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氧)肟醚化合物杀虫活性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柳爱平 陆爱军 +4 位作者 黄明智 陈灿 刘兴平 刘钊杰 姚建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466,共3页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oxime-e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oxygen) and their insecticidal activity against leafhopper was studied by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 Th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oxime-e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oxygen) and their insecticidal activity against leafhopper was studied by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s of steric and electrostatic fields to the activity were 47.5% and 52.5%,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 q2 of cross validation and the relation coefficient r2 of non-cross validation for the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study were 0.628 and 0.971, respectively, its F value was 133.840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0.109. These values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might have a good predictability. The contour maps of the model will give the basis on the structure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肟醚化合物 三维定量关系(3D-QSAR)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苯类环氧合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仝建波 刘淑玲 +2 位作者 郭睿 杜经武 尤艳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用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对27个三联苯类环氧合酶抑制剂药物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考察。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2CV)和模型的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39、0.821和0.137... 用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对27个三联苯类环氧合酶抑制剂药物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考察。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2CV)和模型的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39、0.821和0.137。结果表明,3D-HoVAIF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预测上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苯类环合酶抑制剂 定量关系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衍生物抗菌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加扣 周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对左氧氟沙星衍生物进行构象优化和量化计算,计算左氧氟沙星衍生物的结构参数,同时对这些量化参数进行偏最小二乘和岭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合模型阐述了左氧氟沙星衍生物的抗菌机理,分... 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对左氧氟沙星衍生物进行构象优化和量化计算,计算左氧氟沙星衍生物的结构参数,同时对这些量化参数进行偏最小二乘和岭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合模型阐述了左氧氟沙星衍生物的抗菌机理,分析改进其抗菌活性的结构要求,为进一步改进左氧氟沙星衍生物的抗菌活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沙星衍生物 量子化学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及其聚氧丙烯醚(3)封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中瑞 吕嘉乐 +3 位作者 康文倩 曹文丽 王利民 车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0-223,247,共5页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乳化力及浊点进行了测试,发现随着EO数的增加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临界胶束浓度(cmc)、稳泡力、起泡力、润湿时间及浊点均增大。PO封端后,相较于封端前,其表面张力增大;临界胶束浓度、稳泡力、起泡力、乳化力及浊点均降低;EO数大于9时,封端后的润湿力相较于封端之前有所提高。最终结果表明聚醚的不同结构对其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醇聚乙烯醚 十三醇聚乙烯聚丙烯醚 乙烷 丙烷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妥明及其同系物构效关系研究
5
作者 程体娟 周桂华 陈万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以安妥明及其同系物对—乙酰氨基苯氧乙酸乙酯、对—氯苯氧乙酸乙酯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为观察指标,研究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200mg/kg安妥明和100、200mg/kg对—乙酰氨基苯氧乙酸乙酯均能降低小鼠血清胆固醇。对—氯苯氧乙酸乙酯则无... 以安妥明及其同系物对—乙酰氨基苯氧乙酸乙酯、对—氯苯氧乙酸乙酯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为观察指标,研究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200mg/kg安妥明和100、200mg/kg对—乙酰氨基苯氧乙酸乙酯均能降低小鼠血清胆固醇。对—氯苯氧乙酸乙酯则无降胆固醇作用。结果提示:安妥明分子苯环对位的氯原子可能为降胆固醇作用的非必需基团,α碳上的两个甲基是否为必需基团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妥明 对—乙酰氨基苯乙酸乙酯 对—氯苯氧乙酸乙酯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尺度钴基氮碳催化剂对析氧反应的构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明亮 章烨晖 +3 位作者 付战照 吕之阳 李强 王金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6,共10页
理解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活性来源是开发高效电催化剂的关键。然而,由于催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复杂性,发展高效电催化剂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本文设计了不同Co-N-C催化剂构型,包括单原子、双原子和团簇,并通过第一性... 理解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活性来源是开发高效电催化剂的关键。然而,由于催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复杂性,发展高效电催化剂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本文设计了不同Co-N-C催化剂构型,包括单原子、双原子和团簇,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建立了析氧反应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o-N4由于金属中心的高配位数和与所有析氧反应中间体的适中吸附能,表现出最佳反应性,过电位为0.37V。双原子和团簇的活性来源于催化剂自身与反应中间体相结合的高度配位结构。此外,本文基于Co-N4构型讨论了影响OER活性的其他因素,其中弱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调节Co-O的反键能级优化含氧中间体的吸附降低反应过电位。随后,根据建立的结构-吸附-活性关系,对火山图进行外推,得到CoNi-type4体系OER的过电位为0.23V。本文研究揭示了Co-N-C催化剂OER活性的起源,建立了基于原子尺度的Co-N-C催化剂的构效关系,有助于理解M-N-C基催化剂的高性能,并促进高效OER催化剂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反应 第一性原理计算 关系 弱金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类饲料抗氧化剂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涛 王晓红 朱健飞 《中国牧业通讯》 2006年第6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饲料抗化剂 酚类抗化剂 关系研究 紫外线吸收剂 金属离子螯合剂 氢过化物 酚类化合物 理化特性 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活性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彦广 陶兰 +2 位作者 潘建林 施建峰 陈耀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合成了13个新的鬼臼毒素衍生物5-17,经元素分析、IR、MS、ESR和1HNMR分析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抑制小鼠淋巴白血病P388和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筛选.发现新化合物5、7-10对两种瘤株均有显著抑制活性,4’-O-去... 合成了13个新的鬼臼毒素衍生物5-17,经元素分析、IR、MS、ESR和1HNMR分析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抑制小鼠淋巴白血病P388和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筛选.发现新化合物5、7-10对两种瘤株均有显著抑制活性,4’-O-去甲基鬼臼毒素5、10-13的抗癌活性大于相应的4’-甲氧基类似物6、14-17,用“-O-”桥取代C-4位的“-NH-”桥可导致抗癌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自由基 VP-16 抗癌活性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吩噻嗪功能化的螺-9,9'-氧杂蒽芴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质与分子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祥华 王莉敏 +4 位作者 马晓 许文娟 陈明 袁顺东 徐志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深的HOMO(-6.15 e V)分子轨道和高三线态能级(T_1,2.82 e V)的新型化合物10-(2-螺-9,9'-氧杂蒽芴基)吩噻嗪(SFXPz)。因其宽的能带结构(E_g,4.22 e V)和深的HOMO能级而有望制备高效蓝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热重分析和... 合成了一种具有深的HOMO(-6.15 e V)分子轨道和高三线态能级(T_1,2.82 e V)的新型化合物10-(2-螺-9,9'-氧杂蒽芴基)吩噻嗪(SFXPz)。因其宽的能带结构(E_g,4.22 e V)和深的HOMO能级而有望制备高效蓝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热重分析和差热扫描曲线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_d,259℃)和高的形态稳定性(T_g,206℃)。完全相互分离的HOMO和LUMO轨道有利于阻止分子内能量反转。SFXPz的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30,260,292和310 nm左右;其荧光光谱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311,324 nm左右。此外,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详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9 9'-杂蒽芴 吩噻嗪 深HOMO 关系 空间位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活性位本质和构效关系的模型催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明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4-2437,共14页
明确催化剂的活性位本质和构建多相催化的结构和反应性能之间的准确关系是催化基础研究的重点,表面科学研究基于丰富的表征测试手段能够较好地在分子原子水平测定表面结构以明确催化剂活性位本质,并通过高压原位反应池测定相关催化反应... 明确催化剂的活性位本质和构建多相催化的结构和反应性能之间的准确关系是催化基础研究的重点,表面科学研究基于丰富的表征测试手段能够较好地在分子原子水平测定表面结构以明确催化剂活性位本质,并通过高压原位反应池测定相关催化反应性能,获得较可靠的催化剂构效关系。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本人参与的几个模型催化研究例子,包括贵金属表面上CO和烷烃催化氧化的活性表面、纳米Au膜的制备和CO氧化的催化活性位、VO_x/Pt(111)上丙烷氧化的协同作用、Au Pd合金上醋酸乙烯酯合成Au的助催化作用、模型氧化物上纳米Pt的庚烷脱氢环化制甲苯的粒径关系等,以及相关模型催化研究技术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催化 关系 CO 烷烃临转化 原位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掺杂Ni~(Ce-Zr)O_(2)/Al_(2)O_(3)用于三效催化(TWC)反应:缺陷性质-活性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彤 李巧艳 +2 位作者 王小燕 梁美生 莱卓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7-5269,共13页
为探究稀土金属掺杂CeZrO_(x)催化剂引发的缺陷结构对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影响,合成了不同Pr掺杂量的Ni~(Ce_(6)Zr_(4-x)Pr_(x))O_(2)/Al_(2)O_(3)系列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TWC催化活性评价、耐SO_(2)性能测试和系统性表征,研究Pr掺杂引... 为探究稀土金属掺杂CeZrO_(x)催化剂引发的缺陷结构对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影响,合成了不同Pr掺杂量的Ni~(Ce_(6)Zr_(4-x)Pr_(x))O_(2)/Al_(2)O_(3)系列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TWC催化活性评价、耐SO_(2)性能测试和系统性表征,研究Pr掺杂引起的缺陷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掺杂Ni~(Ce-Zr)O_(2)/Al_(2)O_(3)产生两种缺陷:氧空位(O_(v))和晶格扭曲,Pr的掺杂水平控制着缺陷位的类型和浓度.O_(v)在TWC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Pr掺杂的Ni~(Ce_(6)Zr_(4-x)Pr_(x))O_(2)/Al_(2)O_(3)催化剂中,TWC的催化性能显著地依赖于O_(v)浓度,Pr掺杂产生的O_(v)可改善NiO的分散,加速本体氧的迁移和扩散,促进大量活性氧物种的形成,促进CO和HC的吸附和氧化,也可激活和削弱N-O键促进NO的解离.具有最多O_(v)数量的Ni~(Ce6Zr3Pr1)O_(2)/Al_(2)O_(3)在200~600℃时表现出最突出的三效催化性能和较好的抗硫性能,而晶格扭曲对催化性能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Zr-Pr)O_(2) Pr掺杂 空位(Ov) 晶格扭曲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12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1 8-萘啶-3-甲酰胺 整合酶链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趾黄檀新黄酮类成分及其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研究
13
作者 任佳慧 郑启万 +3 位作者 孟晓伟 庞妍 陈兰英 刘荣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的新黄酮类成分及其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方法交趾黄檀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的新黄酮类成分及其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方法交趾黄檀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H9c2心肌细胞的活性及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阔叶黄檀酚(1)、5-O-methyllatifolin(2)、mimosifoliol(3)、5-O-methydalbergiphenol(4)、dalbergiphenol(5)、cearoin(6)、2,4-dihydroxy-5-methoxy-benzophenone(7)、2-hydroxy-4,5-dimethoxybenzophenone(8)、melannoin(9)、2,2′,5-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10)、黄檀素(11)、4-甲氧基黄檀醌(12)。黄檀酚及黄檀内酯类化合物对H9c2细胞毒性较小,黄檀酚类化合物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较强。结论化合物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黄檀酚类化合物可能是抗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主要新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趾黄檀 新黄酮 分离鉴定 H9C2心肌细胞 /复损伤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水杨醛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结构对硫化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姜翠玉 梁书源 +3 位作者 贾超洋 刘蕾 邵雪 张龙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3,共8页
将取代水杨醛席夫碱分别与Co(NO3)2、Ni(NO3)2反应合成了7种席夫碱金属配合物(C1~C7),并考察了其载氧性能,对模型硫化物1-己硫醇、二丁基硫醚、2-甲基噻吩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载氧性能主要受其中心离子种类... 将取代水杨醛席夫碱分别与Co(NO3)2、Ni(NO3)2反应合成了7种席夫碱金属配合物(C1~C7),并考察了其载氧性能,对模型硫化物1-己硫醇、二丁基硫醚、2-甲基噻吩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载氧性能主要受其中心离子种类、配体取代基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及共轭程度的影响;中心离子与O2的配位能力越强、配体取代基推电子能力越大且空间位阻越小、共轭链越长越有利于配合物载氧,其中每摩尔C7配合物的载氧量为0.523 mol;配合物的催化氧化性能由其载氧性能和在正辛烷中的溶解度共同决定,载氧量越高、溶解度越大,则对硫化物的催化氧化性能越好;配合物C6的催化氧化性能最佳,且对1-己硫醇和二丁基硫醚的催化氧化性能优于对2-甲基噻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 取代水杨醛 性能 催化化性能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氧代和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对14种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兴海 吴德财 +3 位作者 祁之秋 谷祖敏 李修伟 纪明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3-426,共4页
为了研究2-氧代和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谱,选择N-(2-三氟甲基-4-氯苯基)-2-氧代和2-羟基环戊、己、庚、辛、十二烷基磺酰胺(A1-A5和B1-B5)共10个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其对14种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并进行了... 为了研究2-氧代和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谱,选择N-(2-三氟甲基-4-氯苯基)-2-氧代和2-羟基环戊、己、庚、辛、十二烷基磺酰胺(A1-A5和B1-B5)共10个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其对14种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并进行了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在质量浓度50mg/L下,2-氧代环庚、环辛烷基衍生物(A3、A4)和2-羟基环庚、环辛烷基衍生物(B3、B4)的杀菌谱接近或宽于对照药剂百菌清。精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A3和B3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Petch、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8种病原菌的EC50值均在20mg/L以内。2-氧代和2-羟基对该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影响基本一致,7、8员环化合物的活性明显高于5、6员环和12员环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代环烷基磺酰胺 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 杀菌活性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乙烯多胺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及其清除DPPH·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翠勤 李杨 +2 位作者 郭苏月 高宇新 李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9-1477,共9页
以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为桥联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为抗氧化功能基团,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类具有不同对位桥联基团的受阻酚类抗氧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合成的多乙烯多胺桥联受阻酚类... 以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为桥联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为抗氧化功能基团,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类具有不同对位桥联基团的受阻酚类抗氧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合成的多乙烯多胺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化学结构。DPPH法研究了多乙烯多胺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自由基的性能,并探索了酚羟基个数和对位桥联基结构对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自由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剂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能力,且随着抗氧剂分子中酚羟基个数的增加,清除DPPH·的活性增加,分子中含有4个酚羟基的三乙烯四胺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效率(AE)达到2.65×10^?2 L/(mol·s)。对位桥联基结构对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DPPH·能力有较大影响,季戊四醇为桥联基的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清除DPPH·能力最强,其抗氧化效率(AE)为3.08×10^?2L/(mol·s);乙二胺为核的1.0代树枝状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DPPH·能力最弱,其抗氧化效率(AE)为2.60×10^?2 L/(m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乙烯多胺 受阻酚类抗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蓄林 曹槐 +2 位作者 李聪 周春 邓芳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用半径验方法AM1,对12种维生素E类化合物及2种单酚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活化能、氧氢键离解能D进行了计算。发现Ea、D越低,其抗氧化活性愈高;Ea、D与化合物分子中芳环上烷基取代基的数目、种类及位置有关;14个化合物的反应活化能均小于56k... 用半径验方法AM1,对12种维生素E类化合物及2种单酚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活化能、氧氢键离解能D进行了计算。发现Ea、D越低,其抗氧化活性愈高;Ea、D与化合物分子中芳环上烷基取代基的数目、种类及位置有关;14个化合物的反应活化能均小于56kJ·mol-1;从反应物到过渡态氧原子上的净电荷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类化合物 化活性 过渡态 活化能 氢键离解能 净电荷 化剂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FA方法用于α-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胺的QSAR研究
18
作者 谢桂荣 汪晓平 +2 位作者 王道全 苏阳 周家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将比较分子场分析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方法 ,即 Co MFA方法用于 α-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胺 QSAR研究 ,建立了较好的模型。根据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要求设计了一批化合物 ,其中多数化合物预报的杀菌活性较高 ,... 本文将比较分子场分析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方法 ,即 Co MFA方法用于 α-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胺 QSAR研究 ,建立了较好的模型。根据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要求设计了一批化合物 ,其中多数化合物预报的杀菌活性较高 ,为进一步合成和筛选该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AR研究 α-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胺 杀菌活性 比较分子场分析 CoMFA方法 方法 关系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机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秋闿 范晶晶 +1 位作者 陈鸣才 许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2,共3页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二氢杨梅素(DMY)与引发剂混合加热后DMY分子中羟基的变化,从DMY的结构入手对其抗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MY的抗氧化活性中心在其分子中B环的3个相邻的羟基上,初步揭示了DMY抗氧化机理。
关键词 天然抗 二氢杨梅素 化机理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学军 杨晓虹 周小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1-946,共6页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直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炎症。然而NSAIDs又是副作用发生率最高、最严重的药物之一,长期大量服用会诱发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0世纪70年代,人们...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直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炎症。然而NSAIDs又是副作用发生率最高、最严重的药物之一,长期大量服用会诱发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NSAIDs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现在已经知道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选择性抑制COX-2不但能产生强大的抗炎作用,还可消除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由于抑制COX-1而诱发的毒副作用,因此COX-2是设计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的靶酶,其中吡唑衍生物类COX-2抑制剂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医药工作者的瞩目,目前主要开发了1,5-二芳基吡唑类、1,3-二芳基吡唑类及稠杂环吡唑类等三类衍生物。本文作者对上述三类抑制剂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药物 关系 综述文献 化合物 吡唑衍生物类COX-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