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层状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的大地电磁资料反演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长佑 武玉霞 +1 位作者 杨长福 陈军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42-348,共7页
论述了某些条件下地球介质呈现出明显的电导率各向异性的情形,研讨了均匀水平层状对称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正、反演有关问题,试验表明所给出的反演方法是适用和有效的.给出了利用大地电磁资料了解地壳应力状态及研究膨胀各向异性地... 论述了某些条件下地球介质呈现出明显的电导率各向异性的情形,研讨了均匀水平层状对称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正、反演有关问题,试验表明所给出的反演方法是适用和有效的.给出了利用大地电磁资料了解地壳应力状态及研究膨胀各向异性地震前兆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对称各向异性 资料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砂岩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延杰 王畅 +2 位作者 唐晓敏 杨青山 卢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7,35,共6页
鉴于目前复电阻率测井在水淹解释中只限于定性应用,尚未进行定量应用,基于泥质砂岩电阻率频散特性实验研究成果,利用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建立泥质砂岩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随频率... 鉴于目前复电阻率测井在水淹解释中只限于定性应用,尚未进行定量应用,基于泥质砂岩电阻率频散特性实验研究成果,利用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建立泥质砂岩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随频率、黏土电导率、黏土体积分数增大,复电阻率模值减小.通过岩样复电阻率实验数据精度验证和实际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对比表明,文建立的复电阻率模型可用于水淹层的定量解释,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频散特性 水淹层 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 复电阻率模型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晓敏 宋延杰 张传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2,109,共6页
基于并联导电和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建立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研究模型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求解方法及参数确定方法,评价模型的实用效果,表明模型导出的关于可动水孔隙度函数在0~(有效孔隙度)区间内存在一个... 基于并联导电和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建立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研究模型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求解方法及参数确定方法,评价模型的实用效果,表明模型导出的关于可动水孔隙度函数在0~(有效孔隙度)区间内存在一个局部极小值,且该极小值点对应的孔隙度随骨架渗滤指数、微孔隙渗滤指数、骨架渗滤速率、微孔隙渗滤速率及其他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为保证迭代收敛,采用牛顿和二分结合的混合迭代算法,试算结果表明其收敛性.利用有该模型,对大庆XX油田的B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说明该模型适用于低阻油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 电阻率模型 牛顿和二分混合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核超速旋转及其对重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申文斌 刘琳 宁津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0-436,共7页
本文研究由内核超速旋转引起的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论述了内核具有三个主要特征:椭球形状,各向异性对称轴与内核自转轴重合,内核自转轴与地球自转轴之间存在夹角并绕地球自转轴进动.内核超速旋转引起地球体系物质的重新分布,导致重力场变... 本文研究由内核超速旋转引起的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论述了内核具有三个主要特征:椭球形状,各向异性对称轴与内核自转轴重合,内核自转轴与地球自转轴之间存在夹角并绕地球自转轴进动.内核超速旋转引起地球体系物质的重新分布,导致重力场变化.通过研究内核超速旋转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内核超速旋转导致重力场变化的模型,给出了由于内核超速旋转而引起的整个地球表面的重力变化,其中,在假定了内核超速旋转速率为1°/a的前提下,历经一年的最大重力变化量级约为0.37μ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核超速旋转 对称各向异性 等效椭球 等效椭球引力场 地球重力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蛙眼R3细胞感受野模型的运动滤波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智勇 何霜 +1 位作者 刘俊敏 李仁发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990,共10页
视觉感受野(Visual receptive field)模型作为生物视觉感知计算的基础单元,在整个生物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具有运动视觉特长的生物感受野特性研究高效的运动视觉计算技术,是一种潜在可行的方法.本文基于蛙眼R3细胞感... 视觉感受野(Visual receptive field)模型作为生物视觉感知计算的基础单元,在整个生物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具有运动视觉特长的生物感受野特性研究高效的运动视觉计算技术,是一种潜在可行的方法.本文基于蛙眼R3细胞感受野,在高斯差分模型(Difference of Gaussians,DOG)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和空间各向异性的运动视觉表达方式,提出一种基于蛙眼R3细胞的不对称各向异性感受野(Asymmetric anisotropy receptive field,AARF)模型,表达蛙类视觉系统对运动目标敏感的视觉时空特征.基于该运动视觉模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面向序列图像运动目标分析的蛙眼时空运动滤波算子(Frog-based spatio-temporal motion filter,FSTMF),以实现运动目标准确检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使序列图像背景模糊、动态目标突显的滤波效果,既符合蛙眼视觉背景模糊而前景清晰的特性,也为下一步运动目标的准确检测实现了高效的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眼视觉特性 对称各向异性 感受野模型 蛙眼时空运动滤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