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丽美 王玮 杨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报道了利用DNA重组技术在一段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的基因组DNA片段中缺失 74bp ,重组得到的内标质粒作为竞争性内标模板 ,并与阳标模板或病虾DNA模板共同扩增 ,建立了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表明 ,定量... 报道了利用DNA重组技术在一段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的基因组DNA片段中缺失 74bp ,重组得到的内标质粒作为竞争性内标模板 ,并与阳标模板或病虾DNA模板共同扩增 ,建立了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表明 ,定量PCR方法检测灵敏度达 10病毒分子DNA/ μl,样品DNA模板制备回收率约 5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BV 内标模板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DNA聚合酶调控序列的克隆
2
作者 范礼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了揭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致病机理,将该病毒基因组中推测的DNA聚合酶上游调控序列克隆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以便寻找一个能表达该病毒基因的细胞系统。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DNA聚合酶 调控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PCR法判定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早期的感染和增殖 被引量:3
3
作者 兰永胜 章晓波 徐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7-780,共4页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又称白斑综合症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体,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充分了解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致病机理,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了解病毒的动态增殖特征是该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定量PCR技术,研究...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又称白斑综合症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体,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充分了解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致病机理,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了解病毒的动态增殖特征是该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定量PCR技术,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人工注射感染后,早期的增殖规律以及感染致死对虾的病毒累积.并对对虾感染病毒后存活时间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初期感染病毒含量有短期下降,然后才呈现递增的过程.死亡对虾病毒累积量大于1011病毒粒子/毫克组织(P<0.01).而在4.6~11.6g范围内,感染对虾存活时间与对虾质量不存在相关性(P>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感染 增殖 定量PCR 分子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对螯虾血淋巴原代细胞的感染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钫 杨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4-77,共4页
应用螯虾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系统 ,作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 )的替代宿主 ,进行体外感染实验。通过PCR及RNA点杂交的方法监测WSBV的DNA复制、转录情况。结果显示 ,来源于对虾的WS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 应用螯虾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系统 ,作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 )的替代宿主 ,进行体外感染实验。通过PCR及RNA点杂交的方法监测WSBV的DNA复制、转录情况。结果显示 ,来源于对虾的WS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螯虾原代血淋巴细胞 ,并在其中增殖 ;WSBV感染螯虾原代血淋巴细胞后 6h左右病毒开始大量复制 ,感染后的细胞可以存活数日。在目前虾细胞系尚未建立之前 ,螯虾血淋巴原代细胞可以作为研究WSBV感染、转录和复制等机理的替代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BV 螯虾血淋巴细胞 原代培养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病害可望结束——中美将合作测定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
5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1期13-13,共1页
中美两国4个科研机构近日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旨在今后一年里对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全序列测定。自1992年以来,对虾病害连年爆发,其主要病源是"对虾白斑杆状病毒"。这种病毒感染范围广,爆发时受感染的对虾两三... 中美两国4个科研机构近日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旨在今后一年里对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全序列测定。自1992年以来,对虾病害连年爆发,其主要病源是"对虾白斑杆状病毒"。这种病毒感染范围广,爆发时受感染的对虾两三天内几乎全部死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对虾病害 全序列测定 基因组 亚洲地区 科研机构 病毒感染 对虾养殖业 中美两国 合作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用基因技术防治对虾病
6
作者 海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8期9-10,共2页
科技部对海洋“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12个课题设置合理,取得重要进展。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对WSSV感染、流行的宿主与组织特异性,... 科技部对海洋“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12个课题设置合理,取得重要进展。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对WSSV感染、流行的宿主与组织特异性,完成了WSSV结构蛋白的分析与糖蛋白定位,cDNA文库建立、WSSV结构蛋白和对虾细胞膜的单克隆抗体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中国对虾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结构蛋白 凡纳对虾 糖蛋白 重要进展 组织特异性 中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病防治原理介绍
7
作者 王克行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3期13-13,共1页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病害也随之暴发,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状况。本刊特约王克行教授,对虾病防治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读者认真研读本文后,必将对虾病防治树立信心,并能使我国对虾养殖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溶解氧 增氧机 浮游植物 虾病防治 对虾养殖 斑节对虾 光合作用 池塘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