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明对虾核糖体ITS1序列分析及其在对虾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玉龙 孔晓瑜 +1 位作者 时伟 张艳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6,共8页
对采自不同群体的5个中国明对虾个体的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1(ITS1)序列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Gene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对虾科(Penaeidae)ITS1同源序列对对虾科虾类进行系统分析,探讨ITS1序列在对虾科系统及演化中的应用。结果表... 对采自不同群体的5个中国明对虾个体的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1(ITS1)序列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Gene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对虾科(Penaeidae)ITS1同源序列对对虾科虾类进行系统分析,探讨ITS1序列在对虾科系统及演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ITS1序列在个体间和个体内都表现出长度多态性,序列长度范围为637-652 bp,这种长度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微卫星DNA简单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不同所造成。在中国明对虾ITS1序列中发现8个微卫星位点,根据目前已知的12种对虾的ITS1序列,发现某些微卫星位点只存于1种对虾中,如(CAGC)2-4只存在于中国明对虾中,(CGGA)4-9只存在于斑节对虾中,(GCGA)4只存在于短沟对虾中。利用ITS1序列对12种对虾进行的系统分析表明,12种对虾分为4个类群,同种的不同个体,同属的不同种各自聚支,与形态分类比较吻合。对虾科属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313-0.977,平均值为0.633,远高于用线粒体基因片段得出的属间的遗传距离,支持将原对虾属的6个亚属提升为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对虾科 ITS1 长度多态性 系统发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科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基因差异位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申欣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1-717,共7页
通过长PCR扩增获得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的线粒体DNA,进而采用步移测序、序列拼接获得2个对虾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合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细角滨对虾和加州美对虾的线粒体基因组,初步揭示了对虾科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6... 通过长PCR扩增获得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的线粒体DNA,进而采用步移测序、序列拼接获得2个对虾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合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细角滨对虾和加州美对虾的线粒体基因组,初步揭示了对虾科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6个对虾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与泛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原始排列完全一致。对虾类线粒体基因组所有的主编码基因中,变异程度最高的是nad2和nad6基因。因此,nad2和nad6基因可以作为coxl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为对虾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对虾类生物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等诸多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科 线粒体基因组 差异位点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塑帆布圆池循环水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爽男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9期44-45,63,共3页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又称白皮虾、白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常栖息在泥质海底。属杂食性偏肉食性动物,饵料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南美白对虾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又称白皮虾、白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常栖息在泥质海底。属杂食性偏肉食性动物,饵料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南美白对虾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壳薄体肥,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之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世界三大主要对虾养殖品种之一。中国1988年自美国引进南美白对虾,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阳 对虾养殖 南美白对虾 广盐性 虾类 十足目 营养价值 对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增氧机的应用
4
作者 方露 蒋姣丽 郑凯仁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4年第12期26-28,共3页
南美白对虾又名白肢虾、白对虾,属十足目,对虾科。特征具有较薄的甲壳,浅青灰体色以及虾身不具斑纹。南美白对虾属于热带虾类,因同时具有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富含营养等特征,也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广东省作为国内最早养殖... 南美白对虾又名白肢虾、白对虾,属十足目,对虾科。特征具有较薄的甲壳,浅青灰体色以及虾身不具斑纹。南美白对虾属于热带虾类,因同时具有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富含营养等特征,也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广东省作为国内最早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省份之一,目前的虾苗产量和新品种数量均居全国榜首。广东省2023年南美白对虾产量约8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近40%,是我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大省。在对虾养殖中,增氧机是生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正确掌握增氧机的选择使用、保养维护等对生产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增氧机 对虾养殖 虾类 体色 保养维护 十足目 对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鳃虱亚科(甲壳动物亚门:等足目)的分类学与动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娟 张苗 安建梅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基于对虾鳃虱亚科(Orbioninae)的形态学特征,作者比较了属间存在的差异,对该亚科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世界范围内对虾鳃虱亚科的地理分布特征,解析该亚科动物地理区系特征。迄今,对虾鳃虱亚科包括 8 属 39 种,分别为:异对... 基于对虾鳃虱亚科(Orbioninae)的形态学特征,作者比较了属间存在的差异,对该亚科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世界范围内对虾鳃虱亚科的地理分布特征,解析该亚科动物地理区系特征。迄今,对虾鳃虱亚科包括 8 属 39 种,分别为:异对虾鳃虱属(Anisorbione Bourdon, 1981, 1 种);偏对虾鳃虱属(Asymmetrorbione Boyko, 2003, 2 种);表对虾鳃虱属(Epipenaeon Nobili, 1906, 8 种);小对虾鳃虱属(Minicopenaeon Bourdon, 1981, 4 种);圆对虾鳃虱属(Orbione Bonnier, 1900, 8 种);仿偏对虾鳃虱属(Parasymmetrorbione An, Boyko & Li, 2013, 1 种);拟对虾鳃虱属(Parapenaeon Richardson, 1904, 13 种);仿拟对虾鳃虱属(Parapenaeonella Shiino, 1949, 2 种)。在中国各大海域共发现对虾鳃虱亚科物种 6 属 18种。对虾鳃虱亚科形态特征:头前板和底节板发达,体形较大。从形态特征推测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认为对虾鳃虱亚科是寄生亚目寄生于鳃部中比较进化的类群、其地理分布范围受寄主对虾总科分布的限制、物种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范围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根据该亚科主要属种的地理分布信息,作者推测该类群的演化是从环热带古地中海闭合开始,直到始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鳃虱亚(Orbioninae) 分类 形态特征 系统演化 动物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13种对虾分子系统演化和近似种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麦维军 张吕平 +1 位作者 沈琪 胡超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122-11126,共5页
对中国沿海13种对虾科动物的16S rRNA基因(约371 bp)和细胞色素氧化基因I(COI)部分序列(约385 bp)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小进化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COI基因序列... 对中国沿海13种对虾科动物的16S rRNA基因(约371 bp)和细胞色素氧化基因I(COI)部分序列(约385 bp)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小进化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COI基因序列中,有113个位点存在变异(约为总位点数的31.8%),高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44个变异位点(约为总位点数的11.9%);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所构建的NJ、ME和MP树的拓朴结构较为相似,但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缘沟对虾在3个树中相聚位置不同。中国沿海对虾科6属13种,形成3个明显的分支,这3支分别隶属新对虾属、仿对虾属和原对虾属。对虾属、新对虾属、仿对虾属的种间关系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相一致。16S rRNA序列可能更适用于对虾属以上阶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COI序列更适合对虾科种间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科 分子系统发育 16S RRNA C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种核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研究16种对虾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易啸 毛勇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4,共7页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年Burkenroad提出的三群体分类系统,除新对虾属处于进化树最先起源的位置外,系统发育树形成3个进化枝,其一为对虾属、明对虾属、滨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沟对虾属,其二为仿对虾属和鹰爪虾属,其三为赤虾属,分别对应为Penaeini、Trachypenaeini和Parapenaeini 3个群体.基于核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解决了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对虾属和明对虾属进化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赤虾属的进化关系也很好地符合了形态学分类结果,因此可以作为对虾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与其他的研究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科 NaK基因 PEPCK基因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病害诊断以及水质监测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果轩 林阿朋 裴永博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7期63-65,共3页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1-3])。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海区域,1988年由中国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并于1992年突破育苗关,逐步实现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也是我国虾类养...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1-3])。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海区域,1988年由中国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并于1992年突破育苗关,逐步实现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也是我国虾类养殖中较常见的品种之一。目前,南美白对虾主要有土塘、小棚、工厂化3种养殖模式,其中小棚化对虾养殖具有恒温、抗风、抗干扰等优势,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虾类养殖 海洋研究所 病害诊断 沿海区域 水质监测 养殖产量 对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郝雷佩佳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9期37-39,共3页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学名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从墨西哥湾至秘鲁中部都有分布,以厄瓜多尔附近的海域更为集中。
关键词 太平洋沿岸 凡纳滨对虾 温室大棚 热带水域 厄瓜多尔 对虾 对虾科 墨西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湾及福建南部海域虾蟹类的生态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尔西 刘泉顺 李坚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海洋虾蟹类是重要的捕捞对象和优良的养殖品种。许多虾类和小型蟹类又是中下层鱼类的天然饵料,在渔业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某些发声种类(如鼓虾)在海洋声学研究上颇受重视。因此,调查虾蟹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变动规律,对渔业生产、... 海洋虾蟹类是重要的捕捞对象和优良的养殖品种。许多虾类和小型蟹类又是中下层鱼类的天然饵料,在渔业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某些发声种类(如鼓虾)在海洋声学研究上颇受重视。因此,调查虾蟹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变动规律,对渔业生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声研究等都具有一定意义。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海产虾蟹类调查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发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专著和研究报告,为虾蟹类研究积累了资料。本文根据1980年11月(秋)、1981年2月(冬)、5月(春)和8月(夏)厦门港湾54个底栖生物定量采泥站和13个定性拖网站(图1)的季度月资料,结合1961月5月至1964年2月福建中、南部海域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厦门港湾及福建南部海域虾蟹类的生态特点,着重探讨了几个主要经济种类的生态习性。底栖生物定量调查使用0.1米~2曙光HNM型采泥器,定性调查使用网口宽1.5米的三角拖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类 南部海域 对虾科 游行亚目 锯缘青蟹 虾类 甲壳类 须赤虾 种类组成 红星梭子蟹 远海梭子蟹 生态特点 内湾 厦门 港湾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