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特征与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贝贝 李晓 +3 位作者 刘晓晟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相应供血区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入组临床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心源性卒中,在发病一周内行颈动脉磁共振管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相应供血区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入组临床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心源性卒中,在发病一周内行颈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检查和常规MRI[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评估症状侧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特征以及颅内外动脉管腔狭窄度,根据DWI上梗死灶形态对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和体积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8例(48.6%)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是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富脂质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3~8.43];在兼具富脂质核斑块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组颈内动脉区域急性脑缺血病灶体积[(15.45±8.97)ml vs(9.09±8.64)ml,P=0.011]和大穿支动脉梗死发生率[34.0%vs 13.2%,P=0.024)]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症状侧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特征,尤其是富脂质核密切相关,且更易发生大穿支动脉的梗死,提示MR-VWI细致化分析结合糖尿病因素有助于临床对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分层和个体化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富脂质核 磁共振成像 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