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
被引量:
3
1
作者
左春光
王新虎
+3 位作者
王建顺
刘继军
姚福东
张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7-878,共2页
我们于2003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1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治疗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
不
稳
固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寰枢椎后路“三点式”经椎弓根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程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海兵
晏怡果
王麓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0-863,共4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点式"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制作6种状态,分别为正常组(A组)及失稳后固定组,用磨钻切除寰椎前弓约1.5cm,用摆锯于基底部切断齿状突,切断寰枢间所有韧...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点式"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制作6种状态,分别为正常组(A组)及失稳后固定组,用磨钻切除寰椎前弓约1.5cm,用摆锯于基底部切断齿状突,切断寰枢间所有韧带,切开寰枢侧块关节囊后半部分制成寰枢椎失稳的模型,再根据不同的固定方式将失稳后固定组分为Brooks钢丝固定组(B组)、左侧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组(C组)、C1双侧椎弓根螺钉+C2左侧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组("三点式"固定,D组),C1左侧椎弓根螺钉+C2双侧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组("三点式"固定,E组)、双侧C1~C2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组(F组)。在脊柱三维运动仪上依次测量6种状态下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运动范围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其稳定性。结果:在各个运动方向上,各种内固定组的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P<0.05),D、E组间无差异(P>0.05);在屈伸、左/右旋转、右侧屈时,D、E组的稳定性与F组间无差异(P>0.05),均优于B组及C组(P<0.05);在左侧屈时,D、E组的稳定性不如F组(P<0.05),但优于C组及B组(P<0.05)。结论:"三点式"固定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能够满足寰枢椎不稳临床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寰枢椎失稳
椎弓根镙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潘保顺
唐焕章
+3 位作者
陈金水
张李宝
徐皓
林松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基于影像学参数设计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运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运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测量工具对后弓发育正常且结构完整的成人寰椎CT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依据寰椎影像学测量参数设计...
目的:基于影像学参数设计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运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运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测量工具对后弓发育正常且结构完整的成人寰椎CT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依据寰椎影像学测量参数设计出一种符合寰椎解剖结构的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对1例健康志愿者上颈椎进行薄层CT扫描,对其CT图片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网格划分、设置材料属性及载荷与边界条件,建立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并与已发表文献对比验证其有效性;在正常模型基础上通过修改材料属性及去除横韧带构建寰枢椎失稳有限元模型(失稳模型),加载新型后路寰枢椎内固定系统至失稳模型上建立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有限元模型(新型模型);运用Abaqus 2019对新型模型施加扭矩为1.5N·m,对该模型C0-C3节段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限元模型(椎弓根螺钉模型)对比。结果:设计出的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符合寰椎的解剖结构,此系统由新型寰椎后弓钢板、连接棒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组成。与以往文献对比,建立的正常模型验证有效。新型模型与正常模型相比减少了屈伸95.3%、侧屈92.6%、旋转99.0%的活动度,在各状态明显减少置入节段(C1-2)的活动度。有限元分析得出新型模型在屈伸、侧屈、旋转状态下C1-2节段活动度分别为1.10°、0.49°、0.59°,与椎弓根螺钉模型活动度相近;新型模型C2/3椎间盘最大应力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状态下分别为3.71MPa、5.84MPa、3.09MPa、3.43MPa、2.65MPa、3.59MPa,与正常模型最大应力一致;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根部及连接棒。结论: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寰枢椎失稳内固定的补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失稳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宝成
蔡贤华
+1 位作者
黄卫兵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3,共4页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以颅颈交界区复杂骨结构畸形为基础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扁平颅底、枕颈融合、Kleip-Feil畸形等有关[1]。也可能与寰枢椎失稳后代偿有关[2],多表现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向后、向上...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以颅颈交界区复杂骨结构畸形为基础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扁平颅底、枕颈融合、Kleip-Feil畸形等有关[1]。也可能与寰枢椎失稳后代偿有关[2],多表现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或延髓,引起颈部疼痛,四肢乏力、感觉麻木等神经症状。对其发生机制、分型的了解,有助于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笔者就近年来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外科治疗
分型
脊髓压迫综合征
胚胎发育过程
神经症状
颅颈交界区
寰枢椎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颈段植骨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文军
李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1,共2页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而选用合适的植骨方式是提高融合率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枕颈部还是寰枢椎植骨融合都存在诸于选取和制作植骨块不规范、植骨床不合格、附加内外固定器械稳定性不足和导致假关节形成等问题,尽管文献报道的植骨融合率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上颈段
融合方式
植骨融合率
寰枢椎
植骨融合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
融合
内固定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后路枢椎三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姚文君
李才
+4 位作者
许刚
叶雨辰
朱坤
王艳丽
张长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重度骨质疏松(Severe osteoporosis,SOP)条件下后路枢椎不同植钉方式在上颈椎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1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上颈椎CT扫描,获得图像。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设置材料属性模拟出SOP的寰枢椎(C_(1)-C_(2)...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重度骨质疏松(Severe osteoporosis,SOP)条件下后路枢椎不同植钉方式在上颈椎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1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上颈椎CT扫描,获得图像。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设置材料属性模拟出SOP的寰枢椎(C_(1)-C_(2))失稳模型,依据手术方案建立后路寰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C_(1)PS)+枢椎3种不同植钉方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C_(2)PS,模型A);枢椎双侧椎板螺钉(B-C_(2)TL,模型B);B-C_(2)PS联合B-C_(2)TL(模型C)。分析3种模型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工况下的C_(1)-C_(2)关节活动度、C_(1)位移以及C_(2)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SOP的C_(1)-C_(2)失稳有限元模型上,模型C在不同工况下C_(1)-C_(2)关节活动度和C_(1)位移最小。C_(2)联合固定时螺钉受到的最大应力较单一固定小:模型C枢椎椎板钉在各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模型B,模型C枢椎椎弓根螺钉在各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模型A。模型C应力主要集中于C_(2)PS根部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与钉棒连接处。结论在SOP条件下采取模型C内固定方式较模型A、B稳定性更好。枢椎螺钉受到的应力产生分散,枢椎螺钉更加不容易产生术后疲劳性松动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失稳
重度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椎板螺钉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
被引量:
3
1
作者
左春光
王新虎
王建顺
刘继军
姚福东
张国华
机构
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7-878,共2页
文摘
我们于2003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1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治疗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
不
稳
固定技术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3.4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寰枢椎后路“三点式”经椎弓根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程
王文军
刘海兵
晏怡果
王麓山
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0-863,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点式"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制作6种状态,分别为正常组(A组)及失稳后固定组,用磨钻切除寰椎前弓约1.5cm,用摆锯于基底部切断齿状突,切断寰枢间所有韧带,切开寰枢侧块关节囊后半部分制成寰枢椎失稳的模型,再根据不同的固定方式将失稳后固定组分为Brooks钢丝固定组(B组)、左侧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组(C组)、C1双侧椎弓根螺钉+C2左侧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组("三点式"固定,D组),C1左侧椎弓根螺钉+C2双侧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组("三点式"固定,E组)、双侧C1~C2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组(F组)。在脊柱三维运动仪上依次测量6种状态下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运动范围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其稳定性。结果:在各个运动方向上,各种内固定组的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P<0.05),D、E组间无差异(P>0.05);在屈伸、左/右旋转、右侧屈时,D、E组的稳定性与F组间无差异(P>0.05),均优于B组及C组(P<0.05);在左侧屈时,D、E组的稳定性不如F组(P<0.05),但优于C组及B组(P<0.05)。结论:"三点式"固定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能够满足寰枢椎不稳临床治疗的要求。
关键词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寰枢椎失稳
椎弓根镙钉
Keywords
Internal fixation Biomechanics Atlas Pedicle scew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潘保顺
唐焕章
陈金水
张李宝
徐皓
林松庆
机构
蚌埠医学院福总教学医院骨一科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骨一科
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一科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骨一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60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581)。
文摘
目的:基于影像学参数设计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运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运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测量工具对后弓发育正常且结构完整的成人寰椎CT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依据寰椎影像学测量参数设计出一种符合寰椎解剖结构的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对1例健康志愿者上颈椎进行薄层CT扫描,对其CT图片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网格划分、设置材料属性及载荷与边界条件,建立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并与已发表文献对比验证其有效性;在正常模型基础上通过修改材料属性及去除横韧带构建寰枢椎失稳有限元模型(失稳模型),加载新型后路寰枢椎内固定系统至失稳模型上建立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有限元模型(新型模型);运用Abaqus 2019对新型模型施加扭矩为1.5N·m,对该模型C0-C3节段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限元模型(椎弓根螺钉模型)对比。结果:设计出的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符合寰椎的解剖结构,此系统由新型寰椎后弓钢板、连接棒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组成。与以往文献对比,建立的正常模型验证有效。新型模型与正常模型相比减少了屈伸95.3%、侧屈92.6%、旋转99.0%的活动度,在各状态明显减少置入节段(C1-2)的活动度。有限元分析得出新型模型在屈伸、侧屈、旋转状态下C1-2节段活动度分别为1.10°、0.49°、0.59°,与椎弓根螺钉模型活动度相近;新型模型C2/3椎间盘最大应力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状态下分别为3.71MPa、5.84MPa、3.09MPa、3.43MPa、2.65MPa、3.59MPa,与正常模型最大应力一致;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根部及连接棒。结论: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寰枢椎失稳内固定的补充方式。
关键词
寰枢椎失稳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Keywords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Internal fix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宝成
蔡贤华
黄卫兵
康辉
机构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3,共4页
文摘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以颅颈交界区复杂骨结构畸形为基础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扁平颅底、枕颈融合、Kleip-Feil畸形等有关[1]。也可能与寰枢椎失稳后代偿有关[2],多表现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或延髓,引起颈部疼痛,四肢乏力、感觉麻木等神经症状。对其发生机制、分型的了解,有助于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笔者就近年来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外科治疗
分型
脊髓压迫综合征
胚胎发育过程
神经症状
颅颈交界区
寰枢椎失稳
分类号
R682.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颈段植骨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文军
李磊
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1,共2页
文摘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而选用合适的植骨方式是提高融合率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枕颈部还是寰枢椎植骨融合都存在诸于选取和制作植骨块不规范、植骨床不合格、附加内外固定器械稳定性不足和导致假关节形成等问题,尽管文献报道的植骨融合率都比较高。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上颈段
融合方式
植骨融合率
寰枢椎
植骨融合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
融合
内固定方式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后路枢椎三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姚文君
李才
许刚
叶雨辰
朱坤
王艳丽
张长春
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KJ2019A0392)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20A1273)
+1 种基金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Byycx20029)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S202010367047)。
文摘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重度骨质疏松(Severe osteoporosis,SOP)条件下后路枢椎不同植钉方式在上颈椎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1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上颈椎CT扫描,获得图像。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设置材料属性模拟出SOP的寰枢椎(C_(1)-C_(2))失稳模型,依据手术方案建立后路寰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C_(1)PS)+枢椎3种不同植钉方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C_(2)PS,模型A);枢椎双侧椎板螺钉(B-C_(2)TL,模型B);B-C_(2)PS联合B-C_(2)TL(模型C)。分析3种模型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工况下的C_(1)-C_(2)关节活动度、C_(1)位移以及C_(2)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SOP的C_(1)-C_(2)失稳有限元模型上,模型C在不同工况下C_(1)-C_(2)关节活动度和C_(1)位移最小。C_(2)联合固定时螺钉受到的最大应力较单一固定小:模型C枢椎椎板钉在各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模型B,模型C枢椎椎弓根螺钉在各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模型A。模型C应力主要集中于C_(2)PS根部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与钉棒连接处。结论在SOP条件下采取模型C内固定方式较模型A、B稳定性更好。枢椎螺钉受到的应力产生分散,枢椎螺钉更加不容易产生术后疲劳性松动脱出。
关键词
寰枢椎失稳
重度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椎板螺钉
有限元
Keywords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Severe osteoporosis
Pedicle screw
Laminar screw
Finite element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
左春光
王新虎
王建顺
刘继军
姚福东
张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寰枢椎后路“三点式”经椎弓根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王程
王文军
刘海兵
晏怡果
王麓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潘保顺
唐焕章
陈金水
张李宝
徐皓
林松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治疗进展
张宝成
蔡贤华
黄卫兵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上颈段植骨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王文军
李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后路枢椎三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姚文君
李才
许刚
叶雨辰
朱坤
王艳丽
张长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