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等温TG- DTG法确定2,2'- 联吡啶- 对甲氧基苯甲酸铕(Ⅲ)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英文)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建军 王瑞芬 +3 位作者 翟学良 赵建路 杨惠芳 默丽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采用TG DTG和DTA技术研究了2,2' 联吡啶 对甲氧基苯甲酸铕(Ⅲ)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 ,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微分法与积分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一步的动力... 采用TG DTG和DTA技术研究了2,2' 联吡啶 对甲氧基苯甲酸铕(Ⅲ)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 ,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微分法与积分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一步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 E/RT)2(1 α)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铕配合物 对甲氧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间、对甲氧基苯甲酸铽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16
2
作者 高志华 王瑞芬 石士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以邻、间、对甲氧基苯甲酸(o MOBA,m MOBA,p MOBA)为第一配体,以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甲氧基苯甲酸铽(Ⅲ)与1,10邻菲啰啉的三元配合物ü胤治觥⑴湮坏味ǚ治?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o MOBA)3phen·... 以邻、间、对甲氧基苯甲酸(o MOBA,m MOBA,p MOBA)为第一配体,以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甲氧基苯甲酸铽(Ⅲ)与1,10邻菲啰啉的三元配合物ü胤治觥⑴湮坏味ǚ治?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o MOBA)3phen·H2O、Tb(m MOBA)3phen·H2O和Tb(p MOBA)3phen。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ü夤馄追治?探讨了第一配体取代基位置的变化,对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5D4→7F6、5D4→7F5两个较强发射峰的强度顺序为:Tb(o MOBA)3phenoH2O>Tb(m MOBA)3phenoH2O>Tb(p MOBA)3p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苯甲酸 合成 对甲氧基苯甲酸 配位滴定分析 荧光光谱分析 光致发光性能 取代基位置 铽(Ⅲ)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跃迁发射 强度顺序 H2O 配体 氮原子 氧原子 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甲硝唑的拉曼光谱 被引量:9
3
作者 许莉莉 丁库克 +2 位作者 郭学谦 王春燕 黄菊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研究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甲硝唑等化合物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性。方法分别采用近红外、可见和紫外区3种波长的激光激发获得不同的拉曼光谱,受照样品包括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以及临床常用药物甲硝唑。结果水杨酸、对甲氧基苯... 目的研究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甲硝唑等化合物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性。方法分别采用近红外、可见和紫外区3种波长的激光激发获得不同的拉曼光谱,受照样品包括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以及临床常用药物甲硝唑。结果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的水溶液在可见和近红外激发下无法获得任何拉曼信息,但在紫外激发下可获得信息丰富的拉曼光谱,且与其固体拉曼谱对应良好。而甲硝唑在紫外激发下没有明显的拉曼峰但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激发下能获得一致的拉曼信息。结论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水溶液的拉曼光谱证明了紫外激发的优越性,甲硝唑的拉曼光谱提示样品对激发波长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水杨酸 对甲氧基苯甲酸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刚 李敏谊 +1 位作者 魏丹 张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726-1728,1731,共4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醚化、克莱森酯缩合两步反应制得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醚化条件,单因素实验法考察克莱森酯缩合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以DMSO和THF为混合溶剂,NaH作...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醚化、克莱森酯缩合两步反应制得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醚化条件,单因素实验法考察克莱森酯缩合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以DMSO和THF为混合溶剂,NaH作催化剂,n(对甲氧基苯乙酮)∶n(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n(氢化钠)=1∶2∶4,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90 min,收率达78.2%。应用IR与1H NMR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甲氧基苯甲酰甲烷 甲氧基苯乙酮 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枝苋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对提高小麦抗高温胁迫的作用
5
作者 李文琪 魏少鹏 姬志勤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7-1125,共9页
反枝苋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强小麦植株的抗高温胁迫能力,但其中起作用的活性成分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反枝苋根部分离到5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14-羟基肉豆蔻酸(2)、对甲氧基... 反枝苋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强小麦植株的抗高温胁迫能力,但其中起作用的活性成分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反枝苋根部分离到5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14-羟基肉豆蔻酸(2)、对甲氧基苯甲酸(3)、3-(羟乙酰基)吲哚(4)和3-吲哚甲醛(5)。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14-羟基肉豆蔻酸均能增强小麦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其中对甲氧基苯甲酸效果最突出,在100μg/mL剂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小麦植株鲜重增加了56.44%,茎叶长度增加了30.03%,根长增加了38.71%。经50μg/mL对甲氧基苯甲酸处理小麦幼苗后,分别于40℃高温胁迫1、3、5和7 d,取样测定植株体内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1、3、5、7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小麦植株体内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32.59%、50.27%、57.53%、33.64%;脯氨酸含量在1、3和5 d分别增加了28.57%、50.00%、29.87%,第7天降低了5.16%;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9.76%、35.93%、41.33%、12.50%;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9.48%、41.63%、26.09%、25.27%,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1.19%、32.05%、32.54%和26.90%,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5.62%、50.97%、22.82%和25.89%。综上,对甲氧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小麦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活性成分提取 对甲氧基苯甲酸 小麦 高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p-MBA)_2(phe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智强 季宁宁 +1 位作者 赵雪 郑泽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1-256,共6页
以醋酸铜、对甲氧基苯甲酸(p-M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髤配合物Cu(p-MBA)2(phen),用元素分析和IR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c,晶胞参数:a=1.... 以醋酸铜、对甲氧基苯甲酸(p-M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髤配合物Cu(p-MBA)2(phen),用元素分析和IR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c,晶胞参数:a=1.26503(14)nm,b=0.95588(10)nm,c=1.02488(12)nm,β=105.723(2)°,V=1.1929(2)nm3,Z=2,Dc=1.520g·cm-3,R1[I>2σ(I)]=0.0356,wR2[I>2σ(I)]=0.0786。该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铜髤呈畸变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氧基苯甲酸 邻菲咯啉 铜髤配合物 晶体结构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氧化合成大茴香腈研究
7
作者 郑穹 谢光勇 +2 位作者 黄驰 许崇文 陈远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大茴香腈 氨氧化法 硅胶负载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 武汉大学 2 6-二氯苯腈 空间速度 对甲氧基苯甲酸 甲氧基甲苯 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o(p-MBA)_2(phen)(H_2O)]·(p-MBA)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8
作者 赵仁高 石智强 +1 位作者 季宁宁 李季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9-1674,共6页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钴髤配合物[Co(p-MBA)2(phen)(H2O)]·(p-MBA),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6588(8)nm,b=1.12873(8)nm,c=16.1181(13)nm...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钴髤配合物[Co(p-MBA)2(phen)(H2O)]·(p-MBA),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6588(8)nm,b=1.12873(8)nm,c=16.1181(13)nm,α=76.9890(10)°,β=71.2280(10)°,γ=63.6830(10)°,V=1.6379(2)nm3,Z=2,Dc=1.443g·cm-3,R1[I>2σ(I)]=0.0444,wR2[I>2σ(I)]=0.0881。钴髤分别与来自1个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对甲基苯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对配合物中[Co(p-MBA)(phen)(H2O)2]结构单元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氧基苯甲酸 邻菲咯啉 钴髤配合物 晶体结构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甲氧苯酸处理提高植株再生率
9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7期13-13,共1页
合成的植物生长素二氯甲氧苯酸(3,6一二氯对甲氧基苯甲酸)能提高未成熟小麦胚衍生的组织培养物的植株再生率.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科学家D.R.Duncan 等人报道当把难以自交的玉米 FR27rhm 的籽粒培养在含有60μm二氯甲氧苯酸的培养基上时。
关键词 氯甲氧苯 植株再生率 对甲氧基苯甲酸 玉米穗 植物生长素 小麦胚 愈伤组织 培养物 形成率 Dun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