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产保险分期缴费的比例赔付问题——基于对价平衡视角的观察
1
作者 韩长印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4,共14页
财产保险保单“分期缴费—比例赔付”的做法忽视了此类合同项下守约投保人的期限利益,与财产保险的“危险不可分原则”相悖,导致投保方合理期待与转移全部风险的目的落空。为平衡财险合同当事人利益,须借助作为保险制度基石的对价平衡... 财产保险保单“分期缴费—比例赔付”的做法忽视了此类合同项下守约投保人的期限利益,与财产保险的“危险不可分原则”相悖,导致投保方合理期待与转移全部风险的目的落空。为平衡财险合同当事人利益,须借助作为保险制度基石的对价平衡原则来对比例赔付方式加以修正。分期缴费财险合同中的续期保费属于保险人的既得债权,应视为保险人已经赚得,保险人所提供的保险保障应当构成其所取得保费的整体对价,只有采用全额赔付模式方能准确体现财险中保费缴纳与保险责任承担的平衡关系以及危险转移的整体性要求,且符合普通分期付款合同固有的“先给付性”特征,进而充分发挥财产保险的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保险 保险合同 分期缴费 对价平衡 比例赔付 全额赔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农村宅基地价值构成及退出补偿对价探析
2
作者 肖明 胡玲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期79-81,共3页
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闲置住宅地,导致农村宅基地供需矛盾突出、村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加快开展,解析农村宅基地价值构成,并... 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闲置住宅地,导致农村宅基地供需矛盾突出、村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加快开展,解析农村宅基地价值构成,并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对九江市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对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九江市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进行分析,从功能价值、经济价值、选择价值、情感文化价值等方面提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对价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对价 宅基地退出 宅基地 江西省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6-20,共5页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为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为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价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依据 对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价 对价依据 对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购对价方式选择:公司特征与宏观经济冲击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淑莲 张广宝 耿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5,共11页
并购对价是公司顺利完成并购交易的前提,也是并购整合成功与否的保障。以2006—2009年间的265例并购交易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将微观公司特征变量与宏观经济冲击变量纳入同一研究框架,重点考察在我国特有的宏观环境下并购... 并购对价是公司顺利完成并购交易的前提,也是并购整合成功与否的保障。以2006—2009年间的265例并购交易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将微观公司特征变量与宏观经济冲击变量纳入同一研究框架,重点考察在我国特有的宏观环境下并购对价方式选择决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公司在选择对价方式时,主要关注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公司未来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少考虑控制权稀释威胁的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与并购对价方式选择不存在显著关系,这意味着"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并购市场上并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对价方式选择 公司特征 宏观经济冲击 企业并购重组 企业控制权分离 公司并购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或有对价会计实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宇斌 蒋砚章 徐泓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7-203,共7页
企业会计准则分别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并购中产生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框架性的规定,由于这种框架性的规定,导致实务中的会计处理不规范。会计处理是对经济事项的反映,只有充分了解经济事项的实质,才能进行准确的反映。因此,本文首... 企业会计准则分别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并购中产生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框架性的规定,由于这种框架性的规定,导致实务中的会计处理不规范。会计处理是对经济事项的反映,只有充分了解经济事项的实质,才能进行准确的反映。因此,本文首先归纳或有对价形成的情形,或有对价的结算方式;以此为基础说明或有对价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或有对价的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对价 或有对价 对赌 企业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廖旗平 陈建梁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96,共5页
通过对45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趋同,但对价影响因素不同。结合理论分析,建议从统一对价的标准上来稳定股改的预期,这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现金流波动性与并购对价方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淑莲 张芳芳 张文珂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5,5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融资约束下,企业现金流波动性对并购行为中对价方式选择的影响。相较于以前的研究,本文将融资约束、现金流波动性与并购对价方式纳入到了同一研究体系。在以2007-2012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2551笔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融资约束下,企业现金流波动性对并购行为中对价方式选择的影响。相较于以前的研究,本文将融资约束、现金流波动性与并购对价方式纳入到了同一研究体系。在以2007-2012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2551笔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面板Logit回归方法得到了更加稳健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流波动性越高,选择股票作为并购对价方式的几率越大;而非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流波动性与并购对价方式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现金流波动性 并购对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版权立法的对价技艺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瑄 吴雨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42,共10页
版权法蕴含了一个版权利益平衡的对价机制,它通过版权分配和再分配的平衡促进表达自由最大化。版权法是作品传播领域不同性质的制度配比及其相互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制度框架,体现了一种宪政意义上的社会正义。而全球范围内版权的扩张... 版权法蕴含了一个版权利益平衡的对价机制,它通过版权分配和再分配的平衡促进表达自由最大化。版权法是作品传播领域不同性质的制度配比及其相互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制度框架,体现了一种宪政意义上的社会正义。而全球范围内版权的扩张行为破坏了这种社会正义,版权制度的设计应该服务于人类的共同智慧活动,体现人类共同允诺、共同发展的共同目的。这要求我们掌握为版权立法的对价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法 对价机制 利益平衡 利益分配 国际宪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合理性反思——基于金融约束政策租金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郁葱 黄飞鸣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股权分置改革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长期后续效应制约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将基于银行信贷市场中管制利率和限制竞争等政策行为而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扩展到证券市场,并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结... 股权分置改革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长期后续效应制约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将基于银行信贷市场中管制利率和限制竞争等政策行为而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扩展到证券市场,并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约束政策租金的大小与支付对价不合理性程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政策租金经IPO高定价行为与股权分置政策得以累积,又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中不合理的对价支付水平而得以释放;通过建立一个合理对价率模型以测算合理对价率与实际对价率的偏离度程度,核算出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侵占的政策租金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合理对价 金融约束 政策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股权分置对价确定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明 尉桂华 周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1-54,共4页
股权分置改革是2005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以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为例,讨论了四个试点公司对价的确定,指出对价对流通股股东偏低;并用“价值恒定”法,建立相关模型,计算出目前市场... 股权分置改革是2005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以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为例,讨论了四个试点公司对价的确定,指出对价对流通股股东偏低;并用“价值恒定”法,建立相关模型,计算出目前市场平均情况下的股权分置对价——每10股流通股获赠4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 对价 值恒定 全流通 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法对价平衡原则论 被引量:37
12
作者 武亦文 杨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与保险学中的收支相等原则进行对比,对价平衡原则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但两者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同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相比,对价平衡原则还应注重实现危险共同体这一团体的利益,因此,对于当事人的信息披露义务作出不同于一般合同中... 与保险学中的收支相等原则进行对比,对价平衡原则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但两者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同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相比,对价平衡原则还应注重实现危险共同体这一团体的利益,因此,对于当事人的信息披露义务作出不同于一般合同中的要求。自功能论角度而言,对价平衡原则为保险法中当事人诚信义务的强调提供了理论基础,是保险合同解释应遵循的原则,决定了承保危险区分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维系着危险共同体的存续。自具体的法律规则层面而言,从投保时的如实告知义务,到保险合同存续期间的安全维持义务和危险显著增加时的通知义务及危险减少时的保险费返还义务,再到保险合同解除时对于保险人解除权在因果关系层面的限定,均体现了对价平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价平衡 收支相等 危险保险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控制与对价支付--一项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瑶 逄咏梅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8,共9页
随着家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对于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理论界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对价"这个囊括公司表... 随着家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对于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理论界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对价"这个囊括公司表现、市场评价、投资者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为切入点,利用该指标的综合性与预期性优势,重新审视家族控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以2006年底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市场给予良好的评价,其在全流通过程中支付的成本较低;对家族分样本进一步分析得出,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比买壳上市的家族企业总体表现更好;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比家族成员直接参加管理的上市公司市场评价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控制 股权分置 对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的对价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建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7-31,共5页
一、对价差异的市场反应 (一)不同对价方案的通过率 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已尘埃落定.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热情,也影响到试点方案的通过率,甚至决定了试点方案的命运.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改革方案 对价 中国 股票市场 流通股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媒企业并购对价与融资方式选择:融资约束、控制权转移与风险分担——蓝色光标系列并购案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晓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6,共9页
基于蓝色光标2011-2015年股权并购案例,从融资约束、控制权转移与风险分担的角度分析公司并购对价与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影响文化传媒企业并购对价选择的主要因素;外部融资要在控制权稀释与债务融资约束之间进... 基于蓝色光标2011-2015年股权并购案例,从融资约束、控制权转移与风险分担的角度分析公司并购对价与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影响文化传媒企业并购对价选择的主要因素;外部融资要在控制权稀释与债务融资约束之间进行权衡,充分考虑两种不同性质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审慎选择并购目标以达成并购预期协同效应是消化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对价 并购融资 融资约束 控制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世霞 扈文秀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70-375,共6页
基于兼并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考虑兼并实施的不确定性,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和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在对无竞争对手时兼并企业的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研究的基础上,对由于竞争对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 基于兼并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考虑兼并实施的不确定性,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和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在对无竞争对手时兼并企业的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研究的基础上,对由于竞争对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竞争状况下的最优兼并临界值和对价比例。研究表明,无竞争对手时兼并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越弱,最优兼并临界值就越高,对价比例也越大。竞争可能引发兼并企业提高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补偿,竞争双方给目标企业的最大价值补偿、讨价还价能力的强弱和最优兼并临界值的大小都将影响竞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并时机 对价比例 纳什讨博弈 实物期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价平衡原则看重复保险的保费返还法律规定的适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庆荣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8,共9页
对价平衡原则是支撑重复保险中保费返还请求权的理论依据。依据这一原则,保险费中应予以返还的是指纯保费。善意和恶意重复保险在保费返还上的区别,不在于应不应该返还,而在于应返还的"量"是多少。投保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后,... 对价平衡原则是支撑重复保险中保费返还请求权的理论依据。依据这一原则,保险费中应予以返还的是指纯保费。善意和恶意重复保险在保费返还上的区别,不在于应不应该返还,而在于应返还的"量"是多少。投保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后,都有权请求保费返还。消极保险不适用保费返还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价平衡原则 重复保险 保费返还 善意 恶意 消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俊德 杨诚 梁红丽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7期141-143,共3页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具体对价方案,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送股式解决方案是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问题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忠波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21,共5页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是非公开发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非公开发行融资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完善中,应进一步对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形式、非货币资产的评估作价、...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是非公开发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非公开发行融资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完善中,应进一步对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形式、非货币资产的评估作价、对价支付时间、瑕疵出资的责任等方面予以明确,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关联交易予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 对价支付 信义义务 瑕疵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对价机制诠释——兼论公众使用权为什么不是民法上的独立请求权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85,共17页
学界对著作权法本质认知缺乏共识。现行著作权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著作权法就是著作权保护法,而广义著作权法则是一个不同性质制度集合,它是以作者著作权保护为核心价值、公众使用权为结构性价值、共有领域为基础性价值的“立体结... 学界对著作权法本质认知缺乏共识。现行著作权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著作权法就是著作权保护法,而广义著作权法则是一个不同性质制度集合,它是以作者著作权保护为核心价值、公众使用权为结构性价值、共有领域为基础性价值的“立体结构体”。著作权法稳定运行并实现最终价值是基于在立体结构体中定位不同法律主体之间各自支付了对价、获得了不同性质的权利和自由。保护著作权使作者贡献了作品,保证了公众有可使用的思想资源,保障公众使用权则支撑了著作权人权利和自由长远的发展,它们之间交互对价共同维持了一个作品生产再生产机制趋向激励文学艺术繁荣、文化产业繁荣的制度目标,支撑一个现代法治国家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公众使用权 对价机制 立体结构体 法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