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对话句法学视野下的对话者识解互动
1
作者 曾国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体认语言学主张从体(感性)和认(理性)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理据,强调语言产生于人类基于身体感知客观外界的过程,且与人类对感知结果进行认知处理密切相关。整合体认语言学的体认观和对话句法学理论的语言结构对称观,可进一步发现人类身体... 体认语言学主张从体(感性)和认(理性)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理据,强调语言产生于人类基于身体感知客观外界的过程,且与人类对感知结果进行认知处理密切相关。整合体认语言学的体认观和对话句法学理论的语言结构对称观,可进一步发现人类身体在语言及其意义建构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尝试从话语互动的体认性出发建构体认对话句法学,主张语言本身是对话者的体验对象。对话中,说话人对他者的语言使用经历体验在本质上是说话者基于他者的视觉和/或心智注意力协调自身识解事体的方式,形成识解互动的过程。说话人在识解互动中协商话语的意义,从而扩展对话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对话句法 互动 识解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视域下的对话句法: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庭山 孟庆凯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41,共6页
本文对对话句法的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综述对话句法的基本特征,阐述其与传统句法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理论渊源和发展趋势。句法的传统定义为:句法是对语言抽象系统层面上的单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句子成分之间的层... 本文对对话句法的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综述对话句法的基本特征,阐述其与传统句法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理论渊源和发展趋势。句法的传统定义为:句法是对语言抽象系统层面上的单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句子成分之间的层次、分布、依存关系等进行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分析方式,对话句法是对动态的、实时的跨语段结构映射和语用意义的关系的研究。在日常对话过程中,后一说话者有选择地使用前面话语中的词汇、句式结构或语义等。这样,语段、话轮之间在词汇、句法、语义等多层面上的映射就会引起平行的感知,产生共鸣,并因此引发类比、产生新的语用内涵。对话句法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展示这种语段间因结构耦合而产生的跨语段的、超句子的高阶结构与其语用目标的关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句法 认知语法 对话 跨语段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句法:理论与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兴兵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9,共7页
在简介Du Bois提出对话句法理论之背景和历史的基础上,从现象、结构、功能、认知、语言习得、语言演变和语法化六个视角总结对话句法理论的主要发现和观点,并多方面阐述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 对话句法理论 共鸣 映射结构(图) 主要发现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话句法的汉语会话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德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4-148,共15页
以往会话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大多是从社会学、民族志或语用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近年来,对话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动向一一对话句法理论,研究者们开始尝试从认知功能视角研究对话。本文在对话句法理论的框架内对汉语会话进行了探索,详... 以往会话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大多是从社会学、民族志或语用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近年来,对话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动向一一对话句法理论,研究者们开始尝试从认知功能视角研究对话。本文在对话句法理论的框架内对汉语会话进行了探索,详细分析了汉语真实对话语料中的平行、共鸣、重现、跨句图谱、选择、对比和类比现象。与传统的会话分析相比,基于对话句法的会话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加深入地抓住对话结构的特点,厘清其中的语言、认知、功能以及语用的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分析 对话句法 认知功能 映射 共鸣 对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句法理论与立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兴兵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5,共8页
对话句法理论对于立场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四个方面:提出了立场三角;进一步证明了立场的交互主体性、对话性和互动性;发现了表示立场的重要手段——共鸣,构建了立场映射结构图;探讨了共鸣表达交互主体性的认知机制。对话句法理论未来可... 对话句法理论对于立场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四个方面:提出了立场三角;进一步证明了立场的交互主体性、对话性和互动性;发现了表示立场的重要手段——共鸣,构建了立场映射结构图;探讨了共鸣表达交互主体性的认知机制。对话句法理论未来可以在更广互文性、更多认知方式和理论、社会学意义的讨论、文本对象的扩展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句法 立场 贡献 未来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构式:对话句法+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兴兵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5,共9页
本文从对话句法和认知构式语法视角,把平行结构视作一种构式,即平行构式,详细考察了平行构式的句法形式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理解小句层级之上语篇的句法结构,有助于把构式的概念真正扩展到语篇的层面和语言之... 本文从对话句法和认知构式语法视角,把平行结构视作一种构式,即平行构式,详细考察了平行构式的句法形式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理解小句层级之上语篇的句法结构,有助于把构式的概念真正扩展到语篇的层面和语言之外的模态,有助于将构式语法应用到语篇层面的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构式 对话句法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句法理论框架下的会话含义生成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李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6-34,共9页
新兴的对话句法理论提供了一个以语言结构形式为基础的会话含义研究范式,认为话语间结构形式的平行诱发了对应成分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关系激活了对话共振,即听话人通过运用句法结构的平行实现与说话人在概念化客体某一概念结构上的联... 新兴的对话句法理论提供了一个以语言结构形式为基础的会话含义研究范式,认为话语间结构形式的平行诱发了对应成分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关系激活了对话共振,即听话人通过运用句法结构的平行实现与说话人在概念化客体某一概念结构上的联合调试,达成认知协同。对话共振推动会话含义的生成。这一研究范式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展到语音、词汇、短语、句法和习语几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含义 对话句法 平行 共振 认知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场表达的对话句法模式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德亮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共13页
立场是言者在交际时表达出的态度、感受和判断。虽然学界对立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关于立场的一些根本问题仍然值得探讨,立场的动态性和对话性研究还显不足。本文首先回顾了立场和立场表达标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对立场表... 立场是言者在交际时表达出的态度、感受和判断。虽然学界对立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关于立场的一些根本问题仍然值得探讨,立场的动态性和对话性研究还显不足。本文首先回顾了立场和立场表达标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对立场表达标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继而详细介绍了立场三角理论和对话句法理论,立场三角理论和对话句法理论同宗同源,我们论证了两者可以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理论可能性,并尝试构建了立场表达的对话句法模式。该模式为立场三角和对话句法在不同维度上发挥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协作、全面解释立场表达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含义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立场表达 立场三角理论 对话句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话句法的汉语自闭症儿童会话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德亮 蒋元群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7-101,F0003,共16页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话语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汉语自闭症儿童的会话研究还比较欠缺。先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传统的会话分析框架,论文采用对话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话句法理论,提出评估自闭症儿童会话质量的六个指标,并从语料库...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话语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汉语自闭症儿童的会话研究还比较欠缺。先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传统的会话分析框架,论文采用对话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话句法理论,提出评估自闭症儿童会话质量的六个指标,并从语料库中选取真实语料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整体会话能力比同龄正常儿童弱,会话主动性差,话语产出量少,在与交谈者产生共鸣时多采用重复或平行策略。虽然自闭症儿童的对话共鸣度从整体上看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但个体差异大,有些自闭症儿童在局部共鸣度和宏观共鸣度上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距。对话句法理论中的平行和共鸣思想,为我们深入研究自闭症儿童话语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对话句法 对话共鸣 儿童话语 会话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推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艳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6-150,共15页
共振是对话句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事态场景理论引入对话共振研究,构建对话的事态场景耦合分析模式,探讨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认知理据。研究表明,对话结构的共振程度取决于事态场景转喻模式的耦合度,也与事态部分的转喻... 共振是对话句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事态场景理论引入对话共振研究,构建对话的事态场景耦合分析模式,探讨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认知理据。研究表明,对话结构的共振程度取决于事态场景转喻模式的耦合度,也与事态部分的转喻力度相关,对话双方所付出的语用推理努力也因所选事态成分耦合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展示了对话共振与转喻推理的理论互补性,为对话的语用推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拓宽新认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句法 句法共振 事态场景 耦合 语用推理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场与立场表达的对话句法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桂东 《现代语文》 2019年第3期168-174,共7页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会表达出个人对事物的立场。立场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语言要素与功能,而且是一种动态的行为。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具有交互主观性与动态性,多数情况下完整的立场行为会在话语互动中浮现出来。从DuBois的立场三角概念出发,...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会表达出个人对事物的立场。立场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语言要素与功能,而且是一种动态的行为。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具有交互主观性与动态性,多数情况下完整的立场行为会在话语互动中浮现出来。从DuBois的立场三角概念出发,探讨对话句法与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的交互主观性与立场动态性的关系,认为对话句法的平行性与共鸣是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的重要资源,基于对话句法建立的立场交叉映射图可以较好地表征立场表达的交互主观性与动态性,有助于揭示话语互动中立场浮现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立场表达 对话句法 交互主观性 立场交叉映射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察讯问话语的对话句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淑琼 邱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9-87,共9页
警察讯问话语作为公安机构体系内部的话语,是一种典型的机构话语。问-答语对是警察讯问的基本话语形式。本文基于Du Bois的对话句法理论探讨了警察讯问话语的对话句法结构,分析发现:警察讯问话语呈现出一种平行的句法关系,主要体现在言... 警察讯问话语作为公安机构体系内部的话语,是一种典型的机构话语。问-答语对是警察讯问的基本话语形式。本文基于Du Bois的对话句法理论探讨了警察讯问话语的对话句法结构,分析发现:警察讯问话语呈现出一种平行的句法关系,主要体现在言语成分和句法结构两个方面;问-答语对的平行结构互相介入产生句法共鸣,讯问话语中对话句法的共鸣主要包括焦点共鸣、框架共鸣和零位共鸣;句法结构的平行关系、讯问双方的合作程度、讯问主体立场的对立性以及讯问话题的同一性等是引起讯问话语产生共鸣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讯问 对话句法 平行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莎乐美》的语言构建:对话共振视角
13
作者 聂嘉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戏剧以对话作为其背景、人物、情节构建的基本呈现形式,给予以语言现象分析戏剧创作内在认知机制的可行性。王尔德剧作《莎乐美》的对话高频使用的WH-问答构式与平行结构,从Du Bois的对话句法理论出发,结合其他话语分析理论,可归结戏剧... 戏剧以对话作为其背景、人物、情节构建的基本呈现形式,给予以语言现象分析戏剧创作内在认知机制的可行性。王尔德剧作《莎乐美》的对话高频使用的WH-问答构式与平行结构,从Du Bois的对话句法理论出发,结合其他话语分析理论,可归结戏剧语言形式的共性,探究其人物、情节等的构建模式,旨在为戏剧解读提供新视角,亦是对话句法理论应用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句法 《莎乐美》 对话共振 WH-问答构式 冲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鸣原则的普遍适用性:来自汉语的证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兴兵 赵平静 白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5-80,共6页
在语用层面,Du Bois提出了"共鸣原则"。汉语充斥着平行结构,偏爱共鸣原则。究其原因,在普遍因素方面,主要源于语言的体验性和象似性,会话的"概念协议/合作"和启动效应,以及人类心理、认知和本能中的对称倾向;在汉... 在语用层面,Du Bois提出了"共鸣原则"。汉语充斥着平行结构,偏爱共鸣原则。究其原因,在普遍因素方面,主要源于语言的体验性和象似性,会话的"概念协议/合作"和启动效应,以及人类心理、认知和本能中的对称倾向;在汉文化的独特因素方面,语言内动因包括汉语的词法、句法特性,以及平行结构的语用经济性,语言外动因包括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和认知思维方式、审美观等等。这些结论进一步证明了"共鸣原则"的适用性,并解释了其深层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句法 共鸣原则 平行结构 证明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交际中“来着”的提醒功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饶宏泉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基于汉语口语语料,采用互动语言学的研究思路,重视"X来着"所在的序列位置、话轮设计及互动行为的综合考察,从使用模式的角度分析"来着"所具有的提醒功能。同时还结合对话句法的制图器工具,从啮合共振的角度来理... 本文基于汉语口语语料,采用互动语言学的研究思路,重视"X来着"所在的序列位置、话轮设计及互动行为的综合考察,从使用模式的角度分析"来着"所具有的提醒功能。同时还结合对话句法的制图器工具,从啮合共振的角度来理解"来着"的提醒功能。本文的认识有助于梳理以往对"来着"的不同理解,为传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着” 互动语言学 提醒 使用模式 对话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