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级冷凝生物油组分富集与组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储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5-1322,共8页
利用GC-MS分别检测分级冷凝装置和常规冷凝装置制备的核桃壳生物油,对比常规冷凝生物油与分级冷凝多品级生物油有机组分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分级冷凝对组分富集有较大影响,其中,乙酸在第四级生物油内相对峰面积从5.38%上升至9.44%;愈创木...
利用GC-MS分别检测分级冷凝装置和常规冷凝装置制备的核桃壳生物油,对比常规冷凝生物油与分级冷凝多品级生物油有机组分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分级冷凝对组分富集有较大影响,其中,乙酸在第四级生物油内相对峰面积从5.38%上升至9.44%;愈创木酚在第二级内从3.46%上升至6.23%;紫丁香醇在第一级内从1.48%上升至4.44%;异丁香酚在第一级内从5.52%上升至17.84%。经过75 d、15℃恒温恒湿储存后分级冷凝生物油水分增加,分别增加了1.58%、1.88%、1.80%、2.43%;脂肪类有机物峰面积减小;酚类有机物峰面积增大。第一、二级生物油内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少,老化反应强度较低;第三、四级生物油内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多,老化反应强度较高。根据GC-MS检测结果将有机物分类,统计各类有机物在储存前后的含量变化,分析储存过程中各类有机物发生的老化反应种类以及反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分级冷凝
组分
富集
组分
分析
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制油选煤厂煤显微组分迁移规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子祺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89-95,共7页
神华煤制油选煤厂生产的精煤产品供应煤制油公司作为制油原料,为了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原料和高质量的制油原料煤,探索煤显微组分在洗选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而为后续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新的思路。以煤制油选煤厂的流程样品为试验煤样,通...
神华煤制油选煤厂生产的精煤产品供应煤制油公司作为制油原料,为了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原料和高质量的制油原料煤,探索煤显微组分在洗选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而为后续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新的思路。以煤制油选煤厂的流程样品为试验煤样,通过工业分析、显微镜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结合在线计量工具,分析了不同有机组分在生产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给出了选煤厂提高产品质量的理论途径。结果表明:神东煤制油原料煤H/C比为0.84,属于良好的煤制油原料;原煤灰分为9.45%,镜质组含量为57.88%,惰质组含量为38.18%。0.50~0.25 mm镜质组含量为55.97%,现有工艺未对其进行有效分选,需要加强粗煤泥分选。不同粒级显微组分含量差别不大,通过破碎筛分达到镜质组富集的难度较大。镜质组中88%进入重介精煤,7%进入粗煤泥,5%进入细煤泥;惰质组中59%进入重介精煤,25%进入矸石,7%进入粗煤泥产品,9%进入细煤泥产品。现有分选工艺对惰质组与镜质组的高效分离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和降低分选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
组分
迁移
组分
富集
镜质组
惰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水解液循环回用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得率的影响
3
作者
于同金
苗莹
+2 位作者
牛子一
于孟辉
王高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为实现对水洗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固相物产生的稀水解液(简称稀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的高效利用,探讨了自水解预处理工艺条件以及将稀水解液回用于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对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10∶1(V/w...
为实现对水洗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固相物产生的稀水解液(简称稀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的高效利用,探讨了自水解预处理工艺条件以及将稀水解液回用于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对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10∶1(V/w)、170℃保温40 min条件下,水解液中糖类化合物、甲酸、呋喃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等主要化学组分得率均达到最大值。在此工艺参数基础上添加2%乙酸作为自水解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可进一步提高糖类、弱酸类及呋喃化合物的得率。将稀水解液循环回用于玉米秸秆的自水解预处理过程7次后,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则分别进一步显著(P<0.05)提高21.0%(糖)、71.0%(甲酸)、44.6%(乙酸)、80.7%(酚类化合物)、102.1%(糠醛)及98.5%(5-羟甲基糠醛),有效实现了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富集和增浓。上述研究为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工艺的调整及稀水解液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炼制
自水解预处理
水解液回用
化学
组分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夕线石成因讨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任留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7-445,共9页
本文通过夕线石的结构、成分及产出状态,系统讨论和总结了其变质形成过程。含夕线石的变质岩原岩未必对应泥质岩,富夕线石岩石成分上更不能与任何的泥质岩成分对应。原岩本身富铝如多数泥质岩是形成夕线石非常有利的成分条件,但是,即使...
本文通过夕线石的结构、成分及产出状态,系统讨论和总结了其变质形成过程。含夕线石的变质岩原岩未必对应泥质岩,富夕线石岩石成分上更不能与任何的泥质岩成分对应。原岩本身富铝如多数泥质岩是形成夕线石非常有利的成分条件,但是,即使有合适的温压条件,也未必能够形成夕线石,组分的差异性迁移才是夕线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作用,尤其是深熔作用密切相关。浅色体、伟晶岩及花岗岩等均可通过变质、深熔作用演化而成。夕线石形成的关键是深熔作用中碱(土)金属的迁移、淋滤及其与硅铝组分的分离,从而造成局部Al_(2)O_(3)相对增加。夕线石尤其是毛发状夕线石对应于早期差异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组分迁移过程中溶液或熔体组分的流动导致夕线石出现“应力定向”的假像、夕线石和相关矿物的聚集以及不同变质矿物的多个演化阶段。铝硅酸盐Al_(2)SiO_(5)的不同变体虽然成分相同,其所产出的岩石类型或环境仍有显著的差别,其形成不仅受温压条件控制,流体或熔体的酸碱性质也很重要,介质成分可影响到铝的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线石
深熔作用
浅色体
组分
迁移、
富集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级冷凝生物油组分富集与组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储
朱锡锋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5-132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179)资助~~
文摘
利用GC-MS分别检测分级冷凝装置和常规冷凝装置制备的核桃壳生物油,对比常规冷凝生物油与分级冷凝多品级生物油有机组分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分级冷凝对组分富集有较大影响,其中,乙酸在第四级生物油内相对峰面积从5.38%上升至9.44%;愈创木酚在第二级内从3.46%上升至6.23%;紫丁香醇在第一级内从1.48%上升至4.44%;异丁香酚在第一级内从5.52%上升至17.84%。经过75 d、15℃恒温恒湿储存后分级冷凝生物油水分增加,分别增加了1.58%、1.88%、1.80%、2.43%;脂肪类有机物峰面积减小;酚类有机物峰面积增大。第一、二级生物油内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少,老化反应强度较低;第三、四级生物油内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多,老化反应强度较高。根据GC-MS检测结果将有机物分类,统计各类有机物在储存前后的含量变化,分析储存过程中各类有机物发生的老化反应种类以及反应强度。
关键词
生物油
分级冷凝
组分
富集
组分
分析
储存稳定性
Keywords
bio-oils
fractional condensation
component enrichment
component analysis
storage stability
分类号
TK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制油选煤厂煤显微组分迁移规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子祺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洗选中心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89-95,共7页
文摘
神华煤制油选煤厂生产的精煤产品供应煤制油公司作为制油原料,为了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原料和高质量的制油原料煤,探索煤显微组分在洗选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而为后续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新的思路。以煤制油选煤厂的流程样品为试验煤样,通过工业分析、显微镜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结合在线计量工具,分析了不同有机组分在生产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给出了选煤厂提高产品质量的理论途径。结果表明:神东煤制油原料煤H/C比为0.84,属于良好的煤制油原料;原煤灰分为9.45%,镜质组含量为57.88%,惰质组含量为38.18%。0.50~0.25 mm镜质组含量为55.97%,现有工艺未对其进行有效分选,需要加强粗煤泥分选。不同粒级显微组分含量差别不大,通过破碎筛分达到镜质组富集的难度较大。镜质组中88%进入重介精煤,7%进入粗煤泥,5%进入细煤泥;惰质组中59%进入重介精煤,25%进入矸石,7%进入粗煤泥产品,9%进入细煤泥产品。现有分选工艺对惰质组与镜质组的高效分离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和降低分选密度。
关键词
显微
组分
迁移
组分
富集
镜质组
惰质组
Keywords
macerals
migration
component enrichment
vitrinite
inertinite
分类号
TD94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水解液循环回用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得率的影响
3
作者
于同金
苗莹
牛子一
于孟辉
王高升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6JCZDJC39700)。
文摘
为实现对水洗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固相物产生的稀水解液(简称稀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的高效利用,探讨了自水解预处理工艺条件以及将稀水解液回用于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对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10∶1(V/w)、170℃保温40 min条件下,水解液中糖类化合物、甲酸、呋喃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等主要化学组分得率均达到最大值。在此工艺参数基础上添加2%乙酸作为自水解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可进一步提高糖类、弱酸类及呋喃化合物的得率。将稀水解液循环回用于玉米秸秆的自水解预处理过程7次后,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则分别进一步显著(P<0.05)提高21.0%(糖)、71.0%(甲酸)、44.6%(乙酸)、80.7%(酚类化合物)、102.1%(糠醛)及98.5%(5-羟甲基糠醛),有效实现了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富集和增浓。上述研究为玉米秸秆自水解预处理工艺的调整及稀水解液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炼制
自水解预处理
水解液回用
化学
组分
富集
Keywords
corn stalk
biorefinery
autohydrolysis pretreatment
hydrolysate recycling
chemical component enrichment
分类号
TS721.3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夕线石成因讨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任留东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7-44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41004,41472172)。
文摘
本文通过夕线石的结构、成分及产出状态,系统讨论和总结了其变质形成过程。含夕线石的变质岩原岩未必对应泥质岩,富夕线石岩石成分上更不能与任何的泥质岩成分对应。原岩本身富铝如多数泥质岩是形成夕线石非常有利的成分条件,但是,即使有合适的温压条件,也未必能够形成夕线石,组分的差异性迁移才是夕线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作用,尤其是深熔作用密切相关。浅色体、伟晶岩及花岗岩等均可通过变质、深熔作用演化而成。夕线石形成的关键是深熔作用中碱(土)金属的迁移、淋滤及其与硅铝组分的分离,从而造成局部Al_(2)O_(3)相对增加。夕线石尤其是毛发状夕线石对应于早期差异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组分迁移过程中溶液或熔体组分的流动导致夕线石出现“应力定向”的假像、夕线石和相关矿物的聚集以及不同变质矿物的多个演化阶段。铝硅酸盐Al_(2)SiO_(5)的不同变体虽然成分相同,其所产出的岩石类型或环境仍有显著的差别,其形成不仅受温压条件控制,流体或熔体的酸碱性质也很重要,介质成分可影响到铝的配位。
关键词
夕线石
深熔作用
浅色体
组分
迁移、
富集
介质
Keywords
sillimanite
anatexis
leucosome
component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media
分类号
P578.945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级冷凝生物油组分富集与组分稳定性研究
王储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制油选煤厂煤显微组分迁移规律
朱子祺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稀水解液循环回用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得率的影响
于同金
苗莹
牛子一
于孟辉
王高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夕线石成因讨论
任留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