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沴疬寒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裕沛 朱益敏 +4 位作者 黄宝驹 张茂 徐小勇 主父瑶 王灿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疠气挟寒湿之气,与体内的伏燥之邪,合而为病;主张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结合脏腑辨证;提出以平为期,以通为要,截断扭转,开达膜原的治则;具体治法则以清肺解毒为首务,宣肺止咳为重要环节,随证可予以祛风利咽、化湿泄浊、化瘀通络、扶正固本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沴疬寒疫 王灿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寒疫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文勇 《甘肃中医》 2003年第6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寒疫 发病特点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时期寒疫理论演变探析
3
作者 张文风 马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18-721,共4页
宋元时期各医家的特色学术思想推动了疫病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而隐藏在疫病理论中的寒疫理论脉络也逐渐隐现,在宋元时期疫病理论演变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寒疫理论开始逐渐从伤寒辨证体系中脱离出来,以庞安时、朱肱、郭雍为... 宋元时期各医家的特色学术思想推动了疫病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而隐藏在疫病理论中的寒疫理论脉络也逐渐隐现,在宋元时期疫病理论演变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寒疫理论开始逐渐从伤寒辨证体系中脱离出来,以庞安时、朱肱、郭雍为代表,第二阶段是寒疫理论体系在金元四大家等医家的学术思想不断创新中彻底脱离伤寒学理论体系,将寒疫理论体系完全归于热病体系下。由于宋元时期温病学理论体系还尚未完善,所以寒疫理论体系在该阶段大多隐含在内伤与外感发病关系的中医理论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疫 宋元时期 理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疫辨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汤旻雨 陈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9-12,共4页
寒疫最早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中,当时依据发病的时令与气候因素称其为“时行寒疫”。尔后因寒疫概念与时行病逐渐分离开来,多称之为寒疫。寒疫为感受寒性疫疠之气而发病,四季皆可发病,并与“暴寒”有一定关系,属广义伤寒范畴。... 寒疫最早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中,当时依据发病的时令与气候因素称其为“时行寒疫”。尔后因寒疫概念与时行病逐渐分离开来,多称之为寒疫。寒疫为感受寒性疫疠之气而发病,四季皆可发病,并与“暴寒”有一定关系,属广义伤寒范畴。寒疫与狭义伤寒同为感受寒邪为病,不同的是寒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因而可遵从伤寒六经理法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颂歌 魏毅 +4 位作者 王春灵 黄力 李闪 刘苒宁 张广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9期9-11,共3页
该文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发热症状及诊疗过程,发现该病为寒疫时气为病,发病早期为感受寒湿邪气,运用中医经典方剂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该文总结了治疗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麻黄细辛附子汤 寒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与王永炎等商榷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登岭 赵红霞 张耀文 《国医论坛》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就“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与王永炎等进行探讨,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寒疫”,进而认为其“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导性、实用性、可行性有待商榷。从王院士等行文中“寒疫”概念的引入、“寒疫”概念的定义... 就“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与王永炎等进行探讨,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寒疫”,进而认为其“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导性、实用性、可行性有待商榷。从王院士等行文中“寒疫”概念的引入、“寒疫”概念的定义,以及王院士等对《伤寒论》《重订通俗伤寒论》之“寒疫”概念的解读等方面入手,结合新冠肺炎期间的气候状况,参考经典著作进行运气推演,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属中医疫病中的“寒疫”范畴,依据发病时节武汉“多湿”“暖冬”的气候特点,认为此新冠肺炎一疫,可参阅热病学之湿温(湿热)辨治,临床初期所见恶寒、头痛、乏力、身热不扬、干咳等症状,实类湿温(湿热)病之表湿(阴湿)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轻型、普通型、危重型分型辨证论治部分,实为现代版的湿温(湿热)病辨证论治提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寒疫 王永炎 湿温(湿热) 学术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味羌活汤防治雏鸡“时行寒疫”
7
作者 张连珠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5-26,共2页
九味羌活汤防治雏鸡“时行寒疫”张连珠(内蒙古包头市动物检疫站014040)1991年3月25日,天气突变,朔风骤起,雨雪交加,气温下降8~120℃,引起我市郊区9个乡的100多养鸡户的5万余只鸡发病,死亡2万多只。笔... 九味羌活汤防治雏鸡“时行寒疫”张连珠(内蒙古包头市动物检疫站014040)1991年3月25日,天气突变,朔风骤起,雨雪交加,气温下降8~120℃,引起我市郊区9个乡的100多养鸡户的5万余只鸡发病,死亡2万多只。笔者与邻近3户的数千只鸡亦发病,多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雏鸡 时行寒疫 九味羌活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疫勿轻忽伤寒理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目前有将各种疫病一概视为温疫,轻忽甚至废用伤寒理法的倾向。温病与伤寒本应互为补充,而不能以温病取代伤寒。依据经典文献和临床实际,可知寒性疫病确实存在。对《伤寒例》提出的"寒疫&... 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目前有将各种疫病一概视为温疫,轻忽甚至废用伤寒理法的倾向。温病与伤寒本应互为补充,而不能以温病取代伤寒。依据经典文献和临床实际,可知寒性疫病确实存在。对《伤寒例》提出的"寒疫"加以探讨并重新定义,为应对流感、禽流感、SARS一类流行病做好理论准备。介绍了临床经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奎《松峰说疫》治瘟疫学术思想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兆利 王庆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2期8-10,共3页
清代著名医家刘奎所撰《松峰说疫》继承吴又可《温疫论》病因与发病认识,强调治疫当先明辨瘟疫之名义,明确了瘟疫分类,创瘟疫-寒疫-杂疫"三疫"学说,开阔了瘟疫学派的视野;遵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治,阐述"瘟疫六经治法&... 清代著名医家刘奎所撰《松峰说疫》继承吴又可《温疫论》病因与发病认识,强调治疫当先明辨瘟疫之名义,明确了瘟疫分类,创瘟疫-寒疫-杂疫"三疫"学说,开阔了瘟疫学派的视野;遵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治,阐述"瘟疫六经治法",突出辨证论治精神;总结"瘟疫统治八法",寒凉解毒为先;对疫病预防、传播途径的阻断及与易感人群隔离与消毒,也提出独到的措施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疫 刘奎 松峰说 六经治法 凉解毒 文献医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经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思路
10
作者 赵亮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5期1-2,8,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于中医"寒疫"范畴,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可伴有纳差、口干口苦、腹泻、汗出、恶寒、肌肉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病变涉及太阳、少阳、阳明和太阴四经,基本传变规律为太阳-少阳-阳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于中医"寒疫"范畴,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可伴有纳差、口干口苦、腹泻、汗出、恶寒、肌肉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病变涉及太阳、少阳、阳明和太阴四经,基本传变规律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根据"三阳合病,取治少阳"的原则,选方以少阳病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辨治COVID-19,临床应用时结合患者具体证候特征加减使用,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寒疫 经方 小柴胡汤 六经辨证 传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