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填塞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卢国静 杜磊 +1 位作者 曾思雨 邢怡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8-646,共9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硅油填充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伴视网膜脱离(R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HMMH伴RD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硅油填充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伴视网膜脱离(R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HMMH伴RD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均行23G标准三通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其中内界膜(ILM)剥除组18例18眼,术中剥除ILM;ILM填塞组16例16眼,术中将翻转的ILM填塞裂孔;PRF填塞组18例18眼,使用PRF填塞裂孔。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量,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测量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和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以术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点,对比3个组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结果术后6个月,ILM剥除组、ILM填塞组、PRF填塞组的裂孔闭合率分别为83.3%(15/18)、87.5%(14/16)和94.4%(17/18),各组间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拟合χ^(2)=1.180,P>0.05);各组视网膜全部复位。ILM剥除组、ILM填塞组、PRF填塞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PRF填塞组CMT较ILM剥除组和ILM填塞组厚,各组术后各时间点CM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术后6个月SVD和DVD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和随访期间各组均未见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ILM填塞组观察到4眼Müller细胞过度增殖,ILM剥除组和ILM填塞组未见Müller细胞过度增殖。结论PRF填塞联合硅油填充可促进HMMH伴RD患者的裂孔愈合和视网膜复位,改善视力和血流密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内界膜 MÜLL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贾克文 朱悦萌 +4 位作者 陈思宇 李明慧 游佳倩 陈升 周延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44,共9页
目的:将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拓宽其临床应用并为其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例将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CT(CBCT)和... 目的:将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拓宽其临床应用并为其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例将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CT(CBCT)和口腔扫描数据三维重建的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组织改变量进行评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PRF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微创拔除患者46患牙行即刻种植的治疗方法。术前取患者自体血液30 mL(3管),将血液置于不含抗凝剂的10 mL玻璃涂层塑料管中,采用3000 r·min-1离心10 min的方法制备3枚PRF,并将其作为唯一材料充填跳跃间隙。治疗后采用CBCT和口腔扫描三维重建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增加203.19 mm^(3),颊侧骨高度增加5.83 mm,且颊侧骨组织增加量大于1 mm;术后12个月时,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将自体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且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根尖周炎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花 柴纪华 张好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究冷冻干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freeze-dried platelet-rich fibrin, FD-PRF)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hGFs)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抗菌性能,为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检测细... 目的:探究冷冻干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freeze-dried platelet-rich fibrin, FD-PRF)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hGFs)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抗菌性能,为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检测细胞增殖(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FD-PRF对hGFs细胞周期、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采用倾注平板法和振荡培养法研究FD-PRF的抗菌作用。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D-PRF浓度升高,hGFs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结果显示,S-G2/M期的细胞比例:5%FD-PRF组>1%FD-PRF组>对照组,而G0-G1期细胞则相反。迁移实验结果显示,FD-PRF显著提升了hGFs的迁移速度。抗菌实验结果显示,FD-PRF组相比于对照组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FD-PRF促进hGFs进入细胞分裂期,进而促进细胞增殖。FD-PRF促进hGFs迁移。此外,本研究还证实FD-PRF具有一定的抗菌性。提示FD-PRF可以促进口腔黏膜炎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纤维细胞 抗菌性 口腔黏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手术临床操作图谱》出版: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撕脱性损伤患牙牙周愈合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金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牙周手术临床操作图谱》一书由潘亚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将从牙周手术器械认知、缝合操作要领、不同类型牙周手术一步一步示范、关键技术指导等使读者易懂易学,为广大临床患者服务。全书共13章,涵盖了常用的牙周手术术式,... 《牙周手术临床操作图谱》一书由潘亚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将从牙周手术器械认知、缝合操作要领、不同类型牙周手术一步一步示范、关键技术指导等使读者易懂易学,为广大临床患者服务。全书共13章,涵盖了常用的牙周手术术式,包括牙周手术的术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以图解为主,辅以案例,直观易懂。本书内容包括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翻瓣术、牙周整形手术、辅助正畸的牙周手术及与牙周密切相关的口腔种植手术等。同时,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常规牙周手术器械、缝合技术和显微手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手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冠延长术 临床操作 人民卫生出版社 手术术式 翻瓣术 整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促进骨再生应用方式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善恩 张妍 +2 位作者 温国琛 曲皓 董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89-2795,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口腔种植领域用于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时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包括上颌窦内提升术和外提升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上颌窦底提...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口腔种植领域用于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时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包括上颌窦内提升术和外提升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常与骨移植材料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对PRF促进上颌窦底黏膜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尚未详细报道,同时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就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促进上颌窦底黏膜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以及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不同应用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利用PRF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进一步推进PRF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促进成骨 应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富血小板血浆体外释放生长因子的比较及其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世茂 王明国 +3 位作者 李静 刘金盼 林夏莲 徐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4,649,共5页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释放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及其对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分别将其置于5 mL新鲜的α-MEM培养液中,...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释放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及其对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分别将其置于5 mL新鲜的α-MEM培养液中,分别于37℃下静置1、7、14、21、28 d,收集PRF与PRP析出液,检测析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PDGF-AB)的质量浓度。将收集的PRF与PRP析出液配置成条件培养液培养ADSCs,观察其对ADSCs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 1)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不同时间点的PRF析出液中,14 d时TGF-β1的质量浓度达到最高,7 d时PDGF-AB的质量浓度最高;不同时间点的PRP析出液中,1 d时TGF-β1与PDGF-AB的质量浓度即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2)对ADSCs增殖及ALP活性的影响:PRF析出液中,14 d时对其影响最大;PRP析出液中,1 d时对其影响最大。结论与PRP相比,PRF能够缓慢持久地释放生长因子,更有力地刺激ADSCs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和Wnt信号通路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兔牙槽骨缺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春梅 李淑慧 +5 位作者 温齐古丽.乃库力 于莉 袁萍 赵璐 吴佩玲 尼加提.吐尔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兔拔牙窝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探讨Notch和Wnt信号通路在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36只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均于全身麻醉下微创... 目的通过建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兔拔牙窝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探讨Notch和Wnt信号通路在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36只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均于全身麻醉下微创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A组植入BMSCs-PRF复合物,B、C组分别植入单一PRF和BMSCs,D组未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处死动物,立即在骨缺损同一部位取材,制作骨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缺损修复过程中Notch1和Wnt3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第4、8周,A、B、C组Notch1和Wnt3a表达均高于D组(P<0.05);第12周,D组Notch1和Wnt3a表达高于其他3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第4周,骨缺损区新生骨细胞Notch1和Wnt3a的表达最多,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缺损修复完成,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Notch1和Wnt3a信号分子在BMSCs复合PRF促进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均有表达,可以通过调控BMSCs的增殖与分化加速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愈合过程;二者表达情况相似,有可能存在串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WNT3A 牙槽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66
8
作者 孙洁 张剑明 李彦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并探讨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组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采取肘静脉全血制备6份PRF标本,分别行光镜、SEM和TEM观察。采集对照组2名志愿者静脉全血制备PRP进行SEM观察。结果:PRF中纤...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并探讨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组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采取肘静脉全血制备6份PRF标本,分别行光镜、SEM和TEM观察。采集对照组2名志愿者静脉全血制备PRP进行SEM观察。结果:PRF中纤维蛋白聚集形成疏松的立体网络结构,大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分布于纤维蛋白网中,血小板内α颗粒部分破裂。PRP中血小板伸出大量的伪足并且聚集成簇相互堆叠,少量白细胞散在。结论:PRF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是其相对延长生长因子作用时间的结构基础,所含的大量白细胞可能具有很高的免疫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小板血浆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骨胶原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保存牙槽嵴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一博 邱立新 +3 位作者 吴茴 李健慧 高明 王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胶原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保存牙槽嵴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 07~2010- 01间36 例(42 颗患牙)上前牙拔牙同期应用骨胶原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保存牙槽嵴的病例,延期种植、修复,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骨胶原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保存牙槽嵴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 07~2010- 01间36 例(42 颗患牙)上前牙拔牙同期应用骨胶原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保存牙槽嵴的病例,延期种植、修复,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随访时间平均14.6 个月(3~48 个月).结果:42 个牙位中的5 个牙位早期种植,37 个牙位延期种植;42 个牙位中的21 个牙位简单种植,7 个牙位种植手术结合软组织移植,14 个牙位种植手术结合GBR植骨.平均牙间乳头指数2.8,平均边缘骨吸收0.27 mm,种植体成功率100%.结论:应用骨胶原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保存牙槽嵴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牙槽嵴保存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兔拔牙窝愈合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宇 周延民 +2 位作者 车彦海 于东升 付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兔拔牙窝对牙槽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5只,阳性组5只,阴性组5只,拔除右侧上、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植入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阳性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 目的:探讨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兔拔牙窝对牙槽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5只,阳性组5只,阴性组5只,拔除右侧上、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植入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阳性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并以自然愈合拔牙窝为阴性对照,用X线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兔上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2、4周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变化为:实验组>阳性组>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拔牙窝内新生骨组织数量质量均好于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和阳性组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变化及骨组织修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RF独立做为移植充填材料能够有效保存拔牙窝牙槽嵴长度,促进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再生 拔牙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分别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伟 廖农 +1 位作者 王君 林维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自体脂肪颗粒分别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9月该院整形外科92例面部凹陷型畸形患者。将患者根据入院号进行随机分组,49例采取PRP移植修...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自体脂肪颗粒分别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9月该院整形外科92例面部凹陷型畸形患者。将患者根据入院号进行随机分组,49例采取PRP移植修复(PRP移植修复组,即PRP与脂肪颗粒按照1∶2混匀);43例采取PRF移植修复(PRF移植修复组,即PRF与脂肪颗粒按照1∶3混匀)。术后随访16~68个月,评估2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以及填充后患者满意率、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PRP移植修复组和PRF移植修复组注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RP移植修复组比较,PRF移植修复组注射量较高(P<0.05),且二次填充率较低(P<0.05)。PRP移植修复组优良率(81.63%)与PRF移植修复组(83.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移植修复组满意率(93.88%)与PRF移植修复组(9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和PR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面部凹陷型畸形均有显著的疗效,并发症均较低,且PRF二次填充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移植 修复 凹陷畸形 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位点保存技术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彬娉 徐普 +5 位作者 王秀丽 陆丽英 郁豆 王雅雯 程亚楠 郑统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观察后牙区拔牙同期在拔牙窝内充填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行位点保存,预防牙槽嵴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要求拔除后牙区患牙后作牙种植修复的病例,拔牙后即刻在牙槽窝内充填PRF进行位点保存,4~6个... 目的:观察后牙区拔牙同期在拔牙窝内充填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行位点保存,预防牙槽嵴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要求拔除后牙区患牙后作牙种植修复的病例,拔牙后即刻在牙槽窝内充填PRF进行位点保存,4~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的变化。结果:后牙区拔牙同期行PRF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与拔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很好地维持后牙区牙槽嵴骨量,为后期的种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后牙区 位点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治疗糖尿病兔皮肤溃疡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汪新伟 荣洁琳 +4 位作者 蒋思静 马莉 贾大平 吴亮亮 赵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3-987,共5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皮肤创面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糖尿病模型组(4只)、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组(4只),PRF组(8只),将糖尿病模型组、rhEGF组、PRF组建立糖...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皮肤创面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糖尿病模型组(4只)、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组(4只),PRF组(8只),将糖尿病模型组、rhEGF组、PRF组建立糖尿病动物创面模型,4组动物创面分别予以1%碘伏清创、1%碘伏清创、rhEGF外敷、PRF外敷。观察各组创面面积及容积变化情况,标本予以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计算VEGF平均光密度。结果干预后3、7 d显示,rhEGF组、PRF组创面面积和容积缩小的速度高于空白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P<0.05)。第2、3周末大体病理观察rhEGF组、PRF组创面组织表皮覆盖完全,真皮结构致密,皮肤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大量毛细血管存在。第2、3周末标本VEGF平均光密度蛋白含量,rhEGF组、PRF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0.05)。结论 PRF可显著促进糖尿病兔皮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糖尿病溃疡 难治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瑶 董飞君 潘凌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照入组时间编号,然后参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PRF进行干预)和对照组(采用生物膜进行干预),各100例。记录术后24 h时疼痛情况、术后7 d时手术区黏膜愈合情况、术后6周时骨缺损再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区黏膜颜色、肿胀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小于对照组,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骨粉联合PRF可有效加速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及骨缺损再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伤口愈合 骨再生 BIO-OSS骨粉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丁俐丹 胡赟 +3 位作者 唐世俊 杨兰 陈杨 郑雷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比格犬静脉血制备PRF膜,进行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比格犬腹股沟处提取、分离培养ADSCs并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将...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比格犬静脉血制备PRF膜,进行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比格犬腹股沟处提取、分离培养ADSCs并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将PRF作用于自体ADSCs,分为PRF组和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对2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第4、7日,采用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桥素(OPN)和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诱导7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结果·PRF为乳白色的纤维蛋白凝胶,具有弹性和韧性;胶原纤维构成疏松多孔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大量的白细胞、血小板网络其间。PRF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诱导后,PRF组OCN、OPN、Col-Ⅰm RNA表达均显著升高,ALP活性表达增强。结论·PRF是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纤维蛋白,其富含的血小板可以缓慢释放生长因子;PRF对AD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脂肪干细胞 纤维蛋白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兔颅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琦 周延民 +2 位作者 翟静捷 王宇 张明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7-589,593,共4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能否促进成骨,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3月龄大耳白兔9只,采用PRF修复标准化颅骨缺损。常规取材,进行软X线摄片及HE、改良Go-mori染色光镜观察。结果:IPP 6.0图像... 目的:观察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能否促进成骨,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3月龄大耳白兔9只,采用PRF修复标准化颅骨缺损。常规取材,进行软X线摄片及HE、改良Go-mori染色光镜观察。结果:IPP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兔颅骨软X线片显示之新生骨小梁面积,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PRF修复组骨小梁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周差异显著性最大(P<0.01)。组织学观察表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骨成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RF能够显著促进兔颅骨缺损的愈合,且早期疗效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骨缺损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新型牙周再生技术治疗后牙舌侧根分叉病变6年随访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媛媛 钟帅祺 +1 位作者 孙伟莲 雷利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1,共10页
常规牙周再生术对牙周炎非包含性骨缺损患牙的治疗效果有限,本文报道1例采用数字化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新型牙周再生手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分叉病变病例。术后患者牙周临床指数获得明显改善,牙槽骨得到良好修复再生。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牙周骨缺损 根分叉病变 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全全 何家才 +2 位作者 杨瑞 陈镇 方冬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4,共4页
采用牙种植术将36颗牙种植体植于6只杂种犬双侧下颌缺牙区,同时在种植体近中造3.5 mm×3.5 mm×3.5mm的骨缺损,然后填入β-TCP/PRF混合物、β-TCP,另设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各骨缺损区,分别于种植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 采用牙种植术将36颗牙种植体植于6只杂种犬双侧下颌缺牙区,同时在种植体近中造3.5 mm×3.5 mm×3.5mm的骨缺损,然后填入β-TCP/PRF混合物、β-TCP,另设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各骨缺损区,分别于种植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及组织学观察各个时期各组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植入的36颗种植体无脱落,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β-TCP/PRF混合物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β相磷酸三钙 种植牙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玮 李坤阳 +2 位作者 范云 余方方 陈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Choukroun's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自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迁移、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F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潜能。方法:原代培养hPDLCs;制备PRF,实验分为P1组(1片PRF浸出液)、P2组(2片PRF浸出液)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Choukroun's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自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迁移、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F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潜能。方法:原代培养hPDLCs;制备PRF,实验分为P1组(1片PRF浸出液)、P2组(2片PRF浸出液)和对照组,划痕实验观察记录各组第24、48、72 h细胞迁移的距离;Transwell制备迁移模型,按实验分组培养24 h后结晶紫染色观察;成骨矿化诱导液制备不同浓度的PRF浸出液(P1组、P2组),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3、5、7 d细胞破碎液中ALP活性;成骨矿化诱导液连续培养21 d,茜素红染色后测定矿化结节面积。结果:划痕实验中P1组、P2组细胞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F=316.248、32.846和1 169.847,P均<0.001),P1组、P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answell迁移实验中P1组、P2组与对照组比较,迁移细胞数增加(F=742.729,P<0.001),P1组、P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P1组、P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4.202、1 383.521、2 317.965,P均<0.001),P1组、P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1组、P2组与对照组矿化结节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280,P<0.001),P1组与P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对hPDLCs具有促进其迁移和成骨分化的作用,提示PRF在牙周组织再生工程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迁移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GTR联合植骨术中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欣欣 寇育荣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估此项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否具有稳定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垂直吸收的患牙,共计60个位点,随机分为实验组(PRF+GTR联合植骨术组)和对照组(单纯GTR联合植骨术组)各30个位点。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拍摄CBCT确定术区骨密度,同时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并进行比较。在此期间,测量术前、术后1、2周、1、3、6个月时的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TW),观察其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CAL、BI的均值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CAL的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角化龈宽度变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骨密度值的变化,两组差别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RF的应用有利于提高GTR联合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在恢复牙周附着丧失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植骨术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