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天山隧道超高水压富水破碎带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魏文杰 《隧道建设》 2014年第5期484-488,共5页
为解决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出口钻爆法反坡施工中突遇的超高压涌水施工难题,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涌水量、水压及连通性测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以及涌水变化规律。针对掌子面前方超高水压富水破碎围岩,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超前注浆... 为解决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出口钻爆法反坡施工中突遇的超高压涌水施工难题,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涌水量、水压及连通性测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以及涌水变化规律。针对掌子面前方超高水压富水破碎围岩,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超前注浆堵水、涌水掌子面直接排水、隧道进口施工降压泄水洞等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超前注浆堵水施工方案,成功突破了中天山隧道6.3 MPa超高压富水破碎段施工,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隧道 反坡 超高 富水破碎带 超前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破碎带岩溶隧道突水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秀茹 郭恩栋 +1 位作者 薛帅 廖旭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研究富水破碎带岩溶隧道突水特点以及水力学参数对水压的敏感性。利用自主研发的突水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水压下的室内突水模型试验,分析讨论了富水破碎带突水过程的突水速率、渗透率以及颗粒质量流速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 为研究富水破碎带岩溶隧道突水特点以及水力学参数对水压的敏感性。利用自主研发的突水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水压下的室内突水模型试验,分析讨论了富水破碎带突水过程的突水速率、渗透率以及颗粒质量流速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突水致灾机理。研究表明:突水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突水速率与渗透率在这3个阶段中的变化规律具有同步性;突水过程中前2个阶段所需时间和最大突水速率与水压大小密切相关;颗粒质量速率与渗透率对水压大小极为敏感,水压越高,颗粒质量流速增长越快,达到最大质量流速所用时间越少,同时,在稳定阶段的破碎带渗透率亦会随着水压的增大而增大;富水破碎带岩溶隧道突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过程,它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破碎带 敏感性 模型试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速凝材料注浆加固富水破碎带机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波 邵金鹏 +1 位作者 高波 唐波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310,共8页
富水断层破碎带是治理难度较大的不良地质体,针对南京地铁建设中基坑大面积涌水、支护结构沉降变形及常规注浆材料防渗加固效果有限的问题,基于水文地质和高密度电法,分析基坑涌水的渗流状态;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新型速凝浆液的初终凝时间... 富水断层破碎带是治理难度较大的不良地质体,针对南京地铁建设中基坑大面积涌水、支护结构沉降变形及常规注浆材料防渗加固效果有限的问题,基于水文地质和高密度电法,分析基坑涌水的渗流状态;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新型速凝浆液的初终凝时间、结石体强度及结石率,得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注性和可行性;采用COMSOL数值软件,联合仿真模拟了富水破碎带注浆加固过程,对比分析注浆前后基坑渗流规律,并基于此开展了现场注浆试验;利用地质雷达和压水试验对注浆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新型速凝材料对富水破碎带加固效果良好,COMSOL联合仿真对注浆设计有科学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基坑 富水破碎带 泥基速凝材料 注浆 COMSOL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涌水突泥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毛永强 张子平 +2 位作者 袁青 熊齐欢 陈世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8-95,共8页
隧道工程中穿越富水破碎带时发生的涌水突泥问题常常影响施工进度,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施工三大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确定各细化影响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客观因... 隧道工程中穿越富水破碎带时发生的涌水突泥问题常常影响施工进度,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施工三大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确定各细化影响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客观因子分级依托规范,主观因素分级采纳专家评判,集合各因素隶属度结果后,根据最终分数评估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时的涌水突泥风险等级。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对各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估的涌水突泥风险等级与工程实际情况较吻合,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所得的风险等级较为合理,可为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涌水突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富水破碎带 突泥 模糊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嘎拉山隧道富水破碎带隧底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5
作者 郑典明 贺培霖 +1 位作者 吴红刚 朱兆荣 《中国铁路》 202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以嘎拉山隧道为例,基于现场试验,从袖阀管注浆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流程2个方面深入研究,并对现场注浆加固效果进行检测评估。分析可知:(1)本次注浆效果可以达到施工建设单位的要求标准,特别是“注浆浆液饱满、岩心完整”2个注浆指标,更... 以嘎拉山隧道为例,基于现场试验,从袖阀管注浆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流程2个方面深入研究,并对现场注浆加固效果进行检测评估。分析可知:(1)本次注浆效果可以达到施工建设单位的要求标准,特别是“注浆浆液饱满、岩心完整”2个注浆指标,更是达到预期注浆加固目标;(2)富水破碎带隧底增设袖阀管注浆后,能够有效提高隧底承载力的均匀性,消除或减弱不均匀沉降对工程主体的影响。袖阀管注浆技术成功解决了隧底富水破碎带加固施工难题,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拉山隧道 富水破碎带 隧底加固 袖阀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注浆形式与注浆圈参数优化
6
作者 陈家征 马述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34-4346,共13页
为解决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时风险较大,极易发生围岩失稳、突涌水等问题。依托渝昆高铁小草坝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为工程背景,通过采用FLAC^(3D)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是否考虑地下水作用、不同注浆形式、注浆圈厚度和... 为解决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时风险较大,极易发生围岩失稳、突涌水等问题。依托渝昆高铁小草坝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为工程背景,通过采用FLAC^(3D)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是否考虑地下水作用、不同注浆形式、注浆圈厚度和渗透系数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考虑地下水作用下围岩稳定性较差,隧道开挖后,渗流达到稳态后地下水在隧道周边呈“漏斗状”分布,在超前注浆加固后,围岩稳定性增强,全周边注浆加固形式优于拱墙周边注浆。在选择注浆形式的基础上,对注浆圈参数继续优化,得出随着注浆圈厚度和渗透系数比的增大,可有效起到减小围岩位移、限制塑性区发展、降低初支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并且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可明显改变初支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范围。综合优化比选,建议选择8 m的注浆圈厚度和注浆渗透系数比n_g=100较为合适,经现场采用合适的注浆方案施工后,通过隧道周边监测值与模拟值对比,验证注浆方案的可行性和注浆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断层破碎 流固耦合 注浆形式 注浆圈厚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涌预报与工程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之恒 袁东 徐正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1,共9页
为解决高原隧道断层破碎带易发突泥冒顶灾害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地面物探、洞内地震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超前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推广洞内物探三维分析,对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泥灾害特征、超前地质预报综合成果和工程应对加固措... 为解决高原隧道断层破碎带易发突泥冒顶灾害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地面物探、洞内地震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超前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推广洞内物探三维分析,对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泥灾害特征、超前地质预报综合成果和工程应对加固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物探成果能快速精准查明富水破碎带空间形态,成果直观,有效指导风险判识和工程处置措施;对富水断层带预报应充分结合勘察期成果,宏观初判断层分布特性,洞内采用物钻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首次提出按照“探明破碎带规模形态,查明破碎带物质组分性状,观测地下水特征变化情况”的思路,研判突泥涌水风险;施工处置应按照“探泄结合,先固后进,回堵再泄”的总体原则有序开展。研究成果和手段可为类似突涌灾害超前地质预报和工程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隧道 断层破碎 突涌预报 物探三维分析 超前地质预报 工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弱破碎带大断面隧道施工渗流影响及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罗燕平 刘得第 +4 位作者 王生 曾斌 邱军领 冯志华 王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756-5763,共8页
依托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隧道不同埋深条件下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整体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在富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 依托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隧道不同埋深条件下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整体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在富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与水位高度呈正相关,埋深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小,但影响范围增大;且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位移将在与破碎带间隔10 m左右开始呈“瀑布式”增长;围岩应力随埋深和水位高度呈线性增长,其最大值集中在拱腰处,最大达到1.34 MPa,增长速率受水位高度影响更大;塑性区主要分布在隧道两侧,但随着埋深增加,拱顶也出现少量塑性区,这对拱顶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隧道周围孔隙水压力与埋深和地下水位高度呈正相关。该项研究可为提升大断面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铁路隧道 断层破碎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围岩变形 塑性区 渗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断层破碎带大断面隧道设计与快速施工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金刚 陈建芹 +4 位作者 马杰 宋艳彬 周长林 郭淞 孙烨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53-359,共7页
为解决石峡隧道穿越F7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影响带、实现快速施工满足通车工期要求的目的,通过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锁脚锚杆措施进行了优化,优化措施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自进式管棚集钻进... 为解决石峡隧道穿越F7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影响带、实现快速施工满足通车工期要求的目的,通过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锁脚锚杆措施进行了优化,优化措施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自进式管棚集钻进、注浆、支护于一体,增强了围岩的稳定性并大幅提高了超前支护施作效率;管棚保护下的两台阶快速开挖方法可实现初期支护的早封闭、少扰动,大幅提高了施工进度;不同角度、长度锁脚锚杆对拱顶沉降、周边收敛的影响规律,应结合围岩与衬砌变形规律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管棚保护下的两台阶快速开挖方法及R51锁脚锚杆有效控制了围岩稳定和初期支护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断层破碎 大跨隧道设计 快速化施工 自进式管棚 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富水破碎构造带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极限平衡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晨昀 项彦勇 孙俊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80-384,共5页
为有效降低山岭隧道施工临近富水破碎构造带的水害风险,针对隧道开挖面临近富水破碎构造带时的稳定性预判问题,考虑渗流影响,对开挖断面进行等效代换,建立关于开挖面前方岩体破裂角的极限平衡方程,进行牛顿法迭代求解和数值模拟验证。... 为有效降低山岭隧道施工临近富水破碎构造带的水害风险,针对隧道开挖面临近富水破碎构造带时的稳定性预判问题,考虑渗流影响,对开挖断面进行等效代换,建立关于开挖面前方岩体破裂角的极限平衡方程,进行牛顿法迭代求解和数值模拟验证。经计算分析结果对比表明,牛顿迭代法求解与数值模拟验证结果接近;在此基础上分别考虑隧道埋深、岩体重度和强度参数、富水破碎构造带水头高度等变量因素,计算分析岩体破裂角及必要自稳厚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开挖面前方岩体必要自稳厚度随前方富水破碎构造带水头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自身内摩擦角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随自身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随自身重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构造 隧道开挖面稳定性 岩体破裂角 前方岩体必要自稳厚度 渗流影响 极限平衡法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岭隧道探孔流量的富水破碎构造带水头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晨昀 项彦勇 孙俊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3,133,共7页
山岭隧道施工期穿越富水破碎构造带存在突水涌泥等施工风险,且运营期承担的外水压力与水头高度密切相关,确定富水破碎构造带的水头高度对保障山岭隧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山岭隧道开挖面前方富水破碎构造带内的水头高度,基于伯努... 山岭隧道施工期穿越富水破碎构造带存在突水涌泥等施工风险,且运营期承担的外水压力与水头高度密切相关,确定富水破碎构造带的水头高度对保障山岭隧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山岭隧道开挖面前方富水破碎构造带内的水头高度,基于伯努利方程得到探孔出水流量与开挖面前方水头高度的简化理论关系式。针对富水破碎构造带高水头情况,进行超前探孔-围岩轴对称稳态渗流数值模拟,利用所得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优化得到拟合关系式,进行参数分析及对比计算,并通过轴对称瞬态渗流数值模拟分析稳态时间及参数影响。计算分析表明:(1)探孔稳态或瞬态出水流量均与开挖面前方水头高度之间呈线性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随探孔有效长度和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2)当围岩渗透系数大于10^(-4)m/s时,探孔内的水流出现2段不同的横向渗流情况,一段是在远端一定长度内的渗漏,另一段是在近端一定长度内的补给;(3)围岩渗透系数小于10^(-4)m/s时,探孔出水流量与前方水头高度无关;(4)探孔-围岩渗流稳态时间与前方水头高度无关,但随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破碎构造 头预测 超前钻孔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曲线拟合近似 伯努利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隧道敞开式TBM穿越高压富水软弱破碎蚀变构造带施工技术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亚锋 曾劲 蒋佳运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9-457,共9页
为解决敞开式TBM在高压富水软弱破碎蚀变构造带不良地质条件下围岩变形、钻孔困难、支护困难、刀盘被卡、护盾被卡、突涌掩埋设备等工程难题,结合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2台敞开式TBM在滇西南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情况,以PDZK221+481... 为解决敞开式TBM在高压富水软弱破碎蚀变构造带不良地质条件下围岩变形、钻孔困难、支护困难、刀盘被卡、护盾被卡、突涌掩埋设备等工程难题,结合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2台敞开式TBM在滇西南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情况,以PDZK221+481处高压富水软弱破碎蚀变构造带处治为例,从初期支护加固措施、钻孔技术、超前加固措施、侧壁导坑泄水降压措施、TBM卡机脱困技术、不良地质掘进支护措施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对于此类不良地质,可采用高位小导洞探测地质、侧壁导坑超前泄水降压、原位超前管棚及注浆加固、盾体区域扩挖释放护盾脱困、掌子面化学注浆加固后清理刀盘周边释放刀盘脱困、初期支护加强等综合处理技术通过,同时提出侧壁导坑断面形式及支护措施、管棚工作室断面及支护措施、超前加固支护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敞开式TBM 高压软弱破碎蚀变构造 突泥涌 侧壁导坑 卡机脱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TBM穿越富水砂化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新朋 王振飞 王亚锋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136-143,共8页
针对敞开式TBM穿越富水砂化断层破碎带时出现卡机/停机的施工风险,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工程为例,分析TBM在该种地质条件下卡机/停机时的状况和施工数据,采用归纳法总结出TBM穿越该种地层时可能被卡机/停机的施工标准,同时建立TBM穿... 针对敞开式TBM穿越富水砂化断层破碎带时出现卡机/停机的施工风险,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工程为例,分析TBM在该种地质条件下卡机/停机时的状况和施工数据,采用归纳法总结出TBM穿越该种地层时可能被卡机/停机的施工标准,同时建立TBM穿越富水砂化断层破碎带卡机/停机预警模型,最后给出敞开式TBM穿越富水砂化断层破碎带的应对措施,可供类似工程项目施工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敞开式TBM 砂化断层破碎 施工数据 卡机/停机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突水最小安全厚度的筒仓理论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孟凡树 王迎超 +2 位作者 焦庆磊 王月明 李朝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5,共7页
隧道临近富水断层破碎带时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防突岩盘最小安全厚度的确定是关键问题.为此,基于筒仓理论和极限平衡方法,分别建立隧道轴线与掌子面正交和平行时的断层破碎带突水力学模型并且推导防突岩盘所受地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 隧道临近富水断层破碎带时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防突岩盘最小安全厚度的确定是关键问题.为此,基于筒仓理论和极限平衡方法,分别建立隧道轴线与掌子面正交和平行时的断层破碎带突水力学模型并且推导防突岩盘所受地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的力学判据,并分析断层破碎带宽度对防突岩盘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最后,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永莲隧道和祁连山隧道工程中.理论分析表明:断层破碎带宽度小于200 m时,断层破碎带宽度对防突岩盘最小安全厚度的确定影响显著.经过计算,永莲隧道的防突岩盘最小安全厚度为7.34 m,实际工程中未预留足够安全厚度而发生突水事故;祁连山隧道F6、F7断层破碎带的防突岩盘最小安全厚度分别为10.22和11.59 m,实际工程中预留了12 m顺利通过断层带,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际比较符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破碎 突泥 筒仓理论 最小安全厚度 极限平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富水隧洞硬岩地层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振川 游金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5-1461,共7页
引汉济渭工程岭南隧洞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断面高压突涌水严重。为解决高压富水破碎带的大量出水问题,本文提出"钻孔分流+表面嵌缝+浅层封堵+深层加固"的裂隙径向注浆堵水处理技术,配合新... 引汉济渭工程岭南隧洞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断面高压突涌水严重。为解决高压富水破碎带的大量出水问题,本文提出"钻孔分流+表面嵌缝+浅层封堵+深层加固"的裂隙径向注浆堵水处理技术,配合新型注浆材料,实现了对高压富水裂隙出水的有效封堵。结合岭南隧洞工程隧道断面出水情况,给出裂缝宽度、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计算公式以及注浆过程控制标准。通过对工程现场8个出水段实施径向注浆堵水技术,洞内出水量由原来的46 000 m3/d降至7 800m3/d左右,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法有效,可为同类高压富水破碎地层径向注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地层 高压富水破碎带 TBM施工 突涌 径向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伊霍铁路科克乔克三号隧道突泥突水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秋生 荆学亚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z1期186-188,共3页
针对某隧道发生的突水突泥,利用新奥法,通过对工作面超前核心岩土及工作面周边一定范围进行超前支护和加固,提高软弱围岩的自承能力,并在工作面进行超前钻探并安装排水管排水,使工作面前方核心土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滑坍。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富水破碎带 双排小导管 固结核心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几类特殊地质条件铁路隧道修建问题与对策概述 被引量:43
17
作者 肖广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8-1758,共11页
特殊地质条件隧道处治是隧道修建的主要难题,为总结经验供类似工程借鉴,本文针对几类典型铁路隧道特殊地质条件隧道修建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1)岩溶主要问题为岩溶发育无规律、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高位选线、畅排、泄压、水文评... 特殊地质条件隧道处治是隧道修建的主要难题,为总结经验供类似工程借鉴,本文针对几类典型铁路隧道特殊地质条件隧道修建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1)岩溶主要问题为岩溶发育无规律、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高位选线、畅排、泄压、水文评价与动态设计等;2)富水破碎带主要问题为围岩稳定性差、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超前排水泄压、超前支护与加固地层;3)高地应力软岩主要问题为易产生大变形,主要对策为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支护宁补勿拆、快挖、快支、快封闭等;4)岩爆主要问题为无规律性和随机性,主要对策为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围岩应力条件、加固围岩;5)第三系含水砂层主要问题为水稳性差、降水和注浆困难,主要对策为地表和洞内联合降水、扰动置换压密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等;6)高地温主要问题为恶化作业环境、降低生产率,主要对策为洒水、通风、放置冰块、机械制冷和劳动保护等;7)瓦斯等有害气体主要问题为存在气体燃烧、爆突、爆炸风险,主要对策为通风、监测与检测、防爆设备配备、安全生产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富水破碎带 高地应力软岩 岩爆 第三系含砂层 高地温 瓦斯 铁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昆客专哪旁隧道岩溶地段施工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宏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5,共3页
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的突泥突水,安全风险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哪旁隧道岩溶区段的施工难点和施工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对没有水的空溶洞,采用迂回导坑进行施工,然后再进行溶洞处理;对... 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的突泥突水,安全风险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哪旁隧道岩溶区段的施工难点和施工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对没有水的空溶洞,采用迂回导坑进行施工,然后再进行溶洞处理;对富水破碎带采用帷幕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断层破碎带采用超前钻探,全封闭深孔注水泥浆液堵水,大管棚或小导管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短台阶开挖或弧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等综合措施。经处理后,隧道顺利通过岩溶区段,施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岩溶地段 富水破碎带 断层破碎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