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
1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编辑部定于2010年4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本次学习班为全军继续教育项目(8学分),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关键词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 技术学习班 内固定 口咽 广州军区 继续教育项目 骨科医院 骨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
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编辑部定于2010年4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本次学习班为全军继续教育项目(8学分)。
关键词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 技术学习班 内固定 口咽 广州军区 继续教育项目 骨科医院 骨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部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婧 吴秋容 章凯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8期66-67,共2页
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系统 (TARP)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5例。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术前训练 ;术后加强切口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胃管护理等 ,术后恢复满意 ,伤口I期愈合 。
关键词 寰枢椎 内固定 护理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患者后路减压失败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艾福志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后路减压失败的再手术对策。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9例在外院接受后颅窝减压手术术后症状加重的伴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患者,入院时患者均有站立或行走不稳,肢体麻木、无力,JO... 目的:探讨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后路减压失败的再手术对策。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9例在外院接受后颅窝减压手术术后症状加重的伴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患者,入院时患者均有站立或行走不稳,肢体麻木、无力,JOA评分7-11分,平均7.8±2.1分,影像学检查显示枕骨大孔周围大部分骨质均被咬除,且均有明显的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向上脱入枕骨内并压迫脑干和延髓,脑干脊髓角105°-138°,平均125°±11°。均采用经口前路齿状突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计算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在颈椎MRI片上测量脑干脊髓角,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硬脊膜破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0-26个月,平均14个月.9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为13.7±1.8分,改善率为64.1%;脑干脊髓角改善至148°±1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4±2.1分,改善率为71.7%;脑干脊髓角维持良好。8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查CT均显示植骨达到骨性融合;1例患者随访期间头部外伤致内固定松动,再次翻修,随访10个月植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后颅窝减压术不能解决寰枢椎脱位造成的脑干前方压迫问题,不适合治疗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经口前路齿状突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可以将寰枢椎脱位有效复位,恢复枕颈交界区域的有效椎管直径,纠正脑干脊髓角度,可以作为后颅窝减压失败后的补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枢椎脱位 枕大孔减压术 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