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对数衰减动态非视距定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日明 冯久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2-378,共7页
在一般对数衰减模型中衰减因子是一个常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引起较大的测距定位误差.为了减少定位估计误差,在对Zigbee组网定位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负指数函数来描述衰减因子与距离(目标节点与锚节点间距)之间的关系,... 在一般对数衰减模型中衰减因子是一个常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引起较大的测距定位误差.为了减少定位估计误差,在对Zigbee组网定位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负指数函数来描述衰减因子与距离(目标节点与锚节点间距)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一种改进对数衰减模型;给出一个基于改进对数衰减模型的ML估计器,并推导了该估计器的Cramer-Rao下界(Cramer-Row lower bound,CRLB).在实验室和车站站场的Zigbee组网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对数衰减模型的ML估计器能提供更准确的定位估计,对场景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衰减模型 接收信号强度 最大似然估计 非视距 无线定位 CRAMER-RAO下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入江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财红 吴庆梅 康清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639,共4页
为了解三峡水库175m蓄水前典型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状况,在对嘉陵江入江断面10余年连续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对数衰减模型对金属污染产生水生生物毒害的风险进行了评... 为了解三峡水库175m蓄水前典型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状况,在对嘉陵江入江断面10余年连续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对数衰减模型对金属污染产生水生生物毒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使用对数衰减模型进行毒性评估在国内尚属首次.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入江断面沉积物污染程度较轻,对水生生物风险较小,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为:Hg>Zn>Pb>Cd>As>Cu;各污染物对嘉陵江水生生物构成风险的排列次序为:Hg>Zn>Pb>As>Cd>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对数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芬芳 符哲 +2 位作者 李利强 尹宇莹 黄代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62-2471,共10页
基于2010—2015年连续对洞庭湖3个主要湖区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Pb和Cr等重金属含量分析,对洞庭湖湖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对数衰减模型评价洞... 基于2010—2015年连续对洞庭湖3个主要湖区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Pb和Cr等重金属含量分析,对洞庭湖湖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对数衰减模型评价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r>Pb>Cu>As>Cd>Hg,Cd、Cr和Pb的含量年际变化变幅较大,Hg、Cu和As则较小.地积累指数值(I_(geo))和单因子生态风险值(E_i^r)表明Cd和Hg是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污染物;从产生可以观察到毒性效果的最大可能性(P_(max))来看,Cd是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首要潜在水生生物风险毒性因子.综合地累积指数值(I_(tot))、总潜在生态风险值(RI)和预测的水生生物毒性比率(Y)的评价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期间全湖重金属呈重度污染,面临重度潜在生态风险并可能具有产生水生生物毒性的风险,其各子湖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及潜在水生生物毒性水平排序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从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来看,在2014—2015年期间全湖及其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两个湖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及潜在水生生物毒性水平都要比2010—2013年降低,西洞庭湖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及潜在水生生物毒性水平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对数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