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非对称变形机理及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志敏 赵吉万 +3 位作者 龚军 陈宇飞 李增印 孙胜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针对极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非对称大变形问题,考虑高地应力第一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关系、层状软岩夹层与互层状态、掌子面软岩空间不对称、地下水等因素,基于对工程地质条件、围岩与支护结构失效及破坏特征的分析,结合岩样物理力... 针对极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非对称大变形问题,考虑高地应力第一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关系、层状软岩夹层与互层状态、掌子面软岩空间不对称、地下水等因素,基于对工程地质条件、围岩与支护结构失效及破坏特征的分析,结合岩样物理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及地应力实测情况,探究了非对称大变形形成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支护结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围岩不对称变形是在岩层倾角α、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夹角β和岩层夹角γ、围岩岩性和地下水综合作用下的大变形,围岩不对称部位由以上几种因素共同决定;当主应力σ1与隧道轴线既不垂直也不平行时,会产生挤压性偏压构造水平地应力,使隧道横断面侧向受力不对称,发生偏压性非对称大变形;通过改变锚杆的布设方式、提高超前注浆小导管的长度和刚度、喷射临时封闭、在防水板与喷射砼间增加高密度橡塑海绵板缓冲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变形量,防止围岩因开挖扰动而松动和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高地应力 软岩隧道 对称变形 支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动压巷道非对称变形力学机制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上元 宋常胜 +2 位作者 郭志飚 王炯 王炀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6-254,共9页
为解决深部动压巷道支护的技术难题,以鹤煤九矿东总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针对东总回风巷非对称变形量大且难支护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工程地质分析、物理相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 为解决深部动压巷道支护的技术难题,以鹤煤九矿东总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针对东总回风巷非对称变形量大且难支护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工程地质分析、物理相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受围岩岩性、构造应力、采动应力、重力、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形力学机制确定为IABIIABDIIIABC型;采动应力造成巷道围岩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发生了改变,是巷道产生非对称变形的主要因素。通过选取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将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型,提出了"锚网索喷+底角锚杆+全断面注浆+反底拱"非对称耦合控制对策,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相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该控制对策有效控制了围岩非对称变形,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动压巷道 对称变形 物理相似模拟 变形力学机制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非对称变形的最新观测证据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立人 马宗晋 朱建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根据 2 0 0 1年 3月IERS公布的全球近 6 0 0个GPS站、SLR站及VLBI站的站坐标、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 ,研究了地球的现今非对称变形 .结果表明 ,以赤道为界 ,北半球目前仍处于挤压变形中 ,而南半球则处于扩张变形中 .若以 90°E和 90... 根据 2 0 0 1年 3月IERS公布的全球近 6 0 0个GPS站、SLR站及VLBI站的站坐标、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 ,研究了地球的现今非对称变形 .结果表明 ,以赤道为界 ,北半球目前仍处于挤压变形中 ,而南半球则处于扩张变形中 .若以 90°E和 90°W经线为界 ,则以 180°经线为中心线的太平洋半球处于挤压变形中 ,而以 0°经线为中心线的大西洋半球 ,则处于拉张变形中 .这种变形再次证明地球处于双重非对称变形之中 ,而且 ,如果以 6 36 6 74 0 .0m作为理想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根据空间大地测量结果算得的体积变化率达到 0 .6 6 5× 10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变形 地球 空间大城测量 GPS SLR VLBI 地壳变形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非对称变形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小康 王连国 +2 位作者 朱双双 胡敏军 张光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5,共4页
针对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难以支护且具有明显非对称特征的现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区段煤柱力学模型,研究了煤柱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10-1051巷道非对称受力和变形... 针对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难以支护且具有明显非对称特征的现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区段煤柱力学模型,研究了煤柱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10-1051巷道非对称受力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巷道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为采空区下非对称变形巷道的支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对非对称变形巷道围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段煤柱 力学模型 应力分布 对称变形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深埋层状围岩隧道非对称变形受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迪 陈子全 +1 位作者 甘林卫 代光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3-1821,共9页
为深入研究高地应力层状围岩中隧道和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变形受力特性和机制,以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层理角度和地应力方向下隧道变形、钢拱架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弯矩和轴力的变化规... 为深入研究高地应力层状围岩中隧道和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变形受力特性和机制,以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层理角度和地应力方向下隧道变形、钢拱架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弯矩和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层状围岩中隧道结构受力的最不利位置常出现在层理面法向方向; 2)隧道的非对称变形机制在于地应力对层理面产生的法向挤压作用和切向滑移作用,当层理面角度缓倾时,隧道拱顶和拱底承受较大挤出变形,当层理面角度陡倾时,地应力方向与层理面夹角越小,隧道衬砌在主应力作用位置产生的滑移变形越大。最后,根据层状围岩隧道变形和衬砌受力特征,提出合理的支护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层状围岩隧道 对称变形受力机制 层理面角度 地应力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磨岭煤矿滑动破碎围岩巷道非对称变形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东印 李宁 +2 位作者 姜敏 马智会 李红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0,共4页
根据神火集团大磨岭煤矿-426m水平西回风大巷的支护现状及滑动构造特殊地质条件,采用现场巷道变形观测及钻孔窥视效果分析总结出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松动圈发育随巷道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受层面滑... 根据神火集团大磨岭煤矿-426m水平西回风大巷的支护现状及滑动构造特殊地质条件,采用现场巷道变形观测及钻孔窥视效果分析总结出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松动圈发育随巷道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受层面滑动等影响同断面内松动圈发育呈不对称分布。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长锚杆顶锚索不对称联合支护技术",利用3m长锚杆控制浅部围岩强度,调整锚杆间排距、锚索以及高强底脚锚杆对产生层间滑移变形等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破碎 对称变形 对称联合支护 滑移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侧压过程中不对称变形条件的测量及对板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业中 宁宇 +2 位作者 曹燕 乔润龙 周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4,共5页
文章针对热轧过程中影响SP(sizing press)侧压调宽后板坯形状的不对称变形条件,设计了一套在线测量装置,并对SP侧压生产中的实际变形条件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SP侧压调宽过程中各种不对称变形条件对板坯形状的影... 文章针对热轧过程中影响SP(sizing press)侧压调宽后板坯形状的不对称变形条件,设计了一套在线测量装置,并对SP侧压生产中的实际变形条件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SP侧压调宽过程中各种不对称变形条件对板坯形状的影响。测量及研究结果表明,板坯两侧存在温度差,工作侧温度比传动侧温度高40℃左右;在侧压方向,传动侧模块比工作侧模块超前约0.03s,在同步方向,传动侧模块比工作侧模块超前约0.04s,在垂直方向两模块都存在位移;上述板坯两侧的温度差、以及模块运动在侧压方向和同步方向的不同步,对板坯形状的影响不大;导致板坯尾部在SP侧压后出现翘曲的主要因素,是垂直方向上的不对称变形条件所致;而导致侧弯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板坯进入SP之前的对中不良,当板坯中心线偏向工作侧10 mm以上时,板坯经过SP侧压后明显朝工作侧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侧压调宽 板坯形状 对称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幅对称变形相位图分离二维变形分量的相移电子散斑干涉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7-339,共3页
提出了利用相移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物体二维变形分量的方法.单光束照明的传统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得到的是一幅物体变形的混合相位场.当物体具有对称变形时,可由这一幅相位图求得二维变形分量.方法是将该相位图镜像翻转得到第二幅相位图... 提出了利用相移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物体二维变形分量的方法.单光束照明的传统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得到的是一幅物体变形的混合相位场.当物体具有对称变形时,可由这一幅相位图求得二维变形分量.方法是将该相位图镜像翻转得到第二幅相位图,通过二幅相位图的叠加、复位和分离运算,获得物体的二维变形场的分量值.利用三点加载的简支梁进行了实验,给出了实验结果,并与对称光照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电子散斑干涉 位移测量 对称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固二矿回采巷道非对称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林峰 《中国煤炭》 2018年第7期64-68,共5页
针对赵固二矿11071工作面运输巷非对称变形的问题,首先推导出研究区域主应力场偏转的数值模拟边界加载条件表达式,并以此为前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巷道围岩区域主应力场偏转不同角度时的塑性区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赵固二矿1107... 针对赵固二矿11071工作面运输巷非对称变形的问题,首先推导出研究区域主应力场偏转的数值模拟边界加载条件表达式,并以此为前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巷道围岩区域主应力场偏转不同角度时的塑性区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赵固二矿11071工作面运输巷非对称变形与区域主应力场的偏转有关,区域主应力场偏转角度的不同影响巷道围岩出现不同的变形特征,当巷道围岩区域主应力场偏转角度在45°~60°之间时,该巷道出现两帮收敛量与顶底板移近量接近、煤柱侧顶板下沉严重、煤壁侧底板底鼓量较大的非对称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对称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材料轴对称变形滑移线法
10
作者 赵仲治 华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3-78,共6页
根据简化的烧结材料屈服条件和Haar-vonKarman完全塑性准则,提出了烧结材料轴对称变形的滑移线法,导出了滑移线方程和应力特征方程,并给出了特征方程的数值解。应用文中的滑移线方法分析了烧结铜圆柱体闭式镦粗变形,... 根据简化的烧结材料屈服条件和Haar-vonKarman完全塑性准则,提出了烧结材料轴对称变形的滑移线法,导出了滑移线方程和应力特征方程,并给出了特征方程的数值解。应用文中的滑移线方法分析了烧结铜圆柱体闭式镦粗变形,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材料 对称变形 变形 滑移线法 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岩下山非对称变形机理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天禄 王维国 +1 位作者 刘啸 刘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3,共6页
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是当今深部煤炭资源开采面临的难点,以刘桥一矿Ⅱ66辅助下山为支护工程实践。现场实测发现巷道底板软弱破碎,围岩非对称变形严重;室内测试显示,围岩强度较低,且富含伊利石、长石和绿泥石等亲水性矿物;地应力测量表明... 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是当今深部煤炭资源开采面临的难点,以刘桥一矿Ⅱ66辅助下山为支护工程实践。现场实测发现巷道底板软弱破碎,围岩非对称变形严重;室内测试显示,围岩强度较低,且富含伊利石、长石和绿泥石等亲水性矿物;地应力测量表明,辅助下山处于高原岩应力区,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且与巷道轴线方向夹角较大,不利于围岩稳定;理论分析显示,由于原支护方案没有采取控底措施,U型钢承载结构稳定性较差,底板破坏易带动帮墙失稳;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邻近采掘工程对辅助下山的影响,获得非对称变形诱因和失稳的始发部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注浆锚杆+注浆锚索多层次"组合控制措施,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较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下山 采掘扰动 对称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沿空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主控因素与支-卸协同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友良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1期95-103,128,共10页
针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巷道所面临煤柱合理留设、掘采多重扰动、断面大、托软弱厚顶煤等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综放沿空掘巷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揭示其本质原因与主控因素,提出大断面综放沿空巷... 针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巷道所面临煤柱合理留设、掘采多重扰动、断面大、托软弱厚顶煤等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综放沿空掘巷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揭示其本质原因与主控因素,提出大断面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要求及支护-卸压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结构和应力在巷道断面垂直和水平方向呈明显非对称分布是综放沿空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的本质原因;掘、采多重扰动,覆岩关键岩块活动,托软弱厚顶煤,存在围岩薄弱体-煤柱,截面尺寸大,围岩控制技术不科学等问题,是引发覆岩结构与应力非对称分布的主控因素;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应满足适应顶板非对称变形特征,具有较强的抗剪切能力,提高煤柱承载能力,人工干预覆岩结构特征、改善应力环境等要求;在整个服务期间,受掘、采扰动,围岩变形主要表现为两帮收敛量较大,顶底板移近相对较小;水力压裂卸压技术通过改变顶板覆岩结构,降低和转移高水平应力,可明显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及工作面来压强度;近场高预应力强力差异化支护-远场水力压裂卸压协同控制技术体系能够适应大断面综放沿空小煤柱掘巷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特性,全面抑制巷道围岩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沿空掘巷 对称变形破坏 支-卸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特厚煤层巷道非对称变形机理 被引量:39
13
作者 陈建强 闫瑞兵 刘昆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07-3015,共9页
针对急倾斜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出现的非对称变形破坏,采用现场实测、力学建模计算及数值模拟揭示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开挖后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分析了巷道开挖后应力场及塑性区分布特征,提出了可缩性U型钢与非对称性预应力锚杆(索)支护的全... 针对急倾斜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出现的非对称变形破坏,采用现场实测、力学建模计算及数值模拟揭示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开挖后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分析了巷道开挖后应力场及塑性区分布特征,提出了可缩性U型钢与非对称性预应力锚杆(索)支护的全新支护加固方案。研究表明:(1)巷道非对称破坏表现为坚硬岩层侧帮部沿层理下沉、滑移、内扩,煤体侧帮部挤出帮臌;坚硬岩层侧顶部下沉量大于煤体侧,巷道中轴线偏向煤体侧;(2)巷道发生非对称的变形机理为:在非均布载荷的作用下,巷道两侧肩角支座反力的倾角及大小发生变化,坚硬岩层侧支座反力大于煤体侧,倾角为煤体侧大于坚硬岩层侧,坚硬岩层侧帮部在小角度大应力作用下沿层理滑移、下沉、内扩,煤体侧帮部在近乎垂直角度作用力下使帮部煤体挤出帮臌;(3)巷道从坚硬岩层侧向煤体侧弯矩一直增大,剪力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且在二次增大时方向改变,方向改变处即为巷道轴线向煤体侧的偏移位置,轴力呈现为抛物线形式的先减小后增大,在非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巷道最优合理断面即为"非对称三铰斜拱";(4)提出可缩性U型钢与非对称性预应力锚杆(索)支护,重点加强巷道煤体侧帮部及坚硬岩层侧顶部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对称变形 可缩性U型钢 预应力锚杆 对称三铰拱 支护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动圈现场测试的非对称变形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士龙 高海海 周康乐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期155-159,167,共6页
针对山西省吉宁煤矿2103高应力综采沿空巷道帮部非对称变形、顶板下沉严重等矿压显现突出及围岩体破碎的问题,以巷道围岩松散破碎的超声波探测为依据,在原有支护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支护形式及参数优化。其中,临空侧采用高强蛇形让压锚... 针对山西省吉宁煤矿2103高应力综采沿空巷道帮部非对称变形、顶板下沉严重等矿压显现突出及围岩体破碎的问题,以巷道围岩松散破碎的超声波探测为依据,在原有支护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支护形式及参数优化。其中,临空侧采用高强蛇形让压锚杆配合锚索,实体煤侧采用玻璃钢锚杆,顶板采用锚网索配合JW型护表钢带的联合支护形式。巷道锚杆受力、围岩变形量及围岩裂隙发育的钻孔成像监测结果表明,不仅高应力综采沿空非对称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较原支护形式下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其降低幅度达到50%,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后的支护形式对高应力综采沿空巷道围岩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高应力综采非对称变形巷道围岩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对称变形 围岩松动圈 巷道支护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屯矿区深部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傅清国 邹朝阳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通过对孔庄矿工程地质情况调查与分析,结合室内岩石力学实验,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巷道非对称变形时周围岩体的位移场分布规律,分析巷道推进到上部工作面下方时的应力分布规律。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孔庄矿-785 m水平轨道大巷非对称... 通过对孔庄矿工程地质情况调查与分析,结合室内岩石力学实验,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巷道非对称变形时周围岩体的位移场分布规律,分析巷道推进到上部工作面下方时的应力分布规律。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孔庄矿-785 m水平轨道大巷非对称变形主要受其上部采空区煤柱的集中压力控制,黏土矿物遇水膨胀、岩层结构及高地应力作用进一步恶化了巷道围岩结构。该研究可为孔庄矿深部巷道非对称变形控制对策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软岩巷道 对称变形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胜煤矿房柱群下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雁 左建平 +2 位作者 张春旺 吴凯俊 雷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284-2301,共18页
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下煤层巷道的稳定性对于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兼并重组矿井华胜煤矿为工程案例,基于上煤层巷道房柱群采空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首先,详细分析了华胜... 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下煤层巷道的稳定性对于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兼并重组矿井华胜煤矿为工程案例,基于上煤层巷道房柱群采空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首先,详细分析了华胜煤矿下煤层巷道的地质概况、围岩力学参数和原有支护方案,并基于现场钻孔窥视结果得到了下煤层巷道顶板房柱的具体位置,分析了下煤层巷道的非对称变形机理。然后,运用半无限平面理论计算得到了上煤层巷道房柱群采空区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煤层中房柱群的不对称分布导致下煤层巷道顶板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了下煤层巷道的非对称变形,且越靠近上煤层房柱群中的煤柱,变形越大。基于此,进一步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应用对下煤层巷道位置及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华胜煤矿下煤层巷道在优化后的巷道位置及支护方案控制下整体并未出现非对称大变形。本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下煤层巷道支护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群 对称变形 底板应力分布 半无限平面理论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Mises屈服条件的塑性轴对称变形方程的研究
17
作者 汤震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47-54,共8页
用Mises屈服条件,研究了理想刚塑性材料的轴对称变形方程,证明了平衡方程和速度方程都是双曲线型的,并且它们的特征线都和滑移线重合,因此可构造特征线场进行求解。
关键词 双曲型方程 塑性变形 对称变形 MISES屈服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卸荷诱发深基坑的不对称性变形特性与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滟玲 丁文其 +2 位作者 赵腾腾 王校勇 乔亚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和墙后土压力),揭示了软土地区单侧卸荷诱发的深基坑不对称变形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单侧卸荷引起了地下连续墙侧移的不对称性,卸荷侧侧移减小76%,非卸荷侧侧移增大72%,进而导致非卸荷侧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加1倍以上,这是卸荷侧土压力减小、围护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和卸荷方向支撑等效刚度变化3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基坑的不对称变形特性,选取合适的等效支撑刚度进行计算,并针对卸荷/非卸荷侧制定合理的监测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分析 对称变形特性 土压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循环弯曲变形再结晶组织的Monte Carlo模拟
19
作者 周顺 李立新 +2 位作者 李均禹 彭洲 苏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9-346,共8页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非对称循环弯曲变形工艺下的静态再结晶过程,分析了循环道次、退火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板材表面及厚度方向上组织演变和晶粒尺寸分布的影响,并基于模拟数据,建立了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450~75...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非对称循环弯曲变形工艺下的静态再结晶过程,分析了循环道次、退火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板材表面及厚度方向上组织演变和晶粒尺寸分布的影响,并基于模拟数据,建立了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450~750℃的退火温度范围内,随着循环道次增加、退火温度升高以及与板材表面距离的减小,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显著减小。当达到7个循环道次后,板材表面的晶粒尺寸趋于稳定;而在11个循环道次后,厚度方向的晶粒尺寸均匀化,并细化为等轴晶。此外,通过将模拟结果和金相实验得到的再结晶晶粒尺寸进行对比,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度高,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弯曲变形 静态再结晶 循环道次 MONTECARLO模拟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砂土地基轴对称压密变形的圆形深基础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贯飞 雷胜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6,共11页
传统的Berezantzev公式由于未能同时考虑基础埋深和地基轴对称压密变形对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导致其计算出的圆形深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往往与现场实测相差过大,尤其当深基础的相对埋深(H/b)为2≤H/b≤5时,计算值远大于实测结果。通过分... 传统的Berezantzev公式由于未能同时考虑基础埋深和地基轴对称压密变形对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导致其计算出的圆形深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往往与现场实测相差过大,尤其当深基础的相对埋深(H/b)为2≤H/b≤5时,计算值远大于实测结果。通过分析地基土的颗粒移动、土体压密和土体剪切3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较完整地阐述了深基础下砂土地基破坏的全过程;破坏土体分为压密区Ⅰ、剪切区Ⅱ和压密区Ⅲ这3个区,压密区Ⅲ以上的基础周围土体外侧面上作用有向上的负摩阻力,与Berezantzev的结论相似;同时考虑基础埋深、地基土相对密度和基底粗糙条件对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确定了压密区Ⅰ、剪切区Ⅱ和压密区Ⅲ的范围;结合地基的轴对称变形特性,建立适用于相对埋深(H/b)为2≤H/b≤5时的圆形深基础下砂土地基破坏模式;根据地基破坏隔离体的静力平衡条件,推导了圆形深基础下砂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表达式;通过算例,探讨了圆形深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Nγq与H/b、地基土内摩擦角(φ)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与常用的Berezantzev解、Terzaghi解和Durgunoglu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考虑到基础相对埋深和地基轴对称变形特性等因素对地基破坏模式的综合影响时,所得Nγq值在不同的φ值条件下均小于上述3种半经验公式解,Nγq值随H/b的增加而减小,所得圆形深基础下砂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值比上述3种半经验公式解更接近于规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深基础 承载力 砂土 对称变形 土体压密 基础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