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亡人逸事》细节描写对比赏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文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99,共4页
在人们的印象里,孙犁的小说总是有点“散”,有点“淡”,往往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可换个角度看,孙犁的散文则时时闪现出类似小说的笔法。《亡人逸事》中的细节描写就是这样。
关键词 细节描写 对比赏析 逸事 散文化 小说 孙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理论视阈下《清明》英译本的对比赏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巧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8-160,共3页
英伽登的文学结构层次理论体系严谨,将文艺作品的存在方式界定为意向性客体。选取许渊冲和杨宪益夫妇的《清明》英译本,以层次理论为指导,从语音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再现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对比分析各译本,分析译者在细节处理... 英伽登的文学结构层次理论体系严谨,将文艺作品的存在方式界定为意向性客体。选取许渊冲和杨宪益夫妇的《清明》英译本,以层次理论为指导,从语音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再现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对比分析各译本,分析译者在细节处理上的不同侧重导致译文在再现原诗各层次上的差异,为探讨汉诗英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伽登 层次理论 清明 对比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声慢》译文之对比赏析
3
作者 平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8期44-46,共3页
《声声慢》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名篇之一,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本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声声慢》译文,即林语堂、许渊冲、朱纯深、徐... 《声声慢》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名篇之一,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本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声声慢》译文,即林语堂、许渊冲、朱纯深、徐忠杰的译本,从形式、韵律、语言、文化意象和风格五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韵律 语言 文化意象 风格 对比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批评模式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赏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雯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全球化不断发展,"翻译爆炸"时代随之勃然兴起,中国的经典作品正不断通过翻译走向世界。《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欧阳修的一篇散文名作,文学地位极高。多年来,无数的海内外翻译家将其译成英文。文章在翻译批评模式... 全球化不断发展,"翻译爆炸"时代随之勃然兴起,中国的经典作品正不断通过翻译走向世界。《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欧阳修的一篇散文名作,文学地位极高。多年来,无数的海内外翻译家将其译成英文。文章在翻译批评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对比分析Herbert A. Giles和David E. Pollard的英译本,让翻译学习者能从中有所收获,从而使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为将来翻译批评者全面客观地评估译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亭记》 翻译批评 赖斯 典籍英译 对比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对比赏析法在声乐作品欣赏中的运用
5
作者 阎彬彬 《艺术评鉴》 2016年第24期74-76,共3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音乐艺术具有的独特魅力为世人所认可,其能够对人的心理世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感染人、鼓舞人。但是,要真正意义上发挥音乐艺术的积极影响,要求受众必须对声乐作品进行必要的欣赏,才能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音乐艺术具有的独特魅力为世人所认可,其能够对人的心理世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感染人、鼓舞人。但是,要真正意义上发挥音乐艺术的积极影响,要求受众必须对声乐作品进行必要的欣赏,才能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就声乐作品欣赏看,如何正确欣赏,以把握创作者的意图和内心世界,是欣赏成败的关键。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阐述声乐作品欣赏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对比赏析法在声乐作品欣赏中的有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赏析 声乐作品欣赏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赏析,提炼秘妙——以《窃读记》的教学为例
6
作者 吕国飞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年第6期17-20,共4页
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少已经过编者的改动。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共收单篇课文28篇,其中16篇改动过,占50%以上。改动的课文一般有三种情形:①对原文中个别词句进行改动;②在原文基础上增加内容;③删减原文中的部分内容。
关键词 《窃读记》 对比赏析 教学 提炼 小学语文教材 课文 人教版 五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赏析杨戴与霍克斯《葬花吟》译本——从“文与质”和“归化与异化”角度
7
作者 袁在成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5-108,共4页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吟诵的一首经典之作,将林黛玉的文学素养、多愁善感的个人性格及其内心纠葛迷茫的复杂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文章通过诗歌“文与质”及“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进而对比赏析杨戴与霍克斯译本。
关键词 《葬花吟》 文与质 归化与异化 英译本 对比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生酿就一桶好“蜜”--在名师课例对比赏析中改进课堂
8
作者 李林姝 袁学民 《四川教育》 2020年第35期26-27,共2页
本文以“古诗文”课堂教学大赛为引,从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实施、课后教学反思三个维度对郑桂华和黄厚江两位名师的课堂进行了对比赏析,剖析出了看似朴素的背后所蕴藏着的满满深意。同时,在借鉴、学习名师精华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运用... 本文以“古诗文”课堂教学大赛为引,从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实施、课后教学反思三个维度对郑桂华和黄厚江两位名师的课堂进行了对比赏析,剖析出了看似朴素的背后所蕴藏着的满满深意。同时,在借鉴、学习名师精华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运用新方式、新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课例 对比赏析 课堂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读者反应论比较赏析《吴宓先生》三译本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可景 《海外英语》 2017年第4期125-126,共2页
20世纪80年代后,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界影响颇深,他所提出的读者反应论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小轰动。《吴宓先生》是温源宁先生的英文名作,语言幽默、调侃意味十足。笔者选取江枫,黄世坦和林语堂三位大师的译文,从读者反应论... 20世纪80年代后,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界影响颇深,他所提出的读者反应论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小轰动。《吴宓先生》是温源宁先生的英文名作,语言幽默、调侃意味十足。笔者选取江枫,黄世坦和林语堂三位大师的译文,从读者反应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角度赏析《吴宓先生》三译本外貌描写部分的翻译,提出译者翻译时必须心中有读者,同时注意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与风格,力求使译文读者能与原文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感受,体会到原文的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应论 译本 对比赏析 外貌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式移植角度对O Captain! My Captain!几种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10
作者 张俊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7期61-63,共3页
诗歌的形式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而翻译诗歌,除了要保留原诗的内容以外,还要兼顾原诗的结构形式以及韵律等。因此,译诗可谓是翻译中最难的部分。本文对惠特曼的O Captain!My Captain!的几种常见译本进行对比,比较不同译... 诗歌的形式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而翻译诗歌,除了要保留原诗的内容以外,还要兼顾原诗的结构形式以及韵律等。因此,译诗可谓是翻译中最难的部分。本文对惠特曼的O Captain!My Captain!的几种常见译本进行对比,比较不同译本对形式、结构、韵律等的表现程度,探讨不同的译本的优缺点,并为日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对比赏析 韵律 形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赏《赵猛墓志》
11
作者 赵永恒 《戏剧之家》 2019年第5期227-227,共1页
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出土了较多的墓志,这些出土的墓志对了解墓主人的身世家族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都极具历史意义,墓志本身也极具文献价值,《赵府君墓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这篇墓志从笔画到结构,从成文书写到镌刻都与同时期的《张玄... 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出土了较多的墓志,这些出土的墓志对了解墓主人的身世家族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都极具历史意义,墓志本身也极具文献价值,《赵府君墓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这篇墓志从笔画到结构,从成文书写到镌刻都与同时期的《张玄墓志》有众多相似之处,其书学价值也可与同时期的《张玄墓志》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墓志铭 笔画结构 对比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古诗词教学充满灵秀之美——以《忆江南》为例浅谈古诗词教学
12
作者 李莎 《教师》 2019年第9期45-45,共1页
古诗词教学,应用古诗词承载的文化内涵熏陶学生。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体会情感,同时运用多种策略带领学生入情悟境。
关键词 创设情境 研读磨句 对比赏析 迁移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