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附暖宫丸通过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兰 赵娜 +2 位作者 王彦娇 刘素军 聂晓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1-3136,共6页
目的探讨艾附暖宫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大鼠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浸泡法联合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建立寒凝血瘀P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0.06 g/kg)和艾附暖宫丸低、中、高剂量组(0.3... 目的探讨艾附暖宫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大鼠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浸泡法联合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建立寒凝血瘀P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0.06 g/kg)和艾附暖宫丸低、中、高剂量组(0.36、0.72、1.44 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饲养的大鼠为空白组,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6 d。给药前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症候评分。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取子宫组织测定平滑肌收缩最大张力和频率;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PGF_(2α)、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子宫组织HSP70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p38MAPK和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附暖宫丸各剂量组寒凝血瘀型PD的症候评分降低(P<0.05,P<0.01),扭体次数减少(P<0.05,P<0.01),子宫组织中HSP70蛋白及ERK1/2、p38MAPK蛋白磷酸化表达降低(P<0.05,P<0.01);艾附暖宫丸中、高剂量组大鼠扭体潜伏期延长(P<0.05,P<0.01),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最大强度和频率降低(P<0.05,P<0.01),子宫组织PGF_(2α)、IL-6、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艾附暖宫丸对大鼠实验性寒凝血瘀型PD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附暖宫丸 原发痛经 寒凝 MAPK/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航 陈莹 孙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医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隔药灸组单纯...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医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隔药灸组单纯使用隔药灸治疗,中药组单纯服用经痛汤治疗。3组患者均于每次月经前7 d开始治疗,其中隔药灸组连续治疗7 d,中药组连续治疗14 d,试验组方法同前两组联合,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量表及计算各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各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隔药灸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6.5%,28/29)明显高于中药组(84.3%,25/30)及隔药灸组(70.0%,21/30)。结论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较单纯隔药灸或单纯服用经痛汤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经 寒凝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 被引量:38
3
作者 满运军 李利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分析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因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内分泌指标的影响,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治疗方案选择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市回民医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 目的:分析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因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内分泌指标的影响,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治疗方案选择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市回民医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解痉、镇痛药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经汤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及内分泌指标(前列腺素(PGs)、催产素(OT)、雌二醇(E2)、血管加压素(AVP))。对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比较总有效率。收集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痛经积分分别为(9.66±2.14)分、(8.73±1.93)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1.27±2.31)分、(11.31±2.28)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MCP-1、h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子PI、RI、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OT、E2、AV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GE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状态,促进内分泌趋向平衡,促进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达到减轻疼痛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温经汤 临床疗效 反应因子 内分泌 子宫流动力学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桂芬 汪亚群 +1 位作者 王新华 汪慧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01-260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临床评分,分别记录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临床评分,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镇痛效应,3组治疗后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七椎穴、三阴交穴、地机穴均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经 寒凝 针刺 不同穴位 止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联合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5
作者 卢洁 林萍 +1 位作者 张荣 高以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9-683,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约相当于天枢、带脉、阴包的位置),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临床...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约相当于天枢、带脉、阴包的位置),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症状评分、血清IL-6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更高(P<0.05)。结论浮针联合少腹逐瘀汤可降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程度及IL-6水平,改善围经期腹痛等相关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少腹逐 原发痛经 寒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即刻止痛作用规律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桂芬 王新华 汪慧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107-210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经 寒凝 针刺 不同穴位 止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介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丹丹 孙瞾 +1 位作者 吴珠 沈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免疫功能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探讨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免疫功能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芬必得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血栓素B2(TXB2)、β-内啡肽(β-EP)水平,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E_(2)、5-HT、TXB2均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8^(+)低于对照组,CD4^(+)/CD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的74.07%(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1/54),低于对照组的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有助于抑制疼痛介质分泌,改善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温经汤 温针灸 寒凝 原发痛经 栓素B2 疼痛介质 前列腺素E_(2) Β-内啡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腹逐瘀颗粒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雪华 蔡艳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03-170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少腹逐瘀颗粒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可为临床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26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 目的:通过观察少腹逐瘀颗粒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可为临床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26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变化、经血PGF2α、PGE2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经血PGF2α、PGE2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者123例,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5例,占79.5%,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来说,应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腹逐颗粒 寒凝 原发痛经 布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韦艳萍 李远珺 +2 位作者 潘晓菊 董必珍 赵苏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观察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香桂胶囊组、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 目的:观察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香桂胶囊组、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观察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含量的变化,并比较3组患者子宫血流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疗效香桂胶囊组临床痊愈24例(40.00%),显效16例(26.67%),有效18例(30.0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96.67%;少腹逐瘀颗粒组临床痊愈12例(20.00%),显效18例(30.00%),有效26例(43.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93.33%;西药组临床痊愈4例(6.67%),显效24例(40.00%),有效20例(33.33%),无效12例(20.00%),总有效率80.00%;香桂胶囊组临床疗效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疼痛分值均下降(P<0.01),香桂胶囊组疼痛分值为(0.63±0.67)分,低于少腹逐瘀颗粒组(2.56±0.68)分和西药组(2.79±0.85)分(P<0.01)。治疗后3组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降低,而前列腺素E2水平明显升高(P<0.01),香桂胶囊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少腹逐瘀颗粒组疼痛分值、经血PGF2α和PGE2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胶囊 原发痛经 前列腺素 寒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疗效
10
作者 孙浩 孙长勇 +1 位作者 周玉才 岳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确诊的8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中...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确诊的8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各40例,中医组治疗措施为桃红四物汤+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措施,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lymphocyte value,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评价,两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出血、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检查,两组患者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组患者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显效率57.50%(23/40)、有效率40.00%(16/40)、无效率2.50%(1/40),西医组患者的显效率35.00%(14/40)、有效率57.50%(23/50)、无效率7.50%(3/40),中医组综合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12/40)低于西医组患者的55.00%(2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有效降低PLT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桃红四物汤 气虚 原发小板增多症 粒细胞 淋巴细胞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香草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美安 黄凤 +3 位作者 梁晓庆 蓝小琪 崔祥祥 曾雪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888,共10页
目的探讨兰香草水煎液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兰香草高剂量组、兰香草中剂量组、兰香草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 目的探讨兰香草水煎液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兰香草高剂量组、兰香草中剂量组、兰香草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冷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以及缩宫素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观察记录大鼠症状表现,测定大鼠扭体反应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大鼠血清中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_(2))、6-酮前列环素F_(1α)(6-Ketoprostacyclin F_(1α),6-Keto-PGF_(1α))、雌二醇(estradiol,E_(2))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水平,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_(2α)(prostaglandin 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钙离子(calcium,Ca^(2+))水平,以及计算子宫、卵巢脏器指数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寒凝血瘀证症状及扭体反应,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出现明显增生、炎症、水肿等病变,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TXB_(2)、E_(2)水平和E_(2)/PROG比值明显升高(P<0.01)以及6-Keto-PGF_(1α)和PROG水平明显降低(P<0.01),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子宫组织中PGF_(2α)、Ca^(2+)水平和PGF_(2α)/PGE_(2)比值明显升高(P<0.01)以及PGE_(2)、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兰香草水煎液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症状表现和子宫、卵巢组织形态病变,显著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时间和降低扭体次数(P<0.01),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P<0.01),降低血清中TXB_(2)、E_(2)水平及E_(2)/PROG比值和升高血清中6-Keto-PGF_(1α)、PROG水平,降低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P<0.01,P<0.05),降低子宫组织中PGF_(2α)、Ca^(2+)水平及PGF_(2α)/PGE_(2)比值(P<0.01,P<0.05)和升高子宫组织中PGE_(2)、NO水平(P<0.01)。结论兰香草水煎液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鼠血清中TXB_(2)、6-Keto-PGF_(1α)、E_(2)、PROG水平和子宫组织中PGF_(2α)、PGE_(2)、NO、Ca^(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香草 寒凝 原发痛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药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卢阿娜 蔡妍阳 +4 位作者 宋梦 张文通 赵欣 徐雪雁 蔡大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建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在模型大鼠上,确定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热的最适剂量及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性收缩的最适剂量。方法 36只大鼠切除背部棕色脂肪7d后,丙硫氧嘧啶连续灌胃42d,术后21d开始雌激素连续灌胃28d,建立痛... 目的建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在模型大鼠上,确定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热的最适剂量及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性收缩的最适剂量。方法 36只大鼠切除背部棕色脂肪7d后,丙硫氧嘧啶连续灌胃42d,术后21d开始雌激素连续灌胃28d,建立痛经寒凝血瘀证模型。在中性环境温度(28℃)下,d40乙醚浅麻醉苏醒后,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连续监测尾静脉推注等比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前30min和给药后120min,计算单位时间的温度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前后单位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变化率计算诱导产热的ED50;d42水合氯醛麻醉下,尾静脉推注等比剂量的催产素,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连续监测给药前后各30min的大鼠宫腔压力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前后的面积变化率计算诱导宫缩的ED50。结果成功建立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异丙肾上腺素诱导该模型大鼠产热的ED50为0.210μg·g-1,95%置信区间为0.167~0.264μg·g-1;催产素诱导宫缩的ED50为0.028U·g-1,95%置信区间为0.012~0.066U·g-1。结论建立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在造模大鼠上,确定了异丙肾上腺素诱导适应性产热和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的最适剂量,作为评价原发性痛经痉挛性疼痛程度及其受局部温度影响的准确指标及观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经 寒凝 药效评价 异丙肾上腺素 催产素 适应产热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_2及6-Keto-PGF_(1α)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马青 师伟 +3 位作者 刘少玲 李霞 赖楠楠 王东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参考文献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组,分别给药6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其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2及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均可延长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潜伏时间,减少其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的疼痛反应,降低血清E_2、PGF_(2α)和TXB2的含量,有效升高血清PGE_2及6-Keto-PGF_(1α)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血清P含量较模型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化瘀止痛法的止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_2含量以及TXB2与6-Keto-PGF_(1α)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化止痛法 香延止痛方 原发痛经 寒凝 前列腺素 雌、孕激素 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α及β-E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琨 李新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041-204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电针结合推拿与痛经灵颗粒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PGF2α)、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寻求一种更好治疗该病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电针结合推拿与痛经灵颗粒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PGF2α)、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寻求一种更好治疗该病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电针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痛经灵颗粒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PGF2α、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内,两组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变化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清中PGF2α及β-E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血清的PGF2α水平均显著升高,β-E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PGF2α水平均显著降低,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两组相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结合推拿和痛经灵颗粒对血清中PGF2α及β-EP含量均有调整作用,但二者作用差异不明显。(2)两种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型痛经均有治疗作用,但二者相比,电针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略优于痛经灵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经 气滞 电针 推拿 痛经 PGF2Α α-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涂安燕 刘国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962-1963,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以芬必得口服。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率为36.5%,总有效率72.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以芬必得口服。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率为36.5%,总有效率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明显优于口服芬必得胶囊,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原发痛经 气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颖华 王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55-2357,共3页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为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4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其一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生理领...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为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4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其一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大多数处于较差和较好的等级,社会领域评分处于较差和差的等级;(2)寒凝血瘀证PD患者的生理领域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证候评分、VAS评分、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0.05);心理领域与病程呈正相关,与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社会领域与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环境领域与年龄、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生存质量感受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健康状况感受与证候评分、VAS评分、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寒凝血瘀证PD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是影响寒凝血瘀证PD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提高PD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经 生活质量 寒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学的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段金廒 刘培 +13 位作者 宿树兰 范欣生 尚尔鑫 钱大玮 郭建明 朱敏 刘立 唐于平 华永庆 马宏跃 洪敏 刘春美 谈勇 王佩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类方 妇科 原发痛经 方-证-病关联 方剂功效物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筋片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远栋 王平 +4 位作者 王为民 古恩鹏 杨光 刘爱峰 张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荣筋片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服用荣筋片、罗盖全和钙尔奇D;对照组30例,服用罗盖全和钙尔奇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荣筋片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服用荣筋片、罗盖全和钙尔奇D;对照组30例,服用罗盖全和钙尔奇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荣筋片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原发骨质疏松症 肾虚 荣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昕 陈莹 +6 位作者 王喆 宋殿荣 陈立怀 林寒梅 孟炜 蒋学禄 刘瑞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评价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安全性、有效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病例240例,其中对照组120例,试验组120例。试验组:精制桂枝茯苓胶囊1粒+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模拟剂... 目的:评价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安全性、有效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病例240例,其中对照组120例,试验组120例。试验组:精制桂枝茯苓胶囊1粒+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从月经前7天开始,服药10天(经期服3天),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经周期。结论: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桂枝茯苓胶囊 原发痛经 随机 双盲单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灵芝 姜天鑫 +2 位作者 李飞 翟静静 张闻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42-1847,共6页
目的探讨自拟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原发性骨关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各34例。西药组给予药物消炎止痛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观... 目的探讨自拟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原发性骨关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各34例。西药组给予药物消炎止痛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观察组采用自拟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疗法,每周治疗6次,连续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当天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量表、步行测试以及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的8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的膝关节疼痛评分、TNF-α及IL-6炎性指标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的WOMAC骨关节量表评分、相关炎性指标均较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能有效减少气滞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积液及炎性指标含量,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关节炎 气滞 筋骨止痛膏 通络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