教育要素 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 教育主体间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唯物主义性质
13
作者 周忠厚 张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哲学 物质实践 对象化活动 自然界 辩证法 感性世界 美的规律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本质三议
14
作者 邹诗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12,共4页
人的本质三议邹诗鹏如果说哲学应是对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与确认,那么,人的本质就应该是哲学思考的当然立足点。然而,对此我们却未必有充分的理论自信。现代分析哲学曾把诸如“人的本质”之类问题作为“大而无当”、“无意义的... 人的本质三议邹诗鹏如果说哲学应是对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与确认,那么,人的本质就应该是哲学思考的当然立足点。然而,对此我们却未必有充分的理论自信。现代分析哲学曾把诸如“人的本质”之类问题作为“大而无当”、“无意义的假命题”而归之于“不可分析,只可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对象化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 现实性 实践活动 人的活动 黑格尔 市民社会 道德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本质新三议──与邹诗鹏同志商榷
15
作者 李庆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16,共7页
本文针对邹诗鹏《人的本质三议》一文论点,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异化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以及法的抽象普遍性与人的本质的具体差别性三个方面,就人的本质提出“新三议”。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 费尔巴哈 劳动 市民社会 存在主义 黑格尔 人的存在 历史辩证法 对象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劳动和人的本质的两种概括
16
作者 李淑珍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2期76-80,共5页
一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人类社会的基础,因此,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与对劳动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观马克思的论述,笔者认为,他主要从两个方面概括了劳动和人的本质: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概括,和进一步把它放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概括。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类生存 人类社会 社会关系 自由自觉 对象化活动 费尔巴哈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
17
作者 张云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1,共5页
1.按照惯常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环而存在的;而笔者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这里,关键在于我们是运用什么样的观点、方式和手段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 1.按照惯常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环而存在的;而笔者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这里,关键在于我们是运用什么样的观点、方式和手段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看待哲学基本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和自然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类实践 外部世界 系统思维方式 属人世界 自然世界 对象化活动 主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存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18
作者 满都夫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8-24,共7页
1 人的实践(或劳动)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以往全部哲学的根本差别所在。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共... 1 人的实践(或劳动)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以往全部哲学的根本差别所在。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共性联系,亦有根本差别。其共性在于:它们都认为,除人与自然界之外,再没有第三种本体存在;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因此“自然界”是“物质第一性范畴”的本源本体存在。但是,人类社会是怎样生成、发展的,它怎样以“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化的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对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对象化活动 对象性关系 对象性存在 系列系统 社会了的人类 内涵与外延 存在物 自然界 “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主体革命
19
作者 郭祥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知识经济是高度主体化的经济,人们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首先取于主体自身的革命。那么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主体应当实现怎样的革命呢?本文将仅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以引起大家对主体革命的关注... 知识经济是高度主体化的经济,人们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首先取于主体自身的革命。那么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主体应当实现怎样的革命呢?本文将仅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以引起大家对主体革命的关注。 一、主体价值观念的革命。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主体进行对象化活动的灵魂,主体价值观念的革命是主体革命的先导。人不同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首先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自己价值追求的作为主客体双向对象化活动的主导者,而不是仅仅作为只有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一般工具。马克思早就遣责过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他提醒人们:“为了破除美化‘生产力’的神秘灵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化活动 认知结构 知识经济条件下 劳动技能 主体革命 主体认知 知识经济时代 行为方式 工业经济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主体性意识建构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苟文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9-77,共9页
文章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如何处理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普遍性的实践问题,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人的主体性等同于主观性或主观能动性,而应当科学地理解为主体通过实践对象化活动实现人的内在尺度与物的外在尺度的真善美的... 文章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如何处理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普遍性的实践问题,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人的主体性等同于主观性或主观能动性,而应当科学地理解为主体通过实践对象化活动实现人的内在尺度与物的外在尺度的真善美的统一的能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到人的主体性的深层结构——人的主体性意识,重点探讨了人的实践活动、主体性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与人的主体性意识发生、发展和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意识 实践活动方式 主体地位 主观能动性 真善美 历史主体 社会经济状况 内在尺度 对象化活动 人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