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鉴定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及染色体易位系的应用
1
作者 徐兵划 赵勤政 +6 位作者 顾妍 黄大跃 程瑞 刘欣 张朝阳 许文钊 孙玉东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西瓜染色体易位,方便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基于G42西瓜基因组开发出了一套共计20350个寡核苷酸探针,在11条染色体上每kb区间的平均密度为0.42~2.86个oligos。以西瓜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 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西瓜染色体易位,方便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基于G42西瓜基因组开发出了一套共计20350个寡核苷酸探针,在11条染色体上每kb区间的平均密度为0.42~2.86个oligos。以西瓜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试验材料,利用该套探针鉴定出G59的Chr 6和Chr10染色体部分片段发生交换易位。通过观察花粉及调查单瓜种子数量,发现G59花粉形态正常,不育花粉占比4.28%,单瓜种子数量212.33粒,与普通西瓜自交系G33、G37、G42无显著差异。而G59与G33、G37、G42配制的易位杂交组合圣嘉1号、苏梦15、苏梦17不育或畸形花粉占比分别为54.17%、46.52%、43.66%,极显著高于双亲,单瓜种子数量65~81粒,极显著少于双亲和苏梦5号等正常杂交种。本研究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可用于西瓜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创制的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西瓜染色体易位系的利用及易位少籽西瓜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染色体易位 寡核苷酸探针 易位少籽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寡核苷酸探针套用于燕麦染色体鉴定
2
作者 王琳 鲍印广 李兴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简单高效,通过FISH信号分析,可以对不同物种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AFA-3、AFA-4、pAs1-1、pAs1-3、pAs1-4、pAs1-6、pSc119.2-1和(GAA)10等8个探针组成的小麦寡核苷酸探针套,对不...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简单高效,通过FISH信号分析,可以对不同物种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AFA-3、AFA-4、pAs1-1、pAs1-3、pAs1-4、pAs1-6、pSc119.2-1和(GAA)10等8个探针组成的小麦寡核苷酸探针套,对不同倍性的燕麦品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小麦的寡核苷酸探针套在燕麦大部分染色体上可以产生清晰的杂交信号,能够区分燕麦大部分染色体,说明燕麦与小麦存在一定程度相似的重复序列,可为燕麦染色体的精准鉴定和分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寡核苷酸探针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检测的一个寡核苷酸探针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祥海 于仁成 +4 位作者 陈洋 张清春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0-654,共5页
针对分离自南海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在进行核糖体大亚基DNA(LSU rDNA)全序列测序及比对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其核糖体大亚基RNA(LSU rRNA)D10区的一个新的荧光素(FITC)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并建立了相应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在GenBank数... 针对分离自南海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在进行核糖体大亚基DNA(LSU rDNA)全序列测序及比对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其核糖体大亚基RNA(LSU rRNA)D10区的一个新的荧光素(FITC)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并建立了相应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在GenBank数据库中,BLAST检索的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杂交实验的结果也表明,这条探针对相关亚历山大藻的标记具有特异性,且标记效率可以达到100%,标记信号清晰明亮。本研究结果为相关亚历山大藻的监测及其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依据,也为其它微藻特异性探针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亚历山大藻 寡核苷酸探针 核糖体RNA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fB寡核苷酸探针对高龋及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的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衍芹 郭青玉 +1 位作者 吴文 张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变形链球菌 活性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 唾液 不同龋敏感者 早期鉴定 国际标准株 m基因片段 早期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NA-targeted寡核苷酸探针识别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军 邱星辉 +5 位作者 曹宏 许木启 杨敏 何风琴 周可新 阚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484-2491,共8页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内部关系非常复杂 ,及时对活性污泥中优势菌群和群落内部关系进行监测是污水处理中采取正确措施的关键。历史研究表明传统培养方法经常导致活性污泥优势菌群检测的失败 ,而r RNA- targeted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种快...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内部关系非常复杂 ,及时对活性污泥中优势菌群和群落内部关系进行监测是污水处理中采取正确措施的关键。历史研究表明传统培养方法经常导致活性污泥优势菌群检测的失败 ,而r RNA- targeted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种快速原位监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新工具被引入 ,使我们对参与污水净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优势菌群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就该方法在识别除磷污泥、脱氮污泥、污泥泡沫和膨胀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典型应用进行综述 ,分析了该方法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并对目前已建立且应用于活性污泥微生物检测的 r 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NA 寡核苷酸探针 杂交 微生物生态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征 欧国敏 +2 位作者 刘聪 罗颂椒 陈治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4,55,T003,共4页
选用5只6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胫骨近端,用0.5mol/LEDTA脱钙后,用非放射性同位素(地高辛)标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寡核苷酸探针,探讨骨组织石蜡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结果显示骨组织中各部位结构清晰,细胞内mRNA... 选用5只6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胫骨近端,用0.5mol/LEDTA脱钙后,用非放射性同位素(地高辛)标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寡核苷酸探针,探讨骨组织石蜡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结果显示骨组织中各部位结构清晰,细胞内mRNA保存良好,所设对照实验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表明本方法是进行骨组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地高辛 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ApoEε4等位基因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华静 徐鹏 +2 位作者 王坚苗 夏星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荧光材料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确定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CdSe为核心的量子点与ApoEε4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反应合成探针,对ApoEε4-PT7-PL质粒和正常人标本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并与地高辛...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荧光材料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确定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CdSe为核心的量子点与ApoEε4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反应合成探针,对ApoEε4-PT7-PL质粒和正常人标本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并与地高辛标记方法作相应比较。结果量子点与地高辛标记显影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量子点在Southern blot检测成像中表现出优良特性,可望替代传统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ApoEε4等位基因 寡核苷酸探针 Southern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贤华 张斌 吴织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7-288,310,共3页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 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利用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 ...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 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利用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 牙周炎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分别为 91 6 7%,90 0 0 %和 95 6 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位点 ;有 83 33%的牙周炎位点同时检出 3种致病菌 ,3种细菌检出情况为两两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很高 ,它们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龈下菌斑 致病菌 检测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变形链球菌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罕 凌均棨 刘建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6-17,共2页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BC73快速检测变形链球菌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 记寡核苷酸探针EUB338和BC73与模式菌株和牙菌斑样品荧光原位杂交后的荧光强度和荧光计数。[结果]荧光标记寡核苷 酸探针BC73与变形...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BC73快速检测变形链球菌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 记寡核苷酸探针EUB338和BC73与模式菌株和牙菌斑样品荧光原位杂交后的荧光强度和荧光计数。[结果]荧光标记寡核苷 酸探针BC73与变形链球菌S. mutans 10449杂交的荧光强度7倍于S.mitis 15914和E. coli K12。变形链球菌占牙菌斑中细 菌总数的1.7%。[结论]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BC73能特异性检测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寡核苷酸探针 牙菌斑 荧光标记 特异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强度 E.COLI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核苷酸探针检测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贤华 吴织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研究伴放线菌放线杆菌在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方法 :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对 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6 0个患病位点中有 19... 目的 :研究伴放线菌放线杆菌在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方法 :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对 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6 0个患病位点中有 19位点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检出率为 31.6 7% ,在健康部位未检测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患者的年龄是 (2 8.6 8±7.33)岁 ,未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患者的年龄是 (44 .48± 12 .48)岁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伴放线菌放线杆菌与年轻患者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甘薯基因组中NBS与LRR序列数目
11
作者 屈满义 查向东 +2 位作者 王钰 杨金环 蒋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含编码NBS及LRR结构域序列的PCR扩增产物作标准对照,根据P-LOOP模体及LRR结构域氨基酸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应用Southern杂交定量检测甘薯基因组中NBS与LRR序列的拷贝数目。结果表明,甘薯基因组中存在多个拷贝的NBS与LRR编码序列,经... 以含编码NBS及LRR结构域序列的PCR扩增产物作标准对照,根据P-LOOP模体及LRR结构域氨基酸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应用Southern杂交定量检测甘薯基因组中NBS与LRR序列的拷贝数目。结果表明,甘薯基因组中存在多个拷贝的NBS与LRR编码序列,经计算初步获得了其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目,为揭示甘薯抗病分子机制及植物抗病分子育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NBS-LRR 寡核苷酸探针 SOUTH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寡核苷酸探针同步标记在Northern blot多基因分析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杜明梅 叶玲 +3 位作者 翟冰 刘建伟 刘静 杨立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85-68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多探针同时标记同步杂交检测多基因的简化的Northern blot方法。方法:通过T4多聚核苷酸激酶5′末端放射性磷酸化标记法对Northern blot中多寡核苷酸探针同时标记,实现对同一张转移印迹膜上的多基因同步杂交显影检测。结果... 目的:建立一种多探针同时标记同步杂交检测多基因的简化的Northern blot方法。方法:通过T4多聚核苷酸激酶5′末端放射性磷酸化标记法对Northern blot中多寡核苷酸探针同时标记,实现对同一张转移印迹膜上的多基因同步杂交显影检测。结果:与常规mRNA逐一检测的效果进行比较,同步简化法的各目的基因同时得到较好的检测。结论:同步简化法简化了实验过程,缩减了实验时间,节省了实验试剂,并使各基因表达丰度之间的比较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提高了Northern blot的检测效率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BLOT 寡核苷酸探针 探针标记 多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fB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儿童龋易感人群的研究
13
作者 邓晓红 郭青玉 +2 位作者 肖刚 李睿 刘忠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1,38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于正常群体中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检测龋易感人群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4岁无龋儿童125名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gtfB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来检测研究对象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追踪观察1年,进行临床复查... 目的建立一种于正常群体中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检测龋易感人群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4岁无龋儿童125名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gtfB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来检测研究对象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追踪观察1年,进行临床复查,将初查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此方法作出评价。结果单独采用PCR法检测龋易感人群时,其预测灵敏度、预测特异度、预测可信度分别为56.4%、44.2%、48.3%;联合采用PCR和探针杂交法检测龋易感人群时,上述3个指标均有提高,分别为69.2%、46.8%、54.3%。探针杂交试验阳性和阴性者都检查到有龋病发生,但阳性患龋者的龋失补牙数(dmft)为2.15±0.86,龋病患病率为23.28%,而阴性患龋者的dmft为1.58±0.51,龋病患病率为10.3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的dmft和患龋率均大于阴性组。结论本研究所用的gtfB寡核苷酸探针在检测龋易感人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预测灵敏度较高,但预测特异度和可信度不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龋活性试验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快速筛选重组克隆
14
作者 卢一凡 邓继先 程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5-37,共3页
提出了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快速筛选重组克隆的方法,在数小时内即可完成杂交和自显影的过程。以克隆羊β-乳球蛋白基因(BLG)第一内含子为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筛选重组克隆 乳球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发夹寡核苷酸探针检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时细胞凋亡的变化(英文)
15
作者 朱长连 王小阳 +1 位作者 杨平 程秀永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5,F003,共8页
目的 :观察用生物素标记的发夹寡核苷酸探针 (HPP)检测未成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DNA双链断裂(DSB)的短暂空间改变 ,并与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的DNADSB比较。方法 :使 7d龄幼鼠缺氧缺血 ,用HPP位点标记显示DNADSB短暂空间形... 目的 :观察用生物素标记的发夹寡核苷酸探针 (HPP)检测未成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DNA双链断裂(DSB)的短暂空间改变 ,并与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的DNADSB比较。方法 :使 7d龄幼鼠缺氧缺血 ,用HPP位点标记显示DNADSB短暂空间形式 ,用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双标记评价HPP标记和脑损伤的关系 ,用双标记的TUNEL评价HPP标记的灵敏度。结果 :HPP标记局限在同侧半球MAP 2染色阴性区域 ;阳性细胞数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在缺氧缺血后 2 4h ,阳性细胞数上升达到高峰 ,但在松果体细胞核变化更早 ,而海马CA3 区域细胞变化延迟。HPP和TUNEL双标记显示在再灌注早期HPP标记多于TUNEL标记。结论 :HPP标记显示出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的典型变化 ,是检测凋亡改变的灵敏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双链断裂 大鼠 生物素标记 发夹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小麦“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丹蕊 杜培 +2 位作者 裴自友 庄丽芳 亓增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75-1587,共13页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染色体鉴定技术简单、经济和高效,可以促进小麦品种及亲缘物种染色体识别和变异体鉴定,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我们前期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套,包含p As1-1、p As1-3、AFA-4、(GAA)10和p Sc119.2-1共5个探针...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染色体鉴定技术简单、经济和高效,可以促进小麦品种及亲缘物种染色体识别和变异体鉴定,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我们前期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套,包含p As1-1、p As1-3、AFA-4、(GAA)10和p Sc119.2-1共5个探针。本研究通过一次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源于17个非整倍体的18份材料分析发现,其中14个染色体组成正确,可以清晰识别相应的缺体、四体和端体。还构建了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的、能准确识别3个基因组和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高清核型,发现4个非整倍体发生变异,其中从N5BT5D中鉴定出一个可能的小片段相互易位系T6AS·6AL-6DL和T6DS·6DL-6AL。进一步对7个地方品种、10个栽培品种(系)和1个人工合成小麦分析,发现15条染色体存在多态性,涉及6条B组(除4B)、5条A组(除1A和3A)和4条D组(1D、2D、4D和7D)染色体,可以清晰识别我国小麦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种易位类型(T1RS·1BL、T6VS·6AL及相互易位T1RS·7DL和T7DS·1BL),省去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程序。另外,对5个亲缘物种分析发现,该探针套可以识别栽培一粒小麦、硬粒小麦Langdon、荆州黑麦、长穗偃麦草(2n=2x=14)全部和中间偃麦草30条染色体,并构建了这5个物种的核型。本研究结果证实该寡核苷酸探针套可以有效用于小麦及亲缘物种染色体鉴定,高清晰的中国春非整倍体核型为小麦染色体工程提供了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染色体painting 染色体多样性 小麦易位系 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国利 庄玉辉 +3 位作者 赵铭 王国冶 陈保文 沈小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 分支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经PCR扩增,依菌种不同可见一条约340bp-450bp范围DNA片段。探针特异性试验表明,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草分支杆菌探针。MPH与微黄分支杆菌亦杂交外,其余探针均为特异的。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19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至种水平。结论 16S-23S rDNA ITS PCR-反向杂交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鉴定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 寡核苷酸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准确鉴定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源易位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骄 刘志涛 +3 位作者 陈健泳 王艳芝 庄丽芳 亓增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培育小麦异源易位系是转移和利用外源基因的有效途径,快速准确的染色体鉴定方法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本研究以电离辐射诱致的2个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5J易位系(NAU16YJ127和NAU16YJ124)为例,分析了综合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 培育小麦异源易位系是转移和利用外源基因的有效途径,快速准确的染色体鉴定方法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本研究以电离辐射诱致的2个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5J易位系(NAU16YJ127和NAU16YJ124)为例,分析了综合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套[包括(GAA)10、pSc119.2-1、pAs1-1、pAs1-3、AfA-3和AfA-4六个寡核苷酸探针]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等方法鉴定小麦异源易位系的效果。结果表明,NAU16YJ127(2n=6x=42)包含一对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染色体T5JS·5JL-5AL#1,同时在染色体6A和2D长臂顶端也发生了明显的相互易位;NAU16YJ124(2n=6x=44)附加了一对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同时包含一对6A长臂缺失染色体del6AL,其缺失区段易位到5JL近端部,形成T5JS·5JL-6AL,其他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利用21个5J特异分子标记(19个位于长臂和2个位于短臂)分析发现,两个易位系均含有全部5J短臂标记,同时T5JS·5JL-5AL#1含有12个长臂标记,而T5JS·5JL-6AL仅含有2个长臂标记,确证两个易位系断点不同,并将21个标记定位于4个不同区段,其中位于5J短臂的2个标记位于1个区段,位于5J长臂的19个标记位于3个区段(5JL-1~3),分别包含2、10和7个标记;发现3个为可以同时识别5J和5A的共显性标记,其中NAU16YJ124含有全部5A标记,而NAU16YJ127仅包含其中2个标记,进一步验证了细胞学鉴定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为准确鉴定小麦异源易位系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系 电离辐射 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 分子标记 物理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新寡核苷酸探针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洪坤 唐宗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能有效地检测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进一步发现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和非变性FISH(ND-FISH)技术可以提高黑麦染色体的检测效率。【方法】通过借助SLAF-seq(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能有效地检测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进一步发现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和非变性FISH(ND-FISH)技术可以提高黑麦染色体的检测效率。【方法】通过借助SLAF-seq(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发寡核苷酸探针。【结果】开发了3种新的寡核苷酸探针Oligo-2874、Oligo-5296和Oligo-9965,它们可用于ND-FISH分析。通过与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端部和亚端部特异杂交,从而达到识别黑麦染色体的目的。【结论】这些寡核苷酸探针可以用于快速高效地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丰富了小麦-黑麦杂交后代FISH分析的探针源。研究结果也表明SLAF-seq技术可以用来开发小麦近缘种属特异的重复序列FISH分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寡核苷酸探针 非变性FISH SLAF-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探测扩增的病理性突变珠蛋白基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申五 阮幼林 +6 位作者 刘敬忠 姜哲 高庆生 赵艳君 沈岩 吴冠芸 何轮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用末端转移酶催化生物素核苷酸底物(Biotin-ll-dUTP)共价连接在合成的寡核苷酸3’羟基末端,从而合成了两种寡核苷酸探针(β~T_(41-42)及β~A_(41-42))。用它们分别与克隆化扩增的正常和突变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杂变。结果表明该探针都... 用末端转移酶催化生物素核苷酸底物(Biotin-ll-dUTP)共价连接在合成的寡核苷酸3’羟基末端,从而合成了两种寡核苷酸探针(β~T_(41-42)及β~A_(41-42))。用它们分别与克隆化扩增的正常和突变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杂变。结果表明该探针都具有与^(32)P探针相似的特异性,其杂交的灵敏度为2—3pg(特异序列)。进而将探测HbS基因的正常和异常两种寡核苷酸19聚体(β~A_6和β~S_6)用^(32)P和生物素分别标记;将HbS杂合子病人的白细胞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并以含正常β—珠蛋白基因的DNA片段作对照,与两种探针分别进行斑点杂交。所得结果完全一致;Hbs杂合子DNA对正常和异常探针都显出杂交信号,而正常DNA只与β~A探针显杂交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寡核苷酸探针 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