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州市水稻及根系土中硒的含量特征与富硒土壤界限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墨 唐志敏 +5 位作者 张明 陈国光 梁晓红 湛龙 张洁 雍太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4-609,共6页
以赣州市主要农作物954组水稻及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及根系土中硒的含量特征,并研究了赣州市富硒土壤界限值。结果表明,水稻籽实总体富硒概率为53.77%,其中当根系土Se含量≥0.4 mg/kg时,水稻籽实的富硒比率高达79.78%。但是在... 以赣州市主要农作物954组水稻及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及根系土中硒的含量特征,并研究了赣州市富硒土壤界限值。结果表明,水稻籽实总体富硒概率为53.77%,其中当根系土Se含量≥0.4 mg/kg时,水稻籽实的富硒比率高达79.78%。但是在研究区足硒、潜在硒不足和缺硒的土壤中,也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富硒水稻,说明以0.4 mg/kg为界限划分富硒土壤存在一定的漏判和误判。通过水稻富硒率对比发现,赣州市水稻种植区富硒土壤标准下限值为0.3 mg/kg,此时水稻籽实Se平均含量为0.073 mg/kg,水稻富硒率为72.16%。研究结果对赣州市富硒土壤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富硒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量 水稻含量 富硒标准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泉 陈仪 +4 位作者 刘莉 郑威 王文澳 董钰洁 郝汉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1-26,35,共7页
通过生物转硒方式提高茶叶中的硒含量,对于中国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改善人类对硒“隐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和茶叶中硒的含量及形态、有关硒的技术标准、茶叶生物转硒技术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已有文献;概况了茶叶的人工增硒方法... 通过生物转硒方式提高茶叶中的硒含量,对于中国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改善人类对硒“隐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和茶叶中硒的含量及形态、有关硒的技术标准、茶叶生物转硒技术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已有文献;概况了茶叶的人工增硒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施硒肥、叶面喷施硒肥、应用纳米硒技术、利用微生物富硒、采用转基因富硒技术等;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与思考,未来需要在利用数量性状位点等研究方法探索茶树对硒的吸收、转化和积累机制,探索制备纳米硒的新方法,加强富硒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富硒标准 生物转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印江县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3
作者 林泽渊 李永刚 +2 位作者 饶红娟 李仁启 王文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促进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贵州省印江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分析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特征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和贵州省富硒土壤评... 为促进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贵州省印江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分析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特征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和贵州省富硒土壤评价分级标准(试行),评价全区硒元素地球化学等级特征及富硒农产品。结果表明,印江县土壤硒含量为0.08~3.22 mg·kg^(-1),平均值为0.32 mg·kg^(-1),背景值为0.29 mg·kg^(-1);区内硒元素的分布与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等级以含硒为主,含硒土壤面积为40760.00 hm 2,占比75.60%;富硒土壤面积为10786.66 hm 2,占比20.00%,具有开发富硒农产品的良好基础。同时,少量农产品富硒,研究区富硒土壤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富硒标准 印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