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在教学中正确对待汉字简化工作
- 1
-
-
作者
文志傅
-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师范学校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5年第1期8-,共1页
-
文摘
有一次,我和几个学生谈起了汉字简化问题,我把《文字改革》上刊载的各个方面的意见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他们问我的意见,我说我赞成继续整理、简化,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听了十分高兴,当即就说:“我们现在就这样写行吗?”因为我没有担任他们的课,不知道他们任课教师的意见,所以没有肯定地答复他们。关于整理、简化汉字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工人、农民、教授、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都发表了不少意见,提出了不少建议。
-
关键词
汉字简化
就这样
任课教师
学习负担
从实际出发
对筒
应作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整理汉字,减轻学生负担
- 2
-
-
作者
蒋善国
-
机构
吉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4年第8期3-4,共2页
-
文摘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在汉字整理和认字方面,我有几点建议:一、继续简化汉字和整理异体字四批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已公布数年,因为只有517个,是不够用的,需要再继续简化。继续简化,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与简化汉字有关的。
-
关键词
简化偏旁
学生负担
少而精
中国文字
生僻字
更改地名
粉女
一阴
对筒
精减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从简体字想起的》一文的商榷
- 3
-
-
作者
唐尧
-
出处
《语文建设》
1958年第4期24-,共1页
-
文摘
秋陵同志所写《从简体字想起的》(见《文字改革》1957年9月号)一文,我认为有值得商讨的地方。这里把我个人的见解谈出来,请作者和广大读者指正。从这篇文章的全文来看,秋陵同志对目前的文字改革既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反对,但对已公布使用的”简化汉字“却有着相当的抵触情绪。根据秋陵同志所提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是:1.不同意把两个以上同音的、意义上有细微差別的字合并为一个简体字;2.
-
关键词
微差
造字方法
古典作品
现代汉字
表意字
解蔽
普及文化
对筒
中都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小学生错别字多,来对汉字简化工作提几点建议
- 4
-
-
作者
胡百凡
-
机构
浙江永康长城小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5年第4期13-14,共2页
-
文摘
我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十多年了,为纠正、减少、消灭学生的错别字,每学期都化了不少精力,但对部分汉字,收效总是不大,因为这些汉字结构复杂。学生对于结构简便,容易记忆的字,错别字就比较少。根据这点经验,对简化汉字工作,提以下一些意见: 1.瘦、插等字的“■”,难写,可简化为“由”。2.焰、稻等字的“■”,可简化为“曰”。3.“骨”、“蚤”现已写成“骨”、“蚤”,不如再彻底一些,简化为“骨”、“蚤”。4.“全”、“佘”等从“■”的字不多,可一律改为“人”字头。5.“康”、“暴”、“漆”等字的“水”,不如一律写成“小”。6.“聚”的“■”,不如写成“豕”。7.“荒”与“■)”(流、疏等字偏旁)的“亡”与“云”易混,不如一律改成“云”。
-
关键词
汉字简化
汉字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
部分字
结字
对筒
大女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汉字简化和整理的几点意见
- 5
-
-
作者
钟吉宇
-
机构
<辞海>编辑所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4年第11期15-16,共2页
-
文摘
一、为什么汉字需要整理?为什么汉字需要简化和整理?照我的想法,主要是:1.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难教难认,难记难写;2.同一个字,字形重复,实际是一个字,从字形上看,结构完全不同,犹如两个字或几个字;3.同一结构形状的字,在印刷的铅字上和手写的书法上,也常有不同,如同一个“门户”的“户”字,上面一点,有的作“一”,有的作“丿”,甚至还类乎“丨”
-
关键词
汉字简化
汉字结构
《康熙字典》
结构形状
亦声
字法
木部
口部
历史遗产
对筒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字改革工作必须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 6
-
-
作者
李进文
-
机构
辽宁锦西高级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4年第11期14-15,共2页
-
文摘
十几年来,文字改革工作在党的颁导下,贯彻了毛泽东思想,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改革工作,但和革命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显得落后了许多。我认为文字改革工作必须加快速度,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提出几点意见。首先,文字改革工作必须面向工农兵。文字改革工作者要加强群众观点,要与工农兵群众密切地结合,必须把文字改革工作看作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具体々现。因此我认为汉字简化工作需要加强调查研究,要了解工农兵群众对简化字的要求,了解群众自行简化的情况,必须把这些情况加以收集、分析。
-
关键词
汉字简化
加快速度
对筒
地精
为学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汉字需要继续简化
- 7
-
-
作者
向山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5年第2期18-19,共2页
-
文摘
我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课当中经常听到学生提问:“这个字怎么不简化呢?”“那个字没有简化吗?”这些呼声,一方面是对简化字表示欢迎,另一方面是对未简化的繁体字要求继续简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此深表同情,因为我深切体会到学生写繁体字的苦处。比如《木兰诗》中有:稽(jī)、懿(yí),学生写了天,还是有好些人写不对;在练写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这个字不好写”“那个字看不清楚”,于是我不得不把字体放得很大。这给学生带来多大困难,增加多少负担啊.因此,我迫切地希望能把汉字再简化一批,以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木兰诗》
对筒
独体
晋祠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林业工人希望继续简化汉字
- 8
-
-
作者
李宗贤
-
机构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克一河林业局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5年第7期13-,共1页
-
文摘
我是搞林业工人业余教育工作的。在和工人接触过程中,他们一致赞同简化汉字。因为汉字复杂,不容易写,不容易认,而简化了以后,笔画简单了,字体清晰了,很容易学习。特别是山场作业的工人,白天干活,夜晚才有些时间来学习。繁体字笔画复杂,在灯下看起来很费力,而简化字就很明确,容易分辨出是什么字。
-
关键词
林业工人
接触过程
教育工作
对筒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