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近6年针灸干预肿瘤随机对照研究特点,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2024年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针灸干预肿瘤临床和实验类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基本要素开展计量学分析。结果...目的:分析近6年针灸干预肿瘤随机对照研究特点,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2024年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针灸干预肿瘤临床和实验类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基本要素开展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29篇临床研究和78篇动物实验。2020年前发文量逐年增多,2020年后发文量减少。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分别发表在55本和19本英文期刊,发文量最多均见于Integr Cancer Ther;中文期刊发文量最多是《上海针灸杂志》和《中国针灸》。研究来自11个国家,排名前2的分别为中国和美国,动物实验均出自中国。涉及乳腺癌、胃癌、肺癌等癌种,研究最多主症是癌痛、癌性疲乏和化疗后恶心呕吐,针灸多随症选穴;动物实验多选取1个或几个穴位,造模和处方较统一,多研究骨癌痛和骨髓抑制。结论:针灸干预乳腺癌、胃癌和肺癌是全球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调节疼痛、神经精神类反应、消化道反应和免疫功能,机理研究有待深入。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12、18、24周24 h UPQ均显著下降(P<0.01),且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提示,24周后治疗组eGFR较本组基线及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对照组2例,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可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中的CKD3a期患者可能具有改善eGFR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VOSviewer、CiteSpace对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目的基于VOSviewer、CiteSpace对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RCT文献,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至2023年12月,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对该领域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65篇、英文文献12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为周利、刘存志、常小荣;发文最多的机构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主要关键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临床疗效;关键词聚类共10类;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为辨证。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RCT研究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不同疗法及穴位的选择是当前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效应机制的探索。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讨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讨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RCT,以改良的JADAD评分分析其随机方法、盲法实施情况。结果:获得符合标准的RCT 10项,发现文献质量存在差异,杵针的选择穴位和工具较为集中,以大椎八阵和河车脑椎段为主,使用工具以4种工具综合使用为主。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杵针具有治疗优势和特色,但文献的循证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跨区交流、临床穴位配伍、对量效关系和基础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效应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妊娠相关乳腺癌(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PABC)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57例PABC患者作为PABC组,根据年龄按1∶1频数匹配同期来我院查体的57例健康人群作...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妊娠相关乳腺癌(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PABC)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57例PABC患者作为PABC组,根据年龄按1∶1频数匹配同期来我院查体的5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月经生育史、二手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AB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妊娠年龄、初潮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的间隔、流产史、二手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与PABC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的间隔(OR=1.461,95%CI:1.006~2.122)、流产史(OR=2.775,95%CI:1.109~6.942)、二手烟史(OR=2.857,95%CI:1.111~7.351)、恶性肿瘤家族史(OR=5.424,95%CI:1.215~24.212)是PAB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潮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的间隔、流产史、二手烟史及恶性肿瘤家族史是PAB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识别PABC高危人群,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诊疗措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近6年针灸干预肿瘤随机对照研究特点,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2024年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针灸干预肿瘤临床和实验类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基本要素开展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29篇临床研究和78篇动物实验。2020年前发文量逐年增多,2020年后发文量减少。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分别发表在55本和19本英文期刊,发文量最多均见于Integr Cancer Ther;中文期刊发文量最多是《上海针灸杂志》和《中国针灸》。研究来自11个国家,排名前2的分别为中国和美国,动物实验均出自中国。涉及乳腺癌、胃癌、肺癌等癌种,研究最多主症是癌痛、癌性疲乏和化疗后恶心呕吐,针灸多随症选穴;动物实验多选取1个或几个穴位,造模和处方较统一,多研究骨癌痛和骨髓抑制。结论:针灸干预乳腺癌、胃癌和肺癌是全球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调节疼痛、神经精神类反应、消化道反应和免疫功能,机理研究有待深入。
文摘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12、18、24周24 h UPQ均显著下降(P<0.01),且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提示,24周后治疗组eGFR较本组基线及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对照组2例,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可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中的CKD3a期患者可能具有改善eGFR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文摘目的基于VOSviewer、CiteSpace对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RCT文献,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至2023年12月,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对该领域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65篇、英文文献12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为周利、刘存志、常小荣;发文最多的机构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主要关键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临床疗效;关键词聚类共10类;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为辨证。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RCT研究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不同疗法及穴位的选择是当前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效应机制的探索。
文摘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讨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RCT,以改良的JADAD评分分析其随机方法、盲法实施情况。结果:获得符合标准的RCT 10项,发现文献质量存在差异,杵针的选择穴位和工具较为集中,以大椎八阵和河车脑椎段为主,使用工具以4种工具综合使用为主。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杵针具有治疗优势和特色,但文献的循证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跨区交流、临床穴位配伍、对量效关系和基础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效应机制。
文摘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妊娠相关乳腺癌(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PABC)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57例PABC患者作为PABC组,根据年龄按1∶1频数匹配同期来我院查体的5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月经生育史、二手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AB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妊娠年龄、初潮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的间隔、流产史、二手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与PABC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的间隔(OR=1.461,95%CI:1.006~2.122)、流产史(OR=2.775,95%CI:1.109~6.942)、二手烟史(OR=2.857,95%CI:1.111~7.351)、恶性肿瘤家族史(OR=5.424,95%CI:1.215~24.212)是PAB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潮年龄与首次妊娠年龄的间隔、流产史、二手烟史及恶性肿瘤家族史是PAB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识别PABC高危人群,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