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湖富营养水体中藻菌异味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徐盈 黎雯 +1 位作者 吴文忠 张甬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216,共5页
以自制的开环吹脱捕捉(OLSA)装置富集东湖营养水的藻菌异味性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周年测,同时计数水样中的藻、菌生物量。研究发现,东湖水体产生“土霉味”的主要成分为2-甲基异茨醇(MIB),它来源于... 以自制的开环吹脱捕捉(OLSA)装置富集东湖营养水的藻菌异味性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周年测,同时计数水样中的藻、菌生物量。研究发现,东湖水体产生“土霉味”的主要成分为2-甲基异茨醇(MIB),它来源于席藻和放线菌的次生代谢,其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一年有5个高峰期,即1月、4月和9月;并且,MIB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及席藻和放线菌的生物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富营养水体 藻菌 OF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07
2
作者 吴振斌 邱东茹 +3 位作者 贺锋 刘保元 邓家齐 詹发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武汉东湖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 ,对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作了现场实验研究。重建后的沉水植物可以显著改善水质 ,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 ,水色降低。在研究期间 ,水生植物围隔 CODCr和 BOD5一般分别为 2 0和 5 m...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武汉东湖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 ,对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作了现场实验研究。重建后的沉水植物可以显著改善水质 ,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 ,水色降低。在研究期间 ,水生植物围隔 CODCr和 BOD5一般分别为 2 0和 5 mg/L左右 ;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则分别约为 40和 1 0 mg/L。水生植物围隔水体中可检出的有机污染种类也较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水质净化 水生植物 富营养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对富营养水体水质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小龙 谷娇 +5 位作者 靳辉 宁晓雨 何虎 谈冰畅 杨桂军 李宽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6-492,共7页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太湖优势大型底栖动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根据太湖河蚬的自然丰度设置4组密度处理,分别为无河蚬对照组、低密度河蚬组(生物量为130 g/m2)、中密度河蚬组(260 g/m2)和高密度河蚬...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太湖优势大型底栖动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根据太湖河蚬的自然丰度设置4组密度处理,分别为无河蚬对照组、低密度河蚬组(生物量为130 g/m2)、中密度河蚬组(260 g/m2)和高密度河蚬组(520 g/m2).结果表明:河蚬滤食显著降低悬浮物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低、中、高密度河蚬组水体悬浮物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0.85%、34.90%和53.79%,叶绿素a浓度分别降低了23.29%、48.32%和71.17%;放置河蚬还降低了水体TN、TP浓度,但是中密度河蚬组与高密度河蚬组没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河蚬通过滤食作用降低水体浊度、改善光照条件,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及沉水植物的恢复,对富营养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就太湖而言,河蚬对水质的改善效果可能受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营养盐释放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密度 富营养水体 水质改善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水体中2种水生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陆开宏 胡智勇 +1 位作者 梁晶晶 朱津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8-1515,共8页
选取宁波市城区内河2个营养类型水体日湖(中-富营养类型)和卧彩江(重富营养类型),于2008年8~11月,利用MIDI Sherlock MIS系统和其他传统方法,跟踪监测了2个水体内2种常见水生净化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喜旱莲子草(A... 选取宁波市城区内河2个营养类型水体日湖(中-富营养类型)和卧彩江(重富营养类型),于2008年8~11月,利用MIDI Sherlock MIS系统和其他传统方法,跟踪监测了2个水体内2种常见水生净化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季节变化,分析了水体主要水质参数、水体微生物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根际效应显著,不同月份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要显著高于水体环境;植物种类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影响显著,在日湖水体,狐尾藻根际微生物数量要显著高于喜旱莲子草;在卧彩江,2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放线菌、真菌数量差异显著,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调查期间,日湖水温、TN、TP、Chla与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间均无显著相关,仅COD与喜旱莲子草根际细菌数量显著负相关;在卧彩江,TP与粉绿狐尾藻、喜旱莲子草根际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水质参数与根际微生物数量均无显著相关.植物根际优势菌种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有机物降解微生物为主,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植物种类的不同也导致了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食酸菌属(Acidovorax)、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特有菌种的出现.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除日湖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夏、秋两个季节相似性较高外,其余几个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在21.60%~51.57%.日湖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夏季高于秋季,而卧彩江中夏季低于秋季;日湖中2种植物之间无论夏秋均无显著差异,而在卧彩江,夏季喜旱莲子草要显著高于粉绿狐尾藻,秋季则完全相反,据此说明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受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植物种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粉绿狐尾藻 喜旱莲子草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与多花黑麦草轮作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芳 宗俊勤 +4 位作者 牛佳伟 陈静波 李丹丹 李兰兰 刘建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1-1348,共8页
在自然光温条件的温室内,以暖季型牧草——Tifton 85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Tifton 85)和三种冷季型牧草——特高、美克斯、剑宝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试验材料,以不种植植物的重度富营养水体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季节的供... 在自然光温条件的温室内,以暖季型牧草——Tifton 85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Tifton 85)和三种冷季型牧草——特高、美克斯、剑宝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试验材料,以不种植植物的重度富营养水体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季节的供试植物与相应对照间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差异,结合植株生物量变化及氮磷积累量的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适生植物对重度富营养的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以优选出终年净化污染水体的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试验结束后各供试牧草水上部分干重增加量均占总增加量的71.0%以上,植株氮磷积累量对系统去除总量的贡献率分别达76.0%和84.0%以上,供试植物的净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温暖季节的Tifton 85处理重度富营养水体16 d后,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8.3%、70.7%,TN、TP均降至非富营养浓度,COD降至中度富营养浓度;寒冷季节盖播的3个多花黑麦草对TN和TP的去除率存在显著差异,特高表现最好,分别为96.8%和92.1%,TN、TP均降至非富营养浓度,品种间COD去除率虽无显著差异,但已降至中度富营养浓度。综合以上结果,暖季型的Tifton 85净化效果优异,冷季型的特高净化效果最好,Tifton 85和特高可作为长三角地区周年水体净化的优异牧草组合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水体净化 狗牙根 多花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水体中肥沃底质对沉水植物生长的胁迫(英文) 被引量:37
6
作者 倪乐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9-405,共7页
关键词 肥沃底质 生长 胁迫 耐受 沉水植物 生长 富营养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水体修复植物种质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恒戬 权召 周永顺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69,共3页
富营养水体的修复是当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利用水体自身变化作对照,以沉水植物金鱼藻、菹草、黑藻和铁皇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对水体中的总磷、磷酸盐、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植物对水的修复能力,筛选可利... 富营养水体的修复是当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利用水体自身变化作对照,以沉水植物金鱼藻、菹草、黑藻和铁皇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对水体中的总磷、磷酸盐、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植物对水的修复能力,筛选可利用的植物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金鱼藻、黑藻和铁皇冠对总磷和磷酸盐都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对总磷去除率最高的是金鱼藻;降低水体中氨氮元素以黑藻和混合植物组效果最好;对高锰酸钾指数的修复能力,各种水草都不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结果为富营养水体修复和治理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水体 净化效果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表层油膜漂浮物对富营养水体水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包蓉 刘本洪 《绿色科技》 2016年第8期43-45,共3页
以油膜为富营养水体微表层漂浮物的代表,通过反应器模拟富营养水体微表层油膜先覆盖后去除的过程,分析了水体溶解氧、pH、电导率以及氮磷等的变化,探讨了微表层油膜漂浮物对富营养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水体微表层油膜... 以油膜为富营养水体微表层漂浮物的代表,通过反应器模拟富营养水体微表层油膜先覆盖后去除的过程,分析了水体溶解氧、pH、电导率以及氮磷等的变化,探讨了微表层油膜漂浮物对富营养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水体微表层油膜一直覆盖的状态,实验组水体微表层油膜的覆盖—去除过程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最大,会使溶解氧先下降后上升,对水体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实际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32.8%、16.3%,这说明微表层油膜漂浮物的覆盖-去除过程可有效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是未来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微表层 漂浮物 油膜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伊乐藻治理富营养水体——以浙江慈溪市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游云 沈奕红 +3 位作者 孙跃 黄云望 董利娣 陈汉春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通过对伊乐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伊乐藻能显著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叶绿素a,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富营养、劣Ⅴ类水,提高到中营养、Ⅲ类水。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伊乐藻 浙江慈溪市 治理 20世纪80年代 2004年4月 实验 沉水植物 试验研究 文化广场 水产养殖 水鳖科 浙江省 日本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淡水富营养水体修复植物研究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恒 杨猛 徐恒戬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07-110,140,共5页
为进一步进行水体修复工程的研究,对近几年来我国利用植物水体进行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重点关注应用于水体修复的植物种类,梳理了常见的应用植物,归纳了使用频率较高的植物。结果表明,被子植物在水体修复研究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为进一步进行水体修复工程的研究,对近几年来我国利用植物水体进行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重点关注应用于水体修复的植物种类,梳理了常见的应用植物,归纳了使用频率较高的植物。结果表明,被子植物在水体修复研究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单子叶植物多于双子叶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营养 修复 植物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种植模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曾明颖 顾凡强 王仁睿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4-680,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水生植物种植模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出6种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各2种),分别以单种种植、2种混种和3种混种的种植模式进行水培试验,每5... 【目的】分析不同水生植物种植模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出6种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各2种),分别以单种种植、2种混种和3种混种的种植模式进行水培试验,每5天对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4个指标进行检测,试验周期为25 d,比较水生植物不同种植模式下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TP、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呈递增趋势;25 d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表现为3种混种优于两种混种,两种混种优于单种种植;对TN去除效果最好的有菖蒲+凤眼莲+狐尾藻,菖蒲+大薸+狐尾藻,去除率分别是97.3%和96.0%;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有再力花+大薸+伊乐藻、菖蒲+大薸+伊乐藻、菖蒲+凤眼莲+狐尾藻,去除率分别是97.9%、97.5%和97.5%;对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有菖蒲+凤眼莲+狐尾藻、再力花、菖蒲、大薸、菖蒲+凤眼莲+伊乐藻,去除率分别是57.5%、56.9%、55.7%、53.9%和53.5%;对氨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再力花+大薸+伊乐藻,去除率是62.2%。【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菖蒲+凤眼莲+狐尾藻这种"挺水+浮水+沉水"的混合种植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改善效果最佳。城市滨水植物的配置应首先考虑生态效益最大化,其次是美学效果。研究对城市滨水植物景观配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种植模式 富营养水体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绵好 奥岩松 +1 位作者 朱建坤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8-173,共6页
利用植物浮床系统,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处理6 d后,植物系统在pH8.9下对TN,CODMn,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TP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然... 利用植物浮床系统,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处理6 d后,植物系统在pH8.9下对TN,CODMn,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TP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然而,无植物系统中,TN,TP的去除效果在pH8.9下最好,BOD5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ODMn,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有无植物系统中,曝气处理6 d后对TN影响很大,但去除率明显小于不曝气处理(P<0.001),除在豆瓣菜系统中,曝气还对CODMn去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TP和Chla的去除无影响。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植物修复系统和无植物系统中,不同pH处理下,水体中NH4-N,NO3-N,NO2-N的去除效果均在pH8.9处理下最好,且在pH8.9+曝气联合作用下水体中NH4-N,NO3-N,NO2-N的去除率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体 水生植物 曝气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体富营养状况时空分布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佳 徐亮 +2 位作者 张秋劲 于飞 何冬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共3页
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四川省主要河流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四川省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从空间分布情况看,水体营养状态从优到劣依次为金沙江、长江干流、岷江、嘉陵江、沱江,其中... 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四川省主要河流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四川省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从空间分布情况看,水体营养状态从优到劣依次为金沙江、长江干流、岷江、嘉陵江、沱江,其中沱江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从时间分布情况看,除沱江流域月度间变化较小外,其他调查河流水体营养状态月度间变化呈双峰型"M"状,营养指数主峰发生在8月;长江干流、岷江和嘉陵江次峰发生在4—5月,金沙江次峰发生在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水体营养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与富营养状况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民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漳浦县佛昙湾垦区对“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水温变动范围为17.8~25.5℃;盐度变动范围为33.1~35.2,偏高且较为稳定;pH值变动范围为7.94~9.46,...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漳浦县佛昙湾垦区对“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水温变动范围为17.8~25.5℃;盐度变动范围为33.1~35.2,偏高且较为稳定;pH值变动范围为7.94~9.46,先下降后趋稳;溶解氧变动范围为7.46~10.43 mg/L,水体溶解氧充足;化学需氧量变动范围为0.57~4.57 mg/L,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机氮含量变动范围为0.03~0.18 mg/L,均处于低值;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动范围为0.009~0.208 mg/L,在养殖后期剧增;氮磷比变动范围为0.68~17.22,呈先升后剧降趋势。养殖水体营养状况从初期的贫营养状态演变为后期的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营养层次养殖 海水池塘 水体理化因子 水体营养状况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7
15
作者 龙胜兴 陈椽 +2 位作者 郭云 晏妮 俞振兴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9,共7页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春季节主要是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的蓝藻水华;夏季主要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蓝藻水华;秋季浮游植物主要是颗粒直链藻(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的硅藻类群,未出现水华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得红枫湖水库水体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营养 蓝藻水华 贵州 红枫湖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库湾营养源解析及水体富营养化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齐德轩 马巍 +2 位作者 党承华 宋婷婷 孙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是三峡水库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进入常态调度运行后,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厘清易发生水华的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力因素,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梅溪河为典型支流,采用三维水动力与... 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是三峡水库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进入常态调度运行后,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厘清易发生水华的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力因素,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梅溪河为典型支流,采用三维水动力与水环境模拟技术解析了支流库湾水动力的驱动机制及营养盐来源及其组成。干-支流水温差导致的密度流是梅溪河支流库湾蓄水期及枯水运行期的主要驱动力,密度流对支流库湾的水动力影响自河口向上游逐渐减弱,干流倒灌输入的N、P营养盐占梅溪河易发生水华的库湾尾部区营养盐收支比重不足20%,而陆域面源输入(>70%)成为梅溪河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演化的主要营养来源。因此,在长江干流水质及干支流水温难以有效调控的条件下,遵循“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拦截-水体原位削减-水生态系统修复”的系统治理思路有针对性支流库湾富营养化水体调控对策措施,可为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支流库湾水污染治理及水质目标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库湾 水体营养 营养源解析 调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富营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生态调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士群 范成新 严少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4-3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种植芦苇和菖蒲,放养鲢,接种有益微生物对滩涂富营养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等。不同处理藻的种类有差异,对照和放养鲢水体无隐藻门和黄藻门,其他两处理都有7门。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接种有益... 本文研究了种植芦苇和菖蒲,放养鲢,接种有益微生物对滩涂富营养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等。不同处理藻的种类有差异,对照和放养鲢水体无隐藻门和黄藻门,其他两处理都有7门。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接种有益微生物都可以使水体藻类多样化,减少蓝藻生物量比例。放养鲢水体藻类种数减少,提高了蓝藻生物量的比例,优势种群变为铜绿微囊藻、针状蓝纤维藻、线形棒条藻等。对照和放养鲢处理水体原生动物种类较多,其生物量比例较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水体浮游动物数量最多、生物量最大,以轮虫类和枝角类为主。接种有益微生物大幅度地降低生态系统中总氮、氨态氮、总磷的浓度,其含量分别是对照的57.1%、42.7%、57.9%;同时可以降低COD值,提高溶氧水平和透明度。总之,种植芦苇、唐菖蒲等水生植物或接种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善水体微生态机构和生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滩涂富营养水体生态 生物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直湖港水系不同水质状况的河道水体对麦穗鱼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金庆 李伟忠 +3 位作者 高峰涛 封佳丽 席丹 刘长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7,共10页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河道水体的水质参数与麦穗鱼苗孵化率、浮游动物密度的关系。直湖港水体的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氨氮(NH3-N)含量较高,pH、溶解氧(DO)较低,具有最高的鱼苗孵化率,而轮虫数量为0...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河道水体的水质参数与麦穗鱼苗孵化率、浮游动物密度的关系。直湖港水体的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氨氮(NH3-N)含量较高,pH、溶解氧(DO)较低,具有最高的鱼苗孵化率,而轮虫数量为0,剑水蚤数量居中。人工湿地水体的pH、化学需氧量(CODMn)、DO含量、电导率(EC)较高,TN、TP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RP)较低,具有最低的鱼苗孵化率,轮虫数量和剑水蚤数量最高。RDA分析前4轴共解释水生类群结构总变异的91.44%,相对重要的6个环境因子是TN、pH、EC、TP、COD_(Mn)、DO,分别解释了结构变异的22%、18%、15%、11%、11%、8%。与鱼苗孵化率正相关性较高的指标为TN(r=0.62)、TP(r=0.40),而负相关性较高为EC(r=-0.47)、DO(r=-0.42)、pH(r=-0.47)。与轮虫密度正相关性较高指标为pH(r=0.49)、EC(r=0.36),负相关性较高为TN(r=-0.54)、TP(r=-0.32)。与剑水蚤密度正相关性较高指标为NH_(3)-N(r=0.31),负相关性较高为TN(r=-0.28)、ORP(r=-0.27)。可见含氮量决定了鱼苗的孵化率,水体营养盐含量高时鱼苗的孵化率就会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水质参数 鱼卵孵化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域的磷污染及其治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博 刘大喜 +1 位作者 罗朝 林振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近年来,我国长江流域、重点湖库以及管辖海域内,总磷浓度持续升高,磷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防治领域的一个新焦点。水体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自然原因如岩土风化、土壤侵蚀、生物活动、沉积物释放等也会... 近年来,我国长江流域、重点湖库以及管辖海域内,总磷浓度持续升高,磷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防治领域的一个新焦点。水体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自然原因如岩土风化、土壤侵蚀、生物活动、沉积物释放等也会导致水体中磷元素浓度升高。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磷污染风险和危害。总磷浓度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还会危害公众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应对水体磷污染,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多项磷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跨区域协同治理、重点行业监管与源头防控、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污染 水体营养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核颗粒自生成的磁絮凝除藻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羽涵 万俊力 +5 位作者 邓芸 王正博 杨正卿 姚嘉伟 雷超 余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100,共6页
分别采用亚铁盐+铁盐(方案一)和亚铁盐+高锰酸钾(方案二)处理淡水蓝藻,研究在外磁场作用下2种方案对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合适投药配比情况下,方案一、方案二在絮凝过程中分别自发生成磁核颗粒Fe3O4与MnFe2O4并... 分别采用亚铁盐+铁盐(方案一)和亚铁盐+高锰酸钾(方案二)处理淡水蓝藻,研究在外磁场作用下2种方案对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合适投药配比情况下,方案一、方案二在絮凝过程中分别自发生成磁核颗粒Fe3O4与MnFe2O4并实现藻絮体的快速磁分离,方案一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及藻毒素的控制效果优于方案二,铁盐絮凝剂对藻团表面的亲水性EOM影响较小,KMnO4的强氧化作用使表层EOM脱落并损坏藻团结构从而造成藻毒素释放。水温、高岭土浓度以及藻絮体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对浊度和叶绿素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TP去除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大,且与藻絮体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可推断铜绿微囊藻和TP的主要去除机理分别为网捕卷扫作用和静电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铜绿微囊藻 磁絮凝 磁核颗粒 自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