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廷印 张铭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4-171,共8页
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由于技术进步等的推动,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已发现的同位素年龄为43 Ga 的碎屑锆石意味着 43 Ga 前长英质火成岩在地壳中存在.在 38 Ga 前地幔因壳幔分... 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由于技术进步等的推动,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已发现的同位素年龄为43 Ga 的碎屑锆石意味着 43 Ga 前长英质火成岩在地壳中存在.在 38 Ga 前地幔因壳幔分离作用而明显亏损.花岗—绿岩带及高级片麻岩区是早前寒武纪变质区的最基本地质单元, T T G 岩组合构成太古宙基底的主体.最老的花岗—绿岩地体在36 Ga 前开始形成.从 36~26 Ga 形成的支配上地壳的花岗—绿岩地体记录了没有接近的更年轻类似物的岩浆和构造过程.在中新太古宙时有大量的 T T G 岩组合形成,这一时期也是陆壳迅速增长和克拉通化的主要时期.克拉通化及太古宙和元古宙的界限是大陆壳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板块构造体制在20 Ga 时清楚运行了,早于 25 Ga 的太古宙到 20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地质 早期地质性质 克拉通化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前言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渝生 刘福来 杨崇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7-872,共6页
沈其韩院士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为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和前寒武纪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沈先生96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75年之际,我们出版本专辑,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和感激之意,祝先生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关键词 寒武纪地质 变质地质 变质岩石学 地质学家 地质工作 身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31届国际地质大会分析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和走向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松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有关大会的一般概况已由记者们在<国土资源报>上作了报道.我作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人员主要参加了与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和野外考察.像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作为一名...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有关大会的一般概况已由记者们在<国土资源报>上作了报道.我作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人员主要参加了与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和野外考察.像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作为一名参会人员是很难作出全面介绍的,即使仅仅报道其中一部分也存在不少困难.然而,我作为参会代表又有责任尽我所能将大会中有关前寒武纪研究的进展向国内同行进行介绍.所幸在大约150名参会的中国代表中还有多位前寒武纪研究专家,若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质大会 寒武纪地质 全球构造 RODINIA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裕淇文选》全面反映了程裕淇先生在矿产勘查、变质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和地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成就
4
作者 寿嘉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67-1068,共2页
《程裕淇文选》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定编辑出版的。程老在世时曾开始编辑文选,亲自选定百余篇文章;程老病逝后,为加快文选的出版工作,国土资源部组成了编委会,经编委会讨论,为更全面地反映程老一生对地质工作的贡献,又增加... 《程裕淇文选》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定编辑出版的。程老在世时曾开始编辑文选,亲自选定百余篇文章;程老病逝后,为加快文选的出版工作,国土资源部组成了编委会,经编委会讨论,为更全面地反映程老一生对地质工作的贡献,又增加了一些篇幅,特别是收入了他对地质科技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及政协提案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技管理 寒武纪地质 矿产勘查 变质地质 国土资源部 编辑出版 出版工作 地质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海斌 张中杰 +2 位作者 王晓 周小鹏 赵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8-306,共19页
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 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 ~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地质 地壳演化 构造事件 地幔柱 雪球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地质构造演化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8
6
作者 钱祥麟 李江海 程素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古老的固体地球物质是38亿年前的大陆长英质岩石。以地质构造热事件为标志确认早中太古代已有30亿年年龄值的大陆克拉通化,而新太古代末大陆地壳已出现普遍的克...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古老的固体地球物质是38亿年前的大陆长英质岩石。以地质构造热事件为标志确认早中太古代已有30亿年年龄值的大陆克拉通化,而新太古代末大陆地壳已出现普遍的克拉通化。由深变质作用岩石测得的pt值推断当时地温梯度与现今大陆稳定区相似,大规模的陆壳区断块已具基本刚性特征,使板块构造运动模式基本适用于太古宙地壳演化。古元古代末陆壳普遍隆升和遭剥蚀,陆壳生长作用导致形成大陆区块上的裂谷型坳拉槽系。中元古代起,世界约于18亿年前近乎同时出现不变质的沉积盖层,使前寒武纪明显必需划分为早、晚前寒武纪两大阶段。华北克拉通区是世界大陆克拉通地壳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各大陆克拉通演化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在前寒武纪超级大陆重建中有一定位置。在现今阶段研究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区提出了几个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课题,应予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地质 太古宙克拉通 新太古代 晚前寒武纪 坳拉槽系 华北克拉通 地壳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白日其利辉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7
作者 熊富浩 马昌前 +3 位作者 张金阳 刘彬 蒋红安 黄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6-1202,共7页
东昆仑中段的白日其利基性岩体由橄榄辉长岩、斜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主体岩相角闪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表明,其侵位于248.9Ma±4.2Ma,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关闭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东昆仑造... 东昆仑中段的白日其利基性岩体由橄榄辉长岩、斜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主体岩相角闪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表明,其侵位于248.9Ma±4.2Ma,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关闭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东昆仑造山带中生代岩浆混合作用至少始于早三叠世,白日其利岩体为研究俯冲阶段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窗口。同时,白日其利辉长岩中大量继承锆石的年龄表明,东昆仑基底经历了前寒武纪多旋回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其中新发现的2109~2310Ma的古老年龄指示东昆仑在古元古代时期还存在一期岩浆热事件,其地质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白日其利岩体 辉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寒武纪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陆壳增生及演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2 位作者 丁正江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42-2958,共17页
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是早期陆壳增生及演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最近几年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厘定出太古宙~2.9Ga、2.7Ga及... 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是早期陆壳增生及演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最近几年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厘定出太古宙~2.9Ga、2.7Ga及2.5Ga三期以TTGs岩浆事件为代表的陆壳增生事件。这些TTGs具有典型太古宙高铝TTGs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正的εHf(t)值,锆石Hf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ca.3.2~2.7Ga。两种不同的构造模式被用来理解胶北太古宙TTGs(陆壳)的成因:(1)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2)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根据胶北TTGs在时间上呈事件性侵位,空间上呈面状分布,以及相对较低的Mg#、Cr及Ni含量,前者可能更适合胶北TTGs的成因。确定了胶北古元古代2.2~2.0Ga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片麻岩及~1.8Ga以二长(正长)花岗岩为代表的多期陆壳重熔事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胶北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及演化历史:1)〉2.9Ga,主要为基性地壳(洋壳)的增生,并可能存在规模有限的、被剥蚀殆尽的太古宙早期陆壳;2)在~2.9Ga、~2.7Ga及~2.5Ga,由于地幔(热)柱上涌,ca.3.3~2.7Ga新生的加厚基性玄武质下地壳发生事件性部分熔融,并伴随有早期陆壳的重熔,形成主要由TTGs及少量陆壳重熔型(高钾)花岗岩组成的太古宙陆壳;3)ca.2.2~2.0Ga,可能由于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形成裂谷,陆壳物质重熔,形成ca.2.2~2.0Ga花岗质岩石;4)ca.1.95~1.85Ga,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构造作用,裂谷闭合,卷入挤压作用的物质发生高角闪岩相到高压麻粒岩相变质;5)~1.8Ga,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减薄,陆壳物质重熔,形成~1.8Ga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体 早前寒武纪地质 陆壳增生 太古宙TTGs片麻岩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全球前寒武纪新年表与中国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苏文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38,共20页
在简要介绍2012年全球地质年代表(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的核心内容基础上,评述了新方案以全球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年表"特点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在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研究及中元古代划分方... 在简要介绍2012年全球地质年代表(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的核心内容基础上,评述了新方案以全球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年表"特点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在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研究及中元古代划分方案上存在的可能缺陷与问题。认为GTS2012新方案其实为中国学者在未来国际前寒武纪、特别是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在厘定华北和扬子地块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基础上,结合该时期地幔羽-大火成岩省及超大陆演化等研究,尝试提出新的中国及全球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划分参考方案。同时笔者建议,当前阶段中国学者可参照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全球界线层型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流程,通过积极开展相关地层的高分辨测年及稳定同位素漂移等综合研究,确认上述地幔羽-大火成岩省事件的沉积记录,并建立起区域性的中国中元古界各"系(纪)"底界界线层型。这将在促进中国中元古代地层学研究的同时,为未来中国学者在全球前寒武纪、特别是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划分等相关研究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地质年代表 全球界线层型 地幔羽 超大陆 中元古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学报》庆贺沈其韩院士96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75周年--序言
10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沈先生长期致力于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地质学和矿产勘查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学问、学识、学养广为业界所赞誉。先生虽已过鲐背之年有六,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沈先生长期致力于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地质学和矿产勘查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学问、学识、学养广为业界所赞誉。先生虽已过鲐背之年有六,仍勤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作 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序言 学报 岩石 寒武纪地质 地质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1.85 Ga)及辉绿岩(1.74 Ga)锆石U-Pb年龄报道
11
作者 张宏辉 吴亮 +8 位作者 袁永盛 李锁明 李金旺 张耀堂 王万能 李致伟 陈贵仁 赵见波 郑洪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7-1799,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滇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是华南地区研究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过程的重要载体,但滇中古元古代岩浆岩报道较少且研究程度较低。滇中禄丰地区出露的前寒武纪地质体沿绿汁江断裂分布,主要为东川群(包... 1研究目的(Objective)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滇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是华南地区研究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过程的重要载体,但滇中古元古代岩浆岩报道较少且研究程度较低。滇中禄丰地区出露的前寒武纪地质体沿绿汁江断裂分布,主要为东川群(包括落雪组、鹅头厂组、绿汁江组)及相关侵入体(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地质 绿汁江 扬子陆块 鹅头厂组 落雪组 侵入体 断裂分布 东川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陆块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观察、解释与检验 被引量:209
12
作者 李献华 李武显 何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59,共17页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学术争议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扬子 华南 寒武纪地质 RODINIA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的地学价值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朋菊 莫德鼒 +2 位作者 杨锋杰 王金辉 牛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33-36,共4页
泰山是我国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经典地 ,也是国际早前寒武纪研究的知名地区。泰山北侧张夏的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 ,闻名中外。泰山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 ,侵蚀地貌发育 ,是研究新构造运动及其形成地貌景观的理想地。泰山地学旅游资源丰... 泰山是我国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经典地 ,也是国际早前寒武纪研究的知名地区。泰山北侧张夏的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 ,闻名中外。泰山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 ,侵蚀地貌发育 ,是研究新构造运动及其形成地貌景观的理想地。泰山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地学 早前寒武纪地质 构造运动 地貌类型 地学旅游资源 地层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中东部宿松县柳坪镇发现~2.5Ga斜长角闪岩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翔 马昌前 +1 位作者 邓佳良 吴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2-1263,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扬子陆块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前寒武纪陆块之一,它与华北陆块一起,构成了中国东部大陆的主体。了解扬子陆块早期形成与构造演化对充分认识中国大陆地壳组成、构造格局演变乃至全球构造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华... 1研究目的(Objective)扬子陆块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前寒武纪陆块之一,它与华北陆块一起,构成了中国东部大陆的主体。了解扬子陆块早期形成与构造演化对充分认识中国大陆地壳组成、构造格局演变乃至全球构造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华北陆块不同,由于显生宙巨厚沉积盖层覆盖,使得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在扬子陆块的出露十分有限,尤其是太古宙岩石,仅限于扬子陆块西北缘/北缘的鱼洞子、崆岭、钟祥、陡岭等少数地区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斜长角闪岩 沉积盖层 早前寒武纪地质 全球构造 寒武纪 太古宙 宿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上杭盆地发现3.4Ga碎屑锆石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3 位作者 王少怀 张莉莉 刘春花 刘翼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碎屑锆石已经成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华夏地块东部上杭盆地底部产出的含砾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 测年和Hf 同位素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碎屑锆石主要是岩浆锆石, 锆石年龄变化于328-3 403 Ma,... 碎屑锆石已经成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华夏地块东部上杭盆地底部产出的含砾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 测年和Hf 同位素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碎屑锆石主要是岩浆锆石, 锆石年龄变化于328-3 403 Ma, 至少记录了10 期的岩浆活动事件, 表明该地区曾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与华夏地块其他地区的碎屑锆石或捕获锆石一样, 上杭盆地这些碎屑锆石年龄数据记录下了诸如晚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地壳生长事件、哥伦比亚超大陆和Rodinia 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冈瓦纳大陆的聚合等全球主要地质事件, 以及具有华夏地块特征的早古生代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武夷一云开运动).最高峰值年龄出现在450 Ma, 表明研究区附近最为强烈的事件是加里东运动(当地称作武夷-云开运动, 或者广西运动).Hf 同位素数据表明, εHf(t)= -27.2 - 19.8, 绝大多数εHf(t)值小于0, 两阶段亏损地εHf 模式年龄(tDM2)介于1 124-3 979 Ma, 峰值1 800-1 900 Ma, 表明其早期岩浆活动主要与大规模的新生地壳有关, 而晚期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形成地壳的大规模改造, 古老物质的再循环, 很少有新生地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寒武纪地质 华夏地块 上杭盆地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地质会议简介
16
《地球化学》 CAS 197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在河北某地的广大贫下中农,具有悠久的掏金历史.积累了很可贵的掏砂经验。为了寻找铂矿资源,我们先后走访了曾掏砂近30年的老农张朴等同志。拜他们为师。虚心请教。他们根据多年的生产斗争实践,把这块祖祖辈辈生息的地方,喻为“铜... 在河北某地的广大贫下中农,具有悠久的掏金历史.积累了很可贵的掏砂经验。为了寻找铂矿资源,我们先后走访了曾掏砂近30年的老农张朴等同志。拜他们为师。虚心请教。他们根据多年的生产斗争实践,把这块祖祖辈辈生息的地方,喻为“铜头铁臂金镶边”。以示这里矿产资源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质会议 会议主题 主办地 寒武纪地质 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程裕淇文选》的几点体会
17
作者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8-720,共3页
关键词 地质科技管理 早前寒武纪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 编辑委员会 出版工作 地质工作 地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程老 学习程老
18
作者 杨崇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77-1078,共2页
作为年青的一代地质工作者,我曾有幸跟随地质大师程裕淇先生一起工作。先生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于1987年到地质研究所工作,1991年转入程老等开创的变质岩和前寒武纪研究室工作,但一直到2000年初才有机... 作为年青的一代地质工作者,我曾有幸跟随地质大师程裕淇先生一起工作。先生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于1987年到地质研究所工作,1991年转入程老等开创的变质岩和前寒武纪研究室工作,但一直到2000年初才有机会亲炙其门下,在太行山地区进行深熔作用和早前寒武纪地质的调杏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前寒武纪地质 地质工作者 学习 地质研究所 太行山地区 深熔作用 研究室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管理兼盈——纪念程裕淇院士诞辰110周年
19
作者 耿元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55-2966,共12页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变质岩石学家、矿床学家和前寒武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程裕淇先生开拓了我国变质岩研究领域,提出...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变质岩石学家、矿床学家和前寒武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程裕淇先生开拓了我国变质岩研究领域,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发展了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他在管理上积极推进地质行业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交流,为建立中央直属的野战军队伍建言献策;在政协多次提案,推动了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裕淇 中国变质岩石的奠基人 成矿系列的创立者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开拓者 对外交流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程裕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论文集序
20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I0001-I0002,共2页
程裕淇,中共党员,浙江嘉善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38年考取庚子赔款的留学名额。赴英国利物浦大学专攻变质岩石学,并获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困内外知名的学者、是我国... 程裕淇,中共党员,浙江嘉善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38年考取庚子赔款的留学名额。赴英国利物浦大学专攻变质岩石学,并获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困内外知名的学者、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在70多年的地质生涯中,他不仅踏遍了包括台湾在内的32个省、市、自治区的山川,并先后深入到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和地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论文集 英国利物浦大学 变质岩石学 学术 寒武纪地质 地质 清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