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介导寡脱氧核糖核苷酸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转染率及分布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青 曾水清 徐莉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ODNs)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的介导下将人工合成的FAM荧光标记的ODNs转...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ODNs)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的介导下将人工合成的FAM荧光标记的ODNs转入人RPE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20 min、1 h、2 h、4 h、6 h、12 h、24 h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在RPE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并用MTT法检测脂质体处理组、脂质体-ODNs复合物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增生活性,观察脂质体的毒性。结果:LipofectamineTM 2000能迅速将FAM-ODNs转入人RPE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内,4~6 h达高峰,转染效率高达(85.85±5.75)%,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其转染率还有(70.11±5.81)%;且脂质体对RPE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3组间细胞增生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pofectamineTM 2000能有效地将FAM-ODNs转入人RPE细胞中,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基因转移 寡脱氧核糖核苷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IR反义硫代磷酸型寡核苷酸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牛朝诗 罗其中 +1 位作者 徐纪文 沈建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 :探讨IGF IR基因的反义硫代磷酸型寡核苷酸对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根据IGF IRcDNA序列设计正义、反义寡核苷酸片段 ,并对其部分碱基进行硫代磷酸修饰。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分别经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处理 ,应用... 目的 :探讨IGF IR基因的反义硫代磷酸型寡核苷酸对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根据IGF IRcDNA序列设计正义、反义寡核苷酸片段 ,并对其部分碱基进行硫代磷酸修饰。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分别经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处理 ,应用倒置显微镜活细胞观察、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IGF IR反义硫代磷酸型寡核苷酸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经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胶质瘤细胞中 ,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最早期表现为细胞体积、容量减少 ,染色质凝聚 ,继之染色质集聚于核膜下成新月状或块状 ;细胞核内染色质可完全固缩成团呈“黑洞”样或萎缩的核破裂形成一些较小的膜包绕的球体位于胞质内 ,最后出泡形成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经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胶质瘤细胞DNA降解片段 ,可见有明显的小分子量DNA梯状条带 ,而野生型和正义寡核苷酸处理的胶质瘤细胞未见DNA梯状条带。结论 :IGF IR所介导的分泌环路IGF I/IGF IR ,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维持恶性表型中起重要作用 ;IGF IR反义硫代磷酸型寡核苷酸能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神经胶质瘤 凋良心 反义寡脱氧核糖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D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力 闵家新 +1 位作者 李学昌 姚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69-1071,共3页
提要:目的探讨脂质体转染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链(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N)对A54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cyclinD1ASON转入A549细胞培养,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应用流式... 提要:目的探讨脂质体转染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链(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N)对A54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cyclinD1ASON转入A549细胞培养,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DNA梯形带等方法观察细胞凋亡及RT PCR法检测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脂质体转染cyclinD1ASON组和单纯cyclinD1ASON组的A549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脂质体转染cyclinD1ASON组cyclinD1表达水平(32%)较对照组(83%)明显减低(P<0.01),并能检测出DNA断裂。结论脂质体转染cyclinD1ASON能在体外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且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cyclin D1合成的作用,可能会成为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1 脂质体 转染 反义寡脱氧核糖核苷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4
作者 李美花 谌贻璞 张志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 ,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进行内皮素 1(endothelin ,ET 1)基因表达的抑制试验 ,探讨ET 1基因表达与GMC增殖效应的关系。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方... 目的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 ,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进行内皮素 1(endothelin ,ET 1)基因表达的抑制试验 ,探讨ET 1基因表达与GMC增殖效应的关系。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将前内皮素原 ppET 1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As ODN)及其对照序列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Se ODN)、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 (mismatcholigodeoxynucleotide ,Mis ODN)分别导入GMC。通过生物素标记的As ODN显色反应 ,观察寡聚脱氧核苷酸的转移效果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检测寡核苷酸链对GMC的 ppET 1mRNA表达的影响 ;用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RIA)观察寡核苷酸链对GMC的ET 1蛋白分泌的作用 ;用氮蓝四唑盐 (MTT)试验分析寡核苷酸链对GMC增殖的效应。结果 :寡核苷酸链被转移入GMC。10nmol·L-1As ODN抑制了GMC的 ppET 1mRNA表达、ET 1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 (各组P <0 .0 5 )。 结论 :特异抑制GMC的 ppET 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其增殖 ,证实GMC产生的ET 1能刺激GMC自身的增殖 ,ET 1是GMC自分泌炎症介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脱氧核苷 反义 药理学 内皮缩血管肽 肾小球系膜 药物作用 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吴庆 张在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反义寡脱氧核糖核苷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抑制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6
作者 雷水生 涂亚庭 +2 位作者 张端莲 胡志国 刘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脂质体介导VEGF反义寡核苷酸进行转染;MTT法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技...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脂质体介导VEGF反义寡核苷酸进行转染;MTT法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VEGF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的内皮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作用后48h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并于72h后抑制效应逐渐减弱。结论VEGF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长,其机制是抑制细胞的增殖,而不是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寡脱氧核糖核苷 反义 血管瘤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还原酶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田家伟 韩淑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1-386,共6页
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化疗药物... 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等,使得晚期NSCLC的化疗不容乐观。近年来,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化疗在晚期NSCLC的应用,使得这些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针对晚期NSCLC,根据分子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药物,达到个体化化疗是临床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1,RRM1)在晚期NSCLC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由RRM1指导的个体化化疗并不能作为晚期NSCLC的常规决策,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糖核苷还原酶 个体化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酸减弱吗啡抑制的PC12细胞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婷 何海涛 +2 位作者 阚慕洁 张连芝 洪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嘌呤核苷酸对吗啡致神经细胞核苷酸合成代谢降低的影响。方法: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单嘌呤核苷酸(AMP+GMP)组、三嘌呤核苷酸(ATP+GTP)组、吗啡+AMP+GMP组及吗啡+ATP+GTP组。应用RT-PCR法... 目的:探讨外源性嘌呤核苷酸对吗啡致神经细胞核苷酸合成代谢降低的影响。方法: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单嘌呤核苷酸(AMP+GMP)组、三嘌呤核苷酸(ATP+GTP)组、吗啡+AMP+GMP组及吗啡+ATP+GTP组。应用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腺苷激酶(AK)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转录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吗啡组AK mRNA及HGPRT mRNA表达量(分别为1.330±0.108和1.407±0.141)与对照组(1.874±0.161和1.923±0.155)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吗啡+AMP+GMP组AK mRNA表达量(1.626±0.171)与吗啡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GPRT mRNA表达量(1.796±0.168)高于吗啡组(P<0.05)。吗啡+ATP+GTP组AK mRNA表达量(1.107±0.164)低于对照组(P<0.01),HGPRT mRNA表达量(1.563±0.209)与吗啡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嘌呤核苷酸能改善吗啡所致的PC12细胞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 吗啡 PC12细胞 腺苷激酶 次黄嘌呤磷核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联合AsI_3-cys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戚之琳 汪茗 毕富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36-2938,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联合AsI3-cys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K56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urvivin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K562细胞,同时与AsI3-cys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联合AsI3-cys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K56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urvivin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K562细胞,同时与AsI3-cys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结果:Survivin ASODN各浓度组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联用组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能力与其他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urvivin ASODN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提高K562细胞对AsI3-cys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 反义 细胞凋亡 SURVIVIN AsI3-c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在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丘达 伍贵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0-312,共3页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是转录本大于200个核苷酸长度、无蛋白编码功能的非编码核糖核酸(ncRNA),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等细胞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随着研究进展,发现lncRNA的表达量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是转录本大于200个核苷酸长度、无蛋白编码功能的非编码核糖核酸(ncRNA),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等细胞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随着研究进展,发现lncRNA的表达量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在人体血浆中已成功检测到lncRNA,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型诊断学标记物或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对lncRNA在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核糖核苷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对鼠巨噬细胞TLR-9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维琳 王炯 刘荣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CpG-ODN)对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West...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CpG-ODN)对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p-ODN,鸟嘌呤胞嘧啶二核苷酸序列(Non-CpG-ODN),CpG-ODN+氯喹刺激24h后巨噬细胞TLR-9的表达,放免法及ELISA法检测刺激前后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水平。结果刺激24h后,CpG-ODN与CpG-ODN+氯喹组巨噬细胞TLR-9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CpG-ODN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IL-6、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pG-ODN刺激可引起鼠巨噬细胞TLR-9表达增高,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脱氧核糖核苷酸类/药理学 巨噬细胞/药物作用 巨噬细胞/细胞学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 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对大鼠小肠腺苷酸脱氨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孙聪 洪敏 +2 位作者 程丕显 遇红梅 杨晓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小肠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浆尿酸的含量探讨海洛因对大鼠小肠腺苷酸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海洛因给药、停药大鼠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尿酸含量;处死后取小肠组织制备10%组织匀浆,测ADA活性。结果:海洛因给...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小肠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浆尿酸的含量探讨海洛因对大鼠小肠腺苷酸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海洛因给药、停药大鼠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尿酸含量;处死后取小肠组织制备10%组织匀浆,测ADA活性。结果:海洛因给药9 d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浆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 0.01),小肠组织ADA活性增高(P<0.05);自然停药8 d组与海洛因给药9 d组比较,小肠组织中ADA明显降低(P<0.05),尿酸水平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通过增加ADA的活性,使小肠组织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药理学 腺苷脱氨酶/分析 核苷类/代谢 尿/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13
作者 曹伟杰 刘丽珍 +3 位作者 来晓瑜 王冲 于晓虹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4,共8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RT-PCR方法分析MSCs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表达;应用von Kossa染色、钙定量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PA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100μmol/L的MPA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添加鸟嘌呤核苷可以解除该抑制效应,且该抑制效应与细胞凋亡无关;RT-PCR结果显示,MSCs表达IMPDHⅠ和IMPDHⅡ两种亚型;von Kossa染色和钙定量显示,MPA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Osteopontin和BMP-2的表达相应减低;进一步研究发现,MPA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Runx2、Osterix的表达而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MPA通过耗竭鸟嘌呤核苷的方式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MPA通过抑制Runx2和Osterix蛋白的表达,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药理学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次黄嘌呤 成骨细胞/细胞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鸟嘌呤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9配体CpG-ODN鼻内应用对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洪涛 陈壮桂 +4 位作者 叶进 刘慧 邹小玲 杨海玲 张天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30-1836,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序列Cp G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ODN)鼻内应用与皮下注射对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ACAD)模型小鼠下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雌性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变应性鼻炎组(AR组)、变应性联合气道...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序列Cp G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ODN)鼻内应用与皮下注射对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ACAD)模型小鼠下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雌性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变应性鼻炎组(AR组)、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组(ACAD组)、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Cp G-ODN鼻内滴入组(Cp G i.n.组)和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Cp G-ODN皮下注射组(Cp G i.d.组)。实验组动物依次进行腹腔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凝胶基础致敏和3次鼻腔激发,此后OVA或生理盐水(NS)雾化气道激发,正常对照组则给予NS。Cp G i.n.组和Cp G i.d.组分别给予10.0μg Cp G-ODN滴鼻和皮下注射,其它组给予NS滴鼻或皮下注射。观察Cp GODN干预后对鼻腔及下气道病理变化及评分,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分类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BALF和脾脏中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IFN-γ,以及血清OVA特异性Ig E。结果:炎症细胞浸润评分示ACAD组小鼠肺部的病理改变程度高于control组和AR组(P<0.01);Cp G i.n.组炎症评分较ACA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Cp G i.d.组炎症评分较ACAD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 G i.n.组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绝对值计数、EOS百分比、BALF和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Th2细胞因子较ACAD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Cp G i.d.组上述指标略低于AC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p G i.n.组血清的OVA特异性Ig E较ACA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Cp G i.d.组与ACAD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Cp G-ODN可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而抑制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小鼠的下气道炎性反应,鼻内应用可能较皮下注射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 CpG寡脱氧核糖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尧 兰卫华 +1 位作者 聂志林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T739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建立BTT739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每组分2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T739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建立BTT739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每组分2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实验组荷瘤鼠肿瘤平均体积和平均瘤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并且有2只小鼠无瘤长期存活。经DC疫苗实验组治愈的2只小鼠30d后无肿瘤生长,再次皮下接种BTT739细胞观察30d仍无肿瘤发生。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具有抑瘤效应和生存期延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树突状细胞 COX-2抑制剂 寡脱氧核糖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晓光 李金瀚 罗荣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培美曲塞 临床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DISODIUM 二氢叶还原酶 2004年2月 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苷合成酶 抑制肿瘤细胞 细胞分裂 抗叶制剂 DNA复制 酰基转移酶 抗代谢 礼来公司 核糖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成瘤性和脉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剑波 朱鹏 +1 位作者 代远斌 王继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nti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成瘤性和脉管生成的影响,探讨VEGF-C在脉管新生和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转染antiVEGF-C组、转染空白质粒组及未转染质粒组(n=10),采... 目的观察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nti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成瘤性和脉管生成的影响,探讨VEGF-C在脉管新生和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转染antiVEGF-C组、转染空白质粒组及未转染质粒组(n=10),采用皮下注射分别转染antiVEGF-C基因、转染空白质粒及未转染质粒的SGC-7901细胞悬液0.2ml(1×107/ml),每2d注射1次,连续3次,观察裸鼠皮下肿瘤的生成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及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结果转染antiVEGF-C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瘤体较小。注射后第1、2、3周,转染antiVEGF-C组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分别为4.0±2.2、6.0±3.1、9.0±2.7每高倍视野(/HF),转染空白质粒组分别为6.0±8.7、9.0±3.5、18.0±7.2/HF,未转染质粒组分别为7.0±4.9、9.0±6.4、19.0±6.5/HF,转染antiVEGF-C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0±2.4、5.0±2.1、8.0±1.7/HF,转染空白质粒组分别为4.0±1.8、6.0±2.7、10.0±1.3/HF,未转染质粒组分别为4.0±1.5、6.0±1.3、9.0±1.2/HF。转染antiVEGF-C组肿瘤组织中新生微淋巴管较未转染质粒组及转染空白质粒组明显减少(P<0.05),但新生微血管的数量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VEGF-C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成瘤性及淋巴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不大。VEGF-C可能参与了胃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 反义 淋巴管生成 肿瘤形成过程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分离新生隐球菌RNA
18
作者 陈江汉 廖万清 +3 位作者 温海 吴建华 姚志荣 李志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5-376,共2页
目的:获取新生隐球菌总RNA。方法:异硫氰酸胍一步法。结果:成功地获得了高质量的[(1.23±0.03)μg/105细胞]新生隐球菌总RNA。结论:将异硫氰酸胍一步法应用于新生隐球菌总RNA的抽提,适用于大样本或... 目的:获取新生隐球菌总RNA。方法:异硫氰酸胍一步法。结果:成功地获得了高质量的[(1.23±0.03)μg/105细胞]新生隐球菌总RNA。结论:将异硫氰酸胍一步法应用于新生隐球菌总RNA的抽提,适用于大样本或小样本量的新生隐球菌RNA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属 核糖核苷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导TFO脂质超声微泡对TFO的细胞吸收率及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梁伟华 赵士福 +1 位作者 李黔宁 赵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作用下脂质超声微泡对反向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TFO)的细胞吸收率及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切应力反应元件基因序列的GT21-apsTFO,并构建携带TFO的脂质超声微泡。将ECV304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SSRE)... 目的探讨超声作用下脂质超声微泡对反向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TFO)的细胞吸收率及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切应力反应元件基因序列的GT21-apsTFO,并构建携带TFO的脂质超声微泡。将ECV304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SSRE)组,仅接受切应力作用6h;TFO+超声辐照(TFO+U)组,取60μlTFO(终浓度0.2μmol/L)加入细胞,同时给予超声辐照30s;TFO-脂质微泡(TFO-M)组,取60μl携带TFO脂质超声微泡(终浓度0.2μmol/L)加入细胞;TFO-脂质微泡+超声辐照(TFO-M+U)组,取60μl携带TFO脂质超声微泡(终浓度0.2μmol/L)加入细胞,同时给予超声辐照30s。后三组进行TFO转染后24h接受切应力(压强1.2Pa)作用6h。荧光显微镜观察TFO的细胞吸收率,免疫荧光法和RT-PCR分别检测T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TFO-M+U组的TFO转染效率(38.83%±6.52%)高于TFO-M组(9.50%±2.88%)和TFO+U组(12.66%±3.01%,P<0.01),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与SSRE组比较,TFO+U组、TFO-M组和TFO-M+U组中TF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P<0.01);TFO-M+U组明显低于TFO+U组和TFO-M组(P<0.01),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超声介导下,TFO脂质超声微泡可明显增加细胞对TFO的吸收率,从而增强TFO对TF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核糖核苷 反义 微气泡 凝血致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外泌体DNA的来源与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丁一 孙宏 +1 位作者 盛钢 孙照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93-698,共6页
细胞可通过细胞外囊泡,也称为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将自身物质或代谢产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也可以产生包裹许多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等)的外泌体,并且细菌外泌体与细菌生存发... 细胞可通过细胞外囊泡,也称为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将自身物质或代谢产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也可以产生包裹许多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等)的外泌体,并且细菌外泌体与细菌生存发育及细菌介导的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研究人员还发现,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均可产生包含DNA的外泌体,细菌外泌体DNA可发挥介导水平基因的转移、协助生物膜形成及刺激免疫调节机制等生物学功能。本文针对细菌外泌体DNA的产生方式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使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细菌外泌体DNA,推动对细菌外泌体DNA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脱氧核糖核苷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