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中继系统中基于对角空时码的空间调制传输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峰 王磊 陈志刚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4-251,共8页
在双向中继系统中,针对采用SSK传输不能获得发射分集且频谱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角空时码空间调制算法,简称为DSTC-SM。该算法在源节点处采用DSTC-SM码字发送信号,在中继节点处配置单根天线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将其转发至... 在双向中继系统中,针对采用SSK传输不能获得发射分集且频谱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角空时码空间调制算法,简称为DSTC-SM。该算法在源节点处采用DSTC-SM码字发送信号,在中继节点处配置单根天线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将其转发至目的节点。DSTC-SM码字的构造中以对角码作为基本码块,并与空间调制(SM)技术相结合,采用循环结构来激活不同的天线。此外,通过对旋转角度的优化使该方案在即使只激活一根天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发射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算法比现有的算法具有较好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中继 对角空时 空间调制 发射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空时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佳 李颖 王新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2-656,共5页
分层空时编码是提高无线信道传输速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详细分析了垂直和对角两种分层空时编码的实现方式及编译码算法复杂度 ,指出对角分层码可获得更好的分集增益 ,但编译码复杂度较大 ,且在传输速率方面较垂直分层码有一定损失 ... 分层空时编码是提高无线信道传输速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详细分析了垂直和对角两种分层空时编码的实现方式及编译码算法复杂度 ,指出对角分层码可获得更好的分集增益 ,但编译码复杂度较大 ,且在传输速率方面较垂直分层码有一定损失 .介绍了分层码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解决方案 ,指出在传输速率相同的前提下 ,采用分层空时编码可以降低调制阶数 ,从而可获得优于空时传输分集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空时编 垂直分层 对角分层 传输 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时编码中的BLAST分析
3
作者 乐渭斌 王衍文 《山西电子技术》 2007年第6期75-77,共3页
分层空时编码技术是近几年来通信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它主要用于解决高速无线通信下行传输问题。主要从分层空时编码的技术原理、设计准则及一种典型的译码算法入手,全面地分析了BLAST的特点,并通过仿真对几种典型的译码算法的性能进行... 分层空时编码技术是近几年来通信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它主要用于解决高速无线通信下行传输问题。主要从分层空时编码的技术原理、设计准则及一种典型的译码算法入手,全面地分析了BLAST的特点,并通过仿真对几种典型的译码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目前的研究动态做了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 对角分层空时 垂直分层空时 水平分层空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获得发射分集的正交空频索引调制算法
4
作者 聂高阳 王磊 李灿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针对正交空频索引调制(QSFIM)算法不能获得发射分集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可获得发射分集的正交空频索引调制(TDA-QSFIM)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两个调制符号通过哈达玛矩阵和旋转矩阵关联起来构造对角码,... 针对正交空频索引调制(QSFIM)算法不能获得发射分集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可获得发射分集的正交空频索引调制(TDA-QSFIM)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两个调制符号通过哈达玛矩阵和旋转矩阵关联起来构造对角码,然后通过两次独立地选择空频资源块中的索引号,将对角码的同相和正交分量分别放在空频码的不同位置得到每个资源块上的发送信号码字。根据空频编码的秩准则,由于该算法在每个资源块上的码字设计使得发射分集阶数为2,因此该传输算法得到了更好的误比特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独立瑞利信道下,频谱效率为1.78 bit/(s·Hz^(-1))、误比特率为10^(-5)时,TDA-QSFIM算法比QSFIM算法具有大约3.5 dB的性能增益;在相关瑞利信道下,当误比特率为10^(-3)时,TDA-QSFIM算法比QSFIM算法有大约5 dB的性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复用 对角码 发射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容错数据布局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武南 王拓 索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1-2346,共6页
随着存储介质的增多,单容错、双容错的数据布局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分布式存储系统对可靠性要求。该文在双容错行对角奇偶校验(Row Diagonal Parity,RDP)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扩展行对角奇偶校验(Extending Row Diagonal Parity,E-R... 随着存储介质的增多,单容错、双容错的数据布局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分布式存储系统对可靠性要求。该文在双容错行对角奇偶校验(Row Diagonal Parity,RDP)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扩展行对角奇偶校验(Extending Row Diagonal Parity,E-RDP)码,能够容许任何3存储节点出错,具有最大距离可分(Maximum Distance Separable,MDS)编码特性,冗余率与纠错能力达到3容错编码最优。并采用不同斜率几何直线图描述编译码过程,给出了一种快速译码算法,易于软硬件实现。与其它纠删码数据布局方案进行比较,理论分析结果表明,E-RDP码的空间利用率、编译码效率、小写性能以及平衡性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存储 纠删 对角奇偶校验(RDP)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