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2+掺杂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1.13Ni0.3-xMn0.57ZnxO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雪 杨丽丽 +2 位作者 王春忠 陈岗 魏英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3-738,共6页
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M(OH)2(M=Mn,Ni)前驱体与Zn O和Li2CO3混合,合成了不同Zn2+掺杂量的Li1.13Ni0.3-xMn0.57ZnxO2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2+掺杂提升了材料的层状属性,降低了Li+/Ni2+混排程度.在2.0~4.8 V电压范围内,Zn2+... 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M(OH)2(M=Mn,Ni)前驱体与Zn O和Li2CO3混合,合成了不同Zn2+掺杂量的Li1.13Ni0.3-xMn0.57ZnxO2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2+掺杂提升了材料的层状属性,降低了Li+/Ni2+混排程度.在2.0~4.8 V电压范围内,Zn2+掺杂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示差扫描量热测试结果显示,Zn2+掺杂材料的热安全性能明显优于未掺杂材料.在所合成的材料中,Li1.13Ni0.29Mn0.57Zn0.01O2(Zn2+掺杂量x=0.01)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最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及极佳的热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锌掺杂 电化学性质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高静 李瑛 +3 位作者 顾可欣 顾庆文 邱报 刘兆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3,共9页
通过调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元素组成,实现对其体相结构内的类Li_(2)MnO_(3)相晶畴分散度的调控。通过结合高功率X射线衍射和球差电镜证明了Li_(1.08)Ni_(0.225)Co_(0.225)Mn_(0.450)O_(2)材料具有高度分散的类Li 2MnO_(3)相晶畴... 通过调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元素组成,实现对其体相结构内的类Li_(2)MnO_(3)相晶畴分散度的调控。通过结合高功率X射线衍射和球差电镜证明了Li_(1.08)Ni_(0.225)Co_(0.225)Mn_(0.450)O_(2)材料具有高度分散的类Li 2MnO_(3)相晶畴,同时原位微分电化学质谱测试证明了具有高度分散的类Li_(2)MnO_(3)相晶畴的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可以成功抑制晶格氧的释放。电化学测试表明:微观结构的调控虽然可以提高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平均放电电压,但同时也降低了晶格氧的活性,减少了放电比容量。在循环过程中晶格氧稳定性的提高减轻了结构的退化程度,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更缓慢的电压衰减。此外,晶格氧稳定性的提高还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微观结构 氧释放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和 张梦诗 廖世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7-1288,共12页
富锂三元层状正极材料(x Li_2MnO_3·(1-x)Li MO_2(0<x<1,M=Mn,Ni,Co))因其远高于其它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而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但由于其循环性能差、库伦效... 富锂三元层状正极材料(x Li_2MnO_3·(1-x)Li MO_2(0<x<1,M=Mn,Ni,Co))因其远高于其它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而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但由于其循环性能差、库伦效率低等缺陷,富锂正极材料迟迟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本文将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富锂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富锂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组成、制备技术、结构和性能研究以及包覆与掺杂等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富锂层状正极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循环稳定性 三元层状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嘉 朱泽华 王海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3-1326,共4页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LOs)x Li2Mn O3·(1-x)Li MO2(M=Mn,Ni,Co,Fe,Cr,etc)以其超高的充放电容量及较低的成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该类正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尚不清楚。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较低的首次库仑...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LOs)x Li2Mn O3·(1-x)Li MO2(M=Mn,Ni,Co,Fe,Cr,etc)以其超高的充放电容量及较低的成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该类正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尚不清楚。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较低的首次库仑效率、较差的倍率性能以及工作电压衰减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研究去克服。着眼于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研究现状,讨论了其微观结构、反应机理及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层状锰基正极材料 微观结构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层状富锂正极材料改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鲁航语 侯瑞林 +2 位作者 褚世勇 周豪慎 郭少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78,共17页
层状富锂材料具有超过250 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最具商业化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层状富锂材料在实际应用之前仍需解决诸多挑战,如高电压氧释放、层状到岩盐相的结构变化、过渡金属离子迁移... 层状富锂材料具有超过250 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最具商业化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层状富锂材料在实际应用之前仍需解决诸多挑战,如高电压氧释放、层状到岩盐相的结构变化、过渡金属离子迁移等结构劣化,并由此带来了较低的初始库伦效率、电压/容量的衰减以及循环寿命的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层状富锂材料改性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综述全面介绍了层状富锂材料的结构、组分以及电化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材料改性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详细介绍了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缺陷设计、离子交换和微结构调控等一系列改性策略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了高容量和长循环层状富锂材料和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电化学机制 改性策略 掺杂 包覆 缺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三异丙酯对层状富锂正极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辉 余乐 +1 位作者 范伟贞 赵经纬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4-158,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离子电池正极成膜添加剂硼酸三异丙酯(TPBi)的作用机理。通过充电微分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TPBi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电化学行为;采用XRD、SEM和透射电镜测试,分析层状富锂正极材料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形貌;使用电感...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离子电池正极成膜添加剂硼酸三异丙酯(TPBi)的作用机理。通过充电微分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TPBi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电化学行为;采用XRD、SEM和透射电镜测试,分析层状富锂正极材料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形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锂片表面进行分析。TPBi能优先于电解液在层状富锂正极材料表面氧化,形成保护膜,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减少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改善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2%TPBi用作添加剂在2.0~4.8 V充放电,层状富锂正极材料以0.5 C循环190次,容量保持率从未添加的26%提升到90%,4.0 C放电比容量从未添加的96 m Ah/g提升到136 m Ah/g;石墨负极材料以0.5 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从未添加的22%提高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三异丙酯(TPBi) 添加剂 层状正极材料 循环性能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010}晶面族暴露的富锂层状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潘俞龙 张改革 +3 位作者 唐光霞 李荣东 郭若愚 陈敏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层状富锂氧化物具有超过250 mA·h/g的比容量,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理想正极材料。但存在首圈库伦效率低、循环及倍率性能不佳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利用前驱体-模板法,通过调控前驱体共沉淀时间,结合固相烧结工艺合成了... 层状富锂氧化物具有超过250 mA·h/g的比容量,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理想正极材料。但存在首圈库伦效率低、循环及倍率性能不佳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利用前驱体-模板法,通过调控前驱体共沉淀时间,结合固相烧结工艺合成了具有高{010}晶面族暴露的Li_(1.17)Ni_(0.4)Co_(0.05)Mn_(0.38)O_(2)(HLLO)富锂层状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证明了合成的HLLO具有明显的晶面取向。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高暴露{010}晶面的存在能够加速锂离子的扩散,使得锂离子的扩散系数由原始的9.5×10^(-14)cm^(2)/s提升到3.9×10^(-13)cm^(2)/s,与传统Li_(1.17)Ni_(0.4)Co_(0.05)Mn_(0.38)O_(2)(LLO)相比,0.1 C下首圈库伦效率从70%提高至77%,1 C长循环500圈后容量保持率从43%提升至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010}晶面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三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慧 王超会 +1 位作者 岳成娥 于岩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8-1102,共5页
针对富锂层状材料电子电导率低的问题,采用简单研磨煅烧的方式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与富锂层状材料复合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WCNT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从而改善了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且发... 针对富锂层状材料电子电导率低的问题,采用简单研磨煅烧的方式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与富锂层状材料复合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WCNT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从而改善了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且发现:MWCNT含量为3%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复合电极材料在室温环境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242.5 mAh/g,并展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5 C下,5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仍能达到106.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MWCNT 电导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温度对多壁碳纳米管/Li_(1.18)Ni_(0.15)Co_(0.15)Mn_(0.52)O_(2)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玉慧 张循海 王超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1-667,共7页
通过煅烧的方式制得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质量分数为3%的MWCNT/Li1.18Ni0.15Co0.15Mn0.52O2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正极材料在不同服役温度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20和60℃下服役时,其放电容量分别高达169、303 mAh·g^(-... 通过煅烧的方式制得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质量分数为3%的MWCNT/Li1.18Ni0.15Co0.15Mn0.52O2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正极材料在不同服役温度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20和60℃下服役时,其放电容量分别高达169、303 mAh·g^(-1),且展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合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可知,MWCNT均匀附着在层状粒子的表面,有效减少了电解液对电极材料的侵蚀,阻碍了表面膜的生成,同时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 服役温度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铝源Al_2O_3包覆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莉莉 陈静娟 项宏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15-2117,2176,共4页
分别采用硝酸铝[Al(NO_3)_3]、异丙醇铝(C_9H_(21)AlO_3)及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为原料,通过不同方法对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进行包覆改性,研究了不同铝源为原材料进行Al_2O_3包覆对Li_(1... 分别采用硝酸铝[Al(NO_3)_3]、异丙醇铝(C_9H_(21)AlO_3)及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为原料,通过不同方法对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进行包覆改性,研究了不同铝源为原材料进行Al_2O_3包覆对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来表征包覆前后Li_(1.15)Ni_(0.17)Co_(0.11)Mn_(0.57)O_2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l(NO_3)_3为铝源的包覆提高了电池的首次比容量、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以C_9H_(21)AlO_3为铝源的包覆层对电池的循环性能有比较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AL2O3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