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油单滴在相对静止和强迫对流环境下的蒸发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方 刘睿 +3 位作者 张学智 李敏 姚捷 金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491,共7页
采用悬滴法对普通煤油和航空煤油两种液体燃料的单液滴在高温相对静止及强迫对流环境下的蒸发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70余组有效实验数据.在本文条件下,对流可促进燃料液滴的蒸发,且对流速度越大,液滴蒸发速率越大;对流环境下普通煤油... 采用悬滴法对普通煤油和航空煤油两种液体燃料的单液滴在高温相对静止及强迫对流环境下的蒸发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70余组有效实验数据.在本文条件下,对流可促进燃料液滴的蒸发,且对流速度越大,液滴蒸发速率越大;对流环境下普通煤油和航空煤油的蒸发规律存在差异,且同等条件下普通煤油的蒸发速率大于航空煤油.传统"折膜"理论蒸发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偏差;综合相对静止及对流环境的厚交换层蒸发规律研究,提出新的规律,并用实验结果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液滴蒸发 航空煤油 高温对流环境 雷诺数 蒸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条件下环境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丁继贤 孙凤贤 姜任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4-1108,共5页
通过建立单液滴蒸发的物理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对流环境中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蒸发过程中液滴与周围气流物性随温度、压力的瞬态变化.在比较验证计算程序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正庚烷燃料液滴在氮气中的蒸发为例,模... 通过建立单液滴蒸发的物理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对流环境中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蒸发过程中液滴与周围气流物性随温度、压力的瞬态变化.在比较验证计算程序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正庚烷燃料液滴在氮气中的蒸发为例,模拟计算了弱对流与强对流热条件下,环境压力不同时燃料液滴半径与温度的瞬态变化,分析了液滴蒸发的环境压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初始温度较低的燃料液滴,压力对蒸发的影响与热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对流热环境中,压力的影响作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蒸发 对流环境 环境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北飑线天气过程中环境条件与对流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陈涛 代刊 张芳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5-954,共10页
利用多种观测和分析数据对2008年6月23日午后华北地区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在夏季冷涡背景下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相对孤立的MCSs在副冷锋附近发生发展。此次飑线天气过程中强风暴对流单体、... 利用多种观测和分析数据对2008年6月23日午后华北地区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在夏季冷涡背景下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相对孤立的MCSs在副冷锋附近发生发展。此次飑线天气过程中强风暴对流单体、超级单体活跃,对流组织化过程与地面风场辐合线以及锋面有紧密的关系。天气分析表明22日夜间主冷锋过境后,变性高压后部的偏东风以及偏南回流导致在华北东部的锋区开始增强,通过地面观测订正的探空分析表明,对流天气发生前华北地区局地具有较明显的对流潜势。从23日午后开始,河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有明显的短波槽扰动发展,在冷涡后部有副冷锋向华北地区逼近,对流的触发与副冷锋密切相关,并通过次级环流方程进一步诊断了锋面所造成的垂直运动;来自气旋后部对流层中高层的强下沉气流,造成了华北地区垂直方向上干湿对比明显,形成较强位势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触发以及地面大风的形成。通过对垂直风廓线结构和飑线移动速度的分析,表明在此次过程中冷池边界扩张速度与低层风垂直切变大致相当,因此MCS具有较强的强度并维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对流环境条件 锋面 垂直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致灾强对流天气流型配置及层结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燕 吴海英 +1 位作者 蒋义芳 沈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2,共6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0-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500余次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综合分析,结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流形势演变及天气系统空间配置,提炼关键环流特征,建立江淮地区致灾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对应的5种...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0-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500余次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综合分析,结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流形势演变及天气系统空间配置,提炼关键环流特征,建立江淮地区致灾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对应的5种典型天气型:高空槽前型、冷涡(槽)后型、副高边缘型、副高控制型和热带系统型。基于上述分型,对江淮地区不同天气型下致灾强对流天气类型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副高边缘型是江淮地区发生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及龙卷频次最多的天气型,特别是龙卷天气在这种背景下发生频率达到66%;冰雹天气最易出现在冷涡(槽)后天气型下,55%冰雹天气发生在冷涡(槽)后天气背景下;而与热带系统相联系的天气型下,江淮地区多见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冰雹的概率很小。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天气型下各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合成探空特征讨论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对流环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强对流天气 流型配置 环流特征 对流环境 江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3年甘肃冰雹日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玉霞 王宝鉴 +4 位作者 王研峰 黄武斌 孔祥伟 谭丹 李文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0-459,共10页
利用甘肃省1974—2013年80个观测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1974—2013年甘肃冰雹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总的分布特征是高原和高山多,河谷、盆... 利用甘肃省1974—2013年80个观测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1974—2013年甘肃冰雹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总的分布特征是高原和高山多,河谷、盆地、沙漠戈壁少,多年平均降雹日数在0.05~9 d之间,有三个高发中心,主要位于高原和高山地区,说明海拔高度对甘肃冰雹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降雹最早始于3月,最晚结束于11月,主要发生在5—8月。近40年年冰雹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70一80年代是冰雹的高发期,进入21世纪以后迅速减少,全省而言每10年减少0.5 d。5—8月冰雹日数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但各月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除河西地区外,甘肃其他四个区的年冰雹日数均发生了显著减少突变。对5月甘肃降雹偏多年和偏少年的对比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强烈的对流运动,降雹偏多年首先表现出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异常偏高,能够达到常年的两倍以上,其次发现环境温、湿层结在偏多年份朝着冰雹在积雨云中形成、增长及其落地前融化等一系列物理过程的有利条件方向发展,例如500 hPa有一明显的温度槽且较常年偏低2℃左右,低层水汽增多、中层减少,形成了"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配置,有适宜生长和降落的0℃层(3900~4500 m)和-20℃高度(6400~7000 m)。此外,200 hPa涡旋特征的出现保证了一支强上升气流支撑空中冰雹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冰雹日数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中尺度对流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庚烷单液滴在高质量分数CO_2/水蒸气氛围中蒸发燃烧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鹏 孙平 +1 位作者 夏舜午 梅德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30,共6页
为了降低NOx排放可采用排气再循环措施,使进入气缸内的新鲜充量中含有高质量分数CO2/H2O(气)组分;为了评估这些气体组分对燃料蒸发和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非平衡蒸发模型研究正庚烷单液滴在含质量分数CO2/H2O(气)气氛中蒸发燃烧过程;同时... 为了降低NOx排放可采用排气再循环措施,使进入气缸内的新鲜充量中含有高质量分数CO2/H2O(气)组分;为了评估这些气体组分对燃料蒸发和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非平衡蒸发模型研究正庚烷单液滴在含质量分数CO2/H2O(气)气氛中蒸发燃烧过程;同时,还分析了环境参数、液滴初始参数以及CO2/H2O气体质量分数对柴油单液滴的着火延迟时间、寿命和火焰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增加,正庚烷液滴的着火延迟时间和液滴寿命均缩短;与环境压力相比,环境温度对液滴蒸发燃烧影响更大.提高液滴温度可使着火延迟期和液滴寿命显著减小,火焰半径与液滴半径比值略微增加.液滴半径增加、液滴质量增加和比表面积降低,从而着火延迟期和液滴寿命均增加.保持环境气体中氧气质量分数为20%时,单独增加CO2或水蒸气质量分数,对正庚烷单液滴蒸发和燃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单液滴 对流环境 蒸发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二烷单液滴在含乙醇氛围中的蒸发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胡鹏 孙平 梅德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3,共6页
考虑液滴与环境气流物性瞬态变化的单液滴非平衡蒸发,建立了模型,研究正十二烷液滴在含乙醇氛围中的对流蒸发过程,获得环境参数(环境温度、压力、对流强度、环境气体中乙醇蒸气和水蒸气质量分数)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 考虑液滴与环境气流物性瞬态变化的单液滴非平衡蒸发,建立了模型,研究正十二烷液滴在含乙醇氛围中的对流蒸发过程,获得环境参数(环境温度、压力、对流强度、环境气体中乙醇蒸气和水蒸气质量分数)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影响液滴蒸发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环境压力和对流强度,乙醇蒸气和水蒸气质量分数对液滴蒸发特性几乎没有影响;环境温度和对流强度的增加,有利于液滴蒸发;对初始温度较低的燃料液滴,环境压力对蒸发的影响与环境温度、气流相对速度相关;在一定的热环境参数下,压力效应发生逆转;增加液滴周围气体中乙醇蒸气质量分数和降低水蒸气质量分数,会加速液滴蒸发,液滴寿命略微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 液滴蒸发 对流环境 乙醇氛围 环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mfort of combined radiant-floor (Korean heating system ondol) and convective cooling system 被引量:3
8
作者 LEE Kang-Guk HONG Won-Hw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589-3603,共15页
The thermal-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forced-convection cooling system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vective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bined the radiant-floor cooling system using floor-heating p... The thermal-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forced-convection cooling system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vective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bined the radiant-floor cooling system using floor-heating panel typically applied to apartments in South Korea with the forced-convection cooling system using improved fan coil unit. The subjective warm/cool-feeling responses to the combined radiant-floor and convective cooling system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among the test subjects were analyzed to establish the basic data for the combined cool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thermal-equilibrium condition, the vertical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the model living room is larger in the forced-convection-cooling condition. Most of the subjects feel a proper warm/cool feeling on their entire body, but they feel colder on the foot and lower body in the combined-cooling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on cooling temperature ondol thermal comfort fan coil unit combined cooling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