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苗 邓小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719-272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TARP)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TARP手术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在常规护理及循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TARP)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TARP手术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在常规护理及循证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TARP围术期有助于减轻病人焦虑程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 临床护理路径 期护理 焦虑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并发症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经口咽手术显露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建华 马向阳 +8 位作者 夏虹 尹庆水 刘国强 杨浩志 易红蕾 涂强 付索超 陈育岳 张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87,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矩形经口咽寰枢椎手术显露系统(multifunctional rectangle transoral exposure retractor,MRTER),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2025年,我们实施了310例经口咽寰枢椎手术,其中162例使用Codman拉钩[Codman组...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矩形经口咽寰枢椎手术显露系统(multifunctional rectangle transoral exposure retractor,MRTER),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2025年,我们实施了310例经口咽寰枢椎手术,其中162例使用Codman拉钩[Codman组,男72例,女90例,年龄9~67岁,单纯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患者47例,颅底凹陷症患者115例],另外148例使用新型MRTER显露系统(MRTER组,男63例,女85例,年龄6~72岁,AAD患者39例,颅底凹陷症患者109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颈椎疼痛、活动受限49例;头颈歪斜54例;肢体麻木、无力259例;手指活动不灵活43例;走路不稳178例;膀胱功能障碍5例。入院后实施经口咽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transoral anterior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TARP),其中86例AAD患者未行软腭劈开,224例颅底凹陷症患者行软腭劈开扩大显露后实施经口咽松解复位+TARP。测量术中口腔张开距离(D值)及口底视野面积(S值)评价拉钩系统的显露能力。在颈椎矢状面CT片上测算寰枢椎脱位的总复位率;根据患者脊髓功能的JOA评分,计算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1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Codman组138±25min,MRTER组118±31min(P<0.05);手术出血量Codman组105±45mL,MRTER组113±28mL(P>0.05)。术中测量D值Codman组(4.0±2.1cm)与MRTER组(4.2±1.9c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值Codman组(6.3±2.8cm^(2))小于MRTER组(7.1±3.1cm^(2))(P<0.05)。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颈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肢体麻木、无力及走路不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AD的总体复位率Codman组81.3%,MRTER组82.5%(P>0.05),JOA评分改善率Codman组71%,MRTER组73%(P>0.05)。结论:新型的MRTER显露系统为实施寰枢椎经口咽手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矩形经口咽寰枢椎显露系统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经口咽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el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余跃 李国强 +1 位作者 许彦龙 张祎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枕骨、寰枢椎骨质、小脑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神经系统异常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以枕骨大孔减压术为主,目前...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枕骨、寰枢椎骨质、小脑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神经系统异常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以枕骨大孔减压术为主,目前以Goel为代表的学者,基于后入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技术(即Goel技术),就Chiari畸形的分型、发病机制、治疗理念提出新的理论,并对传统手术方法提出挑战。本文对该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CHIARI畸形 枕骨大孔减压 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