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的工业二氧化碳强度驱动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磊 刘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强度变动的分解结果表明:1994~2001年工业二氧化碳强度略有上升,其正向驱动因素是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负向驱动因素是能耗强度和能耗结构;2002~2007年二氧化碳强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耗强度的上升,能耗结构、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虽有负向贡献但相对较小。此外,各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强度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资源型工业行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滞后是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二氧化碳强度 对数平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布谷鸟搜索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区域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被引量:6
2
作者 汲国强 李顺昕 +2 位作者 赵伟博 岳云力 史智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218,共6页
中长期用电需求预测对地区电网规划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对其进行预测有助于配电网利用效率的提高。中长期用电需求与地区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选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对用电增长量进行了分解。根据影响因素分解为... 中长期用电需求预测对地区电网规划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对其进行预测有助于配电网利用效率的提高。中长期用电需求与地区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选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对用电增长量进行了分解。根据影响因素分解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及强度效应,然后选用布谷鸟搜索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各效应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再加总得到预测用电需求量。最后,以冀北地区为例对模型进行测算,通过与不同预测方法比较证明了基于LMDI电量分解的CS-LSSVM模型在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需求预测 (对数平均指数)lmdi分解 布谷鸟搜索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媛 魏本勇 +2 位作者 方修琦 和夏冰 杨会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对国际贸易产生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对隐含碳的研究。以中国2005年为例,对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估算,应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隐含碳净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因生产排放碳量远大于其消... 对国际贸易产生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对隐含碳的研究。以中国2005年为例,对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估算,应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隐含碳净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因生产排放碳量远大于其消费需要排放的碳量,从国外净转移到中国的隐含碳为395.66MtC;净转移隐含碳影响因素中强度效应(进出口商品完全碳排放系数差异)贡献率为60%,规模效应(进出额差异)贡献率为55%,结构效应(进出口结构差异)贡献率为-14%,此结果表明中国相比国外的高碳排放强度是造成目前碳转移额外增加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构效应发现中国主要净出口行业大部分不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而净进口行业却主要由高碳排放强度行业构成,特别是与碳排放密切相关的能源行业居净进口行业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贸易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对数平均D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法的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影 段蒙 赵云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7-11,20,共6页
探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CO_2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节能减排政策是一项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依据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其CO_2排放与钢铁产量的增长成正比... 探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CO_2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节能减排政策是一项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依据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其CO_2排放与钢铁产量的增长成正比。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法)构建了CO_2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CO_2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生产总量4项,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钢铁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铁产量是CO_2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是CO_2排放的最大抑制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对CO_2排放量减少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因改善力度不够,故效果尚不显著。可见,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CO_2减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lmdi) 影响因素分解 钢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钩指数和LMDI的青海省绿色低碳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敏 冯相昭 +4 位作者 安祺 卓岳 赵梦雪 杜晓林 王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7,共10页
推动青海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既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工作压力。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在分析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与经济总量增长脱钩关系... 推动青海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既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工作压力。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在分析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与经济总量增长脱钩关系的基础上,对影响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提出了推动青海省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着力点。主要结论:能源消费及碳排放与经济总量增长实现脱钩,且"十三五"时期"喇叭口"现象日益明显;人口和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下降总体上减缓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长,与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能源结构调整有效抑制了碳排放增长,且抑制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缓解能源消费需求的作用全面显现,但还需进一步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建议:提高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工业用煤效率和燃煤发电效率;减少对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传统工业的过度依赖;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集约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脱钩指数 因素分解 对数平均指数(lmdi)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物流发展特征和效率解析--基于碳排放和LMDI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桃杏 顼玉卿 暴斌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区域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的省区市,物流需求高发展快,同时由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整体效率较高。各省区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等相关结论,以期为开展新形势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效率 碳排放 SBM-Malmquist指数模型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路径的动态演进及其驱动效应研究
7
作者 李春梅 沈文科 +2 位作者 苏颖喆 李诗妍 豆姗姗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7-966,共10页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碳减排路径对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动态FsQCA)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30个...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碳减排路径对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动态FsQCA)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碳减排路径的动态演进规律,以及各驱动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驱动效应的变化特征(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结果表明:①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构成碳减排路径的各条件变量演变剧烈,不存在能够主导2个时期碳减排路径的条件组态,但构成碳减排路径的核心条件构型未发生根本性改变。②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碳减排进程中的马太效应,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碳减排路径上的差异愈发明显。③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各驱动因素碳减排效应的区域差异日益凸显,能源排放水平因素和工业能效水平因素的碳减排效应在各地区的作用差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水平因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碳减排效应显著增强,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碳减排效应相对削弱,人口集聚规模因素在各地区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加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仍是导致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最直接来源。研究显示,我国的碳减排路径呈显著的阶段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推动我国实现碳减排需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驱动因素 动态演进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动态FsQCA) 对数平均指数(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玉米需水量时空特征及未来趋势
8
作者 申晓晶 陈猷 +1 位作者 栾文杰 周博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目的]为探究气象因素和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的影响及未来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方法]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重标极差分析法预测未来作物... [目的]为探究气象因素和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的影响及未来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方法]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重标极差分析法预测未来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时空演变趋势;利用基于偏导数的敏感性分析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探究气象因子和种植面积变化对玉米需水量的影响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玉米需水量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异动性,空间分布趋势呈现由引黄灌区中部向南北两端递增,西南整体低于东北趋势。在对未来需水量预测中,惠农、银川站点的作物未来需水量呈上升趋势。在考虑气象因素对玉米需水量的影响上,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高;单位面积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随着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日照时间的上升而增加,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整个研究期内,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是导致玉米总需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玉米种植规模扩大对总需水量的增加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气象因子对该时期的总需水量变化作用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和规模及灌区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种植面积变化 需水量 引黄灌区 重标极差分析(rescaled range analysis R/S)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9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688-691,共4页
技术进步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传统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挑战,回弹效应的测算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缺憾,引入影响能源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 技术进步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传统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挑战,回弹效应的测算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缺憾,引入影响能源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层面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回弹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并显示出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效应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对数平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生态足迹的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0
作者 张旭 马巍 +3 位作者 杨燕 韩灵新 王军亮 金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并结合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近年来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69%左右;②水生态足迹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地呈现水生态盈余状态;④水生态足迹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资源消耗相对稳定,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较好,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两种状态;⑥经济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技术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负向驱动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改善云南省的人水关系、促进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 脱钩模型 对数均值指数 时空分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的江苏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魏子清 周德群 《价格月刊》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影响则较小,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苏省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对数平均指数 产出效应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俊文 姜雯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8-131,共4页
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分解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三大因素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效应、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和燃料消耗结构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发... 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分解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三大因素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效应、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和燃料消耗结构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发用电转化效应和电力消费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碳排放测度模型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柴士改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突破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法存在的"由于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所造成的‘权偏误’问题,与无法将单因素纯影响从交互作用中单独剥离"两种局限性,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 为突破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法存在的"由于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所造成的‘权偏误’问题,与无法将单因素纯影响从交互作用中单独剥离"两种局限性,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仅弥补传统方法的两种缺陷,保证了分解结果的唯一性与精确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是一种有效的以偏离-份额法为基础的增长因素分解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权偏误 交互作用 对数平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甘肃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董莹 许宝荣 +5 位作者 华中 邹松兵 吕斌 陆志翔 毛鸿宁 李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614,共9页
依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运用LMDI模型对甘肃省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识别出相关因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甘肃省CO2排放变化的影响作用差异明显;经济规模的扩张对CO2排放增长起决定作用,对甘肃省CO2排放增长的贡献率为70.... 依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运用LMDI模型对甘肃省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识别出相关因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甘肃省CO2排放变化的影响作用差异明显;经济规模的扩张对CO2排放增长起决定作用,对甘肃省CO2排放增长的贡献率为70.9%,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甘肃省CO2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率为40.8%,森林碳汇通过吸收CO2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率达49.8%;在各产业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年均占比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赟 顾世祥 +1 位作者 苏沛兰 熊玉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8-73,共6页
为探讨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农业用水恒等式,将农业用水量影响效应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效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 为探讨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农业用水恒等式,将农业用水量影响效应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效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效应、综合灌溉定额效应和农业人口效应,并将滇中受水区划分为6个受水片区,对其2008-2018年总体及逐年的农业用水量变化分别进行了因素分解与计算分析。滇中受水区及各受水片区农业用水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促进其变化趋势的正向效应即主要因素是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与综合灌溉定额。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结构来调整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及综合灌溉定额,进而加强滇中受水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恒等式 对数平均指数(lmdi) 农业用水量 影响因素 滇中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的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甘容 李旖旎 +1 位作者 杨峰 翟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足迹由大到小为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和生态用水足迹,其中豫北和豫中各市的水足迹深度较大;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差,其中豫北和豫中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差;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足迹的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水足迹强度效率效应和水资源承载力效应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三维水足迹模型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盛前 夏语欣 沈晓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94-199,共6页
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核心议题,厘清农业用水量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及影响效应是关键。基于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农业用水影响因素分为技术水平、产业... 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核心议题,厘清农业用水量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及影响效应是关键。基于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农业用水影响因素分为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水平和人口规模,进而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用水变化的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产出效应和人口效应促进农业用水增长,其中产出效应占主导地位;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农业用水量起抑制作用。从区域来看,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总体对农业用水起促进作用,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和云南省总体对农业用水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对数平均指数(lmdi) 农业用水 驱动因素 驱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慧 孙思奥 +2 位作者 方创琳 周迪 鲍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1461,共11页
干旱缺水是新疆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水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前提。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方法,解析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人均用水量高于中国西北其... 干旱缺水是新疆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水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前提。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方法,解析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人均用水量高于中国西北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新疆用水总量先升后降,人均用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变化是促使新疆用水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较高的用水强度和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新疆人均用水量远高于中国西北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4)新疆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用水强度、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用水管理政策建议,为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对数平均指数(lmdi)方 水资源开发 空间分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降碳效应评估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邹金浪 刘陶红 +1 位作者 姚冠荣 徐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8-448,共11页
从2008~2014年、2014~2020年和2020~2025年3个时段,基于总量变化和强度贡献两个维度,对中国化肥使用减量降碳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由2008年的7185.11万t波动增加到2014年的8462.78万t,然后持续减少到2020年... 从2008~2014年、2014~2020年和2020~2025年3个时段,基于总量变化和强度贡献两个维度,对中国化肥使用减量降碳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由2008年的7185.11万t波动增加到2014年的8462.78万t,然后持续减少到2020年的7004.40万t.前者增幅17.78%,后者减幅17.23%.玉米和棉花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峰值出现在2014年,其余农作物则在2014年之前.(2)2014~2020年,化肥使用强度减少的降碳贡献程度为81.08%,其中,大豆和烤烟的贡献程度低于50%,棉花化肥使用强度增加.不同省份化肥减量降碳效应差异明显,其中,河北、黑龙江、海南和甘肃化肥使用强度减少的贡献程度低于50%.江苏、广东和新疆化肥使用强度增加.(3)相较2020年,在保障种植规模和优化种植结构的前提下,2025年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将下降.化肥使用强度减少1%情景下,稻谷、小麦、棉花、糖料和蔬菜在2025年的碳排放总量低于2020年,玉米、烤烟和大豆则分别需减少3%、5%和10%.稻谷、小麦和棉花化肥使用强度减少1%的降碳贡献程度超过50%,而玉米和糖料需减少3%,烤烟、蔬菜和大豆分别需减少5%、7%和10%.在所设情景下,2025年油料化肥减量降碳效应不明显.中国化肥使用碳排放已达峰,应该进一步提高化肥后“碳达峰”时期减量与降碳的协同性.当前需重点关注化肥使用强度增加和化肥使用强度减少降碳贡献程度不高的地区,区分农作物类型开展化肥减量降碳的总量和强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农业碳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lmdi) 情景预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昱铭 蒋惠园 唐勇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70,共9页
物流业是我国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准确识别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旨在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及碳排放变动趋势,找出影响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 物流业是我国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准确识别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旨在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及碳排放变动趋势,找出影响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Tapio脱钩模型,分析我国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基于此,构建扩展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分解2000—2019年的碳排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间大部分时间均为扩张性耦合和扩张性脱钩,2018—2019年间首次出现强脱钩状态,表明物流业的发展与碳排放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城镇化效应是碳排放量增加的关键因素,总贡献为19948.69万t,其次是运输结构效应,总贡献为13901.80万t,而技术进步效应在抑制碳排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贡献为-4098.2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脱钩模型 对数平均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