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染料的合成
1
作者 郑庆东 姚祖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3-665,共3页
关键词 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梁料 合成 绕丹宁 海硫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氨基)-4-甲基硫脲的合成及荧光猝灭法测定海产品中的微量汞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夏红 董雁 +1 位作者 荀瑞芝 俞芸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9-1846,共8页
合成了荧光试剂1-(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氨基)-4-甲基硫脲(DMAT),其水溶液在448 nm处发射强荧光,通过研究DMAT在水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DMAT对汞离子的识别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且DMAT和汞(Ⅱ)形成配位比为1∶1的稳定络合... 合成了荧光试剂1-(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氨基)-4-甲基硫脲(DMAT),其水溶液在448 nm处发射强荧光,通过研究DMAT在水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DMAT对汞离子的识别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且DMAT和汞(Ⅱ)形成配位比为1∶1的稳定络合物,产生荧光猝灭现象。据此建立了测定汞(Ⅱ)含量的1-(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氨基)-4-甲基硫脲荧光分光光度法,其线性范围是0~9.9×10^-6 moL·L^-1,检出限为6.3×10^-8 moL·L^-1。该法用于海产品花蛤和虾头中微量汞的测定,方法简单,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氨基甲基氨基)-4-甲基硫脲 荧光猝灭 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巴比妥酸的制备
3
作者 李贵深 李敬慈 +1 位作者 王春 冯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4,共3页
研究了 5 - [(4 -二甲氨基 )苯亚甲基 ]巴比妥酸的合成方法 ,选择了反应的最佳条件。该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 ,收率可达 92 %以上。同时 ,给出了产品的部分物理常数和结构分析的有关数据。
关键词 巴比妥酸 4-氨基 氨基 甲基 巴比妥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
4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采用荧光及紫外光谱研究了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KDTN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测得17、27和37℃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 采用荧光及紫外光谱研究了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KDTN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测得17、27和37℃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33×108、0.7998×108和0.347×108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7、1.6和1.7;据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KDTN与HSA在3个温度下的作用距离r分别为2.64、2.59和2.64nm;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5100、0.4797和0.4210。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主要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KDTN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KDTN的加入对HSA构象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为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5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mg·L-1,提出了以KDTN与β-CD包合物为新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BSA含量。该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40nm,测定在pH 9.18的B-R缓冲介质中进行。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酮-2-(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 β-环糊精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芳香二酐的合成及其聚酰亚胺 被引量:4
6
作者 潘英 林保平 +3 位作者 钱鹰 浅井清次 井上真一 冈本弘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5-228,共4页
从4-溴-1,2-二甲苯出发,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双-(3,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单体,总产率为24.7%;由该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醚共聚合,经环化脱水反应得含硅聚酰亚胺,并对该共聚物进行了初步表征。
关键词 4-溴-l 2- 双-(3 4-酸酐)甲基硅烷 4 4′-氨基 共聚 环化脱水 合成 含硅聚酰 含硅芳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3 位作者 许志成 卫艳丽 双少敏 董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7-890,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KDT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猝灭BSA的荧光,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KDT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猝灭BSA的荧光,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3.274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0.9389(30℃时)。同时考察了KDTN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酮-2-(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KDTN)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疏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5,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Pb2+三种离子对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三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Pb2+三种离子对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三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猝灭常数及结合常数增大,且影响顺序为Fe3+>Cu2+>Pb2+。实验表明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在物质的贮存、运转、代谢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1-酮-2-(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9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8-1159,1162,共3页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方法。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136 mg.L-1,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作了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4.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光度法 荧光探针 人血清白蛋白 1-酮-2-(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牛血清白蛋白三元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
10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7,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体系,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表明:β-CDs-KDTN-BSA能形成1∶1∶1的三元配合物,环糊精与KDTN的包合有利于与BSA作用,其结合常数大于KDTN与BAS的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酮-2-(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11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6.8-204.0mg·L-1,线性回归方程△F=0.5836ρ-1.7917,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4mg·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9%~10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酮-2-(对二氨基甲基)-四氢萘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