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等式结构下的航迹关联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天舒 周正 +1 位作者 李寅龙 卢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229,共7页
将对等式结构应用于多传感器目标数据关联,建立了对等式结构下的航迹关联模型。针对丢失航迹点问题,利用区间灰数覆盖丢失航迹点,通过2-范数计算区间灰数距离建立区实混合序列,利用修正灰关联法进行航迹关联。比较分析了不同环境、不同... 将对等式结构应用于多传感器目标数据关联,建立了对等式结构下的航迹关联模型。针对丢失航迹点问题,利用区间灰数覆盖丢失航迹点,通过2-范数计算区间灰数距离建立区实混合序列,利用修正灰关联法进行航迹关联。比较分析了不同环境、不同传输方式对航迹关联的影响,且在卡尔曼滤波基础上提出有效评价航迹质量的新形式。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无需时间配准,在强杂波、航迹交叉、分岔、合并情况下均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仿真可知,该文所提算法在倒序传输方式下正确关联率最优,传输9个数据点以上时可保持稳定关联。所提出的滤波航迹质量与真实航迹质量的误差不超过15m,能够有效评价航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式结构 航迹关联 灰关联 区实混合 航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等式的系统误差修正航迹关联算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天舒 李寅龙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将对等式结构应用于多传感器目标数据关联,提出了对等结构下系统误差修正航迹关联算法。针对雷达受外界影响造成系统误差的问题,实现时间精同步后,利用对等结构可通信协作的优势在高低精度节点间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补偿低精度节点参数误... 将对等式结构应用于多传感器目标数据关联,提出了对等结构下系统误差修正航迹关联算法。针对雷达受外界影响造成系统误差的问题,实现时间精同步后,利用对等结构可通信协作的优势在高低精度节点间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补偿低精度节点参数误差,并利用灰关联法完成航迹关联。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对低精度节点的极径、方位角、俯仰角数据进行有效的误差修正,在目标密集、杂波干扰环境中以较高正确率稳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迹关联 对等式结构 时间异步 系统误差 灰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等结构下的相对导航源选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舒 李寅龙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8,共6页
在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基础上建立基于对等式结构的模型,针对对等式结构下无源定位相对导航的源最优选择问题,利用高斯-牛顿法设置相对导航卡尔曼滤波器初值使其快速收敛,定义时间、位置、几何、综合误差因子,设置不同仿真环境研究距离... 在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基础上建立基于对等式结构的模型,针对对等式结构下无源定位相对导航的源最优选择问题,利用高斯-牛顿法设置相对导航卡尔曼滤波器初值使其快速收敛,定义时间、位置、几何、综合误差因子,设置不同仿真环境研究距离、速度、时间偏差和几何分布位置对相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仿真表明,偏差与相对导航精度呈反比关系。当待定位节点与导航源连线夹角为90°时,导航精度最高,导航源直线配置时,宽基线方案的精度要明显优于窄基线方案,且四源定位的精度优于两源、三源定位。本文建立的算法模型能够较好分析不同因素对定位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式结构 相对导航 卡尔曼滤波 初始偏差 几何分布位置 雷达信号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等结构下多节点INS误差修正
4
作者 李寅龙 张天舒 刘傲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7期1-5,共5页
传统的多目标跟踪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文中在抗毁性差的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无中心化的对等式结构模型,针对INS系统误差随时间增长不断累积的问题,提出在对等式结构下修正多节点INS误差的算法。在对等式结构中... 传统的多目标跟踪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文中在抗毁性差的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无中心化的对等式结构模型,针对INS系统误差随时间增长不断累积的问题,提出在对等式结构下修正多节点INS误差的算法。在对等式结构中选择导航精度最高的节点建立非线性运动模型,利用CKF滤波对该节点导航信息进行优化,其余节点利用对等结构可通信合作的优势解算滤波相对距离,与通过各自INS解算出相对位置信息之差作为量测值,建立INS误差修正模型,对INS误差参数进行卡尔曼滤波开环输出校正得到最优INS误差估计值,对各节点INS误差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CKF滤波对非线性运动模型具有较好的跟踪能力,此算法能够对INS系统误差进行有效修正,具有较高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误差修正 对等式结构 运动模型 信息优化 目标跟踪 误差补偿 CKF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消息中间件的特性和关键技术 被引量:44
5
作者 翟明玉 雷宝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6-59,66,共5页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般为分布式系统,其中存在大量一对多、多对多消息通信,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自身的特点,通用的消息中间件产品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分析了调度自动化系统消息中间件的特性,包括高可靠性、易扩展性、时效性、多态功...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般为分布式系统,其中存在大量一对多、多对多消息通信,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自身的特点,通用的消息中间件产品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分析了调度自动化系统消息中间件的特性,包括高可靠性、易扩展性、时效性、多态功能等。针对这些特性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消息中间件,全面叙述了该消息中间件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案。该消息中间件已在多个网、省、地调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消息中间件 对等式结构 多态功能 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pollution dynamics in large-scale peer-to-peer IPTV system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舟 陈兴蜀 +1 位作者 王文贤 郝正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203-2217,共15页
With the great commercial success of several IPTV (internet protocal television) applications, PPLive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both industry and academia. At present, PPLive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 With the great commercial success of several IPTV (internet protocal television) applications, PPLive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both industry and academia. At present, PPLive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instances of IPTV applications which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users across the globe; however, the dramatic rise in popularity makes it more likely to become a vulnerable target.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s twofold. Firstly, a dedicated distributed crawler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its crawling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which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attack in P2P live streaming system.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rawler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could capture PPLive overlay snapshots with more efficient way than previous crawler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our study work is the first to employ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idea to design crawler system and discuss the crawling performance of capturing accurate overlay snapshots for P2P live streaming system. Secondly,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pollution architecture was proposed to deploy content pollution attack in a real-world P2P live streaming system called PPLive, and deep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attack from following five aspects:dynamic evolution of participating users, user lifetime characteristics, user connectivity-performance, dynamic evolution of uploading polluted chunks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pollution ratio. Specificall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 single polluter is capable of compromising all the system and its destructiveness is sev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r-to-peer technology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active measurement distributed crawler pollution attack PPL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