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的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26
1
作者 周志刚 郑明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影响的大小,分析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的机理,该文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建立了粮食产量无残差因素分解模型,将中国粮食产量的波动分解为播面单产、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变化的贡献。基于1996-2012... 为了明确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影响的大小,分析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的机理,该文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建立了粮食产量无残差因素分解模型,将中国粮食产量的波动分解为播面单产、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变化的贡献。基于1996-2012年数据,对该期间影响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播面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表现为增长效应,种植结构和耕地面积的变化表现为减量效应,其中播面单产变化促进粮食产量增长8 592.25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01.03%;复种指数变化促进粮食产量增长6 926.97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为率81.45%;种植结构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减少3 909.11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5.97%;耕地面积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减少3 105.61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6.52%。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具有阶段性,1996-2003年种植结构效应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较大;2004-2007年,播面单产、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的贡献相互交替,2004年播面单产的贡献最大,2005年、2007年复种指数的贡献最大,2006年则是种植结构的贡献最大;2008年开始播面单产效应起着主导作用。该研究可为政府有关部门粮食生产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作物 农业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产量 影响因素 分解 无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生态足迹的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
作者 张旭 马巍 +3 位作者 杨燕 韩灵新 王军亮 金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并结合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近年来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69%左右;②水生态足迹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地呈现水生态盈余状态;④水生态足迹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资源消耗相对稳定,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较好,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两种状态;⑥经济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技术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负向驱动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改善云南省的人水关系、促进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 脱钩模型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时空分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燕燕 王永瑜 徐绮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水足迹法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实际消耗情况,通过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用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水足迹法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实际消耗情况,通过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用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度水资源利用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生产用水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2)经济发展效应与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用水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起负向驱动作用。(3)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整体较好,主要有弱脱钩和强脱钩2种状态。具体来看,中游和下游地区的脱钩状态优于上游地区;工业生产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脱钩状态优于农业生产用水。(4)水资源利用脱钩效应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效应和水资源禀赋效应是实现区域脱钩的重要因素,而用水强度效应和水资源禀赋效应是实现行业脱钩的关键所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DPSIR框架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脱钩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CO_2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晓玲 班斓 杨万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之一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其历年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碳强度的变动趋势,发现1978—2011年间陕西省碳强度的变动趋势呈现"N"型曲线;对影响碳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均值...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之一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其历年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碳强度的变动趋势,发现1978—2011年间陕西省碳强度的变动趋势呈现"N"型曲线;对影响碳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进行短期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协整方程进行长期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碳强度波动性下降的主要和直接决定因素,且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碳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能源消费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YA 恒等式和LMDI分解法的淮安市生产用水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轩党委 沈静文 +3 位作者 胡庆芳 王银堂 刘勇 崔婷婷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7,共8页
分析了2008-2017年淮安市主要用水指标的变化特征,综合考虑了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效率6个因素对淮安市生产用水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了用水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并应用对数均值迪... 分析了2008-2017年淮安市主要用水指标的变化特征,综合考虑了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效率6个因素对淮安市生产用水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了用水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并应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对2008-2017年淮安市生产用水变化进行分解分析,以评价逐年和多年时间尺度上各类驱动因素对生产用水的相对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8-2017年淮安市用水总量和生产用水量总体呈下降态势,主要用水效率指标均有改善;经济水平和用水效率提升是淮安市2008-2017年生产用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两者在逐年和多年时间尺度上对生产用水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6.49%、-127.71%和56.63%、-126.57%。研究成果对了解淮安市用水总量及主要用水效率指标的历史发展趋势,正确理解淮安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指标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析方法 淮安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