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病虾与健康虾肠道优势菌群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葛 沈辉 +4 位作者 万夕和 乔毅 黎慧 王李宝 史文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48,共7页
为研究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病原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获取更多的AHPNS防治基础资料,采用PCR-RFLP方法比较了江苏地区患AHPNS病虾和健康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发现,不同生... 为研究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病原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获取更多的AHPNS防治基础资料,采用PCR-RFLP方法比较了江苏地区患AHPNS病虾和健康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发现,不同生长阶段病虾肠道中均只有弧菌属细菌;对照的健康对虾中,幼虾肠道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食酸菌属和固氮螺菌属细菌;养殖中期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发光杆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细菌;养殖后期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红杆菌属、莱茵海默氏菌属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患AHPNS后肠道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于健康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遭到破坏,弧菌为肠道内绝对优势细菌,不同生长阶段健康对虾的肠道优势菌存在差异。本研究探究了AHPNS病原对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为认识和防控AHPNS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凡纳滨对虾 肠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邓艳 黄燕琼 +3 位作者 戴金 何淑华 赵尚志 柏建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79,共3页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AHPND病原毒力基因和冷休克蛋白(CSP)基因的双重PCR方法,并对2016-2017年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进境的对虾进行监测。本研究推荐采用肝胰腺组织培养后抽提DNA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进...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AHPND病原毒力基因和冷休克蛋白(CSP)基因的双重PCR方法,并对2016-2017年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进境的对虾进行监测。本研究推荐采用肝胰腺组织培养后抽提DNA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进境草虾中携带AHPND病原,该研究对于AHPND的控制和监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坏死综合症 双重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菌病,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牡蛎孢疹病毒病等养殖难题能攻破吗?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不会白费
3
作者 方金叶(图/文) 《当代水产》 2018年第12期31-31,共1页
11月28日,在海口举办的2018年全国海水养殖科技与产业融合论坛进入到分会场专题研讨环节,研讨会分为四个分会场,分别聚焦在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营养饲料、疾病防控与养殖装备四个领域。
关键词 养殖科技 凡纳滨对虾 科研工作者 弧菌病 综合症 胰腺 病毒病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预警数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5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朱洪洋 李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为预报池塘养殖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发生,自2020年开始,笔者对凡纳对虾养殖区开展了连续监测工作,包括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理化因子、微生物因子、虾体自身健康状况等18个候选预警因子指标,通过数据... 为预报池塘养殖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发生,自2020年开始,笔者对凡纳对虾养殖区开展了连续监测工作,包括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理化因子、微生物因子、虾体自身健康状况等18个候选预警因子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分析病原、宿主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对候选预警因子进行筛选,基于Python语言编程结合Deep Forest、Light GBM、XGBoost算法进行数据建模和预测性能评判,仿真环境为Python2.7,以预警因子指标作为输入样本(即警兆),以对虾是否发病指标作为输出结果(即警情),根据输入样本和输出结果各自建立输入数据矩阵和目标数据矩阵,利用原始数据矩阵对输入样本进行初始化,结合函数方程进行拟合,拟合的源代码能利用已知环境、病原及对虾免疫指标数据对目标警情进行预测。最终建立了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虾体(肝胰腺内)细菌总数、虾体弧菌(Vibrio)占比、水体细菌总数和盐度的4维向量预警预报模型,准确率达89.00%。本研究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对虾AHPND发生的预测预报,相关研究结果为对虾AHPND疾病预警预报建立了预警数学模型,并为对虾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 预警数学模型 Deep Forest算法 PYTHON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文国樑 曹煜成 +3 位作者 徐煜 胡晓娟 徐武杰 李卓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自2010年在我国海南岛对虾养殖场首次报道发现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又名早期死亡综合症)以来,该病害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印度等地的对虾养殖场陆续出现,目前已严重影响了亚洲和南美洲等众多对虾养殖主产区国家,导致全球... 自2010年在我国海南岛对虾养殖场首次报道发现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又名早期死亡综合症)以来,该病害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印度等地的对虾养殖场陆续出现,目前已严重影响了亚洲和南美洲等众多对虾养殖主产区国家,导致全球对虾大规模减产。对于该病害的病原学业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包括弧菌感染、有害蓝藻影响、环境毒素引起的中毒、养殖对虾生物量超出池塘水环境的承载量、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种苗质量退化等。针对该病害的基本情况,梳理了近两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该病症的流行态势、病原病因、检测技术、防控措施和对策等,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摸清其病原和致病机理,建立有效的防控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坏死综合症 早期死亡综合症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中国对虾流行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研究 Ⅰ.病毒和类支原体合并感染对虾肝胰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季芳 郑胜江 马殿荣 《东海海洋》 1993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今年浙江省对虾大范围流行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及患病对虾肝胰腺组织中类支原体与病毒的合并感染。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流行病 胰腺坏死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蒋葛 沈辉 +1 位作者 万夕和 乔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1,共5页
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S)使得亚洲对虾产量大幅下降,给亚洲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亦受到冲击。AHPN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通过效应蛋白PirA与PirB产生毒力,病虾消化器... 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S)使得亚洲对虾产量大幅下降,给亚洲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亦受到冲击。AHPN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通过效应蛋白PirA与PirB产生毒力,病虾消化器官颜色苍白,肝胰腺萎缩,空肠空胃,发病1d^3d内病死率达到100%。目前对于AHPNS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论文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毒力因子、检测技术和防控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病害 凡纳滨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书林 尤颖哲 +7 位作者 陈何东 王艺红 陈信忠 丁亦男 龚艳清 杨俊萍 陈长乐 陈炳颖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期87-90,共4页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一种危害大、新出现的对虾疫病。目前认为该病由一种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引起。本试验通过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MALDI-TOF-MS鉴定以及文...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一种危害大、新出现的对虾疫病。目前认为该病由一种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引起。本试验通过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MALDI-TOF-MS鉴定以及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在福建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对分离于AHPND病虾肝胰腺的VP进行了检测。通过VITEK-2鉴定出81株VP分离株。从中选取9株分别进行MALDI-TOF-MS鉴定、PCR检测和血清学分型,发现这9株分离菌株均与MALDI-TOF-MS数据库中的VP匹配。其中:4株PCR检测为阳性,被鉴定为AHPND VP,其血清型包括O1:KUT和O1:K68;另5株PCR检测为阴性,血清型包括O1:KUT、O3:K6和O1:K68。试验表明:AHPND VP分离株存在不同血清型,可通过MALDI-TOF-MS进行菌种鉴定;MALDI-TOF-MS与PCR结合使用,可以准确、快速鉴定AHPND VP,这有利于开展AHPND的病原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诊断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坏死综合症 副溶血性弧菌 MALDI-TOF-MS PCR 血清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贾丹 史成银 +7 位作者 黄倢 张庆利 万晓媛 许华 刘冉阳 王海波 郭程程 谢国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本研究从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编号为20160303005-1,通过16S rRNA和分子伴侣蛋白groEL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 本研究从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编号为20160303005-1,通过16S rRNA和分子伴侣蛋白groEL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该细菌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其血清型为O1:KUT(K untypeable)。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可引起对虾AHPND的相关毒力蛋白基因pirA^(VP)和pirB^(VP),但不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菌株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n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菌株对凡纳滨对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浸泡感染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7.96×10~3 CFU/ml。对虾急性感染后,6 h肝胰腺颜色变浅,肠胃变空;9 h肝胰腺呈浅白色,萎缩变小。9 h死亡数过半,24 h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感染后对虾肝胰腺小管崩塌,上皮细胞严重脱落,呈现出典型的AHPND病理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等16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等5种药物表现为耐药。上述研究可为该病原的流行病学及药物防控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 副溶血弧菌 细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病原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宗英 张一柳 +4 位作者 胡鲲 刘力硕 蔡红桂 张凤翔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病因,对病蟹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病原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以健康蟹为对照,对病蟹的不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分析未见致病性生物...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病因,对病蟹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病原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以健康蟹为对照,对病蟹的不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分析未见致病性生物;病蟹的鳃、肌肉和肝胰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的病理特征为鳃组织增厚,鳃腔增大,血细胞增多,细胞核边缘化;肝胰腺组织中单层上皮细胞空泡化,并出现转运泡,随着病情的加重,肝细胞排列紊乱,转运泡和空泡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且转运泡内内容物增多,更甚者肝小管基膜破裂、内容物外流,细胞核解体,肝细胞出现坏死;肌细胞的病变特征主要是肌丝松弛变性、细胞核固缩深染。病原学研究和发病情况调查表明该病为非生物性疾病,依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发病原因,将该病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胰腺坏死综合症 病原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药敏特性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晓华 张海强 安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并检测其毒力基因。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菌株FHBX-1经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和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且携带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VP)、pirB^(VP),未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主要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rh基因。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菌液浓度为1.0×10^(6) CFU/mL浸泡感染试验组,7 d内累计死亡率为80%,患病凡纳滨对虾具有肝胰腺颜色变白、萎缩变小,胃肠变空等症状,从病虾再次分离的优势细菌与原攻毒菌FHBX-1特性相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肝小管崩塌,呈典型的AHPND病理特征。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BX-1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可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药物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急性胰腺坏死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药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JSHY-R5对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的拮抗作用
12
作者 温梦莹 蒋葛 +4 位作者 向罗平 周子杰 成婕 范贤平 沈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2-1000,共9页
以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为受试菌株,从采集自江苏沿海地区的健康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测定其对受试菌株的拮抗效果,并对被动保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1株对... 以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为受试菌株,从采集自江苏沿海地区的健康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测定其对受试菌株的拮抗效果,并对被动保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1株对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菌株JSHY-R5,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粪肠球菌。当JSHY-R5与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以5∶1的接种比例共培养时,JSHY-R5对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饲料添加JSHY-R5处理的凡纳滨对虾体内副溶血弧菌黏附因子(VpadF)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对虾免疫因子(Serpin、Hemocyanin、Peneidins)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暴露在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下的5 d存活率相比投喂常规饲料的阳性组提高26%。本试验证实筛选的粪肠球菌JSHY-R5对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副溶血弧菌黏附因子的mRNA表达,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增强宿主免疫防御能力,从而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具有应用为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 粪肠球菌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感染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_(AHPND))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蒙蒙 董宣 +3 位作者 邱亮 万晓媛 谢国驷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0,共8页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致AHPND副溶血弧菌(AHPND-caus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携带的pVA1-like质粒所表达的PirA^(Vp)和PirB^(Vp)毒力蛋白对对虾肝胰腺的急性毒性所致...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致AHPND副溶血弧菌(AHPND-caus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携带的pVA1-like质粒所表达的PirA^(Vp)和PirB^(Vp)毒力蛋白对对虾肝胰腺的急性毒性所致。本研究用2.19×10~5 CFU/ml VpAHPND分离株20130629002S0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浸泡感染,于感染后2~9 d采集对虾的肝胰腺、鳃、肠道、肌肉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的pir AVp拷贝数。结果显示,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均能检测到pirA^(Vp),其中,肝胰腺在感染后第4天达到峰值,为8.71×10~4 copies/mg,而鳃、肌肉、肠道分别在第3、4、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9.08×10~3、2.59×10~4、5.76×10~4 copies/mg。早期感染鳃组织中先出现Vp_(AHPND)的富集,在高死亡发生期,Vp_(AHPND)数量在肝胰腺和肠道出现高峰,在死亡数量逐渐下降的后期,各组织的Vp_(AHPND)均快速下降,肠道、肝胰腺和肌肉中的Vp_(AHPND)水平趋于接近。对虾肝胰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同一时间有临床症状的病虾和濒死对虾相比,濒死对虾表现出更严重的AHPND病理特征,且二者的组织病理特征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变得更为严重,但检测到的Vp_(AHPND)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Vp_(AHPND)感染过程中,组织中的pirA^(Vp)基因数量不能代表对虾的发病程度,发病程度及组织病理严重的AHPND样品中Vp_(AHPND)的数量不一定处于高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坏死 副溶血弧菌 浸浴感染 凡纳滨对虾 qPCR 时间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吉云 沈辉 +5 位作者 孟庆国 万夕和 蒋葛 乔毅 冯艳琴 李浩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自2009年以来,一种新兴的虾类疾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病原是一类含有特殊毒力因子的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对该病的发生、流行、病症、病... 自2009年以来,一种新兴的虾类疾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病原是一类含有特殊毒力因子的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对该病的发生、流行、病症、病原、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期为该病症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 致病机制 毒力因子 防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南美白对虾亲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娜 王津津 +3 位作者 谢艳辉 于力 李家侨 刘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7期90-94,共5页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新发疫病,对对虾养殖业损失巨大。其病原是携带毒素质粒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但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国外报道的毒素质粒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一批进境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AHPND检测。因其PCR的扩...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新发疫病,对对虾养殖业损失巨大。其病原是携带毒素质粒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但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国外报道的毒素质粒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一批进境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AHPND检测。因其PCR的扩增结果与国外所报道的基因片段一致,初步认定为AHPND阳性。本文对此次检测的结果和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我国AHPND的检测提供了分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坏死 早期死亡综合症 毒素质粒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南美白对虾幼体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分离与PCR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书林 陈信忠 +5 位作者 尤颖哲 陈何东 王艺红 丁亦男 龚艳清 杨俊萍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6期96-99,共4页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疫病,其病原为一种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本试验根据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对福建省9家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了AHPND检测,分析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对检...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疫病,其病原为一种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本试验根据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对福建省9家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了AHPND检测,分析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90份样本的27份中分离鉴定出81株VP,表明该地养殖场幼虾具有较高的VP感染风险;经PCR检测,在23份样本中,检出阳性菌株72株,其中16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为特异性菌株,6份样本的部分受检VP为特异性菌株,1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非特异性菌株,表明患病幼虾存在不同基因型VP同时感染情况;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8份阳性,而以肝胰腺增菌液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25份阳性,表明直接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的灵敏性较低。本研究为AHPND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坏死 副溶血性弧菌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菌HY3鉴定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达勇 陈碧秀 +4 位作者 钟永军 粱秀燕 何昕蔚 夏海洋 鲍佳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4-851,共8页
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从病虾中分离到多株弧菌,从中挑取代表性菌株HY3,结合其弧菌检测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16S rRNA和fur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HY3携带有tlh基因(不耐热溶血毒素)和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致... 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从病虾中分离到多株弧菌,从中挑取代表性菌株HY3,结合其弧菌检测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16S rRNA和fur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HY3携带有tlh基因(不耐热溶血毒素)和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基因pirAVP、pirBVP。攻毒试验显示,副溶血弧菌HY3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凡纳滨对虾感染后第7 d累积死亡率近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HY3对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抗性基因检测显示,副溶血弧菌HY3携带blaTEM、strA-strB等相关抗生素抗性基因。常用剂量的渔用消毒剂高锰酸钾对副溶血弧菌HY3的杀菌效果较好,10 mg/L高锰酸钾溶液处理2 h,杀菌率可达99.99%。本试验结果表明,台州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出现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弧菌,且对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后续防治该病需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坏死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fur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舟山地区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巧利 王庚申 +2 位作者 谢建军 施慧 许文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2-51,共10页
2014-2019年期间,从舟山地区疑似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对虾体内共分离到30株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及gyrB、rpoA等基因同源性检索分析对30株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同时运用Nested-PC... 2014-2019年期间,从舟山地区疑似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对虾体内共分离到30株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及gyrB、rpoA等基因同源性检索分析对30株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同时运用Nested-PCR方法筛选并鉴定了菌株pirABVP基因携带情况;选取代表性菌株,以浸泡感染方法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菌鉴定结果显示:从舟山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弧菌、坎贝氏弧菌及欧文斯氏弧菌为主;其中10株菌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本实验选取4株pirABVP基因阳性菌和1株pirABVP基因阴性菌进行了感染试验;致病性试验显示,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的4株菌可使健康对虾发病,出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典型症状,且持续暴露于病原菌的实验对虾的最高死亡率可达95%,比短时间暴露组死亡率高40%左右;发病虾肝胰腺及肠道组织出现了肝胰腺小管崩塌及肠绒毛脱落等严重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携带pVA1质粒的副溶血弧菌、欧文斯氏弧菌和坎贝氏弧菌等多种弧菌诱发了舟山地区对虾AHPND,养殖环境中的AHPND致病菌持续存在会导致对虾死亡率处于高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 细菌鉴定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和池塘水体中弧菌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晓玲 邱亮 +3 位作者 魏海英 王君霞 孙成峰 许传堂 《渔业研究》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近年来,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国明对虾AHPND的暴发与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关系,本文采用套式PCR法以及TCBS选择培养基法,分别对2018年4—9月采集的样品进行AHPN... 近年来,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国明对虾AHPND的暴发与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关系,本文采用套式PCR法以及TCBS选择培养基法,分别对2018年4—9月采集的样品进行AHPND致病基因检测和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分析。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7、8月AHPND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15.6%、25.0%,其他月份未有阳性样品检出;TCBS选择培养基结果显示,在调水、控料等措施之下,4月至9月期间各虾池的弧菌数量控制在0~8.6×103 cfu·mL-1之内,其中7、8月达到高峰。另外,将本次试验中发现的TCBS黑色弧菌菌落,进行16S rRNA菌落PCR并测序,运用Mega 6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较近。本文针对该病的基本情况,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急性胰腺坏死 弧菌 TCBS 菌落PCR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地区中国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晓玲 王君霞 +2 位作者 邱亮 许拉 朱文博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被称为东方对虾,俗称对虾、明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虾类之一。中国明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品质好等优点,主要集中在黄渤...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被称为东方对虾,俗称对虾、明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虾类之一。中国明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品质好等优点,主要集中在黄渤海沿岸,朝鲜西海岸也有分布,黄渤海最高产量可达5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日照地区 胰腺 坏死 急性 节肢动物门 东方对虾 渤海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