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沈从文散文的对比艺术
1
作者
范本林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8-49,共2页
沈从文的散文擅长于通过人物的对比、事件的对比、景物的对比、场面的对比、古今的对比等手法 ,增强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感染力。这一重要艺术特色 ,对于当代散文创作颇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沈从文散文
对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鸦片战争》的对比艺术
2
作者
舒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19,共2页
影片《鸦片战争》无论在思想情感、结构安排、人物环境还是在电影艺术手法上,均有意无意、或显或隐地运用了多种对照对比方法。 一、表层的情绪对比与深层的理念对照 当片尾打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字幕时,引发了一阵十分令人...
影片《鸦片战争》无论在思想情感、结构安排、人物环境还是在电影艺术手法上,均有意无意、或显或隐地运用了多种对照对比方法。 一、表层的情绪对比与深层的理念对照 当片尾打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字幕时,引发了一阵十分令人寻味并伴随着复杂矛盾心情的掌声。这是一种交杂着既舒心畅快又沉闷压抑,既自豪自强又酸楚悲愤,既油然动情又默然反思的掌声。这掌声激起的相反相成的奇妙情感很容易把观众推入追寻其中深层缘由的思想反刍期。 尽管谢晋力图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真实再现那场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对比艺术
电影
艺术
手法
林则徐
结构安排
人物环境
真实再现
行使主权
思想情感
中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故乡》的对比艺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素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故乡》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完成于一九二一年一月,发表在同年五月出版的《新青年》九卷一号上。同年秋天,茅盾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文章称“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评四五六月创作》)该小说之所...
《故乡》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完成于一九二一年一月,发表在同年五月出版的《新青年》九卷一号上。同年秋天,茅盾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文章称“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评四五六月创作》)该小说之所以令茅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对比艺术
闰土
艺术
对比
小说
劳动人民
形象的塑造
《新青年》
思想性格
内心深处的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并写两面,使之相形”——《水浒》人物描写的对比艺术
4
作者
汪远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54-60,共7页
关于对比艺术,人们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论述,如鲁迅说“并写两面,使之相形”;马克思认为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混合”。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讲过:“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
关于对比艺术,人们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论述,如鲁迅说“并写两面,使之相形”;马克思认为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混合”。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讲过:“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的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艺术上的对比。不只局限于诸如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这样相反事物的比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艺术
思想性格
人物性格
梁山泊
水浒传
宋江
莎士比亚悲剧
林冲
石秀
美与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记》的对比艺术
5
作者
田汉云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以往,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司马迁擅长于运用对比笔法记载历史.洪迈《容斋五笔》卷五《史记筒妙处》条盛称《史记》中有许多篇章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他对《平原君列传》中有关毛遂事迹的部分作了如下转述:
关键词
司马迁
对比艺术
《史记》
笔法
李广
刘邦
汉武帝
平原君
廉颇
《李将军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比的魅力——试析《雪》的对比艺术
6
作者
文惠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3,共1页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两幅雪景图各以明丽的色彩、张扬的个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关键词
对比艺术
《雪》
《野草》
散文诗集
视觉冲击
震撼力
雪景
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对比艺术
7
作者
王启忠
《北方论丛》
1983年第3期62-68,共7页
《红楼梦》中数百个人物,不管是作者精心刻划、通贯全书的主角,还是来去匆匆的过场人物,都是形貌各异,性格自殊,绝无“千人一面”“前言不答后语”的毛病。《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境地,原因诸多,而多方面地运...
《红楼梦》中数百个人物,不管是作者精心刻划、通贯全书的主角,还是来去匆匆的过场人物,都是形貌各异,性格自殊,绝无“千人一面”“前言不答后语”的毛病。《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境地,原因诸多,而多方面地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是曹雪芹人物描写的成功艺术经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描写
对比艺术
艺术
手法
艺术
经验
曹雪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钦差大臣》的对比艺术简评
8
作者
柴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55-56,共2页
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讽刺幽默的喜剧效果,将俄罗斯地方官场的腐败和浅薄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对比艺术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与艺术描写之间的对比,人物前后形象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三个方...
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讽刺幽默的喜剧效果,将俄罗斯地方官场的腐败和浅薄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对比艺术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与艺术描写之间的对比,人物前后形象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三个方面。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对《钦差大臣》的语言艺术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果戈里
对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余华《兄弟》中的对比艺术探析
9
作者
刘百霞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美丑对比原则、祸福相依辩证原则是余华小说创作的核心,而《兄弟》作为余华的代表作,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原则。尤其是《兄弟》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系,使美与丑、善与恶以及所代表的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的...
美丑对比原则、祸福相依辩证原则是余华小说创作的核心,而《兄弟》作为余华的代表作,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原则。尤其是《兄弟》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系,使美与丑、善与恶以及所代表的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人物形象
对比艺术
美与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史记》的对比艺术
10
作者
肖振宇
耿光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三方面论述了《史记》高超的对比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对比艺术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治杜功臣又一家——《杜诗修辞艺术》评介
11
作者
晓豆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1期88-89,共2页
老杜写诗,曾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许,可见他对诗歌艺术的刻苦追术。杜诗能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之一,至今仍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与诗人终生钻研诗歌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要理解杜诗精髓,...
老杜写诗,曾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许,可见他对诗歌艺术的刻苦追术。杜诗能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之一,至今仍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与诗人终生钻研诗歌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要理解杜诗精髓,必须认真探索杜诗语言艺术,要借鉴杜诗写作技巧古为今用,更必须深入分析研究杜诗语言艺术。可以说,研究杜诗写作艺术,是博大精深的杜诗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我们而前的这本《杜待修辞艺术》,就是当今杜诗学研究的新成果。 《诗修辞艺术》的成功之处甚多,择要来谈,有三点较为突出,即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修辞
艺术
功臣
杜诗学
典故
杜甫
语言
艺术
修辞现象
对比艺术
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北野武影片《座头市》的暴力美学
12
作者
李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29,共2页
2003年,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座头市》在继续此前系列电影中盲侠除暴安良的叙事逻辑基础上,融入了其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影片表达了北野武对于传统日本武士的排斥与其所追求的现代武士精神.导演继续沿用了其一贯的暴力美学风格,并运用...
2003年,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座头市》在继续此前系列电影中盲侠除暴安良的叙事逻辑基础上,融入了其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影片表达了北野武对于传统日本武士的排斥与其所追求的现代武士精神.导演继续沿用了其一贯的暴力美学风格,并运用了富有张力的对比表现手法,即渲染沉寂的环境与静默的人物时,于瞬间突然出现的暴力、鲜血与死亡;田园充满生机的愉快景致与暴力直指生命消亡的残酷场面之间的矛盾共存;将幽默、诙谐的元素杂糅于暴力画面之中,带给观众以别样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野武
《座头市》
视觉审美
武士精神
暴力美学
对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总论
13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S1期4-6,共3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悲剧美
师专学报
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
总论
对比艺术
非理性意识
抒情
艺术
古典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重对比见深刻——读吴组缃的《菉竹山房》
14
作者
柯贵文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1期45-46,共2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吴组缃先生是以"社会剖析小说"而闻名的,表现三十年代乡村破产的《一千八百担》等作品因其时代性及与"主流文学"的同一性,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倍受文学史家的青睐。但在他为数不多的创作中,还有一个...
在现代文学史上,吴组缃先生是以"社会剖析小说"而闻名的,表现三十年代乡村破产的《一千八百担》等作品因其时代性及与"主流文学"的同一性,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倍受文学史家的青睐。但在他为数不多的创作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即妇女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姑姑
三十年代
时代性
对比艺术
社会剖析小说
作品
封建伦理道德
现代文学史
吴组缃
主流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沈从文散文的对比艺术
1
作者
范本林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8-49,共2页
文摘
沈从文的散文擅长于通过人物的对比、事件的对比、景物的对比、场面的对比、古今的对比等手法 ,增强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感染力。这一重要艺术特色 ,对于当代散文创作颇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沈从文散文
对比艺术
Keywords
Literature criticism Shen Congwen's essays Contrast art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鸦片战争》的对比艺术
2
作者
舒晨
机构
武警部队赛区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19,共2页
文摘
影片《鸦片战争》无论在思想情感、结构安排、人物环境还是在电影艺术手法上,均有意无意、或显或隐地运用了多种对照对比方法。 一、表层的情绪对比与深层的理念对照 当片尾打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字幕时,引发了一阵十分令人寻味并伴随着复杂矛盾心情的掌声。这是一种交杂着既舒心畅快又沉闷压抑,既自豪自强又酸楚悲愤,既油然动情又默然反思的掌声。这掌声激起的相反相成的奇妙情感很容易把观众推入追寻其中深层缘由的思想反刍期。 尽管谢晋力图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真实再现那场战争。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对比艺术
电影
艺术
手法
林则徐
结构安排
人物环境
真实再现
行使主权
思想情感
中国政府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故乡》的对比艺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素芳
机构
河南省民政学校
出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文摘
《故乡》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完成于一九二一年一月,发表在同年五月出版的《新青年》九卷一号上。同年秋天,茅盾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文章称“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评四五六月创作》)该小说之所以令茅盾“
关键词
《故乡》
对比艺术
闰土
艺术
对比
小说
劳动人民
形象的塑造
《新青年》
思想性格
内心深处的感情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并写两面,使之相形”——《水浒》人物描写的对比艺术
4
作者
汪远平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54-60,共7页
文摘
关于对比艺术,人们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论述,如鲁迅说“并写两面,使之相形”;马克思认为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混合”。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讲过:“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的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艺术上的对比。不只局限于诸如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这样相反事物的比较上。
关键词
对比艺术
思想性格
人物性格
梁山泊
水浒传
宋江
莎士比亚悲剧
林冲
石秀
美与丑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记》的对比艺术
5
作者
田汉云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14-18,共5页
文摘
在以往,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司马迁擅长于运用对比笔法记载历史.洪迈《容斋五笔》卷五《史记筒妙处》条盛称《史记》中有许多篇章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他对《平原君列传》中有关毛遂事迹的部分作了如下转述:
关键词
司马迁
对比艺术
《史记》
笔法
李广
刘邦
汉武帝
平原君
廉颇
《李将军列传》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比的魅力——试析《雪》的对比艺术
6
作者
文惠林
机构
湖南省祁阳下马渡一中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3,共1页
文摘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两幅雪景图各以明丽的色彩、张扬的个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关键词
对比艺术
《雪》
《野草》
散文诗集
视觉冲击
震撼力
雪景
笔调
分类号
I210.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对比艺术
7
作者
王启忠
出处
《北方论丛》
1983年第3期62-68,共7页
文摘
《红楼梦》中数百个人物,不管是作者精心刻划、通贯全书的主角,还是来去匆匆的过场人物,都是形貌各异,性格自殊,绝无“千人一面”“前言不答后语”的毛病。《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境地,原因诸多,而多方面地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是曹雪芹人物描写的成功艺术经验之一。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描写
对比艺术
艺术
手法
艺术
经验
曹雪芹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钦差大臣》的对比艺术简评
8
作者
柴乾
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55-56,共2页
文摘
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讽刺幽默的喜剧效果,将俄罗斯地方官场的腐败和浅薄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对比艺术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与艺术描写之间的对比,人物前后形象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三个方面。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对《钦差大臣》的语言艺术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钦差大臣》
果戈里
对比艺术
分类号
I512.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华《兄弟》中的对比艺术探析
9
作者
刘百霞
机构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期172-173,共2页
文摘
美丑对比原则、祸福相依辩证原则是余华小说创作的核心,而《兄弟》作为余华的代表作,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原则。尤其是《兄弟》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系,使美与丑、善与恶以及所代表的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
兄弟
人物形象
对比艺术
美与丑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史记》的对比艺术
10
作者
肖振宇
耿光华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摘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三方面论述了《史记》高超的对比艺术。
关键词
《史记》
对比艺术
人物形象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治杜功臣又一家——《杜诗修辞艺术》评介
11
作者
晓豆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1期88-89,共2页
文摘
老杜写诗,曾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许,可见他对诗歌艺术的刻苦追术。杜诗能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之一,至今仍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与诗人终生钻研诗歌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要理解杜诗精髓,必须认真探索杜诗语言艺术,要借鉴杜诗写作技巧古为今用,更必须深入分析研究杜诗语言艺术。可以说,研究杜诗写作艺术,是博大精深的杜诗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我们而前的这本《杜待修辞艺术》,就是当今杜诗学研究的新成果。 《诗修辞艺术》的成功之处甚多,择要来谈,有三点较为突出,即系统性。
关键词
杜诗
修辞
艺术
功臣
杜诗学
典故
杜甫
语言
艺术
修辞现象
对比艺术
修辞学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北野武影片《座头市》的暴力美学
12
作者
李莉
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29,共2页
文摘
2003年,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座头市》在继续此前系列电影中盲侠除暴安良的叙事逻辑基础上,融入了其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影片表达了北野武对于传统日本武士的排斥与其所追求的现代武士精神.导演继续沿用了其一贯的暴力美学风格,并运用了富有张力的对比表现手法,即渲染沉寂的环境与静默的人物时,于瞬间突然出现的暴力、鲜血与死亡;田园充满生机的愉快景致与暴力直指生命消亡的残酷场面之间的矛盾共存;将幽默、诙谐的元素杂糅于暴力画面之中,带给观众以别样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
北野武
《座头市》
视觉审美
武士精神
暴力美学
对比艺术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总论
13
出处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S1期4-6,共3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悲剧美
师专学报
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
总论
对比艺术
非理性意识
抒情
艺术
古典小说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对比见深刻——读吴组缃的《菉竹山房》
14
作者
柯贵文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1期45-46,共2页
文摘
在现代文学史上,吴组缃先生是以"社会剖析小说"而闻名的,表现三十年代乡村破产的《一千八百担》等作品因其时代性及与"主流文学"的同一性,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倍受文学史家的青睐。但在他为数不多的创作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即妇女题材,
关键词
二姑姑
三十年代
时代性
对比艺术
社会剖析小说
作品
封建伦理道德
现代文学史
吴组缃
主流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沈从文散文的对比艺术
范本林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鸦片战争》的对比艺术
舒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故乡》的对比艺术
刘素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并写两面,使之相形”——《水浒》人物描写的对比艺术
汪远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史记》的对比艺术
田汉云
《高校教育管理》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比的魅力——试析《雪》的对比艺术
文惠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对比艺术
王启忠
《北方论丛》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钦差大臣》的对比艺术简评
柴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余华《兄弟》中的对比艺术探析
刘百霞
《戏剧之家》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史记》的对比艺术
肖振宇
耿光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治杜功臣又一家——《杜诗修辞艺术》评介
晓豆
《中国文学研究》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北野武影片《座头市》的暴力美学
李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总论
《鲁迅研究动态》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多重对比见深刻——读吴组缃的《菉竹山房》
柯贵文
《现代中文学刊》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