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在心血管系统中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雯婧 罗松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一种基于梯度回波序列检测体内磁敏感物质并能定量磁化率值的成像技术。随着QSM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开始被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可定量检测血氧含量,心肌内铁含量以及心肌纤维化等,... 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一种基于梯度回波序列检测体内磁敏感物质并能定量磁化率值的成像技术。随着QSM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开始被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可定量检测血氧含量,心肌内铁含量以及心肌纤维化等,显示出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就QSM心脏成像的原理、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定量参数及QSM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使相关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新的影像标志物,提高认识,更好地推动这一技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心力衰竭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敏感图 磁化率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医学影像到临床诊疗:2023年心血管磁共振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连心桥 张华莹 +1 位作者 赵世华 陆敏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190,215,共8页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CMR)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能够实现对心脏形态、功能和组织学信息的“一站式”评估,在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3年CMR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CMR)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能够实现对心脏形态、功能和组织学信息的“一站式”评估,在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3年CMR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组织特征成像、心肌应变分析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多临床适应证,并逐步完成标准化应用转化;非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领域的CMR应用在新版指南中备受重视,且优质循证证据不断涌现,鼓励其更多地参与到心血管临床管理之中。本文将从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系统性回顾其中代表性成果,以期为现阶段医疗实践提供实时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磁共振 组织特征成像 心肌应变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非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SCMR 4D Flow心血管磁共振共识声明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溪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血流动力学评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四维心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four-dimensional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low imaging,4D Flow CMR)可在一次采集中全面、准确地评估血流。2023年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 血流动力学评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四维心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four-dimensional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low imaging,4D Flow CMR)可在一次采集中全面、准确地评估血流。2023年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在2015版4D Flow CMR共识声明的基础上更新发布了新版共识声明,为4D Flow CMR的采集参数的选择、后处理工作流程、整合入临床实践、推荐的出版标准提供建议,并定义了临床中心的最低质量保证和验证标准,以及对其局限性和未来展望进行讨论。笔者对新版共识声明进行解读与分析,旨在为未来4D Flow CMR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该领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心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 心血管疾病 临床实践 科学研究 共识声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刘畅 刘静红 方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患者(共145个病灶,恶性病变112个,良性病变33个)的术前MRI图像。在肿瘤最大面积的层面上绘制肿瘤T2WI低信号的感兴趣区。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对参数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联合,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且绘制其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R2^(*)值和幅度值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2^(*)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9~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幅度值的AUC为0.869(95%CI:0.803~0.92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81.8%;相位值的AUC为0.563(95%CI:0.478~0.645,P=0.24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9%、54.6%;R2^(*)值联合幅度值的AUC为0.886(95%CI:0.823~0.933,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R2^(*)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94(95%CI:0.832~0.93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1.8%;幅度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58(95%CI:0.790~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9%、90.9%。结论R2^(*)值、R2^(*)值联合病变长径、R2^(*)值联合幅度值是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方法,R2^(*)值联合病变长径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磁共振成像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弥散频谱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文静 赵世华 陆敏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7,共5页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临床应用 弥散频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三十年发展历程 被引量:6
7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0期727-731,共5页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阐述了30余年来中国CMR研究发展历程及研究亮点.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近十年的时...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阐述了30余年来中国CMR研究发展历程及研究亮点.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近十年的时间,国内同行在刘玉清等前辈的引领下,借助相关设备开展了艰苦的探索,主要工作体现在CMR对心脏解剖结构与心室功能的评价.至世纪之交,我国的CMR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0-2010年),一部分青年才俊在国外接受了专业训练,回国后崭露头角,通过他们的努力使我国心血管事业又有了质的飞跃.在此期间,伴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的完善与提高,特别是以钆对比剂延迟强化为代表的组织学表征技术,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到CMR不仅是评估心血管疾病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而且也在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价值.自2010年以来中国CMR发展进入全面繁荣期,开始与国际接轨,真正实现了CMR"一站式"检查,完成了对心血管疾病的形态、功能、组织、灌注、血流等全面检查,并且在微观结构等也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伴随着国产设备的崛起,在某些方面尚能独树一帜,目前亟待加强的是推广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心肌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评估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左心房容积和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歌 崔哲 +4 位作者 和清源 邓湘宁 王新宇 王晓华 徐顺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评估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左心房的容积和功能,为科学训练和医学监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名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年龄20.5±1.5岁,技术等级为国家二级运动员)为研究组,选取15名无运动习惯者为对照... 目的: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评估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左心房的容积和功能,为科学训练和医学监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名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年龄20.5±1.5岁,技术等级为国家二级运动员)为研究组,选取15名无运动习惯者为对照组(年龄21.6±2.8岁)。所有被检者行CMR扫描获得电影序列,由2名医师独立应用心血管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容积和功能,应用CMR特征追踪(CMR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和应变率等参数,两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篮球运动员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RVEDV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增大(P<0.05),左、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RVEF)减低(P<0.05),左心房的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增大(P<0.05)。在左心房功能方面,左心房的总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篮球运动员的左心房总应变(εs)、被动应变(εe)、收缩期正向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负向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负向峰值应变率(SR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应变(εa)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左心房容积增大,左心房储存功能、导管功能和泵功能减低,可能是长期高强度训练引起的生理适应性改变。CMR可用于精准评估运动员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改变,有助于科学训练的指导和医学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心脏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左心房 特征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磁共振成像在心脑共病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世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5-547,共3页
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CCVD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超越肿瘤跃居首位。传统分科诊疗模式聚焦单一器官而忽视了心脑器官间密切的病理生理学联系,不利于实现系... 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CCVD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超越肿瘤跃居首位。传统分科诊疗模式聚焦单一器官而忽视了心脑器官间密切的病理生理学联系,不利于实现系统性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慢性病共病 心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MRI第一部分——磁共振基本物理原理及成像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宏宇 贺光军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MRI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得到日益体现。心血管MRI(CMR)能无创地一站式评价心血管的解剖、功能、心肌灌注和病变的组织特性,并且评价的可重复性高。CMR成像技术内容丰富,尚具挑战性,需克服... MRI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得到日益体现。心血管MRI(CMR)能无创地一站式评价心血管的解剖、功能、心肌灌注和病变的组织特性,并且评价的可重复性高。CMR成像技术内容丰富,尚具挑战性,需克服心脏自身和随呼吸的运动伪影。MRI的软硬件系统性能不断提高,特别是磁场强度革命性地提升,使得成像技术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作者用4个篇章分别阐明上述MRI尤其是CMR的基本成像原理及技术要点,致力于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使大多数放射科一线工作者能轻松愉悦地领悟MRI尤其是CMR的魅力。此文为第一部分,归纳MRI基本物理原理及MR图像的产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玉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31-1635,共5页
近年来由于MRI的进展,现已成为医学成像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血管MRI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心脏、大血管、内脏和外周血管成像及诊治工作。本文简要叙述心血管MRI临床应用概况,如对胸主动脉疾患、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先心... 近年来由于MRI的进展,现已成为医学成像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血管MRI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心脏、大血管、内脏和外周血管成像及诊治工作。本文简要叙述心血管MRI临床应用概况,如对胸主动脉疾患、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先心病、心包疾患和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评价等。重点讨论一些新进展,如MR心肌灌注成像和心肌存活的评价;MR冠脉造影和斑块成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MR诊断以及MR血管造影对腹主-髂股-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及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磁共振成像研讨会成功举行
12
作者 张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19,共1页
“第三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磁共振成像研讨会”于2008年12月28~29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举行。来自北京及全国的15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就我国当前心血管磁共振的发展现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积极热烈的研讨。在简短的开幕式后... “第三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磁共振成像研讨会”于2008年12月28~29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举行。来自北京及全国的15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就我国当前心血管磁共振的发展现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积极热烈的研讨。在简短的开幕式后,主办单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的刘玉清院士首先做主旨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影像学 医院放射科 主办单位 开幕式 刘玉清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师轲 杨志刚 +1 位作者 郭应坤 李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传统的心脏磁共振检查需借助外源性对比剂才能评价心肌血供和代谢。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BOLD-MR)可不依赖对比剂,通过检测组织中脱氧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即可反映局部血氧代谢情... 传统的心脏磁共振检查需借助外源性对比剂才能评价心肌血供和代谢。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BOLD-MR)可不依赖对比剂,通过检测组织中脱氧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即可反映局部血氧代谢情况。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在解释氧代谢相关病理生理过程中显示出较大的应用前景,笔者旨在介绍近年来BOLD-MR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心室内血流动力分析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岩岩 钟玉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39,共4页
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于及时干预心血管疾病、改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脏MR(CMR)心室内血流动力(HDF)分析有望根据血流与心肌的相互作用而更早检出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识别轻度心室功能不全。本文就CMR心室HDF分析方法及其在心血... 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于及时干预心血管疾病、改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脏MR(CMR)心室内血流动力(HDF)分析有望根据血流与心肌的相互作用而更早检出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识别轻度心室功能不全。本文就CMR心室HDF分析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特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秦锐 郑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5-988,共4页
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高分辨(HR)MRI分辨率高且无创,对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R-MRI特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对比增强电影序列对合并微血管阻塞STEMI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莹莹 郭勇 +4 位作者 孙峥 赵丽 刘志 陈楠 卢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合序列参数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对MVO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3年3月50例STEMI患者(STEMI组)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E-SSFP电影序列的短轴位、四腔心位、两腔心位扫描。收集与患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在CE-SSFP序列上对两组心肌、血池进行定性、定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STEMI组和对照组间的一般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E-SSFP序列对MVO的诊断效能。结果STEMI组48例患者(96%)和健康对照组49例(98%)的CE-SSFP图像均可满足诊断条件;STEMI组的血池与心肌对比噪声比显著优于健康对照组(222.9±15.6vs.170.1±14.9,t=4.631,P<0.05);CE-SSFP人工识别MVO的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91.88%,约登指数为0.833;以2倍标准差评价MVO的敏感度为90.23%,特异度为89.94%,约登指数为0.802。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和0.909。结论CE-SSFP序列可定量评估STEMI合并MVO患者的图像质量,能提供有效量化识别MVO的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阻塞 心脏磁共振 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6
17
作者 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学会中国区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分会 +1 位作者 李坤成 杨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9,共9页
心血管MRI(cardiovascular MRI,CMRI)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MR设备和技术的发展,CMRI以其高时间和空间分辨力、最佳软组织对比度、大视野、无辐射危害、成像参数多、获得信息量大等优势,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 心血管MRI(cardiovascular MRI,CMRI)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MR设备和技术的发展,CMRI以其高时间和空间分辨力、最佳软组织对比度、大视野、无辐射危害、成像参数多、获得信息量大等优势,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风险和预后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价值,具有“一站式”检查潜力,为心脏大血管结构测量和功能评价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共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长静 杨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0,78,共6页
近十年来,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已在国内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组织学特征成像、特征追踪技术、扩散加权成像、影像组... 近十年来,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已在国内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组织学特征成像、特征追踪技术、扩散加权成像、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CMR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许多医院已经采用CMR对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等进行精准评估,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相信未来CMR将在组织学特征成像、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分子成像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十年来国内CMR领域临床和科研进展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CMR技术研究与临床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非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预后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安靖 孙治国 张琼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钆对比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磁共振成像,但是由于它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可出现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基于安全的考虑,无对比剂增强的血管成像技术受到关注。西门子磁共振事业部独家推出的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软件包syngo NATI... 钆对比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磁共振成像,但是由于它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可出现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基于安全的考虑,无对比剂增强的血管成像技术受到关注。西门子磁共振事业部独家推出的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软件包syngo NATIVE,用以满足客户的临床需求。syngo NATIVE包括两种不同的技术:syngo NATIVE TrueFISP和syngo NATIVE SPACE,前者用于腹部动脉(特别是肾动脉)成像,后者主要用于外周动脉的成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技术的背景以及当前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无对比剂增强 肾动脉 外周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下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唐力 张小明 +3 位作者 赵建农 曾南林 蹇素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4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217例中191例(88%)显示IMV主干,53例(24%)显示一级分支,20例(9%)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191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45%,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37%。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但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CEMRA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大部分IMV汇入脾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静脉 动态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