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树的成型 被引量:9
1
作者 舒德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11-134,共24页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代表),另一个则发生在"寒武前夜"(即前寒武纪末期),以伊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这次独特的三幕式大爆发分步完成了动物形态演化谱系树(简写为TOA)的成型。已有化石证据显示,动物树的3大主体或3个亚界的起源及其早期辐射分别发生于寒武纪大爆发这3个主要阶段。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涵盖了该亚界中所有6大分支(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和绝灭了的古虫类)的原始类群,澄江动物群时代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的顶峰,完成了动物树框架的成型,从而宣告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基本终结。其学术重要性超越了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因为前者位于动物树形成的"源头",而后者仅代表此后的"一段流程"。在动物演化历史上4个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创新事件(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后口动物起源和脊椎动物起源)中,第一个发生在伊迪卡拉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其余3个则可通过梅树村化石群和澄江化石群观察到其完成的主体过程。已灭绝的古虫动物门,是初具鳃裂构造的原始分节动物,作为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的一个珍稀"缺环",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古囊类兼有两侧对称的古虫类和一些原始棘皮动物的镶嵌体征,最可能代表棘皮动物的一个根。在早寒武世动物演化谱系中,后口动物的"顶端类群"的代表是被誉为"第一鱼"的昆明鱼目,目前已知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具对眼、脊索与串珠状脊椎软骨共存的原始脊椎,代表了真正的脊椎类或有头类始祖。相反,包括云南虫属和海口虫属的云南虫类,既没有成对的眼睛也没有可信的脊椎软骨,而且其背神经索也未扩大成脑,甚至不具备低等脊索动物的肌节,因此与真正的有头类或脊椎动物无关。其实,这类奇特动物与古虫类共享相似的躯体构形,应该代表着低等后口动物中的一个侧枝。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生物学一直在动物世界的悠长演化历程中,努力追寻"人类远古由来"的一些重大形态学创新事件的证据,无疑,古虫动物门原始鳃裂构造的出现以及第一鱼之头颅和原始脊椎软骨的形成,应是这条历史长河中人们期待已久的两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大爆发 动物树 澄江化石库 后口动物亚界 古虫动物门 脊椎动物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又获重大突破
2
作者 高立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6-516,共1页
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其最高研究论文规格“Article”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与英国剑桥大学康威莫里斯教授合作的、在早期动物演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中国澄江化石库发现棘皮动物始祖化石》。这是他们... 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其最高研究论文规格“Article”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与英国剑桥大学康威莫里斯教授合作的、在早期动物演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中国澄江化石库发现棘皮动物始祖化石》。这是他们近年来第3次在该杂志以“Article”形式发表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 出版 研究论文 发表 杂志 突破 西北大学 寒武纪大爆发 动物演化 舒德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科研团队《科学》发文:发现寒武纪大爆发极盛时期“化石宝库”
3
作者 李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18,共1页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科学》(Science)发表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5.18亿...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科学》(Science)发表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是进化古生物学界又一突破性发现。寒武纪大爆发与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重大里程碑事件一起被列为六大自然科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库 软躯体 澄江生物群 寒武纪大爆发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扬子海盆——世界上罕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辐射进化的化石库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啸风 姚华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33,共13页
在简要论述我国扬子地块或扬子海盆,包括现今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等地,寒武纪地层中相继发现的以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牛蹄塘生物群和清江生物群等为代表的特异埋藏群及其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对比的同时,讨论了最近发... 在简要论述我国扬子地块或扬子海盆,包括现今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等地,寒武纪地层中相继发现的以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牛蹄塘生物群和清江生物群等为代表的特异埋藏群及其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对比的同时,讨论了最近发现的湖北清江生物群的产出时代和层位、组合特征,并对上述生物群的生态和埋藏环境进行了分析与对比.认为大规模两侧对称动物门类的出现和多门类后生动物骨骼化是构成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征.以上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展示寒武纪大爆发的客观存在,也说明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并非都是沿着达尔文渐进论的进化轨迹,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只要环境许可,生物在相对短暂时间内,采用一种爆发式和多样性辐射进化的模式,也可以出现大量门一级生物,而且这种进化模式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前寒武纪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聚合而引发的、并波及我国南方的距今10亿~8亿年左右的晋宁造山事件,以及雪球事件后因气候变暖,大气和水中有机质和氧及二氧化碳含量的急剧变化,尤其是大气和水中氧气含量的增加,为我国扬子海盆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也为动物的繁衍和骨骼化创造了极好的生态条件.但只有那些生活在海水相对较深,表层水柱充氧而底层缺氧、古地理位置处于扬子碳酸盐岩台地陆棚或陆棚边缘或台缘斜坡或凹陷中的岩家河、澄江、牛蹄塘、清江、凯里等生物群,才有可能在缺氧的海底被保存下来,并形成深色和黑色页岩或泥岩特异埋藏群或化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大爆发 澄江生物群 凯里生物群 牛蹄塘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 埋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武纪早期大气-海洋氧含量与生命大爆发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超 金承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1-508,共8页
寒武纪早期(541-510Ma)地球环境与这一时期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球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寒武纪早期大气-海洋氧含量与这一时期生命辐射之间关系的3种假说:大气-海洋的氧含量增加导致了寒武纪生命... 寒武纪早期(541-510Ma)地球环境与这一时期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球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寒武纪早期大气-海洋氧含量与这一时期生命辐射之间关系的3种假说:大气-海洋的氧含量增加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导致了大气-海洋氧化以及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种假说均有相应的支持证据,但也存在与寒武纪早期海洋化学记录、与现代海洋观察不符和上述假说均未考虑寒武纪早期生命演化所展示的时空差异性等问题。在上述3种假说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寒武纪构造活动、陆源输入、海洋化学和生命演化等最新资料的综合讨论和分析表明: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与生命辐射之间很可能是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关系,而非简单的单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早期 氧含量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其环境演化”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6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长江学者 环境演化 教育部 创新 2004年度 项目资助 舒德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寒武纪海洋中沉积矿床及其古环境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永权 蒋少涌 +2 位作者 凌洪飞 杨竞红 陈建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4,共6页
寒武纪早期是华南的一个重要的沉积矿床形成阶段。在华南扬子板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产有大量的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其中倍受关注的矿床有Ni Mo PG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磷矿床与重晶石矿床。Ni Mo PG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海底热... 寒武纪早期是华南的一个重要的沉积矿床形成阶段。在华南扬子板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产有大量的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其中倍受关注的矿床有Ni Mo PG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磷矿床与重晶石矿床。Ni Mo PG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海底热液喷流作用有关,成矿元素除海水源外,有部分来自深部热液;磷矿床形成于特定的浅海环境,成矿物质的聚集可能与有机质和含铁胶体有关;重晶石矿床的形成也与海底热液和有机质有关。这些矿床保存了大量的古海洋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华南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矿床 华南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热液 古环境 海底 古海洋 寒武纪大爆发 PGE 下寒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及冠轮动物谱系演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飞 梁悦 +2 位作者 刘璠 胡亚洲 付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7-885,共29页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动物门类爆发性出现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自此,地球海洋生态系统从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撑的2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为动物消费驱动的3极食物链生态系统,成为地球隐生宙和显生宙的分水岭,是研究和探索...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动物门类爆发性出现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自此,地球海洋生态系统从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撑的2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为动物消费驱动的3极食物链生态系统,成为地球隐生宙和显生宙的分水岭,是研究和探索显生宙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关键。寒武纪大爆发以地球海洋突然大量、快速出现的两侧动物和矿化壳体为标志。这些帽状、管状的壳体化石,除了少量蜕皮类,大多数属于不明亲缘关系的冠轮动物。因此,寒武纪早期冠轮动物的起源与谱系演化是古生物学乃至现代生物学颇具争议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腕足动物是地质历史上化石保存最为丰富、地史延限最长的冠轮动物重要分支类群,是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核心代表,其研究对于了解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生物宏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腕足动物起源存在多种假说,主要包括帚虫状祖先起源、蛤氏虫起源、托莫特壳起源和胶结质椎管状触手冠动物起源等假说。该文以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为主线,以化石系统实证或证伪国内外腕足动物起源假说为目的,全面总结了寒武纪腕足动物化石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和认识,探讨了地球已知最早的内肛动物、笼头虫和分节的威瓦西虫,以及胶结质椎管状腕足动物玉玕囊形贝发现对揭示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和冠轮动物多样性及其谱系演化的重要意义。然而,寒武纪大爆发与腕足动物起源的诸多研究问题远未解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结合多种埋藏相(包括特异型化石库和碳酸盐岩赋存的壳体化石),对于多门类冠轮动物化石开展综合解剖学和壳体显微结构对比研究,尤其是动物壳体矿化类型和显微结构的精细研究,是解决腕足动物乃至冠轮动物超门起源与演化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 冠轮动物 系统发生学 生物矿化 寒武纪大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被引量:18
9
作者 舒德干 韩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共27页
澄江动物群以富含多门类精美软躯体构造化石享誉学界,是寒武纪大爆发主幕的见证者;它亲眼目睹了地球动物树上几乎所有主要门类祖先的首次大聚会。对该动物群30多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始自1984年的第一个10年(198... 澄江动物群以富含多门类精美软躯体构造化石享誉学界,是寒武纪大爆发主幕的见证者;它亲眼目睹了地球动物树上几乎所有主要门类祖先的首次大聚会。对该动物群30多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始自1984年的第一个10年(1984—1994年),早期动物树上的基础动物亚界和原口动物亚界的大量门类被发现,然而对后口动物亚界全然无知。第二个10年研究(1995—2005年),基础动物亚界和原口动物亚界中的更多门类被发现;而最重要的进展,是西北大学团队主导的早期后口动物大发现使后口动物亚界的基本框架被构建,由此地球三分动物树首次成型。第三个10年及其以后时期(2005年之后),3个动物亚界中进一步添加了一些新的门类认知;综合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埃迪卡拉生物群、寒武纪第一世和第二世的珍稀动物群研究成果,学界开始思考三分动物树分步成型与多幕式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内在关联,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新假说。澄江动物群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包括动物群结构研究,生态环境研究等,然其核心学术价值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1)作为寒武纪大爆发的主幕见证者,澄江动物群首次创建了地球上三分动物树的完整谱系框架。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揭示了地球上动物门类由低等到高等、分阶段爆发创造的本质内涵,即历时约0.4亿年的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树阶段性快速成型的内在耦合性。第一幕发生于埃迪卡拉纪晚期,它诞生了众多基础动物亚界门类(包括大量绝灭门类),也可能出现了少量原口动物的先驱分子;第二幕发生于寒武纪的第一世,除了延续基础动物门类的繁盛外,更创生了原口动物亚界里的主要门类(包括蜕皮类和触手担轮类);第三幕发生于寒武纪第二世(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不仅延续了基础动物和原口动物门类的兴盛,更重要的是诞生了后口动物亚界里的所有门类。至此,整个三分动物树的框架成型,寒武纪大爆发创新事件宣告基本结束。文章还对几个重要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属性进行了评述。第一鱼昆明鱼目是已知唯一的最古老脊椎动物,而云南虫、海口虫既不是脊椎动物(即高等脊索动物),也不属于低等脊索动物,而是一类特殊的低等后口动物;长江海鞘是可信的始祖尾索动物,它支持了经典的尾索动物起源假说;古虫动物门首创鳃裂构造,对后口动物亚界的起源探索提供了关键信息。(2)澄江动物群具有深刻的人文哲学意义,所发现的古虫动物门创造的“第一鳃裂”,昆明鱼目创造的“第一头脑”“第一脊椎”“第一心脏”,为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关于人类的主要基础器官起源悬案的破解提供了关键证据。澄江动物群承上启下,其各种形态解剖学信息对解读埃迪卡拉生物群以及寒武纪相关化石库中绝大多数生物类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的核心贡献 寒武纪大爆发的本质属性 动物树三分结构及其三幕式演化成型 最古老脊椎动物昆明鱼目 低等脊索动物 古虫动物门 蜕皮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元古代”雪球”假说与生命演化的环境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王春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新元古代末期,地球至少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研究者提出了“雪球”假说来解释新元古代时期一系列特殊的地质现象,该假说已成为研究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作用和其后生物大爆发事件的窗口。但一些学者并不赞成地球曾经是被冰雪完全覆... 新元古代末期,地球至少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研究者提出了“雪球”假说来解释新元古代时期一系列特殊的地质现象,该假说已成为研究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作用和其后生物大爆发事件的窗口。但一些学者并不赞成地球曾经是被冰雪完全覆盖的“雪球”,并分别提出了“半融雪球/无冰水体”和“薄冰”假说。尽管每一种假说都不能解释所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现象,但越来越越多的证据,特别是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的证据表明,“雪球”时期的海洋并没有完全被冰封盖,在赤道地区的冰盖可能很薄或存在无冰的水体。无冰水体的存在可以使一些光合生物继续生存和演化,这对其后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和生命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雪球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光合生物 无冰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研究呼唤更多的“理论创新”:评舒德干、韩健论文《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雁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近几十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十分活跃,在具体科学发现上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在重要理论创新上,却极少或者几乎没有;而舒德干的‘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是中国学者在理论创新上的重要突破。”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穆西南以其... “近几十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十分活跃,在具体科学发现上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在重要理论创新上,却极少或者几乎没有;而舒德干的‘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是中国学者在理论创新上的重要突破。”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穆西南以其卓越的学术鉴赏力,对中国学者在国际古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研究 中国古生物学 寒武纪大爆发 韩健 舒德干 鉴赏力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植物的自花授粉说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15,20,共16页
自花授粉、孤雌生殖明显违背"近亲繁殖不利"常识,如果从广泛存在的自花授粉和孤雌生殖现象来看,有性生殖则失去其生态学意义。利用现代生态学、现代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理论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给出圆满解释。分析结论:1)"... 自花授粉、孤雌生殖明显违背"近亲繁殖不利"常识,如果从广泛存在的自花授粉和孤雌生殖现象来看,有性生殖则失去其生态学意义。利用现代生态学、现代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理论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给出圆满解释。分析结论:1)"近亲繁殖不利"适用于K对策生物,在r对策生物中失效;2)植物属于r对策生物,不存在"近亲繁殖不利"问题,自花授粉不会降低其生态适应性;3)树木由于构件化生长发育特点,r对策性质较强,自花授粉不会降低其生态适应性;4)包括孤雌生殖在内的单性生殖与植物自花授粉一样属于典型的近亲繁殖,在r对策条件下同样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5)通过淘汰有害基因纯化种群性状,构建多位点基因复合体,近亲繁殖生物对于相对一致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这也是人们选育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优良品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基础;6)K对策主要在红色皇后效应作用下发展而来,寄生—反寄生、捕食—反捕食斗争激烈,是红色皇后效应的主要驱动力;7)根据红色皇后理论推测,寒武纪大爆发是有性生殖模式进化定型的过程;8)有性生殖五大生态适应效应,促进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也在寒武纪以来生物进化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是结合亲本两套基因组大幅度提高了子代的生态适应性,二是二倍体体细胞可以有效避免有害基因带来的危险,三是通过严格的生殖隔离为物种创新奠定了基础,四是通过多倍化有效扩大基因组规模为生物进化奠定了遗传物质基础,五是有效保留基因突变的中间版本为基因创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花授粉 有性生殖 r对策 K对策 单性生殖 寒武纪大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荐《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13
作者 王成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I0004-I0004,共1页
舒德干院士与韩健研究员完成的学术论文《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对澄江动物群研究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并由此初步破解了达尔文留下的几个重大科学难题: 地球动物树如何起源成型?什么是寒武纪大爆发的... 舒德干院士与韩健研究员完成的学术论文《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对澄江动物群研究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并由此初步破解了达尔文留下的几个重大科学难题: 地球动物树如何起源成型?什么是寒武纪大爆发的本质内涵?人类基础器官的源头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大爆发 韩健 学术论文 科学难题 本质内涵 舒德干 达尔文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德干教授荣获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
14
作者 何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6-826,共1页
在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评选中,由于在进化生物学中一个重大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澄江动物群”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舒德干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在此前,舒德干教授... 在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评选中,由于在进化生物学中一个重大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澄江动物群”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舒德干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在此前,舒德干教授以并列第一的身份联合另外两位科学家申报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成果已经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 陕西省 舒德干 教授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国家自然科学奖 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大爆发 突破性进展 进化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张志飞、杨文力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5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48,共1页
日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张志飞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杨文力教授申报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经过专家评审、会议答辩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资助期限为5年。
关键词 青年科技人才 文力 张志飞 基础研究 寒武纪大爆发 海外人才 物理研究所 科研经费 学术带头人 科技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镇巴发现地球最早苔藓虫化石
16
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上已知的最为宏伟的两侧动物生命爆发事件,在距今5.3亿年前地球海洋中突然爆发性出现了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早期祖先代表。其中地质历史中有一个低调的动物门类——苔藓动物门,它们个体微小,群体...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上已知的最为宏伟的两侧动物生命爆发事件,在距今5.3亿年前地球海洋中突然爆发性出现了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早期祖先代表。其中地质历史中有一个低调的动物门类——苔藓动物门,它们个体微小,群体生活、模块化生长,生态复杂,从早期化石记录来看一直被认为是奥陶纪大辐射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大爆发 群体生活 化石记录 爆发 模块化 苔藓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舒德干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7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2003盎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西北大学 舒德干 教授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国家自然科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培教授团队参与发现元古代高氧气含量的直接记录:石盐流体包裹体测定
18
作者 刘莹 Nigel J F +6 位作者 Brand B U Parnell J Spear N Lécuyer C Benison K Meng F W Ni P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75,共1页
以往对地球历史过程中氧气浓度的推测,都来自各种间接的地球化学数据。而形成在卤水表面的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可以捕获古代的卤水和大气,且由于石盐是无机矿物,捕获的古代大气不会与之发生反应,从而记录了原始的古代海水/湖水的... 以往对地球历史过程中氧气浓度的推测,都来自各种间接的地球化学数据。而形成在卤水表面的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可以捕获古代的卤水和大气,且由于石盐是无机矿物,捕获的古代大气不会与之发生反应,从而记录了原始的古代海水/湖水的成分和古代大气的成分。之前认为前寒武纪的大气氧气浓度在新元古代到寒武纪早期(5.5亿年左右)开始急剧上升,达到了1%以上的浓度,从而造成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流体包裹体 石盐 直接记录 氧气含量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测定 氧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建妮教授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文章揭示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化诱因
19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7-587,共1页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一直困扰着学术界。5月2日,《 Nature Communication》 (《自然通讯》)发表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建妮教授、法国里昂大学Vannier博士等人关于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化诱因的研究论...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一直困扰着学术界。5月2日,《 Nature Communication》 (《自然通讯》)发表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建妮教授、法国里昂大学Vannier博士等人关于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化诱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认为:消化腺的出现极有可能是节肢动物多样性分异及大量辐射演化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多样性 诱因 演化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西北大学 研究论文 古生物学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科学家首次发现5.2亿年前完整中枢神经系统
20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3期76-76,共1页
据2013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云南大学古生物学家侯先光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约5.4l-4.85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神经系统的动物化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科学家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自然》杂志 古生物学家 动物化石 云南大学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