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3
1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7 位作者 刘洪奎 李家顺 侯铁胜 包聚良 袁文 戴力杨 张文明 徐印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ie法固定21...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骨折及横韧带断裂患者,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 寰枢椎不稳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西龙 于海洋 +1 位作者 姜济世 干阜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22,共7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3.3±29.0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5例。按Grauer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1...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3.3±29.0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5例。按Grauer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13例,Ⅱc型11例,浅Ⅲ型12例。术前均有外伤史,伴有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牵引后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年龄、牵引复位情况、骨质情况、全身条件选择手术方式,22例采用前路单枚中空齿状突螺钉固定,其中1例因C6椎体骨折同时行C6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骨钢板固定。24例采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行一期后路C1/2椎弓根螺钉植骨融合+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钢板内固定术,4例因椎动脉骑跨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2例高龄患者因体质差合并骨质疏松,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行Halo-vest架固定。随访观察患者骨折融合率、颈椎活动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路手术患者中2例在术后1周复查CT时发现骨折移位,1例行翻修手术,取出内固定后重新置钉,再次复查CT示骨折复位满意,6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改为后路C1/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4个月植骨融合;2例发生喉上神经损伤,出现饮水呛咳,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后路手术患者1例术中出现椎动脉破裂,置入螺钉后出血停止,未特殊处理;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无神经损伤症状,未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脊髓损伤。随访12-120个月,平均25±7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路手术组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正常,后路手术组颈椎旋转功能有不同程度受限。结论:对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牵引复位情况、骨质情况、全身条件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不稳 前路 后路 齿状突螺钉固定 C1/2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尹东 刘斌 +4 位作者 王巧民 肖丹 王义生 张美超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建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例寰枢椎不稳标本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采用螺旋CT扫描,通过工作站将扫描获得的图像导入计算机中,利用ANSYS8.0软件建立寰枢... 目的:建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例寰枢椎不稳标本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采用螺旋CT扫描,通过工作站将扫描获得的图像导入计算机中,利用ANSYS8.0软件建立寰枢椎不稳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予模型加载不同边界条件,模拟寰枢椎的不同运动,分析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结果: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应力主要集中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根部。前屈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350×109Pa,前屈角度为0.7°;后伸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427×109Pa,后伸角度为1.2°;侧弯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295×109Pa,侧弯角度为0.3°;旋转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0.635×109Pa,旋转角度为0.8°。结论: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具有良好的术后即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5
4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郑铁钢 杨博贵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寰枢椎不稳 植骨融合术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伟韬 祝葆华 +4 位作者 曾荣 孙欣 刘思景 肖启贤 陈子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Anderson Ⅲ型骨折6例,均合并脊髓功能障碍。首先行颅骨牵引术力争寰枢椎复位,然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面去皮质后,两块自体髂骨半板骨松质面铺于植骨床植骨。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8~25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寰枢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螺钉位置好,术后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椎体间达到稳定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不稳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应用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本组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死亡;另1例寰...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本组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死亡;另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l周寰椎再次脱位,其余15例随访3~2 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Apofix椎板钩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提供有效的寰枢椎节段稳定,有利于寰枢椎植骨块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脱位 椎板钩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闵少雄 靳安民 +2 位作者 朱立新 张辉 肖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 :对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种方法进行回顾总结 ,评价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后路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对 2 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手术 ,包括齿突骨折 2 0例 ,横韧带断裂 5例 ,其中Gallie钢丝并后路融合术 1 2... 目的 :对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种方法进行回顾总结 ,评价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后路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对 2 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手术 ,包括齿突骨折 2 0例 ,横韧带断裂 5例 ,其中Gallie钢丝并后路融合术 1 2例 ,Brooks钢丝并后路融合术 9例 ,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 4例。结果 :术后随访 6~ 40个月 (平均 2 1个月 ) ,全部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 ,部分行MRI检查 ,骨性融合分别为Gallie法 1 0例 ( 83% ) ,Brooks法 8例 ( 89% ) ,APOFIX法 4例 ( 1 0 0 % )。结论 :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操作简便、稳定、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不影响MRI成像而有利随访 ,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寰椎损伤 寰枢椎后路融合 内固定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0
8
作者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脱位 影像学检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测试
9
作者 舒小秋 万磊 +2 位作者 于博 刘成龙 靳安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8例依次参加4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8例依次参加4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与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屈伸稳定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侧弯稳定性(1.45±0.25)°不及德国蛇牌SSE挂钩(0.79±0.15)°,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旋转稳定性(5.08±0.68)°优于德国蛇牌SSE挂钩(8.01±1.21)°。侧弯和旋转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具有与德国蛇牌SSE挂钩相当的术后即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生物力学 颈椎夹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岳平 林佩达 倪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48-549,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病因有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复合骨折等。结果:26例患者经3个月~2年(平均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术 治疗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正雷 孙鹏 +8 位作者 张文进 李阳 刘建辉 郭宁 孔军 范文宪 宫明 齐琦 于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3月在解放军211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7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3月在解放军211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7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寰椎横韧带断裂2例,齿状突骨折7例,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为5.0~14.0分,平均11.2分。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发生。17例患者均完全复位,术后第1天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时复查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1.0~17.0分,平均15.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矫形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吴增晖 尹庆水 +4 位作者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昌耘冰 刘景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块中 线 上 ,距 寰椎后 弓上 缘 最少 3m m ,内斜 10° ,上斜 5°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的 进钉 点 位于 枢椎 侧 块内 上象 限 ,显 露枢 椎椎 弓 内缘 。直视 下进 钉 ,内斜 25°上斜 25° 螺 钉直 径 3.5m m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长 28 ̄32m m ,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长 24 ̄28m m 。 , 。结果 :全 组病 例未 发 生椎 动脉 、脊 髓 损伤 ,术 后临 床症 状 得到 不同 程 度的 改善 。随 访 3 ̄21 个月 ,平 均 6.7 个月 。 X线、CT 复查 示螺 钉 位置 良好 ,无 松动 、断 钉 ,植骨 3 个月 后均 达 到满 意融 合 。结 论 :寰 枢 椎 椎 弓根 钉 板 固 定治 疗上颈 椎不 稳 效果 良好 ,是 寰枢 椎 后路 固定 可 供选 择的 术 式之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延征 高坤 +5 位作者 余正红 陈书连 王红强 张广泉 张敬乙 施新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6例寰枢椎脱位或... 目的:探讨应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6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5~63岁,平均43±9岁;单侧椎动脉高跨10例,双侧高跨2例,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12例,双侧发育不良2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VAS评分1~6分,平均3.12±2.13分;23例伴肌力下降及感觉异常,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5~11分,平均7.9±2.1分。术前行X线、CT和MRI检査,术后7d及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査,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5~215min(153.7±27.9min);出血量160~650ml(263.1±68.5ml),3侧椎弓根钉应用"in-out-in"技术置钉过程中,出血多,改为椎板钉;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8~20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査见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术后7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3±0.72、1.11±0.93、1.09±0.98及1.07±0.81分,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7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9±1.8、13.4±2.3、13.6±1.9及13.8±2.1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增晖 冯永辉 +2 位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刘景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对比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鲜颈椎标本6例,损伤齿突基底部,建立寰枢椎失稳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先测量失稳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范... 目的:对比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鲜颈椎标本6例,损伤齿突基底部,建立寰枢椎失稳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先测量失稳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范围,再在失稳模型上对每具标本进行两种内固定: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系统,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钩内固定系统,测量二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寰枢椎稳定状况。结果: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与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无显著性差异,左右旋转C1椎弓根螺钉组优于C1椎板钩组。结论:两种寰枢固定方法: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抗左右旋转方面较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优越,临床上应优先选择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当C1椎弓根过于细小时可选用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被引量:24
15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6 位作者 孙韶华 蒋伟宇 胡勇 赵刘军 黄雷 应江炜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成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敏 古辉云 +3 位作者 钟厚成 谢远龙 金伟 魏任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成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7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性7例,男性20例,年龄29~78岁(54.1±10.8岁)。以横韧带断...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成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7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性7例,男性20例,年龄29~78岁(54.1±10.8岁)。以横韧带断裂作为不稳定的标准,其中单纯不稳定性寰椎骨折16例,寰椎骨折合并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合并枢椎Hangman骨折1例。致伤因素为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20例,重物砸伤1例。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手术,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和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或断裂以及伤口感染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9~125min(103.7±9.3min),术中出血90~180ml(135.6±24.2ml),未出现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21.6 3±4.64个月),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和伤口感染等情况,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颈部疼痛VAS评分6.70±0.70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1.59±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10.85±1.11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为15.96±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手术对成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能重建良好的上颈椎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横韧带 寰枢椎不稳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在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廷飞 王元 +5 位作者 史洪洋 孙璟川 孙晨曦 贾连顺 史建刚 史国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环抱加压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治疗的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2~59...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环抱加压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治疗的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43.1±1.2岁。患者均有明确颈部外伤史,其中6例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害表现。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行颅骨牵引,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JOA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1周内、3个月、半年及1年以上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内固定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中1例出现静脉丛损伤,经止血纱填塞,出血得到控制,未出现颅脑缺血症状。手术时间80~140min,平均120.3±10.5min;出血量150~310ml,平均180.5±30.5ml。术前JOA评分5~11分,平均7.3±0.5分;术后1年JOA评分13~17分,平均14.4±0.3分,改善率为76.5%~93.4%,平均(86.5±0.9)%。所有患者寰椎骨折于术后3~6个月达骨性融合,平均3.3±0.2个月,末次随访未发生螺钉移位、松动、断裂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具有骨折复位彻底、固定牢靠的特点,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寰椎骨折 寰枢椎不稳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损伤及不稳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建广 朱海波 孔维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C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2年4月应用后路经C1-2关节突间隙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C2双侧椎弓骨折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椎不稳1例,观察术后寰枢椎的稳定... 目的:探讨应用经C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2年4月应用后路经C1-2关节突间隙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C2双侧椎弓骨折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椎不稳1例,观察术后寰枢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及颈椎活动度.结果:5例病人术中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即刻获得稳定,经4~20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无松动、退出及断裂,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丧失35.72%.结论:经C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在治疗寰枢椎疾病中是安全有效的,为重建寰枢椎间稳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关节突间隙 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的临床解剖及其不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俊 徐达传 朱青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5-186,184,共3页
寰枢椎的临床解剖及其不稳的研究进展孙俊①②综述徐达传①朱青安①审校寰枢椎在整个脊柱中结构最为复杂和特殊,寰椎无椎体,两者间无椎间盘,关节和韧带是其主要连结结构,对维持寰枢椎稳定有重要作用。任何原因所致的寰枢椎和韧带损... 寰枢椎的临床解剖及其不稳的研究进展孙俊①②综述徐达传①朱青安①审校寰枢椎在整个脊柱中结构最为复杂和特殊,寰椎无椎体,两者间无椎间盘,关节和韧带是其主要连结结构,对维持寰枢椎稳定有重要作用。任何原因所致的寰枢椎和韧带损伤,均可引起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应用解剖 寰枢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小军 何斌 +1 位作者 韩建华 李代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08-1909,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方法。方法对14例C1-2不稳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寰椎以"椎动脉沟后结节"为参照标志,结合实际探查到的寰椎椎弓根内缘、上下缘为置钉选择点...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方法。方法对14例C1-2不稳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寰椎以"椎动脉沟后结节"为参照标志,结合实际探查到的寰椎椎弓根内缘、上下缘为置钉选择点和进钉方向;枢椎以峡部内缘、外缘为界限,峡部中心轴的后延长线对应枢椎下关节突投影点为进钉点。结果寰椎置钉26枚,发生1例一侧后弓切割断裂;枢椎置钉28枚,发生1例一侧螺钉松动。其余植入螺钉位置良好。结论以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椎弓内缘、上下缘和枢椎峡部内缘、外缘、中心轴为参照标志置钉方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