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寒热并用理论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浅析——以柴胡桂枝汤为例
1
作者 弓艳玲 韦小霞 +1 位作者 农志飞 李伟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中药寒热并用即方剂中寒凉的药物与温热的药物相互配伍,是反性药物配伍的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亦体现了中医调理阴阳、祛邪扶正、三因制宜的基本治则。笔者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科临证治疗疾病时,应用较多寒热... 中药寒热并用即方剂中寒凉的药物与温热的药物相互配伍,是反性药物配伍的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亦体现了中医调理阴阳、祛邪扶正、三因制宜的基本治则。笔者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科临证治疗疾病时,应用较多寒热并用之方剂,且获效满意。现将其理论进行浅析,以柴胡桂枝汤为例,并附病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寒热并用 小儿疾病 柴胡桂枝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法在肺系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益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8-510,共3页
分析肺系病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肺系病中寒热错杂证的形成特点;探讨寒热并用法在治疗肺系病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验案。
关键词 寒热并用 肺系病 乌梅丸 半夏泻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会 陈丽名 屈杰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65-68,共4页
分析《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应用特点,指出寒热错杂于中焦,则治以互解寒热,调和脾胃;上热下寒,治以清上温下;外寒内热,治以解表清热;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畅达枢机。慢性肾脏疾病具有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临证常需寒热并... 分析《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应用特点,指出寒热错杂于中焦,则治以互解寒热,调和脾胃;上热下寒,治以清上温下;外寒内热,治以解表清热;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畅达枢机。慢性肾脏疾病具有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临证常需寒热并用,温凉协同,扶正祛邪,各司其职,使其相得益彰,方能效若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伤寒论》 寒热并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寒热并用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成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论述了寒热并用法的源流与发展。认为寒热并用法能平调寒热,协理阴阳;温阳扶正,清化消炎;温通苦燥,治疗湿热;调理气机,调和肝脾;引火归元,引阳入阴;反佐药性,增强疗效。介绍了此法在胃肠道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湿热病证、神经精神系... 论述了寒热并用法的源流与发展。认为寒热并用法能平调寒热,协理阴阳;温阳扶正,清化消炎;温通苦燥,治疗湿热;调理气机,调和肝脾;引火归元,引阳入阴;反佐药性,增强疗效。介绍了此法在胃肠道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湿热病证、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疑难病症方面的运用及其证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错杂 寒热并用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永学 《现代中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3-4,共2页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配伍 寒热并用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寒热并用法探析侯氏黑散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兴 杨志宏 +2 位作者 郭珍 张锐敏 闫冬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145-149,共5页
本文通过对侯氏黑散的源流、配伍特点、方证内涵进行探析,可知此方是张仲景博采众方所得,其“寒热温凉熔于一炉,清散补泄集于一方”的组方特点体现了中医“寒热并用”的方剂配伍理论。全方具有温阳益气养血、祛风清热化痰,内外风同治之... 本文通过对侯氏黑散的源流、配伍特点、方证内涵进行探析,可知此方是张仲景博采众方所得,其“寒热温凉熔于一炉,清散补泄集于一方”的组方特点体现了中医“寒热并用”的方剂配伍理论。全方具有温阳益气养血、祛风清热化痰,内外风同治之功,主治以气血亏虚,运行不畅,复感外邪,痰湿郁热,引动肝风,痹阻经脉为主要病机的“大风”。侯氏黑散治寒、热、虚、实各有所为,治风、痰、气、血、瘀、热面面俱到,是中医治疗中风的“第一方”,其方证内涵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相合,故分析总结侯氏黑散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及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点和理论,以期为侯氏黑散的运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并用 侯氏黑散 气虚血瘀 缺血性中风 《金匮要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方治疗内科杂病之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三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4年第2期31-32,共2页
寒热并用方治疗内科杂病之验第四军医大学(710032)王三虎在寒热并用的诸多方剂中,尤以《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乌梅九、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剂为著名。其方立意明晰,配伍精当,在理论上容易掌握,可谓脸炙人口。但在临... 寒热并用方治疗内科杂病之验第四军医大学(710032)王三虎在寒热并用的诸多方剂中,尤以《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乌梅九、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剂为著名。其方立意明晰,配伍精当,在理论上容易掌握,可谓脸炙人口。但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疑难病证中要辨证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寒热并用 内科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药对作用探析
8
作者 吴立明 《国医论坛》 2007年第6期44-45,共2页
分析寒热并用药对的舍性存功、取性取功、反佐反治的配伍规律和特点,探讨寒热并用药对的作用机理和临床适用范围。
关键词 寒热并用 药对 舍性存功 取性取功 反佐反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验案三则 被引量:4
9
作者 林心然 李元文 +7 位作者 蔡玲玲 任雪雯 李雪 冯蕙裳 姜晓媛 吴迪 李姝燏 王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14-716,共3页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改变,使得皮肤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团队认为皮肤病发病为外邪、体质、情志等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临证多寒热虚实...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改变,使得皮肤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团队认为皮肤病发病为外邪、体质、情志等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临证多寒热虚实并见,尤其以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为甚。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病证症体结合,多寒热并用,温清并举,攻补兼施,往往达到驱邪不伤正、补虚不滋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并用 寒热错杂 皮肤病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治疗小儿感冒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金宏 李小芹 +1 位作者 邢磊 吴丽萍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7-67,77,共2页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然笔者在临床上跟师期间常遇到不少的小儿感冒,辨证既不属于单纯风寒证,也非单纯风热证,更不是伤暑感冒,治疗往往因难以辨其寒热而影响疗效,单用辛温药或清热药均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导师常常在辨清主证...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然笔者在临床上跟师期间常遇到不少的小儿感冒,辨证既不属于单纯风寒证,也非单纯风热证,更不是伤暑感冒,治疗往往因难以辨其寒热而影响疗效,单用辛温药或清热药均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导师常常在辨清主证的前提下,采取寒热药并用,起效明显。因此,寒热并用法对小儿感冒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并用 感冒 寒热错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明华教授寒热并用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 被引量:1
11
作者 巫遥 徐成成 崔春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723-1724,共2页
眩晕一病古今论述详尽,众多医家亦提出具体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常有效;然病人经服药、针灸等集中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眩晕仍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眩晕病机常寒热错杂,吴明华教授根据此病机提出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需寒热并用、调和阴阳... 眩晕一病古今论述详尽,众多医家亦提出具体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常有效;然病人经服药、针灸等集中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眩晕仍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眩晕病机常寒热错杂,吴明华教授根据此病机提出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需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吴明华教授临床用药常根据患者症状,抽丝剥茧,灵活选药,运用黄连联合吴茱萸、附子联合磁石、生姜联合黄连、黄连联合肉桂等寒温药对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反复发作 病机 寒热错杂 寒热并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树民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飞月 姜树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654-657,共4页
脾胃为人体的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病证虽繁多,然升降失常、燥湿不济,常为其发病的关键,升降失常日久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因此在临床上常将寒热并用之法治疗脾胃病作为治疗此种病症的关键。姜树民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脾胃病时,在遵循"... 脾胃为人体的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病证虽繁多,然升降失常、燥湿不济,常为其发病的关键,升降失常日久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因此在临床上常将寒热并用之法治疗脾胃病作为治疗此种病症的关键。姜树民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脾胃病时,在遵循"中焦如衡,以平为期"的原则基础上,强调寒热并用,并治病不忘求本,兼顾护脾胃,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 寒热并用 脾胃病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仁杰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华兵 《江西中医药》 2004年第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寒热并用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14
作者 崔前平 程小瑾 李济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致残率高的特点,因临床治愈率低,严重危害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故探求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为临床医家所关注。笔者采取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活血通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致残率高的特点,因临床治愈率低,严重危害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故探求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为临床医家所关注。笔者采取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活血通络等方法,以银乌二仙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治疗方法 3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并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法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玉轩 任春荣 《陕西中医函授》 2001年第4期3-4,共2页
寒热并用调和脾胃的法则,首见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并为后世广泛运用,半夏泻心汤、黄 连汤、人参大黄汤等则是其代表方剂。
关键词 寒热并用 调和脾胃 张仲景 辨证论治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培土生金汤联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仕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7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培土生金汤联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9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为... 目的探讨自拟培土生金汤联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9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为28%~3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2. 0 g/次,2次/d;盐酸氨溴索30 mg/次,3次/d。试验组施以自拟培土生金汤联合寒热并用法治疗:自拟培土生金汤;寒热并用法,采用蠲饮泄肺法治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3(IL-23)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L-8、IL-23、TNF-α水平无差异(P> 0. 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IL-8、IL-23、TNF-α水平显著降低,并且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 <0. 05)。结论自拟培土生金汤联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培土生金汤 寒热并用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玉婷 刘建平 +4 位作者 焦红 崔泽华 董紫薇 李培通 杨森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8期8-11,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UC发病之本为脾胃虚弱,病理产物包括湿热、瘀血、热毒等,日久则脾肾渐损,肠腑湿热,终成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病,临证时当以寒热并用法治之,可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主要论述寒...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UC发病之本为脾胃虚弱,病理产物包括湿热、瘀血、热毒等,日久则脾肾渐损,肠腑湿热,终成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病,临证时当以寒热并用法治之,可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主要论述寒热并用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寒热并用 湿热 脾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并用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2例
18
作者 孙淑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寒热并用 胆汁返流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经争寒热,分经司本职”以论药、方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穆杰 王雪茜 +5 位作者 王庆国 程发峰 任北大 纪雯婷 刘姝玲 张海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916-1918,共3页
寒热药并用组方在临床中颇为常用,药有寒热温凉平,方剂亦有,究其配伍后的方剂寒热之性大多遵循"同经所属争寒热,分经自行司本职",能够洞悉错综复杂配伍后的方剂寒热属性在临床应用中便可游刃有余地做出有针对性的的治疗。
关键词 寒热并用 方剂 中药药性 中药归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证论治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青 田秀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21期29-31,共3页
寒热错杂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常见证型,该文认为脾气易虚易寒,胃气易实易热,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常相累而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该证型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脾寒胃热,脾寒则清阳不升,胃热则浊阴不降,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病。... 寒热错杂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常见证型,该文认为脾气易虚易寒,胃气易实易热,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常相累而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该证型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脾寒胃热,脾寒则清阳不升,胃热则浊阴不降,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病。治疗时效法张仲景寒热并用理论,治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之法,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从而达到寒热并用以平阴阳、辛开苦降以调升降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寒热错杂证 脾寒胃热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半夏泻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