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的工业二氧化碳强度驱动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磊 刘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强度变动的分解结果表明:1994~2001年工业二氧化碳强度略有上升,其正向驱动因素是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负向驱动因素是能耗强度和能耗结构;2002~2007年二氧化碳强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耗强度的上升,能耗结构、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虽有负向贡献但相对较小。此外,各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强度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资源型工业行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滞后是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二氧化碳强度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路径的动态演进及其驱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梅 沈文科 +2 位作者 苏颖喆 李诗妍 豆姗姗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7-966,共10页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碳减排路径对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动态FsQCA)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30个...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碳减排路径对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动态FsQCA)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碳减排路径的动态演进规律,以及各驱动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驱动效应的变化特征(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结果表明:①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构成碳减排路径的各条件变量演变剧烈,不存在能够主导2个时期碳减排路径的条件组态,但构成碳减排路径的核心条件构型未发生根本性改变。②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碳减排进程中的马太效应,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碳减排路径上的差异愈发明显。③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各驱动因素碳减排效应的区域差异日益凸显,能源排放水平因素和工业能效水平因素的碳减排效应在各地区的作用差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水平因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碳减排效应显著增强,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碳减排效应相对削弱,人口集聚规模因素在各地区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加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仍是导致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最直接来源。研究显示,我国的碳减排路径呈显著的阶段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推动我国实现碳减排需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驱动因素 动态演进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动态FsQCA)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柴士改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突破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法存在的"由于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所造成的‘权偏误’问题,与无法将单因素纯影响从交互作用中单独剥离"两种局限性,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 为突破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法存在的"由于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所造成的‘权偏误’问题,与无法将单因素纯影响从交互作用中单独剥离"两种局限性,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仅弥补传统方法的两种缺陷,保证了分解结果的唯一性与精确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是一种有效的以偏离-份额法为基础的增长因素分解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权偏误 交互作用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法的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影 段蒙 赵云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7-11,20,共6页
探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CO_2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节能减排政策是一项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依据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其CO_2排放与钢铁产量的增长成正比... 探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CO_2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节能减排政策是一项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依据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其CO_2排放与钢铁产量的增长成正比。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法)构建了CO_2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CO_2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生产总量4项,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钢铁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铁产量是CO_2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是CO_2排放的最大抑制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对CO_2排放量减少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因改善力度不够,故效果尚不显著。可见,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CO_2减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LMDI) 影响因素分解 钢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物流发展特征和效率解析--基于碳排放和LMDI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桃杏 顼玉卿 暴斌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区域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的省区市,物流需求高发展快,同时由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整体效率较高。各省区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等相关结论,以期为开展新形势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效率 碳排放 SBM-Malmquist指数模型 对数平均指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降碳效应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邹金浪 刘陶红 +1 位作者 姚冠荣 徐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8-448,共11页
从2008~2014年、2014~2020年和2020~2025年3个时段,基于总量变化和强度贡献两个维度,对中国化肥使用减量降碳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由2008年的7185.11万t波动增加到2014年的8462.78万t,然后持续减少到2020年... 从2008~2014年、2014~2020年和2020~2025年3个时段,基于总量变化和强度贡献两个维度,对中国化肥使用减量降碳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由2008年的7185.11万t波动增加到2014年的8462.78万t,然后持续减少到2020年的7004.40万t.前者增幅17.78%,后者减幅17.23%.玉米和棉花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峰值出现在2014年,其余农作物则在2014年之前.(2)2014~2020年,化肥使用强度减少的降碳贡献程度为81.08%,其中,大豆和烤烟的贡献程度低于50%,棉花化肥使用强度增加.不同省份化肥减量降碳效应差异明显,其中,河北、黑龙江、海南和甘肃化肥使用强度减少的贡献程度低于50%.江苏、广东和新疆化肥使用强度增加.(3)相较2020年,在保障种植规模和优化种植结构的前提下,2025年化肥使用碳排放总量将下降.化肥使用强度减少1%情景下,稻谷、小麦、棉花、糖料和蔬菜在2025年的碳排放总量低于2020年,玉米、烤烟和大豆则分别需减少3%、5%和10%.稻谷、小麦和棉花化肥使用强度减少1%的降碳贡献程度超过50%,而玉米和糖料需减少3%,烤烟、蔬菜和大豆分别需减少5%、7%和10%.在所设情景下,2025年油料化肥减量降碳效应不明显.中国化肥使用碳排放已达峰,应该进一步提高化肥后“碳达峰”时期减量与降碳的协同性.当前需重点关注化肥使用强度增加和化肥使用强度减少降碳贡献程度不高的地区,区分农作物类型开展化肥减量降碳的总量和强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农业碳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情景预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锘 陈东景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以2000—2021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TAPIO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TAPIO-LMDI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间水足迹存在较大差异,但全国总... 以2000—2021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TAPIO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TAPIO-LMDI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间水足迹存在较大差异,但全国总用水足迹趋于稳定,且水资源生态盈亏在研究期内有所改善;整体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逐渐提升,与水资源利用呈脱钩状况;脱钩驱动因素分解结果显示,促进脱钩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和结构因素,而抑制脱钩的因素主要为城镇化率和人口数量。提出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宣传与教育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生态足迹 经济高质量发展 脱钩理论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虚拟水贸易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光耀 毛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2,85,共6页
为了量化贸易伴随的虚拟水流动,评价其对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12年、2015年、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虚拟水贸易格局与结构,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对于中国其他省区的净输出虚... 为了量化贸易伴随的虚拟水流动,评价其对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12年、2015年、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虚拟水贸易格局与结构,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对于中国其他省区的净输出虚拟水进行影响效应分析,用QAP回归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入状态,但向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区净输出虚拟水。2)黄河流域虚拟水贸易输出行业主要是农业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是黄河流域虚拟水净输出的重要驱动因素。4)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距离及用水强度是影响黄河流域内部虚拟水贸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贸易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QAP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凯 李娟 +1 位作者 唐宇凌 刘浩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8,共8页
随着第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快速释放及其节能减排成果边际递减效应日益明显,服务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亟需开拓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 随着第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快速释放及其节能减排成果边际递减效应日益明显,服务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亟需开拓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探讨其总体变化趋势;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辨识与分解研究样本区间内影响我国服务业CO2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值。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石油、煤炭等高碳化能源燃料,CO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是服务业CO2排放最为主要的增量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则是服务业CO2排放减量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是服务业CO2排放的主要部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指出我国服务业碳排放的调控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能源消费 CO2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动态演进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长建 张小雷 +4 位作者 杜宏茹 汪菲 李俊 张新林 倪天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763,共7页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2-2010年的碳排放量,并对哈萨克斯坦近20a来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2-2010年的碳排放量,并对哈萨克斯坦近20a来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0年,哈萨克斯坦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拐点在1999年。煤炭消费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是受长期以煤为主能源供应政策影响的一种必然结果;(2)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强度降低是抑制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并以此提出哈萨克斯坦未来能源战略的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9年山东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动态演进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长建 张利 +1 位作者 王强 乔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9-475,共7页
计算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第二产业CO2排放量比重最大.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 计算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第二产业CO2排放量比重最大.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碳排放增速的变化,其本身又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微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很小,但已显现出它对碳排放减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足迹变化的多因素影响效应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方恺 沈万斌 高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能源足迹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4—2008年吉林省能源足迹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994—2008年,吉林省人均能源足迹从0.228 hm2增至0.524 hm2。在能源足迹增长的抑制因素中,能源强度效...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能源足迹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4—2008年吉林省能源足迹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994—2008年,吉林省人均能源足迹从0.228 hm2增至0.524 hm2。在能源足迹增长的抑制因素中,能源强度效应占84.54%,排放因子效应占15.46%;在能源足迹增长的促进因素中,经济产出效应占91.39%,能源结构效应占4.30%,人口规模效应占3.73%,土地固碳效应占0.57%。以经济产出因素为主导的正效应明显大于以能源强度因素为主导的负效应,两者之比为1.73∶1,叠加表现为对能源足迹增长的促进作用,导致其总体呈递增趋势。此外,在正、负效应的双变量格局下,能源足迹呈复合曲面分布。目前减缓吉林省能源足迹增长的重点在于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能源强度下降,同时需调整能源结构以发挥其应有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迹 因素分解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效应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刘睿劼 张智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将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4个子效应,并对比了各子效应间的影响程度和... 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将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4个子效应,并对比了各子效应间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情况。根据二氧化硫的产生与排放量,选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二氧化硫排放重点行业并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目前工业二氧化硫减排的主要方向与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二氧化硫 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688-691,共4页
技术进步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传统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挑战,回弹效应的测算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缺憾,引入影响能源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 技术进步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传统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挑战,回弹效应的测算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缺憾,引入影响能源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层面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回弹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并显示出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效应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通业CO_2排放的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贺爱忠 刘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3-960,共8页
参照IPCC清单中的方法估算了2000∽2012年中国流通业CO2排放量;运用LMDI方法分解分析了研究期间流通业CO2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流通业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度了流通业CO2排放脱钩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流通业... 参照IPCC清单中的方法估算了2000∽2012年中国流通业CO2排放量;运用LMDI方法分解分析了研究期间流通业CO2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流通业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度了流通业CO2排放脱钩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流通业CO2排放量增长明显,期间累计排放总量为692482.37万t;产业规模效应是CO2排放增量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CO2排放减量的主要因素,分别引起CO2排放量增加了67435.72万t和减少了12358.67万t,能源结构和排放因子效应对CO2排放影响有限,分别引起CO2排放量增加了519.89万t和减少了2590.94万t;流通业CO2排放脱钩状态呈"弱脱钩—未脱钩—弱脱钩—未脱钩"的变化特征,脱钩努力指数值呈""型变化趋势;目前能源强度是决定流通业CO2排放脱钩状态的关键因素,但随着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越来越小,未来更需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和降低排放因子来实现流通业CO2排放脱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 能源消费 CO2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丽 姜创业 +1 位作者 孙娴 何慧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6-332,共7页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980—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陕西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的变化,并对陕西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同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定量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结果表...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980—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陕西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的变化,并对陕西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同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定量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980—2010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呈波动上升的"N"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量直接决定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陕西省碳排放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经济快速增长碳排放低速增长阶段(1980—1996年),经济低速增长碳排放缓慢降低阶段(1996—2000年),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陕西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216.17%;其次为产业结构,整体贡献为9.72%;最后是人口,整体贡献为8.81%;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整体贡献为-131.96%;能源结构的整体贡献为-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韩颖 倪树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3-60,共8页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本文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新...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本文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新模型,将其用于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寻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规律,旨在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影响因素分解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异质性的中国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少勤 郭琴琴 唐保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41,65,共7页
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工业碳排放总量分解为工业产出规模效应、行业结构效应、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从总效应角度研究了上述四个效应对碳排放总量的作用,其中前三个效应对碳排放均有拉动作用,工业产出规模效应的... 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工业碳排放总量分解为工业产出规模效应、行业结构效应、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从总效应角度研究了上述四个效应对碳排放总量的作用,其中前三个效应对碳排放均有拉动作用,工业产出规模效应的作用最大。能源强度效应对全行业的碳排放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根据1995~2011年工业32个行业四个效应值及其碳排放的面板数据模型,从总体样本和分行业样本两个层面分别研究四大效应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总样本研究表明,全行业工业产出规模效应和行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分行业样本研究根据能源强度、R&D投入、外资比重及资本密集度分类标准对工业行业进行分类,研究基于行业差异的各因素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产出规模效应和行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不存在行业差异,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合理的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碳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行业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的江苏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魏子清 周德群 《价格月刊》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影响则较小,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苏省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产出效应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考虑技术异质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根能 吕磊磊 董伟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0,30,共8页
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条件下,首先核算我国2002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三年进出口隐含碳,然后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对三年隐含碳排放变化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三年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903百万吨、2 134百万吨、1 700百万... 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条件下,首先核算我国2002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三年进出口隐含碳,然后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对三年隐含碳排放变化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三年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903百万吨、2 134百万吨、1 700百万吨,说明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替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担了过多的碳排放;(2)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两个阶段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其中规模效应是2002—2007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是2007—2010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3)两阶段我国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强度效应均为负,说明无论是我国还是境外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在进步;(4)两阶段出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均高于进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说明我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要快于境外技术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