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 D H 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O D D)患儿的行为特征。方法:以ICD-10作为诊断标准对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诊断,得到O D D伴A D H D者40例(64.52%),O D D不伴A D H D者22例(35.48%)。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目的了解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 D H 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O D D)患儿的行为特征。方法:以ICD-10作为诊断标准对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诊断,得到O D D伴A D H D者40例(64.52%),O D D不伴A D H D者22例(35.48%)。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用家长填A 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与O D D组相比,合并A D H D组的家长更多对患儿经常打骂和严厉管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更多地采取打骂的方式。合并组父亲急燥易怒者比O D D组多;合并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比O D D组早;合并组在CB CL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总分均高于O D D组。结论:O D D合并A D H D的患儿在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方面表现更突出,家长对儿童管教方式及不良行为处理方式影响O D D的发生。提示要注重O D D、A D H D的早期干预。展开更多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冲动,且显著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业、社交和家庭等功能[1]。研究表明,学龄前ADHD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及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冲动,且显著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业、社交和家庭等功能[1]。研究表明,学龄前ADHD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及焦虑抑郁问题的风险更高[2,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有可能出现破坏性行为和物质滥用,导致严重后果[4]。针对父母(或主要照养者)的行为管理培训(Parent Training in Behavior Management,PTBM)和基于教室的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BM)是学龄前ADHD的一线治疗方法[5-11]。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 D H 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O D D)患儿的行为特征。方法:以ICD-10作为诊断标准对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诊断,得到O D D伴A D H D者40例(64.52%),O D D不伴A D H D者22例(35.48%)。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用家长填A 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与O D D组相比,合并A D H D组的家长更多对患儿经常打骂和严厉管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更多地采取打骂的方式。合并组父亲急燥易怒者比O D D组多;合并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比O D D组早;合并组在CB CL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总分均高于O D D组。结论:O D D合并A D H D的患儿在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方面表现更突出,家长对儿童管教方式及不良行为处理方式影响O D D的发生。提示要注重O D D、A D H D的早期干预。
文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冲动,且显著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业、社交和家庭等功能[1]。研究表明,学龄前ADHD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及焦虑抑郁问题的风险更高[2,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有可能出现破坏性行为和物质滥用,导致严重后果[4]。针对父母(或主要照养者)的行为管理培训(Parent Training in Behavior Management,PTBM)和基于教室的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BM)是学龄前ADHD的一线治疗方法[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