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商三官》《席方平》与《寒森曲》对比研读
- 1
-
-
作者
叶萌
-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4期95-102,共8页
-
文摘
《寒森曲》是由《聊斋志异》中的《商三官》和《席方平》改写而成的俚曲作品,通过两者的对比研读,可以发现《寒森曲》较之前者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故事情节合并、篇幅扩大;场景描写更加细致;故事主要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小人物也有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的身份与语言不一致;因果循环论和宿命论的思想充斥其中;对待科举之态度与《聊斋志异》完全不同。凡此种种,其背后无不饱含作者教化民众的救世婆心。
-
关键词
寒森曲
商三官
席方平
教化民心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日本新发现的聊斋俚曲——《丑俊巴曲》(一)
- 2
-
-
作者
孟子敏
-
机构
日本松山大学人文学部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5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
文摘
根据《柳泉蒲先生墓表》碑碑阴(墓表以及碑阴拓片现藏于庆应义塾图书馆)记载,蒲松龄(1640-1715)创作有以下十四部俚曲(实际上是十五部,《富贵神仙曲》和《磨难曲》可以视为两部作品):《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妬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
关键词
富贵神仙
姑妇曲
《磨难曲》
聊斋俚曲
慈悲曲
翻魇殃
寒森曲
蓬莱宴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折衷叙事:聊斋俚曲中的升仙幻想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赵佩汶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
文摘
在通常推崇大团圆世俗理想的聊斋俚曲十五种中,《蓬莱宴》与《寒森曲》却以主人公升仙而离家作结。《蓬莱宴》的言语、情节和结构都存在矛盾,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摆不定,暗合蒲松龄在现实中的遭际与挣扎,升仙结局是在现实与理想之外另辟的“蹊径”。《寒森曲》的主人公商三官突破性别限制的奇举被高度赞赏,但也需要承受父权社会的规训,其升仙归宿是折衷叙事的结果。不同于常见的“元结局”,聊斋俚曲中的升仙幻想既是无奈的妥协,又是能够酝酿出高层次“个性”的“积极幻想”。原本限定在“劝世”模套下的俚曲,也得以承载更为复杂的意蕴。
-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俚曲
《蓬莱宴》
《寒森曲》
积极幻想
-
Keywords
Pu Songling
Liaozhai Liqu
Penglai Yan
Hansen Qu
Phantasy Active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邹宗良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2期134-154,共21页
-
文摘
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以他的文言短篇名著《聊斋志异》而著称于世。鲁迅先生尝称之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
寒森曲
官僚地主
吴敬梓
十七世纪
试官
蒲松龄集
不伏老
席方平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音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牟仁钧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22-27,33,共7页
-
文摘
《聊斋俚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作品。它是以方言写成的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有说有唱、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说唱文学。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其代表名著是《聊斋志异》,同时,还著有诗、词、赋、戏剧、杂著、曲词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聊斋俚曲》是他晚年的著作。据张元先生一七二五年撰写的《蒲柳泉先生墓表》记载共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妬咒》。
-
关键词
姑妇曲
墙头记
蓬莱宴
聊斋志异
翻魇殃
慈悲曲
穷汉词
寒森曲
曲词
蒲家庄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