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的优良食味稻米栽培技术研究(译文) 被引量:7
1
作者 丹野久 吴香雷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6期10-17,共8页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水稻栽培地区,在当地气候寒冷、环境多变的条件下,为能生产优良食味的稻米,研发出一系列降低直链淀粉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水稻品种,但水稻成熟期的气温越高,其含量也会随之降低...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水稻栽培地区,在当地气候寒冷、环境多变的条件下,为能生产优良食味的稻米,研发出一系列降低直链淀粉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水稻品种,但水稻成熟期的气温越高,其含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可通过提前插秧、选取叶龄较大稻秧等方式来加速水稻的抽穗。关于蛋白质含量,参考氮肥施用标准,分析20个不同栽培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5种土壤类型,在以往水稻产量基础上计算出标准产量,将蛋白质含量的目标值定为7.0%以下。可采取各类技术手段,比如:调整施肥量,分析上年秋季与当年雪融后的降水量与气温得出土壤干燥程度,并根据土壤干燥度及有机肥使用量相应减少氮肥量;避免追肥、泥炭土的客土、增加硅酸肥料也是有效措施;可通过培育壮秧,在适宜时机提前移栽、密植、浅插、侧条施肥,以及为保证移栽后水温的夜间或早晨灌水、增加强风地区的防风设备等技术,达到加快水稻早期生长的目的;为避免出现空秕谷,可在幼穗形成期到孕穗期阶段增加稻田水深;在灌浆期需要注意放水时机,始终保证水田土壤保持适宜水分状态;水稻收割后,将秸秆堆肥化处理,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降低蛋白,如要直接翻耕入田,也应选在秋季而非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稻米 日本寒冷地带 蛋白质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注重粳稻米粒外观品质的育种研究历程 被引量:3
2
作者 丹野久 吉村彻 木下雅文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6期20-37,共18页
长期以来,北海道为了使米粒的外观品质不逊色于日本东北以南地区的水平,主要通过米粒外观品质的目测选拔,来减少乳白粒、腹白粒等未熟粒比率,进而提高整粒比率和糙米、大米等的白度。其结果是,在1903年以后培育出的新老品种中,随着培育... 长期以来,北海道为了使米粒的外观品质不逊色于日本东北以南地区的水平,主要通过米粒外观品质的目测选拔,来减少乳白粒、腹白粒等未熟粒比率,进而提高整粒比率和糙米、大米等的白度。其结果是,在1903年以后培育出的新老品种中,随着培育年度的更新,大体上整粒越来越多,未熟粒、受害粒和着色粒逐渐减少。特别是1961年培育的“尤卡尔”,整粒比率比同时代和以前的品种显著提高,从系谱来看其优良特性被后来培育的很多优质优良食味大米品种所继承。1984年以后培育的主要品种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米品种相比,整粒比率稍低,未熟粒比例略高。关于糙米和大米的白度,1971年之前培育的品种由于腹白粒等多,白度提高,和培育年份没有一定的关系。1971年以后越是新品种,越是大米蛋白质含量低,糙米和大米的白度就越高。目前北海道的主要品种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米品种相比,糙米白度稍差,但大米白度、糙米透明度和大米透明度没有明显差异。并且,只是整粒时的糙米白度也没有差异。综上所述,现在北海道主要品种的米粒外观品质,除了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米品种相比未熟粒稍多、整粒略少之外,已没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粒外观品质 育种 未熟粒 大米 糙米 白度 寒冷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优良食味粳稻育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丹野久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6期1-19,共19页
长久以来,北海道产大米的食味口碑一直不高,也未出现像“越光”一样全日本知名的优良食味品种,因此,自1980年开始历时28年,北海道立(现称道总研)农业试验场致力于粳稻优良食味品种快速研究项目的实施。为实现快速研发的目标,通过世代促... 长久以来,北海道产大米的食味口碑一直不高,也未出现像“越光”一样全日本知名的优良食味品种,因此,自1980年开始历时28年,北海道立(现称道总研)农业试验场致力于粳稻优良食味品种快速研究项目的实施。为实现快速研发的目标,通过世代促进栽培法和花药培养法成功缩短了育种年限;采用扩大育种规模的方式,并利用优良食味、耐寒性等内外部有效基因培育兼具优良食味及早熟耐寒性的品种;初期世代开始主要通过分析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尤其是直链淀粉含量,中间世代则通过少量蒸饭的方式进行食味品鉴,选育出优良食味种系。在食味遗传基因的改良方面,先是集聚北海道优良食味的遗传基因培育出品种“雪光”,再经由北海道品种引进“越光”的优良食味遗传基因,之后以日本东北优良食味遗传基因品种“秋田小町”作为直接杂交母本,分别成功培育出品种“闪光397”和“星之梦”,其直链淀粉含量与以往多肥多产品种的22%相比降低了2%。在此基础之上,引进美国品种“国宝玫瑰”优良食味遗传基因的品种“七星”成功问世,其直链淀粉含量又降低了1%;以变异低直链淀粉种系“北海287号”为母本,成功培育出“梦美”,其直链淀粉含量15%~16%,粘度和软度俱佳,食味亦可与“越光”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 早熟耐寒性 粳米 日本寒冷地带 直链淀粉含量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抑制粳稻生成白未熟粒的栽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丹野久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6期38-56,共19页
白未熟粒的多发会使整粒率下降,降低检查等级,因此急需抑制其发生。白未熟粒中,乳白粒和基部未熟粒的发生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切除止叶减少光合作用,增肥导致每平方米稻谷数量的增加,疏植和育苗时高温引起早期异常抽穗所致的齐穗不良,以... 白未熟粒的多发会使整粒率下降,降低检查等级,因此急需抑制其发生。白未熟粒中,乳白粒和基部未熟粒的发生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切除止叶减少光合作用,增肥导致每平方米稻谷数量的增加,疏植和育苗时高温引起早期异常抽穗所致的齐穗不良,以及收割时期的延迟等会造成白未熟粒的增多。此外倒伏还会导致青未熟粒、白未熟粒增多。在初期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从分蘖期开始的深水灌溉抑制了过剩的分蘖产生,增加了粒重和糙米产量,使糙米品质得以提高。由于成熟期的土壤过于干燥,因腹白粒产生引起的品质降低和千粒重减少会导致减产。从抽穗期到齐穗期10天后的茎叶到稻谷的每粒稻谷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流转量,以及粗糙米产量减去同一流转量的每粒稻谷NSC增加量越多,这些白未熟粒的产生就越少。为避免白未熟粒的多发,必须使施肥量、种植密度、育苗温室的温度管理、移植时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和收割时期合理化,促进初期生长,用深水抑制过剩的分蘖。通过改善以上的栽培方法,以及1990年代中期后在共同干燥调制储藏设施中使用色选机选别糙米,北海道的一等米比例超过了日本全国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未熟粒 栽培技术 寒冷地带 粳米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粳稻米粒外观品质的年度及地域间差异及其发生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丹野久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6期75-96,共22页
在北海道,作为米粒外观品质的整粒、未熟粒、受害粒、着色粒和死米的各比率以及糙米白度和大米白度都是年度间差异(1999—2006年的6~8年间)比地区间差异(15个地区)大,最大值最小值的差与标准偏差之比平均为1.5~6.4倍。这是由于障碍危险... 在北海道,作为米粒外观品质的整粒、未熟粒、受害粒、着色粒和死米的各比率以及糙米白度和大米白度都是年度间差异(1999—2006年的6~8年间)比地区间差异(15个地区)大,最大值最小值的差与标准偏差之比平均为1.5~6.4倍。这是由于障碍危险期(出穗前24日之后30天时间)的平均气温和成熟气温(出穗后40天时间的日平均累计气温),其年度间差异与地域差异相比大3.0~3.7倍,而不结实比率、千粒重和糙米产量的生长特性和大米蛋白质含量(蛋白)多1.4~3.3倍的原因。在年度之间,千粒重越重,整粒比率就越高,而整粒比率越高,由于丰产导致蛋白含量就越低。另外,障碍危险期的气温越高,不结实率越低,蛋白含量越低,且成熟气温越高,糙米白度、大米白度也就越高。受害粒和着色粒比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两种比率在成熟气温分别达到890、850℃之前,成熟气温越高,比率就越低。还有,未熟粒比率在成熟气温808℃时最低,出现二次曲线的相关关系,特别是成熟期间40天的后半部分影响比前半部分大。日照量不足也使未熟粒多发。在地区之间,虽然与年度间相比这些关系基本上还不太明确,但是死米比率在灰色低地土比率较低而泥炭土比率较高的地区,有升高的趋势。现在,这些使米粒外观品质提高的栽培技术在逐渐被开发,并在生产者中被普及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米粒 外观品质 年度差异 地域差异 发生原因 寒冷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对日本寒地北海道2030年代水稻生育的影响预测及其对策
6
作者 丹野 久 河野元信(译) 《粮油食品科技》 CAS 2022年第5期85-113,共29页
北海道从1980年代开始到2010年代为止,水稻大田栽培期间的5–9月份气温随着年代而不断上升。与最近的2010年代(2010—2019年平均)相比,使用两种2030年代的预测气象,根据以往研究得到的关系方程预测研究了水稻生育。其结果,2030年代比201... 北海道从1980年代开始到2010年代为止,水稻大田栽培期间的5–9月份气温随着年代而不断上升。与最近的2010年代(2010—2019年平均)相比,使用两种2030年代的预测气象,根据以往研究得到的关系方程预测研究了水稻生育。其结果,2030年代比2010年代,插秧日期期限(插秧最早期限)比水稻栽培17个地区平均值要早8~9天。另外,抽穗日期最早期限要早1~5天,抽穗日期最晚期限要晚1~5天,安全抽穗期间要长2~10天,抽穗日期要早1~3天。由于从抽穗日期到最晚抽穗为止要长2~9天,延迟型冷害的发生要略少。关于各生育期的气象,抽穗前24天以后的30天期间的平均气温因为生育早而相同或略低。抽穗前10天以后的40天期间以及抽穗日期以后的40天期间的平均气温略高,日射量略少。因此,糙米产量为96%~98%,要略低,显示潜在产量特性的气候灌浆量指数相同。因为与障碍秕粒发生有关的孕穗期冷害危险期的平均气温略低或基本相同,带来发生冷害的风险。另一方面,引起秕粒发生的低温区的出现频率在地区间具有差异。虽然大米蛋白质含量相同,但直链淀粉含量略低、食味略良。关于米粒外观品质,受害粒比率和着色粒比率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未熟粒比率略高,大米白度相同,糙米白度略高。通过上述预测研究显示了未来日本寒冷地带水稻生育的技术应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2030年代 出穂期 糙米产量 秕粒发生 米粒外观品质 食味关联品质 寒冷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新秀——京八号常春藤
7
作者 高自杰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7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常春藤属 园林 地被植物 垂直绿化 新秀 耐寒品种 园区开发 推广价值 寒冷地带 气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高技术农业工厂
8
作者 唐仕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5年第6期17-18,共2页
日本的高技术农业工厂日本的高技术农业工厂用钠蒸汽灯取代太阳光,并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肥料等控制在最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平,以致不施农药,不管天气如何,一年四季均能稳定生产。目前,日本已有40多家厂商... 日本的高技术农业工厂日本的高技术农业工厂用钠蒸汽灯取代太阳光,并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肥料等控制在最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平,以致不施农药,不管天气如何,一年四季均能稳定生产。目前,日本已有40多家厂商参与新型农业工厂系的开发研究。迄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 日本 新型农业 钠蒸汽灯 作物生长发育 生产成本 开发研究 蔬菜生产 寒冷地带 沙漠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