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被引量:2
1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6-57,共2页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
关键词 对虾杆状病毒病 动物疫 动物流行 农业部兽医局 水生动物 种类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杆状病毒病
2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3,共1页
对虾杆状病毒病是由对虾杆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虾幼体、仔虾和幼虾。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是对虾杆状病毒(Baculovirus Penaei,BP),又名PvSNPV,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属地位未定成员。
关键词 对虾杆状病毒病 病毒性疾 杆状病毒 对虾幼体 二类疫 原学 幼虾 仔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对虾杆状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3
作者 雷燕 肖洋 +1 位作者 戚瑞荣 张会军 《科学养鱼》 2015年第2期62-62,共1页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就连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对虾杆状病毒病也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对虾杆状病毒病 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 造血组织 传播 底质改良剂 种虾 仔虾 肝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虾养殖发现有十种病毒性疾病
4
《现代渔业信息》 2003年第5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对虾 养殖 病毒性疾 对虾托拉 黄头杆状病毒 白斑杆状病毒 对虾杆状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养殖技术之三 中国对虾增殖苗种池塘暂养技术探讨
5
作者 王勇 王永强 +2 位作者 李春猛 张建生 唐尔斌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45,共2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黄渤海海域一直将中国对虾作为传统增殖放流品种,20年来累计放流中国对虾200亿尾,回捕对虾2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渔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黄渤海海域一直将中国对虾作为传统增殖放流品种,20年来累计放流中国对虾200亿尾,回捕对虾2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渔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也波及到中国对虾的增殖放流,原因在于放流的对虾苗种不能从育苗车间直接放入大海而必须要经过一个池塘中间培育阶段,或者称作暂养阶段,而恰恰在中间培育的过程中虾苗往往会感染病毒病,造成全军覆没,无法向大海放流增殖虾苗,这种情况在胶东半岛时有发生,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巨大。2001年-2006年,我们一直从事中国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为此整理归纳多年来暂养虾苗的经验和教训,供广大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增殖放流 技术探讨 暂养 养殖技术 池塘 苗种 对虾杆状病毒病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几种常见疫病诊断和处理
6
作者 吕庆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1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鱼类 水生动物疫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虾杆状病毒病 出血性败血 鲤春病毒血症 农业部公告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