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及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
37
1
作者
刘黎平
吴林林
+4 位作者
吴翀
汪旭东
陈晓辉
曹俊武
庄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9-1094,共16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并利用该雷达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CPOL)于2013年4~6月在广东省江门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并利用该雷达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CPOL)于2013年4~6月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站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以检验该雷达观测模式及其对快速变化的对流云演变过程的观测能力,为进一步改进雷达观测模式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XPAR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模式,利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三种观测模式观测的回波结构、灵敏度,并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2013年5月30日一次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后部的单体的发展和消亡过程,讨论了XPAR分钟级数据在分析对流过程演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XPAR三种观测模式获取的降水回波结构合理,实现了在1 min内完成一个高空间分辨率的体扫的探测功能,数据的时空分辨率远远高于现有的机械扫描雷达;(2)XPAR的精细观测模式数据揭示了单体触发、发展和演变过程,清晰给出了两次径向辐合发展过程及其与回波发展的关系,给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不能提供的新的事实;(3)XPAR分钟级数据对进一步认识对流单体内部γ中尺度及其更小尺度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有非常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
观测模式检验
对流单体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相控阵及双偏振雷达对2016年6月3日华南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
32
2
作者
于明慧
刘黎平
+1 位作者
吴翀
肖艳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44,共15页
本文结合X波段相控阵雷达(XPAR)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SPOL)及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3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超级单体中小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SPOL的多普勒参量和双偏振参量可以观测到超级单体的强度、速度和相态分布,超...
本文结合X波段相控阵雷达(XPAR)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SPOL)及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3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超级单体中小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SPOL的多普勒参量和双偏振参量可以观测到超级单体的强度、速度和相态分布,超级单体的入流和出流影响钩状回波的形成。(2)XPAR可以获取时空分辨率远高于SPOL的观测资料,可以弥补SPOL仰角层严重不足的缺陷,观测到超级单体完整的垂直结构,可更精确地描述超级单体的短时演变。(3)超级单体钩状回波附近给地面带来了降温、大风和强降水,超级单体经过地区均有明显降温和风区。研究结果证明相控阵雷达和双偏振雷达对认识对流单体中小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天气雷达
双偏振天气雷达
相态识别
对流单体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及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
37
1
作者
刘黎平
吴林林
吴翀
汪旭东
陈晓辉
曹俊武
庄薇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9-1094,共1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417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38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项目
文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并利用该雷达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CPOL)于2013年4~6月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站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以检验该雷达观测模式及其对快速变化的对流云演变过程的观测能力,为进一步改进雷达观测模式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XPAR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观测模式,利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三种观测模式观测的回波结构、灵敏度,并与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2013年5月30日一次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后部的单体的发展和消亡过程,讨论了XPAR分钟级数据在分析对流过程演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XPAR三种观测模式获取的降水回波结构合理,实现了在1 min内完成一个高空间分辨率的体扫的探测功能,数据的时空分辨率远远高于现有的机械扫描雷达;(2)XPAR的精细观测模式数据揭示了单体触发、发展和演变过程,清晰给出了两次径向辐合发展过程及其与回波发展的关系,给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不能提供的新的事实;(3)XPAR分钟级数据对进一步认识对流单体内部γ中尺度及其更小尺度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
观测模式检验
对流单体精细结构
Keywords
X-band phased-array radar, Examination of work mode, Detail structure of convective cell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相控阵及双偏振雷达对2016年6月3日华南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
32
2
作者
于明慧
刘黎平
吴翀
肖艳娇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44,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23)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结合X波段相控阵雷达(XPAR)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SPOL)及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3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超级单体中小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SPOL的多普勒参量和双偏振参量可以观测到超级单体的强度、速度和相态分布,超级单体的入流和出流影响钩状回波的形成。(2)XPAR可以获取时空分辨率远高于SPOL的观测资料,可以弥补SPOL仰角层严重不足的缺陷,观测到超级单体完整的垂直结构,可更精确地描述超级单体的短时演变。(3)超级单体钩状回波附近给地面带来了降温、大风和强降水,超级单体经过地区均有明显降温和风区。研究结果证明相控阵雷达和双偏振雷达对认识对流单体中小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有较大帮助。
关键词
相控阵天气雷达
双偏振天气雷达
相态识别
对流单体精细结构
Keywords
phased-array Doppler radar
dual-polarization radar
phase identification
fine structure of convection cell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及初步结果分析
刘黎平
吴林林
吴翀
汪旭东
陈晓辉
曹俊武
庄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相控阵及双偏振雷达对2016年6月3日华南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分析
于明慧
刘黎平
吴翀
肖艳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