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28,共5页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实现我国碳强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7~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实现我国碳强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7~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解为11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各省的经济产出、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等正向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各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农村人口比重、各省部门结构比重等负向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二氧化碳减排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 贡献率 指数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朱赟 顾世祥 +1 位作者 苏沛兰 熊玉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8-73,共6页
为探讨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农业用水恒等式,将农业用水量影响效应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效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 为探讨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农业用水恒等式,将农业用水量影响效应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效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效应、综合灌溉定额效应和农业人口效应,并将滇中受水区划分为6个受水片区,对其2008-2018年总体及逐年的农业用水量变化分别进行了因素分解与计算分析。滇中受水区及各受水片区农业用水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促进其变化趋势的正向效应即主要因素是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与综合灌溉定额。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结构来调整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及综合灌溉定额,进而加强滇中受水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恒等式 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 农业用水量 影响因素 滇中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能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玉杰 张一瑾 +2 位作者 杨馥源 田雪沁 王海猷 《分布式能源》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作为全社会碳排放最主要的排放源,能源活动的碳减排尤为关键。为明确电力系统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能源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及贡献程度,基于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作为全社会碳排放最主要的排放源,能源活动的碳减排尤为关键。为明确电力系统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能源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及贡献程度,基于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进行模型检验以保证可行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碳排放系数法,根据我国能源平衡表的数据对2015—2019年各行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构建碳排放分析模型,对结果标准化处理后分析各效应对能源系统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及电力碳排放量会促进能源系统碳排放增长,而能源消费强度、农村人口比重及产业结构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活动 灰色预测模型 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甘肃省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张立新 靳诗华 《工程管理学报》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甘肃省建筑业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碳排放情况,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建筑业碳排放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波及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对3个时间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甘肃省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力... 为了研究甘肃省建筑业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碳排放情况,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建筑业碳排放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波及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对3个时间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甘肃省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力远远高于感应力,与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前向关联,与第三产业则呈较强的后向关联;对建筑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且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间接碳排放效应,其次为直接能源结构效应和产出规模效应,起到抑制作用的是直接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但减排作用甚微;3个时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时期所带来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都有效抑制了各影响因素对建筑业碳排放的促进,对建筑业碳排放整体减排起到了政策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投入产出分析 碳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昱铭 蒋惠园 唐勇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70,共9页
物流业是我国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准确识别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旨在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及碳排放变动趋势,找出影响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 物流业是我国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准确识别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旨在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及碳排放变动趋势,找出影响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Tapio脱钩模型,分析我国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基于此,构建扩展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分解2000—2019年的碳排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间大部分时间均为扩张性耦合和扩张性脱钩,2018—2019年间首次出现强脱钩状态,表明物流业的发展与碳排放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城镇化效应是碳排放量增加的关键因素,总贡献为19948.69万t,其次是运输结构效应,总贡献为13901.80万t,而技术进步效应在抑制碳排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贡献为-4098.2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脱钩模型 对数平均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策略研究
6
作者 彭世红 蔡伟光 +3 位作者 韦永斌 廖显东 韩建聪 赵伟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建筑业碳排放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基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2005-2019年全国和四大区域(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的建筑业碳排放,分析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研究直接碳排放... 建筑业碳排放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基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2005-2019年全国和四大区域(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的建筑业碳排放,分析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研究直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经济活动强度、施工面积规模和间接碳排放强度等5个主要因素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区域建筑业的差异化减排策略。研究表明:①全国建筑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分布特征;②施工面积规模和经济活动强度是促进建筑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间接碳排放强度是促进建筑业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③东部地区应控制建设规模以减少新建建筑面积规模,中部和东北地区应积极推动建筑业的节能降碳发展,西部地区应加强绿色转型以降低建筑业经济活动的排放强度。这些结果丰富了建筑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和碳减排策略的相关研究,为实现全国和区域建筑业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脱钩提供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筑业 碳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lmdi)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昭 吴金卓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有助于促进东北三省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振兴。文中以2000—2021年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脱钩状态及脱钩稳定性,并进一步运用LMDI法分析影响脱...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有助于促进东北三省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振兴。文中以2000—2021年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脱钩状态及脱钩稳定性,并进一步运用LMDI法分析影响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变化复杂,稳定性较差,新冠疫情前存在向强脱钩过渡的趋势;各驱动因素对脱钩的影响效果存在波动,经济发展、交通强度阻碍了脱钩,能源强度有效地推动了脱钩,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脱钩的驱动或抑制效果在各年存在差异,人口规模对脱钩的影响最小。东北三省交通行业碳排放脱钩潜力较大,未来仍要进一步推动低碳交通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交通行业 脱钩分析 对数平均指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海霞 孙李媛 +3 位作者 谢运生 范焰焰 陈旺 杨蕾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加强造纸和纸制品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如期实现江西省“双碳”目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估算并分析2013—2022年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 为加强造纸和纸制品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如期实现江西省“双碳”目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估算并分析2013—2022年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7%。2)资产和能源强度对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呈现促进作用,碳排放量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134.23%和95.97%。3)资产使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呈现微弱的抑制影响,碳排放量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22.60%和-12.54%。基于江西省造纸企业实际情况从提升资产效率、降低能耗强度、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探索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和纸制品行业 对数平均指数(lmdi)模型 碳排放 绿色低碳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西东 黄维东 +3 位作者 牛最荣 张金霞 王晓庆 杨昊凡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1-17,47,共8页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2022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足迹无明显变化;甘肃省水生态大部分年份处于盈余状态,但有向赤字发展的趋势;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处于较差的状态,其中兰州市和白银市为“极不安全”状态。该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足迹模型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lmdi)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虚拟水贸易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邓光耀 毛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2,85,共6页
为了量化贸易伴随的虚拟水流动,评价其对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12年、2015年、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虚拟水贸易格局与结构,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对于中国其他省区的净输出虚... 为了量化贸易伴随的虚拟水流动,评价其对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12年、2015年、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虚拟水贸易格局与结构,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对于中国其他省区的净输出虚拟水进行影响效应分析,用QAP回归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入状态,但向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区净输出虚拟水。2)黄河流域虚拟水贸易输出行业主要是农业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是黄河流域虚拟水净输出的重要驱动因素。4)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距离及用水强度是影响黄河流域内部虚拟水贸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贸易 对数平均指数 QAP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福州市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措施
11
作者 郑榕妍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6期11-15,共5页
了解种植业碳排放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可推动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给福州市种植业碳减排提供新方法、新途径,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种植业数据,以国内外常用的农业碳排放公式及碳排放系数来测算福州市种植业碳排放量。以2010... 了解种植业碳排放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可推动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给福州市种植业碳减排提供新方法、新途径,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种植业数据,以国内外常用的农业碳排放公式及碳排放系数来测算福州市种植业碳排放量。以2010年为基期年,运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解析福州市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9年,福州市种植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在波动下降;在影响种植业碳排放的4个因素中,可通过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率来寻求更好的碳减排途径。建议采取改变耕作方式、提高农资使用效率、创新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实现福州市种植业碳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碳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lmdi)模型 影响因素 减排措施 福建省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云 张军营 +1 位作者 赵永椿 郑楚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分解模型,以山西省为例,系统量化分析了1998~2008年间CO2排放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的CO2减排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低碳燃料LCT和CCS技术,从"源头"和"终端"上控制CO... 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分解模型,以山西省为例,系统量化分析了1998~2008年间CO2排放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的CO2减排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低碳燃料LCT和CCS技术,从"源头"和"终端"上控制CO2排放。实例结果表明,CO2排放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变化为影响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对影响CO2排放的相关因素完整的分解和系统量化有效,可供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决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排放 因素分解法 对数平均指数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8
13
作者 郝丽 姜创业 +1 位作者 孙娴 何慧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6-332,共7页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980—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陕西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的变化,并对陕西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同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定量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结果表...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980—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陕西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的变化,并对陕西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同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定量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980—2010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呈波动上升的"N"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量直接决定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陕西省碳排放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经济快速增长碳排放低速增长阶段(1980—1996年),经济低速增长碳排放缓慢降低阶段(1996—2000年),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陕西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216.17%;其次为产业结构,整体贡献为9.72%;最后是人口,整体贡献为8.81%;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整体贡献为-131.96%;能源结构的整体贡献为-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指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沿线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左其亭 姜龙 +1 位作者 冯亚坤 刁艺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4,共9页
【目的】通过计算分析黄河沿线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黄河沿线水资源科学开发与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黄河沿线九省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并利用基尼系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水资源... 【目的】通过计算分析黄河沿线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黄河沿线水资源科学开发与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黄河沿线九省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并利用基尼系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黄河沿线各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贡献呈现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除四川、陕西和青海,其他省区水资源生态处于不可承载状态;各省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GDP、人口、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的均衡性均较差;影响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其中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技术效应成反比,与经济效应成正比。【结论】总体上,黄河沿线各省区水资源生态状况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黄河流域 生态足迹模型 基尼系数 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振洲 袁晓敬 +2 位作者 杨洋 吉祥雨 吴先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7-102,共6页
目的: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方法: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等数据,考虑了电网碳排放因子的时空变化动态特性,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二... 目的: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方法: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等数据,考虑了电网碳排放因子的时空变化动态特性,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模型和LMDI(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模型。以我国城轨系统为实例,对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的应用求解。结果及结论:2010—2019年研究期内,我国城轨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演变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 366.20万t,较2010年增长了2.88倍。我国电网碳排放因子在交通运输业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体现为南方城市电网碳排放因子整体低于北方;随着电力生产结构的优化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电网碳排放因子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因素对我国城轨系统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效应最为显著,且体现为正效应。其他各影响因素效应值由强到弱依次为:交通运输业能源结构强度、生产效率、能源消耗强度、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人口规模因素,其影响效应值分别为67.53万t、-53.82万t、12.64万t、-6.09万t和4.92万t。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在预测城市轨道交通二氧化碳排放上是可行与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二氧化碳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卢建锋 韩霜 康家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识别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并测算其贡献率,作者将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运输结构、运输强度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 为识别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并测算其贡献率,作者将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运输结构、运输强度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96.05%,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运输结构效应为48.59%,运输强度效应为-30.46%,能耗效率效应为-15.88%,人口规模效应为1.59%。研究认为,目前交通运输业碳减排的重点在于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能耗效率和降低运输强度。针对实证结果,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驱动因素 对数平均指数 交通运输碳排放 Kaya恒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航 蔡苗苗 吴开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4-1419,共6页
以2001—2015年为时间序列,对上海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进行测算。文章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D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运用经济学边际理论,构造上海市能源强度边际... 以2001—2015年为时间序列,对上海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进行测算。文章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D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运用经济学边际理论,构造上海市能源强度边际碳排放模型,测算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和边际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上海市建设用地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2 272.2×104 t增长至2015年的3 697.8×104 t,年平均增长率为3.612%;能源强度的减少是影响上海市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边际碳排放变化率不规律,能源强度变化对上海市的碳排放影响极限时刻不存在,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关系呈三次幂正相关(拟合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理论 能源强度 碳排放 上海市 对数平均d指数(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航空器碳排放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文 胡荣 +2 位作者 曾雯 王德芸 张军峰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53-61,共9页
科学识别并分析行业因素对自身碳排放的影响是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重要基础。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7—2016年机场航空器碳排放为样本,首先,分析中国机场航空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采用LMDI分解... 科学识别并分析行业因素对自身碳排放的影响是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重要基础。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7—2016年机场航空器碳排放为样本,首先,分析中国机场航空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采用LMDI分解方法讨论机场开放程度、机场连接强度、运输强度及能耗强度对航空器碳排放的影响;最后,针对影响效果提出完善航线规划、优化网络结构与机型指派等减排建议。结果表明:全国机场航空器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9.46%,东部沿海、西南地区的机场航空器碳排放水平较高,广东增加值最大、西藏最小,河北增速最快、上海最慢;机场开放程度、机场连接强度及运输强度的变动促进碳排放增长,其中机场开放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能耗强度变动抑制碳排放增长,且抑制效果逐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器碳排放 碳达峰 对数平均指数 机场开放程度 能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容 王文军 赵黛青 《新能源进展》 2019年第4期365-373,共9页
基于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与碳排放驱动要素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差异化低碳发展路径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调研资料,分析了广东省各主体功能区自2010年以来的碳排放演变特征,从人口效应、经济效应、... 基于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与碳排放驱动要素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差异化低碳发展路径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调研资料,分析了广东省各主体功能区自2010年以来的碳排放演变特征,从人口效应、经济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以及碳排放因子效应五个因素对造成不同主体功能区碳排放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要素分解发现,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增长对优化开发区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从2012年开始成为使优化开发区碳排放量降低的影响因素,对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发展区碳排放量降低的作用仍不明显;产业能源强度变动均使三类功能区碳排放量降低,但是贡献率呈现明显差异。建议:(1)加快发展优化开发区服务业,积极推动实施居民碳排放管理;(2)重点开发区应以提高能效和推进低碳技术为主实施低碳转型;(3)生态发展区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促使农业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主体功能区 对数平均指数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邵骏 卢满生 +1 位作者 杜涛 王政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4,32,共7页
为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传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对其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改进,采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替代区域人均水资源总量,对长江流域主要省区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为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传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对其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改进,采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替代区域人均水资源总量,对长江流域主要省区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年际变化不大,呈现出小幅增加的态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反映了长江流域用水结构的变化,其地区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GDP状况。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现盈余态势,水资源生态赤字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分布规律一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对结构、技术、经济和人口等驱动因素分析后发现,GDP的大幅度增长是水资源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因素和用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效应,技术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