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志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30,共8页
从生物学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经济学共生理论的诞生,共生的应用领域不断延展。共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也具有适用性,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属于非对称性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依赖和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这种关系在实践... 从生物学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经济学共生理论的诞生,共生的应用领域不断延展。共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也具有适用性,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属于非对称性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依赖和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带来了社会组织行政化、社会组织公共责任缺失和社会组织治理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关系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对称性共生 对称性互惠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构建——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志辉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3,共8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社会组织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而后者取决于合理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相互依赖性—组织自主性"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政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社会组织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而后者取决于合理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相互依赖性—组织自主性"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划分为寄生、共栖、非对称性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四种类型,其中对称性互惠共生是社会系统中组织间关系的高级形态,是共生关系演化的最终发展趋势。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表征为社会组织的高自主性和其与政府资源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在构建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平衡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组织 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契约破裂的企业与员工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旭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139,共8页
运用企业与员工非对称性互惠共生Logistic基本模型与引入心理契约破裂参数的扩展模型进行企业与员工共生关系研究,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能量的非独立性生成、非对称性分配是企业与员工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 运用企业与员工非对称性互惠共生Logistic基本模型与引入心理契约破裂参数的扩展模型进行企业与员工共生关系研究,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能量的非独立性生成、非对称性分配是企业与员工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的典型表现;工作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在企业与员工共生关系协调阶段对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有较大的阻滞;会导致企业与员工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真正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企业与员工 对称性互惠共生行为模式 心理契约破裂 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7
4
作者 乔花云 司林波 +1 位作者 彭建交 孙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156,共6页
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性致使单一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协同治理已成为解决京津冀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目前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主要还处在非对称性共生治理阶段,难以满足当前严... 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性致使单一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协同治理已成为解决京津冀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目前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主要还处在非对称性共生治理阶段,难以满足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形势的需要。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现实条件的分析,认为对称性互惠共生应该是当前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模式选择,并以"共生责任目标的确定、执行及改进"和共生关系的可持续性为中心构建了对称性互惠共生治理模式下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对称性互惠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的堆锦文创产品开发策略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思思 唐万媛 李轶南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74-482,共9页
目的 从共生理论出发,提出上党堆锦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以实现堆锦及其文创产品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方法 通过调研分析堆锦工艺及其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现状,评析堆锦工艺及文创产品的共生状态。从共生的角度梳理堆锦文创产品的共... 目的 从共生理论出发,提出上党堆锦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以实现堆锦及其文创产品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方法 通过调研分析堆锦工艺及其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现状,评析堆锦工艺及文创产品的共生状态。从共生的角度梳理堆锦文创产品的共生单元及其已有的、待生成的共生界面,探究上党堆锦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结论 上党堆锦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存在共生度不足、共生界面缺乏系统性、共生状态不理想的问题,其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堆锦文创产品开发中应注重在增加共生能量、强化共生界面、优化共生环境、拓展共生领域等方面尝试开拓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堆锦 文创产品 对称性互惠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