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与内隐观念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春梅 司晓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学科都在研究的问题,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分类维度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种典型类型,从而透析每种典型师生关系背后的内隐文化观念,包括传统文化和具体的知识观与儿童观等。在当代知识观转型、儿童观更新的参照下... 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学科都在研究的问题,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分类维度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种典型类型,从而透析每种典型师生关系背后的内隐文化观念,包括传统文化和具体的知识观与儿童观等。在当代知识观转型、儿童观更新的参照下,对典型师生关系进行了反思性探索研究,以提升重建师生关系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传统文化 知识观 儿童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与师生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孟繁华 张静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师生关系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维度的大学师生关系论 被引量:16
3
作者 傅定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大学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从文化维度来考察大学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建构和谐的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学师生关系的和谐,有赖于大学师生文... 大学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从文化维度来考察大学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建构和谐的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学师生关系的和谐,有赖于大学师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教师文化霸权的自觉消解和学生正确"文化生态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师生关系 文化本质 文化逻辑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付军 李金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阐述了师生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举措。
关键词 和谐 师生关系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与重构:文化立场中的大学师生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金运成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指向于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构建策略等"外围"研究。未来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应该破除上述两种倾向,向高等教育...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指向于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构建策略等"外围"研究。未来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应该破除上述两种倾向,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以大学师生关系为研究重心。大学师生关系中,以"知识"和"情感"为中介的传统师生关系面临困境及转型必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施形式使得有必要从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大学师生关系。文化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文化融合,而要实现文化融合,最重要的途径是创设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沟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立场 大学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亚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师道尊严、教学相长、相互为师、尊师爱生的传统师生关系。只有准确把握师生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反哺视野中研究生师生关系构建之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俊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59,共4页
以文化反哺的视角对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及研究生身份的特殊性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研究生导师权威的路径:实现角色的转换;与研究生合作共享;塑造人格权威;加强专业权威。
关键词 文化反哺 研究生师生关系 导师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相悖性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翟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3-15,共3页
学生同伴群体文化是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与师疏离倾向和与师亲近倾向两者并存,表现出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相悖性。与师疏离倾向主要来源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反叛性、与教师... 学生同伴群体文化是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与师疏离倾向和与师亲近倾向两者并存,表现出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相悖性。与师疏离倾向主要来源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反叛性、与教师文化的异质性以及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的“过客”心态;与师亲近倾向主要来源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顺从性、与教师文化的相对同质性以及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教师始终存在的特点。学生同伴群体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导向作用、监督作用、参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同伴群体文化 师生关系 相悖性 青少年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关系视野下的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翟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9-51,共3页
教师的权威主义文化在学校场域较为普遍。在师生关系视野下,分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的言语表现及其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即: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拉大师生社会距离、阻碍师生"自... 教师的权威主义文化在学校场域较为普遍。在师生关系视野下,分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的言语表现及其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即: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拉大师生社会距离、阻碍师生"自我披露"、引发师生关系异化。师生关系视野下的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探析将有助于教师反思和重建教师文化,改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师权威主义文化 言语表现 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冲突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红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71-73,共3页
师生关系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目标取向、地位、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或者间接的、隐性的相互对立的互动过程与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上的相互排斥、语言和行为上的相互对抗。从文化学的视... 师生关系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目标取向、地位、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或者间接的、隐性的相互对立的互动过程与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上的相互排斥、语言和行为上的相互对抗。从文化学的视角解读师生关系冲突,师生关系冲突是社会文化冲突的缩影,是家校文化冲突的镜像,是学校文化变革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冲突 社会文化 家庭文化 学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文化及其师生关系的交互意向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巧艳 曾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2,共6页
课程文化作为"意向性系统"中的交互关系性存在,亟待从意向性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探析。课程文化首先是沟通心灵与社会的动态文化"意向系统",它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语词向世界适应、世界向语词适应、世界与语词零适应... 课程文化作为"意向性系统"中的交互关系性存在,亟待从意向性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探析。课程文化首先是沟通心灵与社会的动态文化"意向系统",它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语词向世界适应、世界向语词适应、世界与语词零适应等交互意向性功能与形式,从单向度的课程文化意向性向交互性的课程文化意向性发展。课程文化的交互意向性包含语言的制度性、交往实践性和交互意向性生活等本性、特性及实践形式。在师生关系的课程文化中,具体体现为"他—他"关系的唯我意向性、"你—你"关系的对话意向性、"我—我"关系的公共意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文化 师生关系 意向性 交互意向性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漫笔(十五)——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川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4-25,共2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而理想的师生关系则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有着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而学校则是师生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文化生态”这一观念包含着对多样性、差异性、独...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而理想的师生关系则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有着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而学校则是师生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文化生态”这一观念包含着对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个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 文化生态 学校 尊重 自主性 求和 心灵 视域 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生关系的文化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敏 《交通高教研究》 2004年第6期80-82,共3页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两大主要文化群体,分别形成高校教师文化和大学生文化。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师生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为高校教师文化与大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适应、冲突与整合。在文化差异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中...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两大主要文化群体,分别形成高校教师文化和大学生文化。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师生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为高校教师文化与大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适应、冲突与整合。在文化差异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中,民主、融洽、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生关系 文化社会学 校园文化 教师文化 大学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门师生关系的文化意义
14
作者 张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119,共3页
孔门师生关系是解读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心灵密码的重要路径。孔子创办私学,通过"有教无类"无差等的教育来实施文化的拯救;营造自由开明的学术环境,培养"志于道"的"君子儒",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 孔门师生关系是解读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心灵密码的重要路径。孔子创办私学,通过"有教无类"无差等的教育来实施文化的拯救;营造自由开明的学术环境,培养"志于道"的"君子儒",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士",文化获得了独立;孔门师生关系建立在"行其义"的社会责任担当的基础之上,孔门师生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姿态,播撒道义之火、文化之火,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师生关系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15
作者 刘畅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0,共4页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前者决定后者,即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从师生关系的状况,我们即可以领略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要从根本上改...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前者决定后者,即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从师生关系的状况,我们即可以领略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包括学校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师生关系 课程文化 教师文化 管理文化 学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使命:万变不离之本宗——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新型师生关系的质疑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1,共4页
教育的"信息对称环境"本身是一个立论偏颇、无法确证的命题,师生既无法具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也不可能在"对信息认知的程度"上实现"对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主体;师生... 教育的"信息对称环境"本身是一个立论偏颇、无法确证的命题,师生既无法具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也不可能在"对信息认知的程度"上实现"对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主体;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不能等同于师生是教学和共同学习的"平等主体"。教育信息化进程打破了师生关系的原有均衡,但并未消解其存在的基础,文化传承使命决定了教育关系的存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是教师的更高素质,而不是认同和接受师生间素质的对等;信息化给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应当是演进而不是颠覆,是调适而不是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对称 教育环境 平等主体 文化传承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边界、“之间”到适应、扬弃——评第一届中泰“‘跨文化’音乐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17
作者 王晓俊 陈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第一届中泰“‘跨文化’音乐研究”学术交流活动由学术研讨会和专场音乐会组成。学术研讨会以“世界音乐‘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设四个议题,20位中泰学者参会研讨。专场音乐会由13个特邀节目组成,由中西、古今、雅俗、传... 第一届中泰“‘跨文化’音乐研究”学术交流活动由学术研讨会和专场音乐会组成。学术研讨会以“世界音乐‘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设四个议题,20位中泰学者参会研讨。专场音乐会由13个特邀节目组成,由中西、古今、雅俗、传统与现代综合构成“跨文化临响”场域,在现场和直播平台被交汇并记忆。作为世界音乐未来发展基本共识,在尊重、交流、对话、比较、反思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边界”“之间”及“适应”“扬弃”诸学理问题,既是“‘跨文化’音乐研究”的学术立场、思想方法与实践路径,也给予当前中国音乐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范式转向 “跨文化对话 世界音乐 文化内与文化 地方性音乐事件 文化选择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18
作者 牛乐 王禹卓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炉瓶三事”是中华传统香文化中的重要器物,也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炉瓶三事”以感官为媒介,实现了生活仪式、审美范式与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共享,折射出不同文明体系在生活美学层面的深度对话。在此意... “炉瓶三事”是中华传统香文化中的重要器物,也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炉瓶三事”以感官为媒介,实现了生活仪式、审美范式与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共享,折射出不同文明体系在生活美学层面的深度对话。在此意义上,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并不局限于语言、哲学、制度等理性层面的活动,也是富有生活性、情境性,具有美学价值的感官叙事活动,其融汇丰富的历史内涵、情感意象、道德生活,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文化共享,形成文明在地化重要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瓶三事 中华文化符号 文明对话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对新加坡师生关系的影响
19
作者 尹达斐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7,共5页
新加坡是华族人口占主体的国家,儒家文化的传播以及华语教学的推动,使得新加坡教育体现出浓烈的儒学色彩,其师生关系也呈现出鲜明的儒家特色。儒家文化对新加坡师生关系的建构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新加坡 儒家文化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及其全球性扩展——文化对话中的强势弱势关系与平等问题 被引量:19
20
作者 任剑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7,共8页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变、人类长期的努力。惟有如此,建立在文化间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对话 地方性知识 全球性知识 文化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