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科冷痛贴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立 丁亮 +9 位作者 黄正泉 梅伟 邢润麟 殷松江 吴鹏 李晓辰 马振源 张农山 茆军 王培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伤科冷痛贴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4年11—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符合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期间试验组脱落1例,对... 目的探讨伤科冷痛贴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4年11—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符合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期间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中止1例。试验组采用伤科冷痛贴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外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CGRP、P物质、HMGB1、IL-1β、CXCL12、CXCR4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WOMAC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在治疗7 d时得寒加重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血清中CGRP、P物质、HMGB1、IL-1β、CXCL12、CXCR4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伤科冷痛贴能明显缓解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可能通过抑制HMGB1/CXCL12/CXCR4通路改善滑膜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中医外治法 疼痛 伤科冷痛贴 临床研究 滑膜炎症 HMGB1/CXCL12/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旭涛 俞仲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石氏温经强腰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比对照组患者(80.00%,32/4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上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中医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石氏温经强腰方 中药熏蒸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3
作者 沈灿 俞红 马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LDH常规护理;中...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LDH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施护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中药湿热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及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根据国家LDH诊疗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行走、活动能力,并记录6个月内病人再入院情况。[结果]干预3周后,中药湿热敷组VAS评分、JOA评分优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病人6个月内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中药湿热敷组JOA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中药湿热敷能够缓解LDH病人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辨证施护 中药 湿热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蒸气浴联合药物口服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晶 姜兆荣 +1 位作者 侯俊杰 闻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24-2128,共5页
目的:通过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探究中药蒸气浴联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l(PD-1)、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3月... 目的:通过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探究中药蒸气浴联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l(PD-1)、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医院风湿科诊治的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蒸气浴进行治疗,治疗两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基础实验室指标、中医症状积分、总体疼痛VAS评分、BASDAI、BASFI、BASMI、BAS—G指数改善情况,并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HLA-B27、PD-1的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情况与病情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P〈0.05),提示中药蒸气浴联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ESR、CRP等临床基础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疼痛VAS评分、BAS-G、BASMI、BASFI、BASDAI指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PD-1、HLA-B27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蒸气浴联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中医症状改善及促进临床基础实验室指标、总体疼痛VAS评分、BAS-G、BASMI、BASFI、BASDAI指数的改善,并且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血清中HLA-B27、PD-1水平联合检测值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蒸气浴 寒湿痹阻型 强直性脊柱炎 PD-1 HLA-B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多元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秦 王玉明 +5 位作者 谢幼红 王北 陈爱萍 邵培培 孟娟 马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7-2419,共3页
目的:观察内服药物与中医多元外治法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治疗前后对照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且中医证型为寒湿痹阻型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3例,采取多元治疗(中西药内服+多元外治),对照组32例... 目的:观察内服药物与中医多元外治法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治疗前后对照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且中医证型为寒湿痹阻型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3例,采取多元治疗(中西药内服+多元外治),对照组32例,采取中西药内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多途径给药,几种外治法配合使用的多元外治法是治疗膝OA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多元外治法 膝骨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汪红莲 夏艳丽 +2 位作者 鲁艳 邓艳华 李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6-67,74,共3页
目的探讨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遵医嘱予温经散痹方口服及传统督脉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经散痹方口服... 目的探讨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遵医嘱予温经散痹方口服及传统督脉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经散痹方口服,并在进行传统督脉灸治疗前,先用杵棒依次按摩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大椎至腰阳关等腧穴)及肾俞、气海俞,每日1次,每次30~40min,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比较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效果。结果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疼痛 杵棒点穴 督脉灸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督理筋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贾松涛 郑丽娅 +4 位作者 武佐元 乔兆辉 牟成林 沈向楠 朱学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用于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独活寄生...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用于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督理筋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CSS评分、MBI评分和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前腰椎活动度及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前VAS评分、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C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MBI评分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明显升高,JOA评分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腰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驱和后伸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多明显(P<0.05)。结论采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用于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血清PGE_(2)、IL-6和TNF-α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理筋针法 独活寄生汤 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血清PGE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腰合剂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冬玲 凌春燕 +3 位作者 李贵 蒙映彤 邓豪 陈广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壮腰合剂改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情况和腰腿部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断治疗的12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60例... 目的观察壮腰合剂改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情况和腰腿部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断治疗的12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60例。西药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100 mg/次,2次/d口服;中药组给予中药经验方壮腰合剂治疗,50 mL/次,2次/d口服。5 d为1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药组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西药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ODI、SAS、VAS均较西药组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药组JOA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腰合剂能明显改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腰腿部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腰合剂 寒湿痹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唐希文 杨莉 侯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温和艾灸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对免疫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 目的:探讨温和艾灸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对免疫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和艾灸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G(Ig A)、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补体C4水平等免疫学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率15. 91%、总有效率78. 41%,观察组临床痊愈率23. 86%、总有效率89. 7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ESR、CRP、RF、Ig A、Ig G、Ig 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以上指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HAQ指数、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以上评分2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乏力、过敏性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7. 05%、23. 86%、9. 09%、25%、5. 68%、12. 5%,观察组分别为10. 23%、13. 64%、6. 82%、11. 36%、3. 41%、3. 41%,观察组在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口腔溃疡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和艾灸能提高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艾灸 寒湿痹阻型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炎性反应递质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虎符铜砭刮痧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梦圆 杨巧菊 +1 位作者 徐慧 王德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用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虎符铜砭刮痧。连续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 目的 探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用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虎符铜砭刮痧。连续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虎符铜砭刮痧可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中医症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疼痛 症候 虎符铜砭 刮痧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韩永亮 孙伟琦 +1 位作者 霍尚飞 徐振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近期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性功能锻炼,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近期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性功能锻炼,观察组接受康复性功能锻炼加针刀松解辅助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比血清中疼痛相关指标、炎性递质、血管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疼痛递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炎性递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接受针刀松解辅助治疗,在缓解病情方面具有肯定疗效,具体机制与其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优化血管功能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痹阻型肩周炎 针刀 疼痛递质 炎性递质 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乌龙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志文 任晨晖 +5 位作者 袁强 张爱国 曹颖 董玉山 仲伟静 王松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10-1914,共5页
目的评价麝香乌龙丸(麝香、制川乌、地龙等)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分形素趋化因子(FKN/CX3C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麝香乌龙丸组)和对照组(白芍总苷... 目的评价麝香乌龙丸(麝香、制川乌、地龙等)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分形素趋化因子(FKN/CX3C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麝香乌龙丸组)和对照组(白芍总苷胶囊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主要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FKN/CX3CL1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ESR、CRP水平随时间推进下降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IL-18、FKN/CX3CL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麝香乌龙丸对寒湿痹阻型RA的临床疗效优于白芍总苷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乌龙丸 类风湿关节炎(RA) 寒湿痹阻型 白介素18(IL-18) 分形素趋化因子(FKN/CX3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谷家立 马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224-2228,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A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A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通络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AS功能活动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和Schober试验测量值均显著升高(P<0.05),枕墙距和指地距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SDAI评分和BASF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寒湿痹阻型AS能够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寒湿痹阻型 温阳通络法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活动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李晶晶 陈伟 +4 位作者 马芹 刘利 田冬梅 兰卫 武嘉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39-4145,共7页
目的 探讨维药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157.5 mg/kg)和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低、中、高剂量组(0.84、 2.52、 5.04 g/kg),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 目的 探讨维药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157.5 mg/kg)和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低、中、高剂量组(0.84、 2.52、 5.04 g/kg),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溶液结合浸泡冷水方式建立大鼠寒湿痹阻型骨关节炎模型,灌胃给药21 d后进行大鼠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Micro CT扫描成像并检测骨小梁微结构参数;HE与SF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Lequesne MG评分均降低(P<0.05);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高剂量组骨微结构改善,BMD、 BV/TV、 Tb.N值升高(P<0.05),Tb.Sp值降低(P<0.05);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和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中、高剂量组膝关节软骨组织Wnt5a、 β-catenin、 MMP-1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能够减轻软骨损伤,改善骨微结构,抑制骨关节炎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外吉吾里木法斯里 维药 骨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软骨损伤 骨微结构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风润节汤结合针刺治疗类风湿膝关节炎5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静 杨茂益 梁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消风润节汤结合毫火针留刺法对类风湿膝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109例类风湿膝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消风润节汤结合毫火针留刺法对类风湿膝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109例类风湿膝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54例)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风润节汤及毫火针留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关节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晨僵及肿胀、头晕耳鸣、肢体沉重等)积分及膝关节Lyshgolm评分变化、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53/55)高于对照组85.19%(46/5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晨僵及肿胀、头晕耳鸣、肢体沉重等中医症状积分、膝关节Lyshgolm评分、血清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状瓜氨酸抗体(CC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关节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晨僵及肿胀、头晕耳鸣、肢体沉重等中医症状积分、膝关节Lyshgolm评分、RF、ESR、CC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晨僵及肿胀、头晕耳鸣、肢体沉重等中医症状积分、膝关节Lyshgolm评分、RF、ESR、CC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64%(2/55)低于对照组14.81%(8/54),P<0.05。结论消风润节汤结合毫火针留刺法对类风湿膝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免疫力提升,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膝关节炎 消风润节汤 毫火针留刺法 疗效 关节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通里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雅娟 朱其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65-1866,共2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里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静脉滴注凯时(前列腺素E1),温阳通里方治疗组44例,口服温阳通里方,两组均以一般治疗为基础,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温阳通里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静脉滴注凯时(前列腺素E1),温阳通里方治疗组44例,口服温阳通里方,两组均以一般治疗为基础,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0.91%,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率29.27%,总有效率85.37%,经t检验,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温阳通里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脱疽 寒湿瘀而化热 温阳通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